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有时是癌症“帮凶”,但不是所有炎症都会癌变。 肠炎、肝炎、胃炎、胰腺炎……炎症性疾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炎症是身体应对损伤与感染的第一反应,急性炎症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功能。炎症所带来的暂时不适与肿胀,会让大量的免疫细胞快速移动到需要它们消灭所有入侵的微生物并开始愈合的区域。 但是,如果炎症是慢性时,又会发生什么? 慢性炎症倾向于全身性的,并且会导致关节僵硬与整体肌肉疼痛。最严重的情况下,慢性炎症会导致心脏病与胰岛素抵抗。大多数的退行性疾病,甚至癌症都是由慢性炎症驱动。慢性炎症意味着身体某些功能的损伤,也意味着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加大。 那,炎症距离癌症到底有多远? 医学上,癌症,是指恶性的肿瘤;炎症,是指机体对组织细胞损伤的反应。表面上看,两者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不过,大量的研究表明:
简单总结,就是炎症有时候会是癌症的帮凶,是可能引起癌症的因素;而有时,炎症是癌症的伴随现象。 肠炎→肠癌? 不是所有肠炎都会癌变,不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被普遍认为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相关。很多溃疡性结肠炎人群对炎症不够重视,发病就吃点消炎药,结果治标却不治本,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由轻变重,甚至最终癌变。 高危对象
怎样早发现?
预防建议
肝炎→肝癌? 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炎会增加肝癌风险,乙肝、丙肝等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对肝脏造成慢性损伤,如果不注意治疗,长期如此可能导致肝硬化,而肝硬化不及时治疗,就可能恶化成肝癌。 高危对象 年龄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怎样早发现?
预防建议
胃炎→胃癌? 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世界卫生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一类致癌物质,它可以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高危对象
怎样早发现? 年龄大于40岁有腹痛、腹胀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预防建议
胰腺炎→胰腺癌? 80%的胰腺癌患者都有胰腺炎的病史。一般来说,急性胰腺炎如果反复出现,不好好治疗,很容易发展成慢性胰腺炎,增加了胰腺癌变的风险。 高危人群 非遗传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家族遗传也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大约10%胰腺癌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患有遗传性胰腺炎、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遗传性肿瘤疾患的患者,胰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怎样早发现?
预防建议
炎症有时是癌症“帮凶” 但不是所有炎症都会癌变 面对炎症不应该恐惧 炎症提醒我们关注身体 从生活每一点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