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五月英伦自由行之26-国家美术馆(上)

 hsgzlgg 2019-03-30

       英国国家美术馆成立于1824年,坐落在英国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的正北方向,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侧翼按照年代顺序展出,作品集中在1260年-1900年。

       在国家美术馆内观赏绘画是一种享受,虽然游客不少,但绝没有卢浮宫那般的拥挤嘈杂。漫步于其间,与展品展开心灵的交流,细细体会,若有所思,便有忘我之感。美术馆的整个布展特别适宜于观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馆内每堵墙面上只吊挂一幅展品,除了极少之处需要两幅不同画家作品作对比之外。而在卢浮宫的绘画馆里每一堵墙面上都挂得满满的,看得人眼花缭乱、头昏脑涨,很难令人集中注意力。而且国家美术馆在每个展馆的墙面上都编写上了非常醒目的大大的阿拉伯数字,参观者可以顺着这些数字编号,一间一间地看完全部展馆,不会有任何遗漏,也不会有踏入迷宫之感。


美术馆地面装饰的马赛克图画。









美术馆的展品分布在两层楼房里。




展品按年代布置。


我们习惯从楼上开始参观。


       为了不走回头路,从右侧进入绿区(18世纪至今)-黄区(17世纪)-红区(16世纪)-蓝区(13-15世纪)-下楼-A-G区。并且参考馆方提供的重要作品提示,重点参观。







为叙述方便,仍然以年代为序。

13-15世纪(51-66室 )






       威尔登双折画(The Wilton Ddtiptych),也叫双联画,创作于 —1399年。作者不详,是英国或法国画家。这是为当时的英格兰国王理查二世定做的圣坛装饰,左边跪着的就是理查二世,旁边是三位圣人护送着他。右边是圣母玛利亚抱着基督,urer围是11位天使。

       这幅画在1649年就首次记录在Charles Palmer爵士的艺术收藏中,直到1929年被国家美术馆收购。这是在经历了清教徒圣像破坏运动后幸存下来的,并且保存完好,格外珍贵。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耶稣基督的洗礼》,1450

       弗朗切斯卡将耶稣、白色鸽子形状的圣灵(Holy Spirit)以及洗礼者约翰手上的碗置于画面的中轴线上,这是透视法则中“消失点”(vanishing point)的运用,消失点指的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向前延伸,最后在人们的视觉下会交于一点。通俗来说,远离画面时,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中央的景象。

       弗朗切斯卡用托斯卡纳东部的地形来模仿清澈蜿蜒的约旦河,耶稣背后的山头变成了圣塞波尔克罗。向水下看去,我们既能看到树的阴影,同时也能看到河床。可以说树的阴影以及河床是意大利绘画艺术中最早出现的视觉现象。


马萨乔的《圣母与圣子》,白杨木画板上的蛋彩画,1426年

       这幅画位于四联画的中央位置,但是到了十六世纪末期,四联画四分五裂,残存的某些部分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画中木座椅是按照古代的样式画的,线条笔直,棱角分明,在我们看来,其框架结构非常清晰,同时也为圣母和圣子留出一定的空间,简略勾出脸部轮廓,隐隐显出四肢的线条,唯有奢华的深蓝色披风,带着深深的折痕,尽显圣母子的崇高与圣洁。二个倚在座椅侧柱两边的天使,让整体空间感更加突出,使得画面的中心位置凸显,再往前就是另外二个奏乐的天使,将他们的乐器向外摆放,整个极具透视效果的画面是一罗马帝国时代的石棺作为背景的。


       西方的油画是从蛋彩画演变而来的,而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杨·凡·艾克。他改进了发明了油画颜料,用油来调制颜料以便涂到画板上。而蛋彩画是用蛋清来调制颜料,但是干的太快,色彩也不易相互转化以达到柔和。油画发明后,作画时不但可以从容的多,而且色彩更加丰富漂亮。

扬·凡·艾克所作《阿尔诺菲尼夫妇》,1434

       这幅画不仅细致描绘了人物的外貌,而且对室内的环境、家具、装饰作了极其逼真的描绘,甚至可以说逼真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讲解器特地提醒,用镜子来丰富画面空间,正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画中各种象征物的另外一套解说: 镜子:不仅是上帝洞察一切慧眼的象征,也是明理做人的标准。在镜子之中还反映了两个人像。最大可能是参加仪式在场的证人。 镜框上的的绘画:画有基督蒙难的场景。象征着人生短暂易逝。从下方顺时针排列,分别画着祈祷、卫兵抓人、在彼拉多(借别人的手做坏事以推卸罪责的人)前的基督、抬出十字架、鞭笞、从十字架上抬下、蒙难、安葬、地狱复活的情景。 念珠:对宗教的虔诚。 掸子(小扫帚):夫妻生活清洁卫生,隐喻看护家庭炉灶的天使。 圣玛尔卡尼达.安吉奥西斯卡雅像(掸子旁边的雕像):妇女保护圣徒。 窗台上的苹果:隐喻苹果是原罪的起端。 床背上的狮子:在两人连手的上方的狮子是复活的象征。根据中世纪寓言故事,幼狮出生三天内还是死的,只有雄狮用自己的呼气才能使之复活。狮子常被刻塑在骑士的陵墓上,作为将来复活的象征。 橙子:人间天堂,富裕安康。 点燃的蜡烛:生命快速流失。 狗:夫妻相互忠诚的象征。 男主和女主的拖鞋:象征着家庭生活舒适,也象征着缔约者意念纯洁。《约翰福音》第三章写道:“上帝曾说过:别靠近这里;把你的脚上的鞋脱下,因你站立的地方是圣地。” 在这里隐喻纯洁之意。


《围头巾的男人》1433 这幅疑似自画像的木板画,是画家少有的留原始画框的作品之一,在画作的上方写着佛兰芒的一句格言"重要的是我能做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下方落款"于 1433年10月21日,杨·凡·埃克为我而作" 画框就像是一扇窗,光线从这扇窗射入,让人物形象更具空间感,也更具立体感。深色的背景更加凸显人物面部线条,繁复冗大的头巾占去脸部很大比例,描绘细致到每一褶,每一圈。


安东内罗·达·梅西纳 《在书房中的哲罗姆》约 1475年 

       这幅画的内部陈设从内向外扩散开来,极具立体感。安东内罗将托斯卡纳画派的透视手法不仅运用在外形处理上,同时也运用在内容安排上。而且,他将整个空间为一体的理念和佛兰芒画派对微型景物的描绘手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哲罗姆是四世纪时的修道士,学者,圣经拉丁语版的翻译者。画中,他坐在他私人木制书房里,整个建筑属于哥特风,我们可以隐隐看到窗外风景。近景中的山鹑和孔雀分别象征着真理和不朽 。


皮耶罗·迪·科西莫的《普罗克里斯之死》,1459年

       这幅画取材于奥维德 《变形记》中关于刻法罗斯和普罗克里斯的神话故事。刻法罗斯在一次狩猎中用妻子普罗克里斯曾送给他的礼物——神奇长矛,误杀了普罗克里斯,当时她正藏在暗处监视刻法罗斯,想要证实他对自己是否忠诚,而连同神奇长矛一起送给刻法罗斯的,还有一只狗 。


《草地上的圣母》约1500 

       圣母坐在地上,以中世纪谦逊之母的形象出现,双手合十,在熟睡中的全身赤裸的圣婴面前祷告,周围的草场上是宁静的生活场景。背景中白鹮和蛇的争斗隐喻在基督教中原罪是可以救赎的,树枝上,面向圣母栖息的秃鹰,也再次唤起耶稣献身的主题,预示着耶稣的受难和圣母的悲怜。


罗吉尔·凡·德·韦登所作《玛格达伦在阅读》或《读经圣母》,1435-38

       这是一件祭坛画的右边部分残片。韦登是继凡·艾克之后,15世纪上半叶最有影响的北欧画家,看到有人这么评价:“如果说扬·凡·艾克要表现的是新的写实主义所具有的客观、永恒的性质,他笔下的圣母是身居尼德兰村舍的贵族妇女;那么韦登追寻的就是人类的情感和精力,他笔下的圣母是暂时降落凡尘的天人。”欣赏这幅《读经圣母》,感受到的是一种圣洁的恬静。


乌切洛的《圣罗马诺战场中的尼克·达·特伦提諾》,1438-1440。

       这套油画的其他两幅分别收藏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和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

       佛罗伦萨画派的大师保罗·乌切洛穷毕生的精力研究透视学,以表现立体空间与人物的远近关系。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三幅《圣罗马诺之战》,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其中一幅。

       圣罗马诺之战是发生在佛罗伦萨市与邻邦之间一场战争,从画面上就能看出复杂的透视关系。


       汉斯·梅姆林 《多恩三联画》1475-1480 

       有些三联画尺寸较大,多是用作祭台上面的装饰屏 ,还有一些则较小,像这幅一样,方便携带,二侧的画板打开之后就可以看到中间的画作了。在圣母右边跪着的是威尔士人约翰·多恩勋爵,也正是这幅画的委托人,他的身后站着的是拿着宝剑的圣卡特琳娜,表明他将以斩首的形式殉教,圣母的左边则是约翰的妻子伊丽莎白和他们的大女儿安娜,她们身后站着的是圣巴巴拉。


桑德罗·波提切利所作《维纳斯与战神》,又名《爱神维纳斯与战神马尔斯》,1483

       波提切利是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讲解器对这幅画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说明。画面中,维纳斯凝神专注地看着沉睡中的战神,爱与和睦战胜了战争与冲突。战神不像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征战之神,倒像是被爱所征服的青春少年。还画了几个淘气的小天使,偷偷扛走战神马尔斯的长矛与盔甲、向马尔斯耳边吹海螺,给画面增添了喜剧性。寓意就是爱战胜了一切,征服了战争。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谑而不虐,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且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波提切利神话画作中,惟一未收藏于意大利的作品。


拉菲尔所作《粉紅色的聖母》,1507-1508

       这幅小小的灵修画像是为基督徒的沉思而画的; 它的原主人会把这幅画握在手里。它描绘了坐在卧室里的圣母子女(床帘在圣母的头后面环绕),可以透过窗户看到阳光明媚的景色。在他们之间是拿在手上的鲜花——粉红色,这是婚姻的象征——描绘圣母玛利亚不仅是母亲,也是基督的新娘。

       拉斐尔的圣母有一个特点,拉斐尔的圣母永远有一种慈祥的人性的光辉,而且旁边永远伴随着胖乎乎的天使和圣婴,体现了拉斐尔在作品当中把神灵进行从神到人的一种诠释,而这种转变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与中世纪宗教绘画的根本区别。


拉斐尔的《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1507年-1508年

       圣凯瑟琳出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埃及的那个亚历山大),她父亲是那里的行政长官。她向父母宣称她所嫁的丈夫应当比她更英俊、更有天赋、更有财富、社会地位更高。这被视为她皈依基督教的前兆。凯瑟琳本身是个异教徒,但十来岁出头便皈依了基督教。她成功地令皇后皈依了基督教,皇帝派来与她论辩的许多异教徒哲学家也在她的劝说下皈依了基督教。这些人随后很快便殉道了。皇帝不能辩赢,便把她关进监狱;当访问她的人纷纷皈依时,她被判死刑,凯瑟琳殉道后,她的尸首被天使带到了西奈半岛。

       画面上,圣凯瑟琳身体依托在囚车的车轮上,抬起右臂,转过头来向上望去,与来自天空的神圣光线进行交流,既虔诚又富有智慧


拉斐尔的《寓言》,1504年

       在这一小小的画面上表达了年轻的罗马将军西庇阿最狂妄的梦想。画面中心是在马鞍上睡着了的年轻骑士。画面中的两位女性可以看作是他梦中出现的人物。左边的妇女右手持剑直指苍天,左手力举书本。右边的少女目光盈盈向他献上花朵。战功、智慧、爱情汇聚在拉斐尔著名的等边三角形中,稳定地支撑起少年的天空。



拉斐尔的《被钉在十字架的基督》,1503年

       描写耶稣受难十字架上的图像,可以说是拉斐尔绘画用色最深沉的一件作品。而如此表现杰出的作品,相较于那个时代而言,却是显得风格特别简洁。


拉菲尔的《安西帝圣母》,约1505年 

      画面中,圣母抱着圣子坐在宝座上 站在二边的分别是施洗约翰和头戴主教冠,手拿权杖的圣尼古拉。在这幅画中,结构比例完美,空间感很强,各建筑元素描绘精细,色调干净通透,主题鲜明,拱形壁龛引向翁布里亚区明媚的乡村风景 。



《教皇朱利欧二世》,于 1511年。

       是拉斐尔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所画的一副肖像画,也是拉斐尔肖像画中最负盛名的一幅。尤里乌斯二世为教皇史上第218位教皇,1503年至1513年在位十年,被教廷认为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25位教皇之一。朱莉欧二世教皇被称为无畏的教皇和战士教皇,这个教皇和艺术有很深的渊源,首先是他委约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廷小礼拜堂中的《创世纪》,其次他委约拉斐尔为他的书房创作壁画,也就是如今包含名作《雅典学派》在内的“拉斐尔的房间”,最后是他下令重建圣彼得大教堂。

      拉斐尔英年早逝,他只活了37岁,所以在任何欧洲博物馆美术馆当中,能够拥有拉斐尔的作品那简直是太珍贵不过了,有这么多张拉斐尔,国家画廊能够在欧洲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界有什么样的地位了。

乔瓦尼·贝利尼所作《莱昂纳多罗奥敦总督肖像》,1501

       贝利尼是整个威尼斯画派的奠基人。这幅画可以说是国家画廊出镜率最高的作品,国家画廊的长期陈列的图录封面就是它。你走进书店一整面墙都是它。莱昂纳多·罗雷丹总督似乎在沉静而威严地审视着整个空间。那是一幅非常奇妙的画像:他的脸看上去异常真实,然而他又因被长袍罩住而僵硬得像是一座半身雕塑。总督的威严,以及他的人文主义光辉,贝利尼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这两种信息并且在这两者之间保持了精巧微妙的平衡。

       贝利尼用拉丁文将其名字附在了檐墙的正中间,以宣示他的著作权。看起来他貌似是将名字写在了一张皱巴巴的纸上然后将纸暂时附在了檐墙上,你可能会有种想要将其取下来并将纸扯平的冲动。


贝利尼的《园中祈祷》,1459年

       是蛋彩画,描绘了耶稣在克西马尼的园子里作最后的祈祷。画中的耶稣正跪在一块突出的岩石山祈祷,在他的下方,原本应当醒着的三名门徒彼得、雅各、约翰正在沉睡。黎明即将来临,耶稣将要面临苦难与死亡,耶稣被出卖的时刻即将来临。画面上的黎明曙光,不仅表示夜晚即将结束,还并象征着希望、复活与救赎。


贝利尼的《草地上的圣母》 1500年

       圣母坐在地上,以中世纪谦逊之母的形象出现,双手合十,在熟睡中的全身赤裸的圣婴面前祷告,周围的草场上是宁静的生活场景。背景中白鹮和蛇的争斗隐喻在基督教中原罪是可以救赎的,树枝上,面向圣母栖息的秃鹰,也再次唤起耶稣献身的主题,预示着耶稣的受难和圣母的悲怜 。

       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谑而不虐,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且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波提切利神话画作中,惟一未收藏于意大利的作品。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Andrea Mantegna),《园中苦祷》,约 1460年,木板蛋彩画。

       这是福音书提到的场景,耶稣基督正在客西马尼园中祈祷,不一会儿背叛者犹大就带着一对人来抓他了,一直跟随他的三个门徒,彼得,约翰,雅各则躺在一边沉沉睡去。在这痛苦的时刻,只留下耶稣一个人接受上帝意愿的安排。左上方,有五个天使,赤裸身体,很像罗马石棺上爱神丘比特,他们手里拿着耶稣受难时用的工具。对于古典艺术的深入研究使得曼特尼亚对石头的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尖耸怪异的石块,珍奇娇贵的大理石,还有精美的浮雕,呈现在画板上九好像是雕琢出来的


达芬奇的《岩间圣母》。1506年

        这是在1483年至1508年间,达芬奇创作的两个版本的《岩间圣母》。他是应米兰圣母无原罪兄弟会的圣芳济大教堂要求创作的,用来作教堂的装饰。该画是标志达芬奇创作巅峰开始的作品,完成之后,达芬奇非常满意,提出增加酬劳,遭到拒绝后他将这幅画作卖到了别处,也就是现在卢浮宫收藏的那一幅。几年之后,这个教会要求达芬奇归还这幅作品,于是达芬奇又创作了一幅《岩间圣母》。约在1781-1785年画作被教堂出售,最后在1880年伦敦国家美术美术馆收购。

       仔细比较两幅作品,几乎一模一样,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耶稣身后的天使,卢浮宫那一幅是伸出手的,而伦敦国家美术馆这一幅是没有伸手的。

       画中的圣母玛丽亚完全像一位普通的慈祥的母亲,她坐在那里,用亲切的目光,和蔼的微笑抚慰着身边的孩子。她的右边是小约翰——施洗者,左边是童年的耶稣和一个天使。幼小的约翰和基督耶稣在嬉戏玩耍。圣母用右手挽着小约翰,用左手遮在小耶稣的头上,好像要把这人和神在爱之中结合起来,耶稣旁边的天使用手扶持着小救世主,另一只手指着小约翰,面带一种温柔、奇异的微笑,其中充满了痛苦的预感。她的音容姿态,显得美丽绝伦。感情被高超的手法表达出来。她的手势似乎包含了两种含义,既为她的孩子祝福,又在保护她的孩子。尚在蹒跚学步的小耶稣坐在地上,脸上显露出孩子的天真,又暗含了超出常人的智慧。画中人物与景色搭配和谐,给人以安宁祥和的感觉。圣母子、约翰、天使所处的山洞,传说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地方。那些岩壁像是庞大的深色结晶体。远处,从岩石中间看到带着潮气的阳光穿过雾云照在尖形的蓝山之上,神秘而又庄严。地下泉水在攀藤植物和石松根上潺潺流淌,地上遍布兽蹄形的水草叶子和淡白色泽兰花的花萼。在朦胧的洞穴中,人体轮廓渐渐淡弱,而面容在忽明的光线中如同细致的白玉,充满内在的生气。人神之母和自然之灵的水乳交融,使画面呈现出浓郁的诗意和深邃的哲理。

       在这件作品中,画家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了油画技法和特性,实现了出色的综合的自然表现。



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 1500-1505

       因为这张画有着特殊的待遇,它有一个单间,特别小,就像操作室这么大,比它大不了多少,里面几乎是漆黑一片,就有一点微弱的光照这张画,因为它是素描纸本,非常的脆弱,而且这张画曾经还被毁过,这幅画的名字叫《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它是伦敦国家画廊最珍贵的,也是最脆弱的画作之一。这幅著名的草图是根据原画作大小将八块纸粘在一起复原而成的。这部作品构图非常复杂,人物之间如锁链般紧密联结在一起,组成金字塔结构。圣母和圣安妮两位女性都露出充满母爱的微笑,仿佛她们的原型是同一个人物,而每个形象又都是通过悉心研究后用明暗关系勾勒出来的。


丢勒的《父亲的画像》1497年

父亲的那双眼睛是如此的忧郁与无奈 。



16世纪(2-14室 )

米开朗基罗所作《埋葬》,1500-1501

       是米开朗基罗为一个教堂画的祭坛画,但因为一种昂贵的深蓝色颜料一直没有等到,他就回到佛罗伦萨了,本画描绘的是基督受难后,玛利亚和圣使徒们将他抬至坟墓边上准备下葬的情景。

      作画时,米开朗基罗先留出一个形同雕塑的人物轮廓,然后才画景观背景,耶稣的身体像大理石般冰冷光滑,是这幅画里唯一接近完成的部分。画面右上方的坟墓的白色及其周围很小的人物轮廓,是通过刮削去岩石上未干的褐色颜料来达到凸显的效果——雕塑家一般喜欢用敲凿材料的手段,这跟米开朗基罗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雕塑家不无关系

米开朗基罗所作《圣母子,圣约翰和天使》未完成

       画面上,基督的手指向圣母拿着的书,左侧两个未完成的天使呈沉思状,右边两位天使正在看书卷,据说这预示着基督未来的牺牲。


小汉斯·霍尔拜因所作《大使们》,1533

       他被认为是16世纪欧洲最好的肖像画家,也是欧洲北部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代表性画家。这幅绘制于1533年的肖像画,是伦敦国家美术馆保存的最早的肖像画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左边站立的丁特维尔是法国贵族,被派往英国伦敦担任大使。下面摆放的地球仪上标记着Polisy, 这是他的出生地。其右手剑鞘上标记着29,是他的年龄;右侧站立的塞尔夫,是法国驻威尼斯的大使,其右肘倚靠的书标记着25,是他当时的年龄。一张桌子摆满了各种象征物:一个浑天仪旁边依次摆放着各种天文学仪器,包括柱晷、环晷、四分仪、多面日晷和黄道仪,象征神圣与科学;而靠近地面的搁板上有一个标注了欧洲的地球仪,旁边是算数书、圆规和直角尺,寓意构造世界的律法。在一本马丁·路德翻译的赞美诗集旁边,有一束参差的笛子和一把断弦的鲁特琴,地上的阴影里还有另一把打翻的鲁特琴,暗示两位大使琴瑟不合,或者进一步的,世俗和教会之间出现了日渐激烈的抵牾,但画面最左上角却有一架受难像从帷幔后面露出:寓意这一切都在基督的注视之下。


      然而这幅画最奇妙的隐喻不是景物中的任何物品,而是画面中一个刺破空间的扭曲图像,很难分辨出那是什么,欣赏者只有几乎钻进画里,站在主教身后,才能勉强看破玄机:那竟然是一个骷髅。自文艺复兴以来,骷髅是欧洲艺术中常见的主题,出现在静物绘画、雕塑摆件,乃至随身配饰上。它们的共同名字是“虚空”


小汉斯·霍尔拜因《玛格丽特·吉格斯的画像》1526-28年

       她的身后是一只欧椋鸟,她手上是上了链锁的宠物松鼠,整个画面暗指了她们家族的盾徽图案。


科雷乔的《维纳斯墨丘利和丘比特》1525年

科雷乔1489-534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尔马画派的创始人。

墨丘利是希腊神话中的商业和旅者之神。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他戴着有羽翼的帽子,穿着一双来无影去无踪的鞋子。他在这里是作为小丘比特的老师,正在教授丘比特学习。


保罗·委罗内塞的《不忠》,1575,组画《爱的四寓言》之一。

      保罗·委罗内塞的组画《爱的四寓言》,每幅为一个寓言。一般认为分别代表“不忠”、“蔑视”、“尊重”和“快乐联盟”,虽然他们的确切意义尚不清楚,一直备受争议。

      画面健壮有如雕塑般的金发女子有如跷跷板一般跨跃了整个画面,十分随心所欲地将她的两个追求者连在一起。她右手伸向年龄稍长的男人,左手却递给或接过左边另一个男子的信息,这表明了口是心非,表明了她向一个情人掩盖和另一个情人的亲密。在这个女人善变的诙谐场面里,只有左下角的两个小爱神清醒而忧虑地注视着这位人间维纳斯的举动。


保罗·委罗内塞所作《玛丽·抹大拉的改宗》,1548

       它描绘的是耶稣拯救抹大拉的玛丽亚,使她得到了改变的一幕。抹大拉的玛丽亚一直以一个被耶稣拯救的妓女形象出现在基督教的传说里:她用忏悔的眼泪为耶稣洗脚,用密软的黑发来把它们擦干; 在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行刑的日日夜夜里哀哭祈祷喂他喝水;耶稣死后她进入停尸的墓穴预备亲自为其用油脂净身,却意外发现耶稣死而复活 。

       画面中抹大拉的玛丽亚跪在基督里,把她的脸转向他,而玛莎伸长她的手向基督和抹大拉的玛丽亚。她奢华的服饰是寓示她的虚荣,她说,她会放弃现在的这种遭遇做出改变。


提香的《巴克斯和阿里亚德妮》,于1520-3年。

       提香描绘了酒神巴克斯从印度归来,带着吵闹的随从,在纳克索斯岛遇见了被忘恩负义的恋人忒修斯抛弃,正悲痛欲绝的阿里亚德妮公主。画面上,酒神巴克斯在半空中,扭曲着身体,朝向阿里阿德涅,但两人的身体是相互背离的,一个向前,一个向后,这暗示他们并没有幸福的未来:最终阿里阿德涅飞上天空,头戴环状的星星,形成了日全食——画面左上角的天空中有环状的星星。

       背景天空与大海的蓝色沁人心脾,好像在歌颂着青春的无限美好;酒神身披酒红色的披风,披风随风飘动,像一面旗帜一样,好像在向世人宣示着对生活的热爱。除阿里阿德涅外,画面中的其他人物也都跟着酒神一起洋溢着欢欣雀跃:酒神的女祭司正伴着铙钹跳舞;半人半兽的森林之神身上缠着狂蛇;另一个森林之神高高挥舞着一条牛腿;醉醺醺的西勒诺斯躺在他的驴上;农牧之神拖着一只牛头,仿佛在朝我们微笑。


提香的《不要碰我》1510-1515

    表现耶稣死后第一次在抹大拉的马利亚前复活显灵,一开始抹大拉的马利亚把他当成了一名园丁,想要触碰他。

       这幅画在描绘风景时所选的色调,绘画表达时华丽的格调,以及将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周围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复活后的耶稣轻盈自由的身姿,飘然似舞,只有神才有这种步态,可以轻轻松松地避开尘世的羁绊,提香把这一属神的能力表现了出来。虽然这是一幅宗教题材的画,但整幅作品充满了世俗的活力,尤其从马利亚的打扮上可以强烈感受到。马利亚身穿盛装,白色的里衣和绛红色的外袍,光线照在白色里衣上产生的那种透澈与耀眼,宛如雪白的象牙,绛红色外袍的皱褶翻卷又酷似瀑布的自然流泻,这两层衣服的搭配,让人不得不叹服物质世界的无穷魅力,也即文艺复兴时期所大力宣扬的人的世界的魅力。


提香的《黛安娜与阿克泰翁》1556 -  1559 年

       在08年的时候由苏格兰国立美术馆和国家美术馆以5000万英镑的价格买下,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描绘的是黛安娜和阿克特翁相遇的场景,他撞见了沐浴中的黛安娜。画中的阿克泰翁带着猎狗,背着箭,貌似惊恐下手中的弓掉在了地上。黛安娜盛怒之下把阿克泰翁变成了一头雄鹿。黛安娜是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和狩猎女神,对应希腊神话的阿尔忒弥斯(阿波罗的孪生姐姐)。阿克特翁诗赋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猎人。此作品是描绘Ovid《变形记》中的七幅名画之一。


提香的《黛安娜与卡利斯托》1556 -  1559 年

       曾在2012年同样有苏格兰国家画廊和伦敦的国家画廊以4500万英镑的价格购入。卡利斯托是黛安娜的最爱,狩猎的童贞女神。她的美吸引了朱庇特,朱庇特伪装成黛安娜诱奸了卡利斯托。她们一起去沐浴的时候,她脱掉衣服被发现怀有身孕。本应是处女身的卡利斯托,被朱庇特的嫉妒的老婆朱诺变成了一头熊。15年后,阿尔卡斯,卡利斯托的儿子被朱庇特老婆所骗,差点射杀了自己的母亲。朱庇特为了保护母子二人,把他们升上天空画成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但是报复心重的朱诺却要求大海拒绝接受大熊星座,这就是为什么卡列斯托永远都是围绕着金星转,而无法像其他星座一样坠入大海。这幅画庙街的就是当卡利斯托被发现怀孕,曝光后被驱逐出黛安娜的贞洁随从的这个时刻。


提香的《穿棉袄的男子》1512年

       以前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路德维柯·阿里奥斯托,这种看法是基于一个十六世纪的雕刻,遭到了大多数批评家的质疑。艺术历史学家安东尼奥·马佐塔称,它描绘的是一个巴尔巴里戈家族的叫瓦萨里的男人,这但一观点已经遇到了一些阻力。查尔斯·霍普回顾展上,各界的人士一致认为:这是提香年轻时期的自画像!

提香《审慎的寓言》1550-65年

       这个老人是提香本人的自画像,中间是他的儿子,最左边是他的侄子,狗年轻,活的岁数短,忠诚可靠,很适合青涩的年轻人,狮子象征壮年男子有霸气,有威严,事业有成,这样的一种状态,老人他很意味深长的放了一个狼,老奸巨滑,或随着岁月的沉淀,他的思考更为缜密,考虑更为周全,同时,这幅作品也暗示着在人性中同时也伴随着兽性的存在,所以在每一个人的年龄阶段,除了要发扬自己的人性之外,也要控制自己作为高等动物本能的兽性。

提香《阿克泰翁之死》。

       阿克泰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猎人,因为炫耀自己的狩猎技能超过狩猎女神而受到惩罚,女神将他变成一头鹿而被猎犬咬死。


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维纳斯与丘比特》1525年

        又称向维纳斯抱怨的丘比特》,在1525-1531年间,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共画了三幅“丘比特偷蜂蜜”题材的作品 。丘比特手握蜂巢,眼含泪水,委屈的望向母亲维纳斯,大的出奇的蜜蜂们围绕着他。画里的维纳斯戴着非常时髦的帽子和华丽的珠宝,她似乎没有理会儿子的抱怨,而是像一个宫廷美女、又好像受诱惑的夏娃一样,拉着苹果树枝直视观者、摆弄姿色,有一种优雅又怪异的感觉。


昆丁‧馬西斯的《醜陋的公爵夫人》1535年

       画中的丑陋女人,年事已高,却身穿不符年龄、袒露胸脯的意大利风格洋装。为了硬挤出在岁月摧残下宛如干瘪桔子皮的胸部,导致皱纹一览无遗。虽说是人类,但她的人中部位与扁鼻反倒更像猴子。浑身岁月痕迹的老妇不愿轻易向年龄低头,头戴德国风格的帽子凝视着某处。从服装、帽子到布料的皱褶、黑底帽子上的纹路、胸针,乃至手上的戒指、手指头与指甲,均承袭了法兰德斯传统画风,十分精致细腻。这位丑陋的老妇人,后来也成了1865 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初版插画中「丑陋的公爵夫人」的原型。


布隆奇诺的《维纳斯与丘比特的寓言》1542年

       画面中,少年丘比特把玩母亲维纳斯的胸部并亲吻她的嘴唇,维纳斯手里拿着金苹果。左上方有一张女人样的侧脸,是伏尔太,象征着“嫉妒”。右上方扯蓝布的是“时间老人”,他取走了维纳斯的衣服,使其裸露,而不是披上。老人下方有一个捧花准备扔的小孩,那是“愚蠢”在向爱神母子投掷花朵。小孩对面有一个双手抱头便秘脸的人,那是“痛苦”。“痛苦”下面的鸽子象征着“和平”,画作右下方的假面象征着“虚伪”。

       长期以来,《维纳斯与丘比特的寓言》饱受多种争议。它被认为是16世纪欧洲走向颓靡的一个映射。它的画面融合了太多的隐喻,包括超越伦理的情欲、愚蠢、嫉妒、报复等颓靡气息,而这一切或许都将在流逝的时间里被遗忘。


布龙奇诺《圣母子与圣约翰》1540年


乔凡尼·吉罗拉莫·萨沃尔多《圣玛利亚·玛达莱娜》,1530年

       这个抱膝而坐、面向观众陷入沉思状的美丽女人,是被误解了一千多年的抹大拉的玛丽亚。让我眼睛一亮的是那件银灰色斗蓬的质感,强烈的光线让斗篷发出耀眼的光芒,衣服的皱褶尤其有写实功力。光感、质感成了画面的主题。


丁托列托《基督为门徒洗脚》

       耶稣给门徒洗脚的服事发生在逾越节的筵席上。逾越节是犹太人的三大节期之一,目的是为了记念上主天主救赎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人的辖制,得享自由和释放。逾越节要杀羔羊献祭,预表救赎必须流血,耶稣基督就是逾越节的羔羊,即将走向十字架的道路。

        但在逾越节的筵席上,门徒还在争论谁为大(参阅路加福音22章)。显然他们的思维和眼光仍然停留在世界的标准上――极力为自己争取权力,统治、管理和支配别人。耶稣没有指责批评他们,而是身体力行为他们洗脚,用爱服伺他们。天国里的原则是你们中间谁为大,谁就要作你们的佣人。


丁托列托所作《圣乔治和龙》,1555



丁托列托《银河的起源》1578年

       它取材于罗马神话。据神话所说,主神朱庇特把他与人间妇女所生的一个孩子接到天上,然后派一个女仆将孩子送给他天上的妻子女神朱诺,让孩子能吸到朱诺的奶,就可以使孩子获得永生。画家在画中所表现的是那个飞翔着的女仆正把孩子突然送到朱诺身边的那一刻。由于朱诺毫无准备,不禁有点张惶失措,她慌忙地躲闪。身体似乎失去了平衡,这时,朱诺的奶汁飞溅,于是形成今天的银河。


乔尔乔内的《悼念诗人》1500年




乔尔乔内的《日落》1506年



桑德罗·波提切利《神秘降生》1500年

       桑德罗 ·波提切利的这幅画是私人保留并奉献给耶稣的绘画作品。其构思来源于当时流行的千禧年学说(millenarianism),即耶稣是在公元纪年诞生的,耶稣的再次回归,很可能发生于500年为间隔的时间节点上,当时恰好是1500年,波提切利渴望耶稣重返地球为人类带来永久的和平。

       画面中央的场景并非是反映耶稣诞生的历史事件,而是波提切利虚构的耶稣重返地球的场景。这里人物对应环境的比例关系有些失真,意境非常明显:圣母的巨大外形以及四周环绕的岩石让人联想到教堂,树林枝干之间的绿色让人回想起教堂的彩色玻璃。

       神圣家庭的右侧,身穿短外衣的人士,属于牧羊人;神圣家庭的左侧是到访的贵人。他们的希望是通过头戴的橄榄树枝得到体现,橄榄树枝是和平的象征。显然,波提切利表达的是教徒们在教堂内祈祷时的内心期待,盼望耶稣的回归以及世界和平的早日实现。

       波提切利通过众多代表性的元素,提示耶稣的到来,马棚上方的金色光圈是圣灵的符号,跪在房顶上的是三位天使,他们手里捧着一本赞美诗,在金色光圈上跳舞的众多天使,手拿橄榄树枝和条幅,暗示教徒的期待已经通过天使传递给耶稣。在前景上,三位天使分别祝贺三位教徒,正义战胜了罪恶。左侧远端,一个灰色着装的罪恶魔鬼被钉在了树上。右侧远端也有被钉死的魔鬼。

扬·古萨尔所作《国王的崇拜》,1510-1515

       这是布鲁塞尔附近小镇圣阿德里安修道院里的圣坛画,讲的是东方三博士为新生婴儿耶稣馈赠礼物的故事。画上跪着的是嘉士伯,赠给耶稣乳香。他身后手持宝物的站立者为梅尔基奥,赠予耶稣黄金。左边双手托着宝物的是巴尔退则,赠予耶稣没药,左后方穿红袍的灰胡子长者为圣约瑟夫。空中还有象征圣灵的鸽子和各路天使降临,画家采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许多细节,包括华丽的服饰和精致的金属工艺品,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破损的地面和废墟般的建筑。画面的纵深很远,背景中在不同的距离上出现诸多人物和建筑,空间感非常强烈。


扬·古萨尔所作《国王的崇拜》,1510-1515


塞巴斯蒂亚诺·德·皮翁博 《拉撒路复活》1517-1519 

       塞巴斯蒂亚诺是威尼斯人,后来于 1511年移居至罗马,这幅画是他受当时的红衣主教,后来的教皇克雷芒七世,朱利亚诺·德·美第奇的委托,为法国西南部城市纳博纳的主教堂所作。这幅画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各自迥异的体态手势,光鲜夺目的色彩搭配以及描绘细致的面部表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取自《圣经·约翰福音》,耶稣让死了4天的拉撒路的人复活。故事分成三个部分:耶稣吩咐众人搬开墓碑,然后唤起拉撒路,并让他解开寿衣。作品展示了拉撒路走出坟墓之后,在众人簇拥下,在其他信徒的帮助下解开裹尸布。


格列柯的《驱逐商人出圣殿》1560年

       圣经上说,耶稣去耶路撒冷参加犹太人的逾越节。当他走进圣殿发现里面乱哄哄闹成一片,各种做买卖与小贩在那里吆喝,还有兑换银钱的商人,空气十分污浊。耶稣大怒,操起一根绳子当鞭子,在门徒们帮助下,噼啪一顿抽打,把圣殿的商贩都驱逐出殿外。耶稣又回过头来,推倒银钱桌子,踢翻卖鸽子小贩的凳子,大声说:“经上不是记着: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么?你们倒是把它当成贼窝了! ”这幅画的人物结构比较严谨,他们被置于深度空间,还精确地画出了建筑物的透视全景,威尼斯画风是极为明显的。




委罗内塞《在亚历山大前的大流士家族》

       描绘的是伊苏斯战役后,作为战败的一方,波斯皇帝大流士的全家被希腊军队俘虏后,面见亚历山大大帝的一幕。该画是保罗·委罗内塞最擅长也是最热衷的大场景油画群像题材的著名作品之一,作品中的廊柱、建筑的精心刻画,也是画家一贯的风格和特色。


委罗内塞的《圣海伦娜的梦想》

       这幅画表现的是传说中的一个梦境。圣海伦娜是君士坦丁大帝之母,正在耶路撒冷寻找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亨德里克.霍尔奇尼斯(1558-1617)荷兰画家《朱庇特和安提俄伯》

       安提俄珀身披薄纱在一棵大树下午睡。宙斯化作头长犄角、两足如蹄的羊人潜伏到了她的身边。


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人行道景观 》,1518年

      德国画家,是对艺术领域做出了很多的贡献的画家之一,是雷根斯堡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雕刻家,被称为多瑙河画派的典型代表画家。

       他打破惯例,开始以风景为主题作画,是欧洲第一个画森林、日落和美丽的废墟的画家,把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与树林、岩石、山、云画在一起。他的这幅画声称是第一个纯景观油。在这幅画里,一棵大树切断的画面中心的景观,使其成为中心轴,专注在一块。



洛伦佐.洛托的《扮演卢克蕾提亚的妇人》

       罗马的贵族少女卢克蕾提亚,遵守约定,自杀身亡后,愤怒的罗马军人和市民们,拿起刀剑,赶走了国王及其全家,建立罗马共和制度国家。

       妇人挑战性的粗鲁姿态似乎与衣服和假发所营造的优雅极不协调。她身体稍转向一侧,左手拿着贞女自杀的图纸,桌子上的纸条写着拉丁文“卢克蕾提亚之后,受辱妇女不可再活”。深色调的背景衬托出妇人白皙的肌肤和红艳的衣服,贵重饰品上宝石闪亮,人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都很强烈,在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中几乎无人企及。


老彼得·勃鲁盖尔《三博士来朝》 1564年

        据圣经《马太福音》记载,耶稣降生时,几个博士在东方看见伯利恒方向的天空上出现了一颗大星,于是便跟着它来到了耶稣基督的出生地。马太福音只写了“有几位来自东方的博士”,而从没有提到博士的数目。没证据证明有多少位博士朝拜耶稣,但他们带来黄金、乳香、没药,所以有人推测有三个人到来,因每人献上一样礼物,所以称他们为“东方三博士”。“东方三博士”也有译作“三贤士”、“三智者”“三王”及“三术士”等。


乔凡尼·巴蒂斯塔·莫罗尼《骑士与他的长矛和头盔》 1554-8年

       骑士单薄的身影依靠着一个已经损毁的建筑,卸下的盔甲散落在他的脚下,一顶饰有节日羽毛的头盔突出地放在右边的窗台上。这幅画通俗的称谓是“受伤的脚”,骑士左腿的支撑架表明他有伤,可能是在战斗或格斗中受伤,也可能是先天性畸形。

莫罗尼的《裁缝》。1570年

       是16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肖像画大师之一。他一生留下无数件肖像画,以画中人物优雅写实著称,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这幅画。画中人物的眼神非常独特,蕴藏了丰富的心理活动,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自信中流露出的一丝桀骜。


17世纪作品展区(15-32)

鲁本斯的《草帽》

画中是苏珊娜伦丁,鲁本斯第二任妻子海伦娜·弗尔曼姐姐。


鲁本斯的《帕里斯的审判》,1636年

       希腊有一场特洛伊战争,轰轰烈烈、长达十年。要说这场战争的缘起,还得追溯到三女神对一个“赠与最美丽的女神”的金苹果之争。

       传说帕琉斯与忒提斯举行婚礼,邀请了众神却唯独没有邀请纷争之神厄里斯。厄里斯一气之下在婚礼上投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维纳斯评定不下,最后由神使赫耳墨斯带着去找牧羊人帕里斯做仲裁。

       图中右边披着裘皮的应是尊贵的天后赫拉,她的脚边,是赫拉的标志动物——孔雀。左边的是身后佩有梅杜萨头盾镜的雅典娜,中间是维纳斯 ,她的身后小丘比特正在深蓝色的绸布上玩耍。帕里斯倚在树干上,他将金苹果举在手里,正欲将他递给维纳斯。天空中,复仇女神之一阿勒克图露出她的脸庞。她的出现是帕里斯看不见的惩罚。为了这一个女子,一场十年之久的战争即将爆发。因此后来,这场裁判里的金苹果常常泛指产生不和的种子。



鲁本斯的《参孙和达利拉》。

非力士统治者赐予达利拉许多钱财,命令她与参森相好并套出他为何力大无穷的秘密。参森受不住达利拉的引诱诱惑,最后他将自己的秘密告诉的达利拉:他的力量来自他的头发,所以他不可以剪发,如果剪光了头,他的神力将完全尽失。

       一日,达利拉趁安抚参森熟睡于自己的膝上时,让人将参森的头发剪掉了。参森醒来,发现自己的头发被剪,神力也完全的消失了。可怜的参森在爱情的迷惑下,违背了与神定下的誓言,从一个英勇的大力士变成了一个人人欺辱的瞎子。


鲁本斯《庄园早间景象》,1636年

       庄园里辽阔的草地、蓝天白云,庄园里有乘马车出行的贵妇、正在劳作的农民。静中有动,生动和谐,色彩清新。


阿尼巴·卡拉齐《主啊,你要去哪里?》,1602。

       阿尼巴尔·卡拉齐在卡拉齐兄弟中最为著名,成就也最为突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美术上,他推崇古典雕塑和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盛期文艺复兴大师。他最优秀的作品,是为罗马宏大的法尔耐塞宫大厅绘制的大型装饰壁画。

       历史典故:罗马皇帝尼禄迫害基督徒,他把罗马城大火归罪于基督徒,打算处死身为第一任罗马教皇的彼得(耶稣的12门徒之一)。在众人的劝说下,彼得下决心离开罗马。当他出城走到罗马郊外的时候,看见耶稣迎面走来。彼得很奇怪,问道:“主呀,你要去哪里?”(拉丁语:Domine,quo vadis?)耶稣说:“我要去罗马,再钉一次十字架”。彼得听了,幡然醒悟,毅然决然地返回罗马殉道,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要求把自己倒钉在十字架上。原因是彼得认为自己不配用与耶稣同样的方式钉十字架。在彼得的墓地上,建造了梵蒂冈建筑群:圣彼得大教堂等。


阿尼巴·卡拉齐《哀悼基督》

弗兰斯·哈尔斯《持骷髅头的年轻男子》,1626-1628年。

       荷兰现实主义画派的奠基人、杰出的肖像画家,其油画突破传统画法的束缚,运笔洒脱,色彩简洁明快,对后来欧洲绘画技法的改进有很大启发。他的头像曾印在10荷兰盾的钞票上。


乔治·德·拉·图尔所作《方块A的作弊者》,1630-1634

       画中有四个人围着桌子,三个人正在坐着打牌,有一位女仆正给女主人拿来酒,而作弊者正是左边那位从背后拿出方块A的男子。受害的是坐在右边的那位年轻人,由他的穿著可以知道光鲜亮丽的绸缎衣着下有着稚气味脱涉世未深的气质,中间打扮入时的美丽妇女,眼神透露着这场计谋的上演。


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利奥《天堂和地球的三位一体》,1675-1682年。

       画家强调了神圣家庭作为普通人物的身份,他们身穿的是普通服装。木匠约瑟夫、保护者圣母玛丽亚和儿童耶稣构成了地球上的三位一体。天空中的上帝、白色鸽子代表的圣灵以及被神圣光圈所笼罩的儿童耶稣位于画面的中轴线上,构成了天堂的三位一体。造型各异、活泼可爱的小天使成为了神圣对话的纽带。

作为圣母的丈夫,圣人约瑟夫手执玫瑰代表的是遵从上帝的意愿。儿童耶稣在父母的关怀和帮助下,站立在石头之上,这使他成为了画面人物布局的三角形顶点,耶稣脚下的石头代表的是耶稣已经奠定了基督教的奠基石,尽管天空中依然存在着浓重的灰蓝色迷雾,但是云层中已出现了神圣的光线,他们身上的阴影与红色、天蓝色、粉色、黄色和白色混合在一起显得格外的醒目。这里的灰蓝色迷雾可以理解为1649年发生在塞维利亚的瘟疫和粮荒,但是神圣光线的出现象征着人类战胜了重大的自然灾难,而神圣家庭的举止,在某种程度是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


弗兰切斯科·德·苏巴朗《沉思中的圣弗兰西斯》,1639年

       这幅画虽然简单,但表达了浓烈的宗教气氛,光线从上面射下来,照着修士的帽子,遮住了他的眼睛, 看不清脸上的表情,反而会给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而陷入沉思,而他抱着骷髅的手画得非常好 。



苏巴朗的《冥想中的圣方济各》,1639年

       终身穿着粗布衣服,赤脚行走的圣人同样持一骷髅,直望向画布以外的地方去 。


伦勃朗的《浴女》,1654年

       所画是画家伦勃朗原先的女仆亨德丽吉,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画家伦勃朗以十分富有激情的笔触描绘了这位女仆缓慢涉水时的生动倩影。艺术语言精练概括性强,脱出了一般浴女的俗套。伦勃朗晚年穷困潦倒,在极度窘迫的情况下搬到了一所破烂的小房子里。在这位女仆的供养下才不至于是完全悲惨的结局。伦勃朗后来又画了几副伟大的作品,对这位女仆,他充满了柔情。

伦勃朗的《伯沙撒的宴会》,1635年

据《圣经》记载,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年-前539年)鼎盛时期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在灭亡以色列的时候,从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殿(第一圣殿)里掠走了很多金银制作的圣器。他后来的继承者,新巴比伦王国的末代国王伯沙撒,竟然拿着这些来自犹太圣殿的圣器祭奠和赞美“金银铜铁木石的神”,并且在盛宴上大吃大喝,酩酊大醉。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只“不具备身体的人的手指”在墙上写下警示文字 “预言了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伯沙撒仅仅统治了七年,波斯帝国就攻陷了巴比伦,伯沙撒也被杀死了。50年前,被尼布甲尼撒二世俘虏到巴比伦的犹太人,被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放回耶路撒冷,所有圣器也归还以色列,重建圣殿。

      后来,“写在墙上的文字”,就成为一句西方的成语。这幅作品,抓住了末代国王伯沙撒看到来自上帝的警告文字时,大惊失色的情景。


伦勃朗的《34岁自画像》,1640年

       他一生画了100多幅自画像就如同一部图画般的自传。这幅伦勃朗的自画像显然是正值他事业的鼎盛时期,画家借鉴了前人拉斐尔、提香和杜勒的肖像画里的元素,从而暗示自己为古典大师。他穿着16世纪流行的服饰,不仅服饰华美,而且眼神里也透露出一种从容、淡定与自信。

伦勃朗,《63岁自画像》,1669年

       艺术家在描绘他的饱经岁月摧残的面孔时还透露出了不认输的细节。



伦勃朗《通奸被捉的女人》,1644年。

       根据《圣经》记载:人们抓住了一个通奸的女人,把她交给耶稣处理。耶稣问:“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人们激愤地说:“用石头打死她”。耶稣说:“好吧,你们谁认为自己是干净的,谁就用石头打她吧”。人们沉默了,然后一个人溜走了,又一个人溜走了:最后,整个房间的人都消失了。耶稣对这个女孩说:“你也可以走了”。


圭多·雷尼《苏珊娜和长老》,1620-1625年。

       故事取自圣经,两个犹太教长老早就垂涎苏珊娜的美貌,一天苏珊娜到花园里沐浴,被这俩色狼发现,扑过去求欢,威胁如果不从便要反咬一口,没想到苏珊娜大声呼救,引来众人。两长老马上诬陷苏珊娜,苏珊娜向主祈祷,主伸出援手,还了苏珊娜清白。


尼古拉斯·普桑的《在牧神潘的雕塑前狂欢》,1630年

       普桑的这幅画在景色处理上,将其笼罩在通透明澈的光线下,包括场面的布局、人物肌肉线条的勾勒,以及景中人物位置的编排,整个场景像是一幅古典装饰画。


普桑《刻法罗斯与欧若拉》,1627年。

       刻法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名,这个名字的希腊原意是“领头人”,因为他的后代繁衍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其中包括著名的特洛伊战争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欧若拉是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或者曙光女神,非常美丽,每天早晨升到天上宣布黎明的来临。

       希腊和罗马神话中,欧若拉的情人很多,其中一个是她在森林中诱惑回来的刻法罗斯。但是刻法罗斯原来已有妻子,所以刻法罗斯要求回去,上图描述的就是欧若拉拖住她的情人不放的情景。


普桑《金牛犊的崇拜》,1633-1636年。

       希伯来《圣经》记载:摩西(Moses)到西奈山(Mount Sinai)去寻找上帝时,摩西的哥哥,以色列祭司亚伦(Aaron)为制造了一个金牛犊以取悦以色列人:当时摩西要在西奈山上逗留40天,跟随摩西的12个部落的以色列人都有些不放心,要求亚伦制作了这个真实偶像以供崇拜和安定人心。



 普桑《一条蛇杀死了一个人的时候的风景》,1648年。

       前景有具被蛇缠绕的死尸,男人惊慌失措跑离,女人看见男人的惊慌无措,后面又有其他人即将看到其不解,跑向这里、奔去那里,被某种使命催赶着。


艾尔伯特.夸普(1620-1691)荷兰风景画家《河景与骑士和农民》(约1650-1660)


尚帕涅《红衣主教黎塞留三面像》,1642年

       从三个角度显示黎塞留:右侧像、左侧四分之三像、右侧像。这幅画是一个意大利雕塑家弗朗切斯科·莫奇在罗马进行黎塞留胸像创作前的油画研究,委托尚帕涅画好后送往罗马,但后来这尊胸像已经遗失。

      画的是60岁左右的黎塞留一世,白发苍苍的红衣主教,穿着红色教主袍,头戴红色瓜皮帽。主教的白色衬领很宽,脖子上在一条衬衫的宽领下,他的脖子上挂着马尔他形十字架,他穿着圣灵秩序特征的蓝色丝带。画面右侧头部上方写着:De ces deux profils,cecy est le meilleur(法语为“这两个侧面,是更好的”)。




尚佩涅《红衣主教黎塞留》,1639年。

       尚佩涅的这幅肖像,是西方绘画史上肖像画的名作之一,如今许多关于黎世留的介绍都采用这幅画像。


维米尔的《站在维金纳琴前的女子》1670年 

       这位女子的手掠过琴键,同时充满期待地朝画布外望去。音乐是"爱的粮食",而对面的空椅则暗示着伴侣不在场,或许他出远门了,到国外旅行,走在群山之间(如墙上,琴上画作),画中画的丘比特手执一张牌,荷兰当时关于徽章的书籍解释说是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维米尔的《坐在维金纳琴前的女子》


凡·代克的《科内利斯·范·德·吉斯特画像》,1615~1620年

        这幅木板油画《香料商人》是作者16岁至21岁之间断续完成的作品,被认为是凡·代克早年在安特卫普创作的最生动肖像之一。此画最初只是一个头像,画中的主人公已是花甲之年,目光慈祥,银光闪闪的发须透着一丝高贵。过了一段时间,作者又长了几岁,画技也成熟了许多,可能是感到它过于单调,不像一幅完整的肖像,于是将它扩大为“半身带手”肖像。新增加的直立画中央的手指使画面有了一个明确的焦点,而添加的扶手椅则让人物显现出沉稳富贵的姿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刻意强调了原有头像边框,使之成为别有趣味的“画中画”。


凡·代克《查理一世马术肖像Equestrian Portrait of Charles I》

       查理一世胸带勋章,腰挎佩剑,手里拿着指挥棒。连坐下骑的马都威风凛凛,不可一世。


委拉斯开兹的《镜前的维纳斯》1647-1651

       女子裸体绘画在17世纪的西班牙是极其罕见的,这幅画也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委拉斯凯兹唯一一幅女性裸体绘画。委拉斯凯兹笔下的维纳斯娇小玲珑、端庄高贵,优美的曲线,充满了青春气息。画中描绘维纳斯对镜而卧、小爱神为她扶镜观照,维纳斯背向观众,构图的含蓄明显是受西班牙宗教禁欲主义的影响。


委拉斯凯兹《基督在玛莎和玛丽的家里》,1618年

       取材于宗教故事,玛莎因为抱怨她的厨房职责而受到基督的劝诫。但这个故事在画面上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幅画,画中有耶稣、玛莎和玛丽。近景则是一个老女人正用警告的口吻对一位年轻的女仆人讲话,而年轻女仆正在洗罐子看上去脾气不好。桌子上有鱼、鸡蛋、陶罐等,看起来像是一张静物画。


委拉斯凯兹《穿棕色和银色服的菲利浦四世》,1631-1632年


委拉斯凯兹《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1656 - 1660 年 


委拉斯凯兹《被鞭打后的基督》,1628 - 1629 年


委拉斯凯兹《圣约翰在帕特摩斯》 ,1618 年


卡拉瓦乔的《基督在以马忤斯的晚餐》,1601

       卡拉瓦乔选择了门徒突然认出基督的一刻进行描绘。画面左边的人双手撑着椅把,似乎正要推倒凳子一下子站起来;右边的一位张开双臂,不知该如何来表达此刻的兴奋之情。衬着背景中的暗黑色墙壁, 一束亮光打在基督的脸上, 红、白对比的明快色调无疑使他成为整幅画面的中心。摆在餐桌上的一篮水果已经有一半掉在了桌子外面,篮子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翻下来,令人忍不住想伸过手去托它一下。凑近一看,又会发现,这些篮中的水果已经熟透了,有的已经裂开,有的已经变质,出现了菌 斑。尘世的一切终将腐烂,只有上帝与基督的神性是永恒不灭的,即使肉体死去 精神仍然得以复生。

卡拉瓦乔的《莎乐美接收施洗者约翰的人头》1608年

       这幅画描绘的是施洗者约翰被斩首血腥的场景,阴暗的监狱中,光着上身的刽子手拖着施洗约翰的尸体准备去斩首,少女莎乐美捧着用来盛放施洗约翰脑袋的金盆,旁边的一位老妇人则吓得双手抱头。这幅画是唯一有卡拉瓦乔签名的画作,这个签名位于约翰喉咙流出中的血中。

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卡拉瓦乔,《男孩被蜥蜴咬伤后》,1595至1600年

       这是卡拉瓦乔创作的较奇怪的一件作品之一,捕捉到了当时的痛苦和情感,这与他同时期古板的肖像画截然不同。同时,画面中生动详细的静物描绘,愈发让他与同时期的其他画家不同。


巴托洛梅乌斯·范·巴森《莱茵的圣卡内克尔克内部Interior of St Cunerakerk, Rhenen》1638年

是荷兰黄金时代的画家和建筑师。


彼得·德·霍赫的《代尔夫特的房屋庭院》,1658年

       以画室内场景闻名,常常是在前景中打开一扇门,将景色导向另一个空间。他的画面上人物较多,常有孩子出现,以激起迷人的美满家庭的美好感受。

       建筑占了主导,整体以垂直分布从中间分裂为左右两侧,再通过庭院里刚洗干净的石砖地面连接。右侧简陋的砖房与左侧房屋精致修葺的过道形成鲜明对比,左侧过道上方的碑铭写着“如想潜心修行,这里便是圣杰罗姆的山谷。欲得需先舍。”右侧相互对望的母女牵手从陋室走出,枝繁叶茂的树枝越过她们的屋顶;左侧走廊是一个女人的背影,葡萄藤从墙面蔓延。



彼得·德·霍赫的《音乐派对》


弗朗西斯柯·米莱的《闪电中的山景》,1675

       弗朗西斯柯·米莱是法国17世纪下半期的古典风景画家,37岁时离开人世。


克洛德·洛兰的《以撒和利百加的婚礼》,1648年

       故事来自《圣经》,但其实不重要,古典装束的人物只是想将观者带到那个年代。画作真正的精髓在于景。这是意大利式的风景,与我们前面看到的荷兰式风景迥然不同,它更多的不是在描绘自然或赞美家园,而是在抒发一种诗意,远处山峦绰约,近处绿阴参天,身后一湾湖水,草地上的人们载歌载舞,这是一首真正的田园诗。注意,人物是洛兰的弱项,所以画家机智地将他们唤向远处 。

克罗德·洛林所作《圣乌苏拉在海港上船》,1641

       取材于宗教故事,圣乌苏拉(Saint Ursula)与1万1千名处女侍婢由英格兰出发前往科隆朝圣途中,被匈奴人杀害的传说。克劳德借助宗教题材,目的却在于描绘风景。

       画面上,初升的阳光映照在海上,波光粼粼的海面向远方的天水一线处伸展开去,形成深远的空间感。海港两侧,建筑和大树相互对称,加强着风景的壮丽感。所以艺术史评论其作品:与其说他钟情于题材的表现,不如说他更对光和大气作用于植物和水的效果感兴趣。他企图调动一切绘画手段来留住光和色,这样,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就无足轻重了。

克罗德·洛林《示巴女王整装待发的海港》1648年



不知名的佛兰德(比利时)艺术家 大约1620年的作品

Cognoscenti in a Room hung with Pictures

油画中众多的油画,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室内的各幅画作和书籍。


卡洛多尔奇Carlo Dolci《圣母子与花》1642年

       卡洛多尔奇是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画家,活跃在佛罗伦萨,以高度完成的宗教画著称,经常以多种版本重复。


麦德特·霍贝玛《密德哈尼斯的村道》,1689年

     《密德哈尼斯的村道》又名《林间小道》,它被公认为是风景画中的罕见之作。作品中描绘了一条极为普通的乡间小道,道路上错落有致的印着深浅不同的车辙,一个人正牵着牲畜向前走。两旁是细且高的树木,参差错落,十分对称又富有变化。小道的尽头便是村落,一座尖顶教堂清晰的耸立在那里。道路右边是两幢红茅舍,房檐下的两人似乎在评论着有趣的新闻。右前景是一片种植园,一个农民正在修剪枝条。

      这幅画作成功的展现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技法,道路两旁的树木延伸到尽头便与地平线相交于灭点。构图较为均衡、对称,画家将地平线降低,田野的地平线和树木的两条垂直线形成十字交叉,产生稳定的均衡感。许多精巧的细节呈现又给画面增添了轻松、愉悦的气氛。画家更多的描绘云蒸霞蔚的美丽天空,极目远望令人心旷神怡,同时,把观者的心情和思绪也带向远方。这样一来,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象,通过对构图及细节的发挥,使画面产生与众不同的景象。

       可惜19世纪清理时造成天空的部分损伤,仅右侧云彩保全较完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