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志斌:记一场清华大学PPP研讨会

 龙腾风骨 2019-03-30



一,城镇化中的政企合作(PPP)与项目集成(Integration) by 王守清教授


以下是我听讲座笔记的摘录,共享给大家,并做了我的简单理解,大家看看。虽然,王教授这次的PPT大部分我之前都已经看过,但只是看过PPT而非听课,这回是一边听王教授讲,一边辅助看PPT,受益颇多,也希望大家如我一样。


1,PPPPP=政府 企业 伙伴 老百姓 政治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Public)和企业(Private)之间的长期合作(Partnership),王守清教授特意强调了PPP的本质是为了造福老百姓(People),当然除了这4个P以外,PPP项目还特别需要注重另外一个P,即政治(Politics)。忽视这第5个P,在中国是不现实的。


2,项目之间的集成(Integration,包括匹配、互补、滚动、供需平衡……)开发和运维,实现可持续(Sustainable),如上图


王守清教授讲到:有些项目是赔钱的,有些事赚钱的,要形成互补。另外,有些项目先做事可以给后做的项目带来溢价的,这就是滚动规划的问题。


其实就如同我们学习PMBOK里面的整合管理一样,项目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其集成化管理,无论是在组织方面的跨部门管理,还是项目自身的集成化管理,项目管理都应该体现其集成、整合的优势


为什么要集成管理?因为集成是可以提高效率的。王教授也讲到,做PPP的目的、本质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而往往政府和很多企业忘记了这点本质,甚至不清楚这个本质。


政府的管理一向是分阶段的,先找人来设计,然后找人来建设,……(大家是不是看着眼熟?在这点上,绝大多数我接触的国企央企沿袭了政府的作风),而且政府不够专业,总是做在办公室里,无法体会老百姓的真实需求。


而企业呢?企业是需要满足老百姓真实需求的,因为只有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才会来购买企业的产品,为企业的产品付费,企业才有利可图。


因此,PPP是政府和企业相互结合,本质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的(王教授讲的是效率,我个人觉得还有效果)。


因而,参与PPP的企业必须出钱,而且要参与到运营中来,而政府应提供资源并承担风险。这样才能保证PPP项目的可持续性。


3,BOT/PFI/PPP的概念,如图


PPP其实是一种管理创新(大家可以看看我推荐的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其中就包括管理创新),就是企业出钱、借钱,为政府做公共建设,服务于老百姓,企业是精打细算的。而政府呢,则应该代表老百姓去监督所提供的服务质量


王教授讲到(炮轰),现在中国很多都是打着PPP的旗号去做项目,其实没有提高效率,只是解决了地方政府缺钱的问题。在这点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想法是有区别的。


地方政府考虑的是政绩,而投资者考虑的是赚钱,这两个方面是吻合的,但他们与中央、与学术界的想法是不同的。


就如同上文提及的PPPPP中的第4个P是people,这个people包含了老百姓,也包含了投资者。而老百姓无法参与到PPP的项目中来,无法提供真实的需求,那么中国的PPP和西方的PPP是不同的,甚至说现今中国的情况,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西方PPP。


广义/主流/狭义PPP,如下图:



PPP的干系人及其关系,如下图:



4,PPP中相互关联的4个核心原则,如图


1,真正的风险分担:PPP中的政企合作,是应该风险分担的。传统的模式,政府出钱、借钱,因此风险由政府承担,而PPP模式,投资者出钱、借钱,当然承担了大量的风险。


2,明确的产出要求:合同必须明确政府对项目的详细要求(产出要求)。


3,强调全生命周期绩效:投资者要进行运营,不能只投资不运营,让政府用资源来补偿,或者要求政府担保几年内回收。


4,回报与绩效相关联:要让企业赚钱,但要和绩效挂钩,而并不是担保企业可以赚钱,赚不赚,赚多少,是企业自身本事的问题。


总之,实现物有所值(Value of Money)


王教授还讲到:有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和政府说,我借钱,我出钱,我去做地铁的洞体建设,你把地铁周边的土地给我,我要求你政府在5年内让我收回投资和回报,而地铁的运营我不参与。还有大企业说,我可以参与运营,但地铁洞体建设,有管不住的承包商,希望你政府可以去管。这样的企业就没有真正明白PPP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而除非政府傻,不然不会和你签约的


王教授还讲到:财政部发文说PPP的利润在8%-10%,很多人误解了。投资者要求政府保证8%,这是不对的。8%只是我们的对标。例如,高速公路,政府自己做,最后10%的回报,是10元的费用,那么给企业去做,企业要收15元,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太贵了。但你让企业还是10元费用,企业就不干了,因为传统模式政府出钱、借钱,政府承担风险,而PPP模式投资者出钱、借钱,投资者承担风险,因此费用是要提高的,那11元-12元就是合理的,这相当于风险补偿金。最终能赚多少钱,那是企业自己的本事。而政府应该代表老百姓监督其价格、服务质量,不要管人家赚多少钱。再比如,3.5毛/度电,在法国电力,就有17.5%的回报率,而对于我们就根本不赚钱。这就是提高效率的问题了!


效率的提高VfM & PSC,如图:



5,风险承担的公平原则,如图:

(王教授快速掠过,我也就掠过)



6,动态调节机制,如图:

(王教授快速掠过,我也就掠过)


7,新城新区开放案例(赞)

上面大部分PPT和内容,我在此次讲座前已经通过看王守清教授共享的资料学习过了,但下面这几张PPT(虽然之前我也看到过),给了我很大启发,尤其在新城新区滚动规划带来溢价,以及溢价因素和相互关系方面,让我浮想联翩,真心好!由于篇幅问题,我就简单一句话描述每张图片,开始:


【案例1】四川某市西部国际商贸城综合开放项目首先吸引人气-》吸引投资-》带来溢价-》实现自我融资。




【案例2】浙江某市未来科技城综合开发:这是个相当赞的案例分享,王守清教授这里用PPT进行了动态展示,尤其是滚动规划的展示,相当的赞,我一共拍了25张照片,这里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展示了,有机会当面展示。如下面3张图所示,先考虑老百姓生活(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然后有人来住了,大学城,然后是研发园区 海归创业园,为后续提供人才和就业,然后人才来了需要住宿,出现人才公寓,然后就是进一步的房地产开发,先是职工的住房,然后随着周边项目的完成,产生溢价,当然后面还有高管的别墅区。而这些就是先做、后做的问题,是PPP的范畴,集成的优势,滚动开发的问题。



下图是项目方案的分析:

张子龙:城镇化中的土地溢价和开发时序研究(很赞)


最后,王守清教授还回答了3个问题。


第一个提问的是关于没有收益的项目如何进行PPP模式王教授给了2条出路:1政府出钱;2政府给予别的资源,例如政策、土地、旅游、矿。最后王教授还补了一刀: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者不是慈善家。


第二个提问内容我忘记了,王教授的回答大概是:就是要在不赚钱和赚钱之间,算大帐,进行集成,互补,滚动开发。比如固安新城,先修路,然后绿化,这些都是不赚钱的,赔本的,然后做房地产(1-5期,孔雀城),赚钱了,然后做公共事业如燃气,垃圾处理,做的好也可以赚钱。做政府的行政大楼,有人说至今都不赚钱,但其实这可以让投资者更方便,就是有意义的。还有展览馆,是为了宣传的。因此,这些都要考虑进去,这就是集成。


第三个问题是邵老师问题,关于企业和政府合作,政府的法律问题,和被约束问题。王教授引用了弗里德曼在《自由选择》里面所说到的:别人的钱,我的钱;给别人花钱,给我花钱;所形成的4个象限。哪个是最没有效率的?当然是,拿别人的钱,给别人花,是最低效的,而这正好是政府的行为。(这点很赞,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我不知道都推荐多少次了,看看吧,各位!)



总结,王守清教授的PPP课程是值得上的,王教授在微博微信中共享了很多PPP的相关资料和案例,其实我有以上照片PPT的PDF清晰版本,而这些早就由王教授自己共享了。我曾问过王教授,是否介意我把他的微博微信放到朋友圈和公众账号,他说可以,因此今天我公布一下王教授的微博微信,感兴趣的粉丝可以关注,关注的时候记得写上备注:孙志斌老师粉丝,或许有好处哟,哈哈哈哈。



二,新城新区规划 by 冯奎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学术委秘书长)


其实通州新城是作为一个北京人一直关注的话题之一,但由于是工科学生,从来没进过建筑院系的门,因此对于新城新区规划实在是第一次接触。但听完一下午的内容后,发现其实我们做的很多项目就是新城新区的一部分,只不过我们从来没有从一个规划者的角度去看待新城新区,当然这个角度也充满了科学性,这次半天的研讨会,从政府层面的宏观角度,再到企业层面的市场角度,再到学生们做的案例调研,全方面的为我揭开了新城新区规划的面纱,很有收获。


这里就放几张图,给大家看看。






上图,新城新区转型发展趋势,共10点,值得一看。


三,绿色建材 低能耗 by 董山峰


董总是清华的老校友,这次他一开篇讲了大乘和小乘的区别,以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听就是来讲思路的。他举的例子是新城发展与新产业生态圈,主要内容是绿色建材 低能耗是未来趋势。一开始我是有点觉得董师兄聊的很散,有点虚,但后来越听越发现,他想表达的是:做新城新区,是需要告诉投资方会盈利的,而什么是盈利的?未来趋势是会盈利的,而目前中国的绿色建材和低能耗问题,与国际的差距是相当巨大的,因此如果能够搭上绿色建材 低能耗,是可以告诉投资者,新城新区是可以赚钱的,而投资者都是希望赚钱的。而他也强调,这次讲到了绿色建材 低能耗,但如果大家听明白他的思路,就会知道其实还有别的很多答案,只要思路对,成功的答案就会找到!我个人觉得,他这个说法很市场化,我不太清楚当场的学生能否听懂,但我是听懂了,我也相信此人的事业会很大,据了解的确已经事业有成。具体的就不多说了,放几张图片,大家看看。绿色建材 低能耗,的确是很好的方向,有兴趣的,可以关注关注。







四,跨院系教学。


本次研讨会,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做的2门课程后的案例研讨。王守清教授在最后总结上也表达了,这次跨院系教学的成功之处。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国内大学有院系之间的合作教学,也是毕业后第一次听现在的研究生进行案例描述,说实话虽然学生的表达还欠火候,但和我当初上学时候比起来,已经好的太多了。不得不说,现在的学生比我们当年来说综合素质要强很多。


我是非常看好这样的院系合作教学的,或者说是跨院系教学。这就如同项目管理是跨职能管理一样。我们企业的职能型组织,来自于工业革命之后,源自于工业革命的分工。而我们现在大学的体系,也来自于工业革命,也体现着工业革命的分工机制。但我们越发的感觉到:现在的学科原来越多的交叉,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就如同PPP需要4个方面:工程 金融 法律 公共管理(王教授总结也如此说)一样。据王教授说,国际知名大学都已经在推广跨院系的合作,甚至打破院系的隔阂。这真的又是一次项目理念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啊!


放几张学生们讲解自己案例的照片,我个人prefer固安小组的报告。





上图为固安小组的报告。


五,总结。


由于讲师的工作,一年中与很多不错的课程失之交臂,这点是非常让人沮丧的。越是输出内容,越会感觉到自身内容的匮乏,因此需要大量的输入,虽然读书、做项目、深入企业内部都可以让自己精进,但专门的学习其实是非常必要的,这次PPP研讨会,就使我受益颇多,这里总结几条:


1,跳出自己的圈子,多看看。这句话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我也打过比方,我们这些人应该跳出项目管理的圈子,多和外面行业、领域的人士沟通沟通,尤其传统行业,项目管理化还很薄弱的行业。因此在自己的圈子里,永远听到的都是赞扬和认同,只有到了不同的圈子,甚至是不太认可项目管理的圈子里,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可能这些声音是不太对的,但也可以反思一下,如果不能证明人家说的不对,那么我们是不是有不对的地方呢?另外,我也在课上讲过,很多人说中国好,很多人说中国不好,其实如果你没出去看过,学习过,体验过,只在中国呆着,你是无权或者说你是没有根据说中国好,或者中国不好的。还有就是,一旦你真的跳出自己的圈子,或者去了美国/英国,你会发现,可以借鉴别人圈子里的好来完善自己圈子里的不好,或者说,用美国的方法完善中国,当然也可以用中国的方式完善美国。其实,这个时候,你已经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了。


2,PPP将是我今后关注甚至发展的方向之一。PPP在我看来,一共是4个因素的组合体。第一个是项目,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第二个是经济金融,这是我一直关注,虽然还不精,但我很乐意学的。第三个是法律,由于我夫人韩con的熏陶,我是非常认同法治的。第四个是公共事业,我个人是非常希望做创造价值的事情,尤其利国利民,起码是利民的事情的。因此,这4个方面都是我所喜爱和追求的,因此,我已经将PPP纳入我今后的方向选项中,之所以不敢说就是这个了,是因为我对PPP的了解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学习,另外还有自身资质的问题,并不是我想研究,就有能力研究的。因此,先迈出第一步,8月21-23日,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院PPP培训公开课,王守清教授主讲,我一定参与,有同去的么?


最后,感谢清华大学,感谢王守清教授,感谢研讨会上的每一位朋友。


孙志斌

2015年6月17日

于北京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