分享

大气环流,三焦之妙

 拽吧不是梦 2019-03-30

[转载]三焦之辨

郭志辰先生创立的空间医学,在三焦之外还有另一空间称之为外焦,三焦的能量在外焦交换混化产生新的物质。用天人合一的视野:三焦为三界,外焦为天外天。

这个外焦就是太阳区。张仲景的太阳经,把背后的足膀胱经局限于经络而不是一个空间。当然这些认识不是来源与理论的推导,而是对人体内观的结果。

 

基于这样的认识,整个治疗也就有个与之相应的思路。

病名不在纠结思维。病只是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是三焦气态的浓淡所左右的。三焦的关系相应着天地人的关系。

上焦为天。天要清,不清石菖蒲开之,让上焦的能量越肩而过,独活助之由外焦推动下行,金生水矣。中焦为人。现在人大腹便便,中焦堵滞也就成常态,厚朴打开。为下焦的升腾让开道路,下焦为地,地气要上升,蒲公英帮忙。这样人体的大气环流就畅通了。

 

三焦者。。。总领五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与此者也。《中藏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这个思路是活的,三焦通畅,人身自然无病。但是具体这这味药组成的方子,决不是一个万用的方子。如果不是大腹便便,中焦堵滞之人,而是一个虚弱之人呢?中焦的厚朴就不能用了,或者用人参更合适。

此方可与开心散相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http://photo.blog.sina.com.cn/photo/7a3dc0c9gb27581768f15

 

-------------------------------------------------

石菖蒲

【别名】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

本草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

本草从新》: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发声音,去湿除风,逐痰消积,开胃宽中,疗噤口毒痢。

 

《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可见其生命力之顽强及适应性强。

诗人戚龙渊作诗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与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无寸土,受人滴水也难消。更是写出了石菖蒲盘根结节屹立于山岩石缝之中的风骨气节。

  又有诗曰:古涧坐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华。说的是石菖蒲的根茎入药,服之可红颜黑发,延年益寿。至于说是仙人教服,这其中还有一段传说。

  古籍《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屈万驾之尊,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

  只听此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突然不见了。

  汉武帝刚听完老者的话就突然不见了人,心中顿时大悟,他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

《神仙传》中的这段记载虽然纯属传说,但服食石菖蒲确实可以耳聪目明、益智宽胸,去湿解毒。《本草》中记载:石菖蒲一寸九节者良。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节为宝,以虎须为美,江西种为贵。《群芳谱》记载养菖蒲的口诀是: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又云:添水不换水:添水使其润泽,换水伤其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挹雨露,见日恐粗黄。宜剪不宜分:频剪则短细,频分则粗稀。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滋生,浸叶则溃烂。说的是栽养之道,却也道出了石菖蒲的独特个性及其与保健的关系。

 

各家论述

  1.《纲目》: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

  2.本草汇言》:石菖蒲,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者,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屡见用十全大补汤,奏功极多,石菖蒲不必问也。

  3.《本草新编》:石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

  4.本经逢原》:菖蒲,心气不足者宜之,《本经》言补五脏者,心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又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凡阳亢阴虚者禁用。以其性温,善鼓心包之火,与远志之助相火不殊,观《本经》之止小便利,其助阳之力可知。

  5.重庆堂随笔》: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

6.本草正义》:菖蒲味辛气温,故主风寒湿邪之痹着。治咳逆上气者,以寒饮湿痰之壅塞膈上,气窒不通者言之。辛能开泄,温胜湿寒,凡停痰积饮,湿浊蒙蔽,胸痹气滞,舌苔白腻垢秽或黄厚者,非此芬芳利窍,不能疏通,非肺胃燥咳及肾虚之咳逆上气可比。开心孔,补五脏者,亦以痰浊壅塞而言;荡涤邪秽,则九窍通灵,而脏气自得其补益,非温燥之物,能补五脏真阴也。而俗谓菖蒲能开心窍,及反以导引痰涎,直入心包,比之开门迎贼者,过矣。且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刷精神,故使耳目聪明,九窍通利。凡寒饮闭塞,肺气不宣,则令人音喑,菖蒲能逐饮宣窍,而声自开,以视虚劳金破之不鸣,显然有别。主耳聋以下十二字,其义殊与上文不类,大观本不在白文之例,恐是后人羼入,姑存而不论。其止小便利一说,盖指清气下陷,收摄无权之症,辛温能升举下陷之气,或可治之。《别录》主四肢湿痹不得屈伸,则即《本经》之主风寒湿痹,复叠无别,殊是蛇足。温疟亦时行之戾气,而兼有湿痰蒙蔽,菖蒲涤痰辟秽,裨助正气,故能治之。然疟之虚实寒热,各各不同,偏举小儿,似嫌泛滥,且作浴汤外治,其效亦鲜。《别录》此条,皆非精要,大是可疑,或后人有所点窜欤?甄权治耳鸣,则湿痰蒙其清气,而甲木少阳之气,郁而不伸者,即开通九窍之功效也,若肝肾阴虚,浮阳上扰之耳鸣,则非辛温开窍之所宜矣。甄权又治头风泪下,亦惟寒风外束者为宜,若肝阳自扰之头风,又不可一例论治。甄氏又谓治鬼气,濒湖谓治中恶卒死,客杵,则皆阴霾不正之气,固芳香辟秽之正治也。《大明》谓除烦闷,止心腹痛、霍乱转筋,皆指寒湿交互,汩没真阳者,菖蒲秉芳冽之正气,自能胜邪而行气定痛。后人霍香正气等方,以及脑麝等疫证诸丸散,皆即此例。然菖蒲虽温,辟恶可言,而温中尚嫌不足,其直中三阴之大痛吐泻,转筋冷汗,脉伏色青等症,亦非此所能独当大任。

 

 

独活

别名 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贲豚,痫痉,女子疝瘕。久服,轻身、耐老。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扩羌使者。生川谷。

《吴普》曰∶独活,一名胡王使者,神农、黄帝∶苦,无毒。八月采。此药有风花不动,无风独摇(《御览》)。

《名医》曰∶一名胡王使者,一名独摇者。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

 

1。《汤液本草》: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2.《本草经疏》:独活,其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癎与庢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

  3.《本草汇言》: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

  4.《药品化义》: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风,风则胜湿,专疏湿气,若腰背酸重,四肢挛痿,肌黄作块,称为良剂。又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

  5.《本草求真》: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非此莫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且有风自必有湿,故羌则疗水湿游风,而独则疗水湿伏风也。羌之气清,行气而发散营卫之邪,独之气浊,行血而温养营卫之气。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面下理,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6.《本草正义》:独活为祛风通络之主药,《本经》主风寒所击,祛风之正治也。主金疮止痛,盖指风邪外袭之破伤风,则能祛风而止其痛,非能止脱血发热之疮痛也。奔豚本属肾水之邪上涌,温辛下达,故亦治之。癎庢亦因风动而发,然寒风则宜于独活,而痰火生风,非其治矣。《别录》疗贼风及百节痛风,无问久新,则芳香定窜,固无微不至,亦防风之流亚也。独活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邪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味烈之陈,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惟古时羌活独活,未尝分别,故古书以独活通治内外上下诸证,凡头面肢体,无一不在独活范围之内,自宋以来,则羌活别为一条,而芳香之气,尤为浓郁,则彻上旁行,合让羌活占其优胜,而独活之味较厚,则以专治腰膝足胫等证。虽古人尚未明言,而海藏已谓羌活气雄,独活气细,石顽亦称其升中有降,皆隐然有上下之别,颐业师朱氏家法,恒以独活治下,凡自腰及少腹以下,通用独活,不仅风寒湿气痿痹酸痛,可以立巳,即疡证之发于阴分者,未溃易消,已溃易敛,功绩显然,确乎可信,此古人未尝明言之奥旨也。然如着痹痿BI诸侯,又多气血虚寒,不得流利,苟非羌独辛散,亦难速效,则病本虽属血虚,又宜于养血滋液之中,参入宣络温运,徐图奏绩。[

 

蒲公英

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陈士铎《本草新编》

 

味甘,微苦,气平而兼有微寒。

别名:蒲公草、食用蒲公英、尿床草、西洋蒲

公英,凫公英(千金方)、耩褥草(唐本草)、蒲公英(千金翼方)蒲公英(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士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真痰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四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婆婆丁(辽宁)、仆公罂(《本草图经集》

 

医书论述

  1.《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

  2.《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点朗肝肾。昧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3.《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借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士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自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极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4.《医林纂要》:蒲公英点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上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阴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膈。

  5.《本草求真》:蒲公英,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自英等药同治。

  6.《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疗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疗,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7.《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8.《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9.《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白。

  10.《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颓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疠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11.《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至贱而有大功

  药王孙思邈在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的夜晚,不小心将左手中指背触着了庭木,第二天拂晓就感到“痛不可忍”,经历十天后,疼痛更剧,疮肿高大,“色如熟小豆色”。他听到老人说蒲公英可以治好,于是就如法治之,结果,“手下即愈,痛亦除,疮亦即瘥,未十日而平复如故”。这事在孙思邈的千古名著《千金方》的序言中有记载。

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生前曾遇一事,感触很大:有位中年妇女,病由黄疸变成黑疸,面目清褐色,胸满腹胀,大便顽固秘结,邻人悄悄说,黄疸变成膨胀,怕是不治之症吧!患者呻吟病床已年余,因长期负担医药费用,家中已典卖一空,情殊堪怜,求医于叶,故给予免费诊治,并送了几剂药,服后稍稍好转。后嘱其家属,自挖蒲公英,每天大量(90120克或更多)煮汤喝,结果,一个多月未花分文,竟把这迁延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愈了。事后叶老感叹地说:“蒲公英过去我也常用,而这次鲜草单独用,未料竟有如此的威力,这就增加了我对中药的用法、剂量与疗效关系的新认识,使用单味药剂量应增加。”蒲公英只不过是一种野草,却能解决大问题。

 

所以,蒲公英在一气流行中的作用是一个俯冲动作”——率众火下行入肾,绝地而气,缘肝木而上升!能升能降, 先降后升,绝对是一味好药啊。

 

厚朴

 

别名: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紫油厚朴

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1李杲:厚朴,苦能下气,故泄实满;温能益气,故能散湿满。

  2《汤液本草》《本经》云厚朴治中风、伤寒头痛,温中益气,消痰下气,厚肠胃,去腹胀满。果泄气乎?果益气乎?若与枳实、大黄同用,则能泄实满,《本经》谓消痰下气者是也。若与橘皮、苍术同用,则能除湿满,《本经》谓温中益气者是也。与解利药同用,则治伤寒头痛。与治痢药同用,则厚肠胃。大抵若温,用苦则泄,用温则补。

  3朱震亨:厚朴,气药也。温而能散,消胃中之实也。厚朴能治腹胀,因其味辛以提其气。

  4《本草经疏》: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气血痹死肌者,盖以风寒外邪,伤于阳分,则为寒热头痛;风寒湿入腠理,则气血凝涩而成痹,甚则肌肉不仁,此药辛能散结,苦能澡湿,温热能祛风寒,故悉主之也。《别录》又主温中、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不止,泄痢心烦满者,何莫非肠胃气逆壅滞,及痰饮留结,饮食生冷所致?得此下泄开通,温热暖肾,则诸证不求其止而止矣。至于淋露,虽属下焦为病,然多因胃家湿热下流;三虫亦肠胃湿热所生,苦能燥湿杀虫,故亦主之也。《本经》又主惊悸,及《别录》除惊去留热者,皆非其所宜。惊悸属心虚,于脾胃绝无相干,气味大温之药,又岂能去留热哉,至益气厚肠胃,盖亦指邪气去正气自益之谓,积滞消肠胃自厚之意耳,非消散之外,复有补益之功也,用者详之。厚朴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肠鸣,虚吼,痰饮吐沫,胃冷呕逆,腹痛泄泻及脾胃壮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耆致成喘胀,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

  5、《本草汇言》:厚朴,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积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故前古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呕逆泻利,虫积痞积,或肺气胀满,痰涎喘嗽,或胃气壅滞,水谷不行,用此消食化痰,去湿散胀,平土、金二脏,以致于中和也。

  6、沈孔庭云:厚朴辛苦温燥,入脾胃二经,散滞调中,推力首剂。然配他药,无往不可,与枳实、大黄同用,则泄实满,故大柴胡汤用之;与陈皮、苍术同用,则除湿满,故平胃散用之;与人参、白术、麦蘖同用,则治虚满,故调中汤用之;又同半夏、胆星,能燥湿清痰;同甘草、白术,能和中健胃;同枳壳、莱卜子能下气宽肠;同紫苏前胡能发散风寒;同山查、枳实能疏气消食;同吴萸、肉桂能行湿燥阴,实有理气行气之功。但气之盛者,用无不验,气之弱者,宜少用之。

  7、《本草经读》:厚朴,气味厚而主降,降则温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故所主皆为实症。中风有便溺阻隔症,伤寒有下之微喘症,有发汗后腹胀满症,大便鞕症,头痛有浊气上冲症,俱宜主以厚朴也。至于温能散寒,苦能泄热,能散能泄,则可以解气逆之惊悸。能散则气行,能泄则血行,故可以治气血痹及死肌也。宽胀下气,《经》无明文,仲景因其气味苦温而取用之,得《本经》言外之旨也。

  8、《医学衷中参西录》:厚朴,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哕,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故《本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金匮》厚朴麻黄汤用治咳而脉浮。与橘、夏并用,善除湿满;与姜、术并用,善开寒痰凝结;与硝、黄并用,善通大便燥结;与乌药并用,善治小便因寒白浊。味之辛者,又能入肺以治外感咳逆;且能入肝,平肝之横恣,以愈胁下掀疼。兼入血分,甄权谓其破宿血,古方治月闭亦有单用立者。诸家多谓其误服能脱元气,独叶香岩谓多用则破气,少用则通阳,诚为确当之论。

  9、《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10、《别录》: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及胸中呕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心烦满,厚肠胃。

  11、《药性论》: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

  12《日华子本草》: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藏不安。调关节,杀腹藏虫,阴耳目。

  13王好古: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

  14《本草正》:温降,散滞,除寒湿泻痢

1.《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2.《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

 

 

 

原作者的医案:

1 咳嗽治疗实例二则

 

郭志辰老师的空间医学,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体现了大道至简的风采。

记录我用空间医学理论治病的实例。

 

一女性患者。干咳数日,夜不能眠,胸部疼痛。

观舌,前端中部凸起,明显的胸闷症状。再凝视,胸部内乌云密布,背部的肺的上面依然阴沉。中医讲上焦如雾。也就是说患者的上焦不能流通了。

处方:桂枝2克  石菖蒲4克  独活3克

我对患者说:你是由于胸闷的原因的咳嗽,解决胸闷就行了。服药四小时见效。

果然,上半夜咳嗽依然,下半夜就不咳了。

第二天,上半夜咳嗽轻了,下半夜就不咳了。胸部咳嗽的时候也不疼了。

第四天一切正常。

 

数天后,一男性患者,是带浓痰的咳嗽,数天来咳的胸部疼。从舌上看,前端中部凹下去,看不出胸闷,凝视才能看到胸闷。我依然那个处方,加了蒲公英2克。

第二天,轻微的咳嗽,伴有淡淡的白痰。

第三天基本就正常了。

 

中医讲上焦如雾。三焦的有无,一直在中医界争论不休的,其实是很可笑的。负责任的说:修炼的功夫到了,三焦是一目了然的。同时也暴露了中医的迷失,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高功夫的基础上的,没有修炼就没有中医

 

 

 

2 癌症的治疗

 

聚则成形,散则成风。

在我的脑海里曾经仅是一个知识的储备而已。

当读到中医者把它与肿瘤联系起来的时候,文字就生动了,充满了生命的内容;同时勾起我曾经的遗憾。

 

十年前,我刚接触中药治病的时候,就接手了一位肺癌晚期的患者。

那时,我对中药的理解是在禅修中体悟的,看药性在人体内恍兮惚兮的表现,再通过药典来验证它。但对具体的应用还处于朦胧的阶段,没有充足的信心。

我只能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上来思考:癌症是人体与大自然的不交流而形成的自我封闭,导致了能量的淤积,聚则成形。

我用的是我理解的感冒方,打开人体的皮肤腠理与大自然的能量平衡,宇宙本无病。

效果居然十分神奇,一个月下来,从不能出门到行走三五里。患者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得了这种病。

在此期间,患者家属要求联系外面更好的治疗,联系好。患者无可奈何去了,半个月后,用救护车送回来了。

 

几年后,我又接触了一个肺癌的患者。如法炮制,一天一个样。我再度燃起希望。就在这个时候,鬼使神差,我看到一个开合的观点,就在药方中把一味开的药改成合的药,病人很快就不行了。又是一个遗憾。

 

聚则成形,从舌质上看,癌症患者的舌质都是僵硬的,说明五脏的细胞淤积,没有合理的活动空间。

用散则成风的方法,把能量从皮肤腠理排出去,就象风吹沙丘一样,逐渐把沙丘一层一层吹走。但是很多情况是时间来不及了,我们可以考虑同时加进带籽的中药,从五脏的内部同时运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理想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