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遗精 ; 中医药 遗精指不因性生活或手淫、口淫等其他直接刺激而发生精液自发外泄的一种病证。遗精有梦遗和滑精之分 , 有梦而遗精的 , 名为 /梦遗 0; 无梦而遗精 , 甚至清醒时精液自流者 , 名为 /滑精 0。除正常遗精外 , 也有一部分遗精次数增加 , 并伴随某些性功能改变及神经精神症状者 , 便属病理现象。本病属于中医学/遗精 0、 /滑精 0、 /失精 0、 /虚劳 0、 /精液自出 0等范畴。笔者在临床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论治 , 效果满意 , 现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明代张介宾在 5景岳全书 #杂证谟 #遗精 6中说 :/遗精之证有九 :凡有所注恋而梦者 , 此为精为神所动也 , 其因在心 ; 有欲事不遂而梦者 , 此精失其位也 , 其因在肾 ; 有值劳倦即遗者 , 此筋力有所不胜 , 肝脾气弱也 ; 有因用心思索过度而遗者 , 此中气不足 , 心脾之虚陷也 ; 有因湿热下流或相火妄动而遗者 , 此脾肾之火不清也 ; 有无故而精滑不禁者 , 此下元之虚 , 肺肾之不固也 ; 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 , 此先天元气之单薄也 ; 有久服冷利等剂 , 以致元阳失守而滑泄者 , 此误药所致也 ; 有壮年之盛 , 久节房欲而遗者 , 此满而遗者也。 0这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由此可见 , 遗精的发病机制 , 主要责之于心、肝、肾三脏。但其中与心肾关系最为密切。所以不论火旺、湿热、劳伤、酒色等不同病因引起 , 日久无不耗精伤肾。病变以阴虚火旺 , 心肾不交发展为肾虚不固者多见。正如 5类证治裁#遗泄 6所说 :/凡脏腑之精悉输于肾 , 而恒扰于火。火动则肾脏封藏不固。心为君火 , 肝肾为相火 , 君火一动 , 相火随之 , 而梦泄矣。 0 2辨证论治 211心肾不交症见少寐多梦 , 梦则遗精 , 头晕耳鸣 , 腰膝酸软 , 心悸健忘 , 颧红烘热 , 咽干口燥 , 精神疲乏 , 小溲短赤 , 舌质红 , 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 交 通心肾。以三才封髓丹合交泰丸加减。 212心脾两虚症见梦遗滑泄 , 遇劳加重 , 心悸气短 , 神疲自汗 , 面色白光 白 , 失眠健忘 , 纳呆 , 舌质淡苔薄 , 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 , 养心固精。以归脾汤加减。 213下元虚寒症见遗精频繁 , 遇寒尤甚 , 腰膝冷痛 , 面色苍白 , 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 , 精神萎靡 , 小便清长 , 舌质淡苔白 , 脉沉细。治宜温肾补气 , 涩精止遗。以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加减。 214阴虚火旺症见遗精多梦 , 头晕耳鸣 , 五心烦热 , 阳事易举 , 腰膝酸软 , 口干颧红 , 舌质红少苔 , 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 收涩固精。以知柏地黄丸加减。 215湿热下注症见遗精频作 , 阴囊潮湿 , 小便赤热 , 茎中作痛 , 或尿后余沥不尽 , 口苦粘腻 , 舌质红苔黄腻 , 脉濡数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 , 佐以摄精。以程氏萆分清饮加减。 216痰火扰精症见遗精滑泄 , 小腹部及阴部作胀 , 胸胁痞胀 , 烦躁不寐 , 头晕目眩 , 口苦痰多 , 纳呆 , 小溲热赤 , 舌质红苔黄腻 , 脉滑数。治 宜清热化痰 , 固精止遗。以黄连温胆汤加减。 217肝郁血瘀症见遗精频发 , 烦躁多梦 , 胸闷气短 , 纳呆 , 嗳气频作 , 胁肋胀 痛 , 口苦咽干 , 舌有紫斑苔薄 , 脉弦。治宜行气疏肝 , 活血化瘀。以柴胡疏肝散 加减。 3病案举例 张某某 , 男 , 38岁 , 2004年 9月 20日就诊。患者于去年 11月在工作中与领导吵架 , 心情抑郁不乐 , 遗精每周达 4次以上 , 经多次治疗无效。诊时每周遗精 4~6次 , 性情烦躁易怒 , 胸闷喜叹息 , 饮食减少 , 胁肋胀痛 , 口苦咽干 , 得矢气 稍舒 , 大便不畅 , 舌质紫暗有瘀点苔薄 , 脉弦。证属肝气郁结 , 瘀血内停 , 疏泄 失常 , 精关不固。治宜疏肝理气 , 活血化瘀。方选 5景岳全书 6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 9g , 枳壳 12g, 赤芍 12g, 甘草 5g, 制香附 9g, 川芎 9g, 丹皮 9g, 栀子 6g, 川 楝子 9g , 延胡索 10g , 生山楂 12g , 地鳖虫 9g 。每日 1剂 , 水煎服。并嘱调神怡性 , 避免精神刺激。服药 10剂 , 遗精 2次 , 诸证缓解。上方稍作增减 , 续服 15剂 , 遗泄止 , 诸证悉除。继以逍遥丸调理 1个月 , 随访半年未发。 按 :情志抑郁 , 或暴怒伤肝 , 肝气郁结 , 血运不畅 , 失于条达 , 疏泄紊乱 , 精 关失固 , 乃致遗精。故治宜疏肝理气 , 化瘀通络。气行则血行 , 气滞则血瘀。肝气得舒 , 瘀血得散 , 肝主疏泄条达恢复正常 , 精泄自调。诚如王清任所说 :/气通血络 , 何患不除 0。 4体会 遗精一证 , 因有多端 , 病机不同 , 所伤脏腑有异。临证治疗切忌一见遗精 , 便施固涩之法 , 而当辨证施治 , 审证精详 , 方不致有误也。正如 5景岳全书 #杂 证谟 #遗精 6中所述 :/治遗精法 , 凡以火甚者 , 当清心降火 ; 相火盛者 , 当壮水滋阴 ; 气陷者 , 当升举 ; 滑泄者 , 当固涩 ; 湿热相搏者 , 当分利 ; 寒实气利者 , 当温补下元 ; 元阳不足 , 精气两虚者 , 当专培根本 0。 (收稿日期 :2006-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