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大象sxsiv23vtf 2019-03-30

​古代很多文人,都有一种独特品格。或潇洒,或狂傲,或悲天悯人,或无拘无束。少年读诗,最服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青年读诗,最爱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中年读诗,最喜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老年读诗,最敬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范围的不断扩大,才发现,唐朝中期大诗人刘禹锡,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刘禹锡,潇洒似李白,豪迈如东坡,成就比河东,才华压元白,一生三起三落,最后得以名满天下,堪称打不死的小强。刘禹锡所处的时代,名家林立,同时代的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等人都是文坛领袖。但是,刘禹锡却时常能够盖过这些人的风头,被白居易叹服为“诗豪”。刘禹锡793年进士,时年22岁。白居易、元稹、崔玄亮803年进士,白居易时年32岁,元稹时年25岁,而当年刘禹锡早已经是监察御史了。即使不比官职,仅从诗的角度,刘禹锡也不落下风。那么,刘禹锡到底有什么品格最值得敬佩呢?我们结合他的几首诗和经历来看看。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1.《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93年,刘禹锡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又和韩愈、柳宗元一同在御史台任职。后来受到翰林学士王叔文的器重,掌握财政大权,参与弊政改革。这10几年间,刘禹锡春风得意,政治热情高涨,已经展露政治新秀的头角。不料805年,被改革触犯的藩镇等利益集团反扑,皇帝禅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成为被贬远州的“八司马”之一,去当朗州司马,时年34岁,并从此开始了长期的流宦生涯。但是,刘禹锡却性格坚毅,绝不低头,始终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朗州,刘禹锡结合当地民歌创作了有名的《竹枝词》,并写下了《秋词二首》,以上是其中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从中可以看出刘禹锡卓尔不群的思想品质。以前人们总是悲秋,像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而刘禹锡则不然,认为秋天比春天还要好。在这样的秋天,自己可以像仙鹤一样,排云而上,吟诗一首赠天下,何等的豪情。尽管政治上受到打压,但诗人仍然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2.《浪淘沙·其八》 唐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从朗州司马任上呆了近十年,刘禹锡终于回到了长安,但没几天就贬到了广东连州,后到四川夔州任刺史。夔州是淘金的地方,所以作者于此写了这首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表达了作者坚定的信念,为了达到理想,能够承受“千淘万漉”。这样的精神比很多人的灰心丧气甚至随波逐流要高大得多。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3.《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在夔州呆了差不多3年后,821年调到和州。时值大旱,刘禹锡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抗旱救灾。为了工作便利,不在衙斋居住,而是修了几间茅草屋,自称“陋室”。这首小文后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铭。从山水到陋室,从陋室联系和州,逐步深入。真正的神仙,不在于山水;真正的名士,不在于居室。同样,真正的圣贤,不在于职位。“陋室而德馨”,通过这篇文章,刘禹锡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和甘于寂寞的品格。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26年,刘禹锡从和州刺史调任东都尚书省,路过扬州。与此同时,白居易由苏州刺史转任长安秘书监,恰好也来到扬州。两位好友见面,自然十分高兴,大醉一场是难免的了。同时,多年未见,也要吐露衷肠一番。因为刘禹锡在家族中排行二十八,所以白居易写了首《醉赠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叹息刘禹锡,写诗堪称国手,奈何命运不济,这样的人才却被压制了二十三年。从刘禹锡被贬朗州到召还东都洛阳,一共二十三年。刘禹锡听了白居易的赠诗,也很感慨这二十三年的经历,回赠了白居易一首诗,就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但刘禹锡并不像白居易那样悲天悯人,而是十分平淡。尽管自己二十三年远在蛮荒之地,回到故乡如同回到另一个世界。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些都是客观规律。不够,听了乐天的话,我更加振奋了。古代诗人,一般都是很感性的,如刘禹锡这般悟透人生,而又能泰然处之者,可谓寥寥无几。这两句诗足以令刘禹锡垂名千古。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5.《再游玄都观》 唐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828年,刘禹锡由东都尚书调任长安主客郎中,回到长安以后,刘禹锡不忘旧事,第三次来到了玄都观。当年刘禹锡第一次游览玄都观后就被贬到了朗州司马。曾于816年短暂来到长安再游玄都观。本来是要被朝廷重新启用,但他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一句“尽是刘郎去后栽”,勾起了政敌的回忆。刘禹锡惨被贬到了更远的广东连州。这次再回来,刘禹锡矢志不渝,又去了玄都观,而且再写了一首《再游玄都观》。“前度刘郎今又来”,不啻于刘禹锡向政敌的一种宣示和叫板。那意思就是,你们能把我怎麽地吧。上次的桃花尽是刘郎去后栽,这次我再回来,桃花没了,全成菜花了。我依然如故,而你们歇了菜了。不得不说,刘禹锡意志坚定、不惧权贵、乐观豪迈,还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这不,白居易都替他担忧了。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6. 《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 唐 刘禹锡

二十馀年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回到长安,刘禹锡就和白居易重逢了。刘禹锡写下《再游玄都观》,自己倒没怎么着,可把白居易一帮好友吓得一哆嗦。十年前刘禹锡因为玄都观诗,召还京师旋即被贬。这一次,恐怕不妙!于是乎,白居易就约了张籍和刘禹锡吃饭,两人想要劝劝他。白居易写下了《杏园花下赠刘郎中》:

怪君把酒偏惆怅,曾是贞元花下人。

自别花来多少事,东风二十四年春。

张籍也写了一首《同白侍郎杏园赠刘郎中》:

一去潇湘欲头白,今朝始见杏园春。

从来迁客应无数,重到花前有几人?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这二位都劝刘禹锡,当年咱们也是跨马游街、赴宴插花之人。经过二十四年的漂泊,现在终于回到了杏园。以前被贬的那些迁客,没有几个能回来的。你刘禹锡可别再做傻事儿了。要知道,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好友柳宗元,早已去世10年了。所以,说起这些来,刘禹锡也是相当的感慨,于是就写了这首《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的确,过去二十多年一直漂泊在外,现在还能坐在这里喝酒赏春。但是,你们也不用安慰我,毕竟已经两鬓斑白了,没啥可怕的,能有这样的结果,吾愿足矣。可见刘禹锡真得是一位心胸开阔、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才。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7.《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唐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果然不出所料,刘禹锡本来挺好的仕途又黄了,被放出京师,外任地方。又过了大约3、4年,好友元稹、崔群、崔玄亮相继去世。元稹逝世于831年,崔群逝世于832年,崔玄亮逝世于833年。白居易感慨晚年凄凉寂寞,给在苏州的刘禹锡写信寄诗。

《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唐 白居易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

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

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

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是非常的伤感和寂寞。特别是元稹,两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在古代绝对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加好友。崔群、崔玄亮跟白居易、刘禹锡同朝共事多年。而崔群跟白居易、刘禹锡还是同年人,关系都非常好。如今故交一一凋零,恐怕自己也命不长久了。见了白居易的寄诗,刘禹锡便回寄了这首诗。他安慰白居易说,芳林代谢,水波拥流,时光流逝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天天伤心又如何,还是开看点儿吧。从两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来说,很明显,刘禹锡要更加客观、科学,随遇而安,颇有境界。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8.《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836年,刘禹锡从同州刺史任上调回东都洛阳。白居易因病也在洛阳。刘禹锡任太子宾客,白居易任太子太傅,负责教习太子,两人都离开了政治核心。同时,两人的好朋友先后辞世,这两位都已65岁的老友,重逢于洛阳,并在最后的岁月中相互唱和,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是,毕竟到了风烛残年,垂垂老矣,难免不了悲观苍凉。一次,白居易写了一首《咏老赠梦得》给刘禹锡: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8篇绝世佳作见证,原来刘禹锡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大诗人

白居易虽曾“时我亦潇洒”,也曾“江州司马青衫湿”。但到了老年,也懒得洗头了,也懒得出门了,也懒得写诗了,偶然聊聊小天,其他的啥也做不了啦。而刘禹锡的回诗,却不像白居易这么颓废。虽然老了,身瘦发稀,着实可怜。但是,历尽风波,阅人无数,细想来,能有这个过程、能活到这个年纪,何尝不是一个幸事啊。虽然老了,但正如这太阳将要落山一样,仍然会带来漫天彩霞,更加壮丽无比。虽然都是说夕阳,但是这个境界,比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更加开明、乐观、豁达、洒脱。

通过对刘禹锡一生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少年的刘禹锡,才华横溢,豪气冲天。中年的刘禹锡,信念坚定,不屈不挠,安贫乐道,绝不随波逐流。老年的刘禹锡,乐观豁达,越老越淡。不得不说,刘禹锡活出了一个真正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