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言汝志:自信从专注中来(附每日一学穴位:华盖穴小视频)

 ND华 2019-03-31

终于,我在书桌前沉默了。

尽管在平时,我也会因为很多原因而发呆,但这次不同,是沉默。

我望着手机黑屏如镜子般投射的脸,问她:你现在,是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吗?

我很佩服,不对,应该是羡慕,那些能坚决地回答是或不是的人,至少,他们比我有自信。

人有时很可笑,往往表面看起来骄傲自满的人,实则内心是极度自卑的,他只是在用骄傲去掩饰罢了。

志向是什么?

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反思了很多。近几年,我总是对谁有一点超过我的,就很佩服,总想着自己也能这般优秀就好了。我以为是自己境界的提升,如今才发现,其实是自己不够自信!其实,是自己志向还不够清晰!

孔夫子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孔夫子在十五岁,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志向,因此坚定——志于学!

而我呢?十八岁了,志在何方?

我承认,我没有完全清晰的目标,但我不愿承认,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

努力是不会骗人的!

只要努力过。

只是,我也明白,在这份努力的背后,若没有坚定的志向,是难以恒久坚持的。

关于立志这个命题,我觉得,至少在现在的我看来,它不是给老师的答卷,也不是给任何人的答卷,而是给自己,给内心,给人生的一份问卷!

我不喜欢自己的不清不楚。

有人天生奇才,就是目标明确,方向坚定。但我应该就是那种天资愚钝,需要后天不断学习和经历来破迷见性。

所以,当看到娄绍昆教授,在自己的自传《中医人生》中写道,自己对中医的信心,并非从一开始就坚定时,我在内心不断地点头。当听到郝万山教授讲他的人生经历,说自己出生中医世家,但初学医时,却对中医充满怀疑时,我也在内心产生一丝共鸣。

因此,我的目标和志向,或许更多时候,是来源于一次次的人生经历。

从刚开始母亲和师长,为我播下传统文化、宗教、医学的种子,到现在,我也逐渐看到了它的发芽,甚至,看到了它未来必定会成为一棵无可取代的巨木!

而这十年,我要为它浇灌怎样的肥料?如何达到成为巨木的资格?

首先,就是安心读书!真正把心安住下来。

我是个太容易被外界的言语所扰乱自心的人,不管是师长,还是父母、亲人、朋友,他们可能一句话,都能让我的心为之扰乱。

从十六岁接触中医,直到去到书院,来到普及学堂以后,我愈加发现,读书,对于我来说有多么重要。它不单能影响未来的自己,更会影响后代,影响子孙!

十年内,我希望我能读够我一辈子都用不完的学识!

其次,精神境界的修持。

这个目标,我可能暂时难以有标准答案。因为在不断读书,不断学习的过程当中,我坚信,我的精神境界,定是随着它一同攀升的!

还有,关于身体。

这是令我头疼的问题。学传统文化的时候,什么连续半个月每日十小时以上的农耕锻炼,什么三天四夜的徒步经历,这些在这个年龄认为是吃苦的经历,至少我都体会过。虽不像老一辈那般艰难,但至少不是那么享福。因此来到这里,我都认为自己已经是来到了天堂。

可如今,身体依旧还是像个破铜烂铁一般,经不起一点大风大浪。这其中的缘由,在这里,我也渐渐找到答案。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在三年时间里,能真正养足将来能供我未来好好使用的身体!

这些,是在这个年龄的我,愿望自己能做到的目标。

我不想说将来我要成为谁,即便是如今我最钦佩的曾师和陈师。因为世界上也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曾师和陈师!我要向师学习他的精神,品质、眼界、格局,但不是成为他

我要成为的,是最终那个无可取代的自己!那个最终会在历史上,留下独特一笔的自己

或许这是十八岁的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但当我八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对骄傲的十八岁,感到很欣慰!

学生:唐婉瑜

2019.02.26   

      

评按:

把事情做成了,叫成功。把人做好了,叫成才。无论做事做人,都能做成,那叫功德圆满。

那这个成才成功的秘诀有没有?

有。万卷成功秘诀,仅两字而已——自信!

自信从哪里来?长期专注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大、做精、做强。

倪匡三十年不断笔,成就了科幻的卫斯理。他的自信就建立在他的作品上,他骄傲地说:我应该是世界上用笔写汉字最多的人!他的作品就是长时专注的结果。

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森林里头书写不断,编织童话故事,如蜘蛛织网,蚂蚁搬食,常年累月,没有中止,构建了他辉煌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

金庸数十年,沉醉于笔耕,从评论到武侠小说,没断笔,一天不写精彩文章,让饭都晾在一边不吃,于是养成了天天自信要写好文章的能力,只要能吃饭,就能写好文章,于是,成就了大师的辉煌,武侠泰斗的灿烂!

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常年冶炼笔头,他可以不眠不休,怒向刀丛觅小诗,在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年代,以笔代刀,代枪炮,诗词章句,代替弹药,为中国人民伸张正义,成就了评论之笔!        

中医伤寒大家曹憨,人如其名,憨憨厚厚,醉心于经典,手不释卷,一生唯独座右铭一句唯有书文医事通,若言俗物若痴聋。我对购物逛街,买菜做饭这些俗物事愚痴聋哑,漠不关心。对经典却是长时不退的热情。

李时珍为了研究本草,进入太医院,夜以继日地读古书,人家以为,你都考到太医去了,怎么比那些未考的学子还拼命?

李时珍说:怕贻笑后人。于是,不单努力在皇家图书馆读尽世间医书,还踏遍祖国山山水水,问道于野,请教于农,数十年未尝间断,世界草药巨著《本草纲目》横空出世!

孙思邈青春之时崇尚经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案头功夫,从来就是他的主战场,青灯黄卷,就是他自信挥洒的平台。近百岁,人垂垂老矣,他却精神矍铄,在太白山结草庐,书写《千金方》,还在自信人生两百年。真是铸造了最高年写书写流传,最广远好书的典范!

左思用十年功夫写《三都赋》,无论骑马、上厕所、吃饭、游古城,如武士必备刀剑,他是纸笔没离身,结果一扫他人嘲笑,换而是令人羡慕敬仰的洛阳纸贵!

达摩面壁十年,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孔夫子读史,韦编三绝,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跟书合二为一,未尝分离。

他们都是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曾国藩曾公,从一介书生,到团练长官,再到朝中重臣,平天下的中流砥柱,中兴名臣,无论是做考生、书生,还是做训导、教官,或是做朝中主事,打仗的主帅,他一生永远都没有停的两件事,就是读书,写文章!

曾公说:人这一生,唯敬德修业,二事最为要紧,余事皆可放,独此二事不可放。

于是,在战火纷飞,家书抵万金的年代,他还是没有停止过教训子侄,督导弟子,孝养尊长,乃至最后,这些危机存亡关头写的家书,汇成书香门第传家宝——《曾国藩家书》,成为齐家典范,教子榜样,育英规则,督导真理!影响着代代曾门,及炎黄各族子孙!

曾公的成功,从哪里建立起来的?

曾公说:我不是很会打仗,吾人非战士之才,乃训练之才。我也不是很会背书,吾人非记诵之才,乃守拙之才。我唯一值得拿出来讲的就是,我觉得读书跟写文章重要,我就天天做!

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啼杜鹃之血。

这讲的,真是曾公不屈的形象。

起得比士兵都要早,来做晨训;

睡得比将帅都要晚,来写家书。

这些人成功,就是自信地做事,做事中自信,以及做自信的事!所以他们人事成了,人也成了。人活得不自信,首先做人就失败。

得力全仗古经典,超伦每效名贤行。

我觉得,婉瑜乃至众学子,应该像曾公那样,家里有三十二圣像,中国璀璨的文化,当然不止三十二圣。

这三十二圣像图,应该像人体上星穴,天庭北斗七星一样,时刻照临,这才是观想成就法,才是福星高照。用他们的言行,来激励、警测、照耀、鞭打我们的身心,把他们作为我们对比的榜样,追求的对象。

欲做事,必先圣明其心,欲成功,先内圣,内圣就要以圣心为己心,以圣行为己行,以师志为己志,以师行为己行,慕贤当慕其心,有必要跟着他们的轨迹走。

愚者以血泪换取教训,智者用他人的经验来避免血泪。

欲令老来回忆,不至于血泪纷飞,悔声连连,叹息不止,那年少时,就需要养成这些圣哲人士长时专一做事风格,唯独制心一处,余事不顾的精一态度。

执于一,完事毕。

在一里头开天辟地!在一中将辉煌缔造!在一中将自信建立!

《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这样,你的理想可以指日可待,你的成就可以不期自至,你的造诣恐怕会不可思议,你的成果估计是难以想象。

总而言之,德往上比,欲往下比,要举头三尺常见先哲,见他们的言行,见他们的举措,见他们的志气,纷纷向我灌顶,加持,连接,传输。如此,羽翼丰满,鲲鹏振翅不远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