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联点评(5)--文武

 风舞三湘 2019-03-31
上联:弯月命题,须画须诗须曲【可乐】
下联:长歌对酒,为云为雨为风【爱恋】

      “审美的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从审不懂到审得懂的过程”(张柯《看点看不懂的东西》)。这幅对联猛一看,容易让人“看不懂”,因为它没有按照严格的韵律,但从内容来看,它确实是一幅有滋有味的趣对。
      上联:弯月命题,须画须诗须曲。以月亮为题作诗作联句,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要作得巧,从内容到形式都必须有所创新。“弯月命题”似是信手拈来,其实是独具匠心。“弯月”是平常句,但“命题”二字,即是设置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主题思想。至于这个命题,该如何去解答,作者没有按照惯常的思维,去写与人物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比如思念、回忆、忧虑、恓惶、离愁别恨,而是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须画须诗须曲”来一气呵成。犹如高山飞瀑,炫目而张扬,而且给人的感觉还有表达后的一种酣畅淋漓。弯月这个命题,本该与感情挂钩,才显得更为情真意切,以此来打动欣赏者的心。像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但在这里,作者却用:画诗曲,来为这个命题解答,不仅想象丰富,而且合情合理中也蕴含着一种巧妙。因为“画诗曲”这三样艺术中,有很多与月亮有关的主题。正是这种婉转曲达的表现形式,才会让我们浮想联翩咀嚼有馀味。吴景旭《历代诗话》说:“凡诗恶浅露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旨,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久之,而其句与意之微,乃可得而晰也。”
      下联:长歌对酒,为云为雨为风。长歌对酒,是一种真性情的表露,也是针对上联的“弯月命题”而做出的切题切景的对答。似乎有歌有酒,才更能与月相协调,才更能把一种情感完美地呈现出来。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是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边问月,既飘逸又潇洒,诗情画意都在里面了。“为云为雨为风”,这看似简单的一种形容,或者说是为抒发感情而特意设置的一种场景,如果去仔细琢磨上联的“须画须诗须曲”,就有种境界顿开的畅意。因为云如画,雨如诗,风如曲,都是妙极的搭配,这种搭配既是艺术的,也是心灵的;既是真实的,也是抽象的;既是养眼的图画,又是滋润情感的甘霖。黑格尔说:“艺术的显现却有这样一个优点:艺术的显现通过它本身而指引到它本身以外,指引到它所要表现的某种心灵性的东西。”
      诗因为有严格的格律规范,和用词的韵味讲究,才之所以称为诗。但唐代有个叫张打油的用俗语俚词写了一首诗:“江上一笼统,井上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诙谐幽默,后来他的诗,就被人们称为“打油诗”,成为高雅艺术诗词中的一部分。后人不乏有追捧者,在北宋苏州有个叫陆诗伯的也写了一首“咏雪”的诗:“大雪洋洋下,柴米都长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咏枇杷的诗“一株枇杷树,两个大丫叉。”后两句暂时没有写出来,另外一名诗人给他续了两句:“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他看后不领情地说:“太脂粉气了。”
      巧对、趣对和借对虽然在韵律上不太讲究,但在联句的发展史上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有一则故事说:某樵夫为其岳丈祝寿,请一学究代作一副对联。学究问:“何内容?”樵夫答:“把岳丈称得高高的,把我说得低低的就行了。”学究于是一挥而就:
      上联: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
      下联: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当然不仅是趣对,一些名胜楹联中也时常有不按韵律的。比如扬州瘦西湖公园的对联:
      上联:借来西湖一角,堪夸其瘦;
      下联: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还有青城山引胜亭楹联:
      上联:云蹬行回,倏到危岭忽开爽;
      下联:迷离烟树,旋步绝顶拔荆榛。
      这种情况在楹联中不胜枚举。不过,在一般情况下,韵律就是一言九鼎的皇上,我们还是要俯首称臣“言听计从”的,但有时候我们也可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门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只有多种形式的呈现,才会不断的推陈出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