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春天书屋 2019-03-31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某种程度而言,如果我们拥有良好的睡眠,差不多也算拥有了 1/3 舒服的人生。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近日,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 Charles Czeisler 在腾讯青少年科技小会上,向一群中小学生分享了人类睡眠的意义。

长期的睡眠不足和睡眠不规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少消极的影响。睡眠不足、睡眠紊乱会增加得心脏病、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会引起抑郁、自杀、多动症等倾向。

此外,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激素分泌异常,变得暴饮暴食,也会更容易变胖

Czeisler 认为人们的睡眠需求主要有三点:

.青少年每天需要 8-10 小时的睡眠

.睡眠时间点一定要有规律

.在安静、舒爽的地方睡觉

每天睡多长时间合适呢?

01

每个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不同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简称NSF)的专家们为了确定每个年龄段确切的睡眠时间,花了两年的时间出示了一套最新的针对人生不同阶段所需睡眠量的提议。

新生儿每天应睡时间变为14至17小时,成年人为7至9小时,而65岁以上老年人为7至8小时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02

规律的生物钟很重要

睡眠专家发现睡眠存在着一定的生物节律。睡眠不规律会对超过1000个基因造成“严重破坏”,其中包含某些肿瘤基因的激活。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老上夜班、时差失调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注意!!!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科学家们强调,有些人也许会比所提议的时间睡得更长或更短,这并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但那些睡眠持续时间远超过正常范围的人可能有意识睡眠不足或严重的健康问题。长期故意限制睡眠时间的人,将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和舒适

哪种睡姿最好?

人在睡眠时,姿势是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但大体上归为四种:仰卧、俯卧、左侧卧和右侧卧。到底哪种姿势对身体最有利呢?我们来逐一分析。

1、仰卧:容易做恶梦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这种睡姿比较多,大约占人群50%~60%。这样睡不会压迫到身体任何脏腑器官。

但仰卧位的缺点是:有人习惯把手放在胸部,会做噩梦,影响睡眠;有人习惯枕高枕头,不利于颈椎健康;胖的人,软组织较松弛。仰卧时,舌根后缀,易打呼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

2、俯卧:伤乳房、伤心脏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这种睡姿的人比较少,约占5%。趴着睡,身体重量会压迫胸廓,导致心脏及双肺活动受限,影响心肺功能,影响呼吸和循环。人会出现胸闷、憋气、呼吸不畅、心前区不适等感受。

对于女性朋友,俯卧位还会压迫乳房。乳房受压,会影响血液循环。

3、左侧卧:加重心脏负担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左侧卧占人群20%~30%。大家知道,心脏处于整个胸廓的左侧,如果左侧睡,心脏的位置低,要想保证全身的血液循环,心脏的做功就会大,加重心脏负担。对一些老年人、有心脏病的人,尤其不建议采用左侧睡眠。

但对于孕中后期女性来说,左侧卧是最佳睡姿。如果仰卧,增大的子宫会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会导致仰卧位性低血压。

不建议右侧卧位,是因为怀孕中晚期,增大的子宫呈右旋状态,会压迫右侧输尿管,导致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积水,所以孕中晚期的孕妇建议左侧卧位。

4、右侧卧:日常健康睡姿

世界上最懂睡眠的医学家说,你应该这样睡觉!

这种睡姿是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种健康睡姿,主要是因为它不会压迫到心脏;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消化;肝脏位于右上腹,右侧卧位时它的位置低,有利于肝脏的血液灌注,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

因此保持右侧卧位,对身体健康更有好处。且对于早孕期女性来说,子宫小,右侧卧位为好。

综合以上4种睡姿,右侧卧更健康一些,仰卧次之。

右侧卧时,双肺空气吸入量最多。另外心脏位于胸腔偏左位置,左侧卧时心脏易受挤压,易增加心脏负担,所以一般来说,人侧卧时以右侧为宜。

值得注意的是,侧卧的时候枕头不宜太低,否则会使颈部感到不适,容易落枕。

不过,睡姿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正常人来说,左侧卧、仰卧、右侧卧都可以。相互调节、搭配,对于脊柱和脊柱两侧的肌肉,都是一个很好的休息。

但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者是孕妇的话,就要选择最利于健康的睡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