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大名著作者之谜——三国演义

 寻梦向天歌 2019-03-30

但凡上过小学的都会知道什么是四大名著,小学能毕业的估计就能说出四大名著的作者。虽然现在大家对四大名著评价很高,说它们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啥的,但是在古代,小说的地位非常低。古人认为通俗小说是不入流的,写通俗小说也是很没出息的事情,基本上处于写作鄙视链的最底层。所以一般小说出版的时候都不署名作者,或者用个笔名代替。那么四大名著的作者都是怎么确定的呢?别急,留史君慢慢和您聊一聊,今天说说《三国演义》。

说起《三国演义》的作者,大家会说,知道,罗贯中嘛。可是,有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临江仙》,后来被改编成央视《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临江仙》又是谁写的呢?有人知道,这首《临江仙》不是罗贯中所作,而是明代中期的一位大才子杨慎写的。但是,问题来了,罗贯中可是元末明初的人物啊,他的小说中怎么会引用明代中期的诗词呢?这不是穿越了吗?别急,听留史君慢慢说。

《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水浒传》一样,也是世代累积型小说,三国的故事在宋代就非常受人们的喜爱,苏东坡《东坡志林》中有一篇《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讲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也讲到,“说《三国志》者,在宋已甚盛,盖当时多英雄,武勇智术,瑰伟动人,而事状无楚汉之简,又无春秋列国之繁,故尤宜于讲说。”意思是说三国时期英雄众多,那一时期的故事相较于楚汉之争要复杂,又不像春秋列国时期那么繁乱,所以更便于讲说。元代出现的《三国志平话》是一部讲史话本,已经初具《三国演义》的雏形。到了明代《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广为流传,开创了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

关于《三国演义》的作者,原本不是个问题。从目前发现的明代版本《三国演义》来看,有些题为罗贯中编辑,有些题为罗本贯中编次,还有的题为东原贯中罗本编次,有的还说这个罗贯中是元朝的。据此,大多数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姓罗,名本,字贯中,元朝人,东原人士(今山东东平附近)。还有些版本署名的是罗道本、罗贵志,应该是罗本罗贯中的衍误。

这么看来,《三国演义》的作者应该是这个罗本贯中呀,怎么还会有疑问啊?还真有疑问。我们之前说过,由于写作鄙视链的存在,很多人写了小说也不愿意署真名,书商在出书的时候有时会弄个假名,有时候也会用别人的名字。比如清代版本的《西游记》都署的是丘处机的名,实际上,通过对丘处机生平事迹和《西游记》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丘处机。所以,要想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不是罗贯中,得先了解一下罗贯中这个人,可惜,很难。

罗贯中的籍贯

明代时期对于罗贯中的记述寥寥可数,都非常简略,有时说他是元朝人,有时说他是南宋人,有时说他写过《三国》和《水浒》等小说,有时把他和关汉卿、王实甫等元曲大家并列,还有的说他因为写《水浒》,造成子孙三代都是哑巴。最奇怪的是,几乎都说他是杭州(钱塘)人。小说《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也署名为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问题,以后再说,只是署名罗贯中的《水浒》大多说是中原罗贯中。至此,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就原来越复杂了。

东平罗贯中纪念馆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有东原、中原和杭州三种说法(还有《说唐》署名庐陵罗本)了。有人认为中原是东原之误,而杭州可能不是罗贯中的老家,而是他长期生活的地方,算是暂时把这个问题圆过去了,可是这还没完。1931年,著名学者郑振铎在天一阁藏书中找到一本《录鬼簿续编》,书中发现了目前为止对罗贯中生平最详细的记载: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1364年) 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不知其所终。

就这短短几十个字,被认为是有关罗贯中生平最明晰的记载,同时也引来了新的问题,罗贯中又有了新的籍贯——太原。罗贯中究竟是山东东原人还是山西太原人,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支持两方面观点的人都有,所以山西太原的清徐和山东泰安的东平都建有罗贯中纪念馆,两个地方都认为罗贯中是当地的老乡。还有人怀疑,这个太原罗贯中和东原罗本贯中根本就不是一个人,重名了而已。

罗贯中的年代

前面说过,关于罗贯中的年代,有说是南宋的,有说是元代的。如果《录鬼簿续编》中说的罗贯中就是我们要找的哪位,那么到是可以大体分析一下他的年代。《录鬼簿续编》的作者贾仲明生于1343年,1364年的时候他和罗贯中复会,两人为忘年交。那罗贯中比贾仲明要大上一些,但应该是同时代的元朝人,而不可能是南宋人。在一篇《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罗列了一个宋末理学家赵偕(又称宝峰先生)的弟子名单。名单是按照年龄顺序排列,其中有一位弟子名叫罗本。有人认为这个罗本就是罗贯中,如果属实,那么根据他同门师兄弟的年龄推算,罗本应该出生于1315——1318年之间,但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明代《稗史汇编》中说罗贯中“有志图王”,但具体有什么表现没有说,清代顾苓《塔影园集》中说《水浒传》的作者罗贯中曾做过元末起义领袖张士诚的幕僚。有人认为罗贯中辅佐张士诚就是其“有志图王”的表现。那么,罗贯中应该是活到明初了。总体上来说,罗贯中是元末明初时期的人的可能性很大。

以上几乎就是有关罗贯中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了。还有所谓的《施耐庵墓志》说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徒弟云云,由于那份墓志为后人伪作的可能性很大,也就不太可信了。

明代《三国演义》插图

总之,我们对这个罗本罗贯中知之甚少,籍贯不明确,生平事迹也不是很清楚。很可能是个元曲作家,也可能写过一些小说,因而有学者认为罗贯中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他们依据的理由主要有:一是《录鬼簿续编》中记载的罗贯中是个戏剧家,没提到他擅长写小说,更没说他写过《三国演义》;二是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也应当成书于元末明初,而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时期的,距离明初有100多年的时间,这期间这部书是如何流传的,没有任何记载;三是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不论从写作手法还是成书体量上都有很大差距,感觉不是同时代的产物。因而,他们主张《三国演义》应当成书于明代中叶,因而作者也不是罗贯中。当然这些理由也并没有能够推翻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的直接证据,也没有能举出更有说服力的作者人选,所以目前主流的观点还是支持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作者。

结尾彩蛋:

不论罗贯中是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都不是罗贯中写的。

《三国演义》的版本众多,现存的明代版本大约有30种,清代版本有70多种,可见其流行程度。有学者把这些众多的版本分为三大类,分别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三国志传》系统和《三国演义》系统。还有一些别的更为复杂的分类系统,但是,目前还没有哪个版本能够得到一致的认可是罗贯中的原本。明代的版本主要包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和《三国志传》系统,主要区别是《三国志传》系统中大多有关索(或花关索)的故事,而《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则一般没有。有人认为《三国志传》系统更接近于罗贯中的原作。清代的版本大多属于《三国演义》系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毛氏批本。我们现在看到的现代出版的《三国演义》(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都是以这一版为底本的。

明代《三国志传演义》

毛氏批本《三国演义》指的是毛纶、毛宗岗父子评点、修改的《三国演义》版本。《三国演义》出版时,都会把毛氏父子的评语删掉,但是他们对于小说的修改则大多保留。毛氏父子是明末清初人,他们修改依据的底本是哪个还有争论,但肯定不会是罗贯中的原作。而我们看到的版本经过他们的修改,更不可能是罗氏的原作了。这也就是《三国演义》开篇会有杨慎诗词的原因。

毛氏父子对于《三国演义》的修改主要有两点,一是艺术上的“精修”,使得《三国演义》的文字读来更加流畅生动。原本的《三国演义》是在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写作手法很一般,在流传过程中,有人从史书中(如《三国志》和裴注以及《资治通鉴》)照抄了很多内容,但有显得非常生硬。胡适曾说:“《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经过毛氏父子的修改,使得《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二是思想上强化“尊刘贬曹”,将原本很多对于曹操中性或者正面的描写删掉或改写,突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关于这点,试举一例。明代版本的三国曹操出场时是这样描述的:

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

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毛氏父子改写后代版本是这样的: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