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红楼岁月历史 熟悉大文豪家:“苏轼,苏洵,苏辙”的会发现这三人的诗词有一个特点:很有时代意义。其实真正懂诗,会诗的会认识到一个真相:诗是瞬息万变的,在他们漫长的一生中留给世人多首经典名篇,有关于友情,关于人生哲理,中秋离家,游子漂泊的。今天,我们主要探寻的是苏轼的一首很经典的诗。 在苏轼晚年的时候,回顾起年轻教的朋友,很多都已经离去,唯有一些正在老去的,伤感时光流逝的,渐渐认识到人情冷暖。我们都知道,晚年的他已经遭受了很多生活挫折,这个时候他为他的朋友写了一首《赠刘景文》,大义是在告诉昔日好友:好好珍惜活着的日子,积极点面对生活的错乱不堪,凡事要往美好之处想想,不可轻易放弃。 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开头描写的是整个残冬的景象,荷花的叶子全部散落。秋天的菊花一点点往下落,即时没了花枝,在寒风刺骨中,也坚强这里面暗示了人的高洁品格。要记着好景,但更要做好人,这里着重浓墨一笔是为了说明词人并没有因晚年的生活惨淡失落。这里的傲霜枝是作者为下文的情感发展做铺垫。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点名苏轼把初冬风景设为主题的原因,最后一句说明作者是要朋友任何时候要有一点希望,即便冬天很寒冷,所有的花草树木已经凋谢,但果实成熟了,这是第二年生存的标准。苏轼这么写,是想鼓励自己的好友凡事多抱一点期望,纵使人生到了寒冬,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心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一辈子青春。 作为赠好友的一首诗。《赠刘景文》没有刻意渲染那种悲伤情绪,意在提醒任何人凡事在做的时候不要太悲观,即便在失意。本诗中的橙橘是一种很简单的白描手法,也说明了在任何时候都要乐观点,总会有好事情发生,其实作者是在这里赞美刘景文的品格,做人的风骨,借物喻人,很容易鼓舞人,让人在必要时刻成熟,而这首诗之所以经典是他的文风特点,全篇无一字体现悲怆和表达友情之词。 作为比心灵鸡汤还美好的一首诗,在赏析和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感受到了一个忘年友情的场景,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它呈现的文风和场景,是很多人难以参透的。当然,苏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借助某一景物讲出真实委婉地人生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