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才能学好精神分析?(朱晓刚)

 我爱wei海 2019-03-31


许多新拿了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证的朋友,在经过一番仔细思考后,决定上了做心理咨询这条贼船!可是,很快发现麻烦大了,那么多流派选哪个?根据个人喜好和资源可获得性,有人选择了精神分析流派。那我更要恭喜你了:苦日子在向你招手(当然,其他流派学习成长的日子也一样好过不到哪儿去)。

即便精神分析这一大类里,就有经典、客体、主体间、依恋等等小分支。然后每个小分支里,还有更细的分支,比如克莱因、费尔贝恩、科胡特、比昂、拉康等等。麻烦的是,各细小分支的大师的作品之间,对一些问题争吵不休。精神分析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咨询理论,所以吵得也最多最凶的,你听哪个的?好吧,不管大师们的争吵,本着“没有完美无缺的理论,只有精益求精的实践”的态度,你终于选定一个大师,比如克莱因,可是发现跟谁学呢?国外不算,国内一大堆讲克莱因的,他们之间也吵,听哪个的?最后,最悲催的是,你发现学了一圈听了许多名师的课,大把的银子和时间花出去了,还是对提高你的咨询实务效果欠佳。于是你要么恢心失望改换门庭,要么期待下一堂课下一个名师。

以下我结合自己学习经历,谈谈如何学习精神分析。

一、首先要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了解做好精神分析需要哪些能力、心态和人格特质

就像现在公司里的HR做培训一样,先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要求,做好能力素质模型,然后再设计课程。而怎么定出精神分析师的能力模型呢?我建议从实际操作流程开始,思考完成每一步骤/流程/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想学习如何做出个好吃的包子,你大概知道要会有和面,剁馅,包,蒸等工序,然后思考每道工序需要操作者有什么能力和知识,然后一一去学习。学习精神分析也一样,你大概要知道精神分析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工序(历程),每道工序中,要求咨询师具备什么能力?

从实操层面思考,我个人觉得精神分析师大致需要具备以下这些能力:

一是你有能力促进来访者“敢说”:好比看病,患者不说话,医生怎么诊断?看身体上的疾病还有仪器测量、化验报告可以辅佐,心理咨询和治疗可是全靠互动交流的。你得先能良好的咨询建立关系:不然对方啥也不说,或者不相信你,说的全是防御后的假的,不准确的素材,你怎么诊断和帮助来访者?

二是你有能力促进他“多说”:这要求你会倾听和提问,及时恰当地共情。

三是你有能力促进他“瞎说”:即能够促进他的自由联想(“瞎”说)与发展移情(“瞎想”--移情与投射和“瞎做”--付诸行动)。

四是你有能力从他呈现的素材里,形成你的假设和诊断:这需要咨询师有理论功底和分析性头脑。有的咨询师听了对方一堆话,了解了一堆生活史、情感史资料,啥也没看出来,最后用一句“万金油式”的答案来对付来访者:你现在有如此多的痛苦和纠结,主要是因为你小时候缺爱!

五是你有能力去验证你的假设和诊断:有些太过自恋的咨询师往往倒在这一关,武断野蛮地要求来访者接受自己的假设,把假设当事实和真理,把对方的反对意见只理解为是“阻抗”。我的建议是:最好你自己逼自己想出两个以上假设或诊断,然后分别去验证。比如同样解释一个人买了一堆书就是不愿意去好好读完、搜集几个G的视频音频就是不愿意好好看完,并且读书听课老是进不了脑子里,来访者为此苦恼不已,来咨询,对他的症状/现象,我们有一个解释是:你害怕读完看完听完,是因为你有分离焦虑,因为看完一本书就意味着与它分离了。另一个解释完全相反:你害怕亲密,因为认真地看完一本书,意味着它的内容从此进入你的大脑,再与你分不开了。你能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假设哪个才是造成来访者学习问题的真正原因吗?

六是你有能力让对方也接受你的假设和诊断:你验证了你的假设/诊断是正确的以后,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咨询师了,但是光是你自己理解了病人为何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这是没有用的。如何让对方也理解接受你的诊断呢?比如你看出来了:他高考、重大面试、竞聘演讲等关键时刻掉链子,是因为他故意不让自己表现好。如何让对方也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呢?

七是你有能力让对方改变:现在就差最后一步了,你如何让对方接受你的诊断,并且配合咨询,努力提升自己,解决心理问题?来访者如果能接受你的诊断,他一定会问下一个问题:我知道原因了,那么我接下来怎么做呢?你怎么承接这一类的问题?常见到有些咨询师自恋地给出建议,或是不敢给出建议,只是自欺欺人地一个“万金油”式地回答:我们没有任何建议,如何过你的人生完全看你自己,或是更鸡汤一点的:你只要看到,接受,面对就好。玄之又玄,随便你怎么理解这种话都好。

以上七条,牵涉到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关系的能力、心理教育的能力、识别和处理阻抗的能力、促进、识别和处理移情的能力、共情能力、促进自由联想的能力、提出诊断假设与验证的能力、解释和说服的能力、理论知识等等。


二、了解自己缺哪块

在选择学习方向时,不仅要知彼(能力素质模型要求),还要知己,即知道自己缺什么?缺啥补啥。

这需要你自己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建议您从自己的咨询实践中,经常性的反思以七个方面的要求中,自己缺哪部分?有时为了防止太过自恋、防御和心理盲点,你可以找资深点的同辈或信得过的老师帮助你看清你的能力缺陷。

我要提醒您的是,有人因为自恋这一关没有修通,往往陷入这样的课程选择怪圈:自己越喜欢和擅长哪一方面,越是去学习那方面的课程,而对自己真正需要补的部分,选择性无视或是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说:只要自己某方面强,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按照木桶原理,你还是要留心一下你短板的部分。毕竟,你的来访者不是按照你的能力长短来配合你生病和做咨询的。我们应该克服自恋和不安全感的束缚,主动走出舒适区,补上自己的短板。

三、了解老师

一是了解老师擅长什么:老师不是万能的,什么能力都能教的全能大师是不存在的。所以,你要了解:某个老师最擅长讲什么,他讲的内容是在补我的哪个方面的能力。

出于为了提升你的咨询水平的目的,你不能为了补而补,或者是为了喜欢某个老师而天天只去上他的课。你要考虑的是我现在缺的东西,他的课程能帮助到我吗?比如我曾督导过一个咨询师,他天天去上意向对话,房树人一类的投射性工具的课程,自己称目的是为了提升咨询水平。我问他:“这些投射性工具在咨询中的功用是绕过防御,表达出潜意识内容,即解决当他觉得不安全不好意思时,怎么让他继续瞎说。我觉得你的来访者都是这样的?”如果你的来访者都是感觉不安全的,你要好好反思下这是为什么了;如果你的来访者不都是这样的,那么有些来访者可以不使用这些工具,好好正常问话倾听自由联想就可以了。而你仍然要使用这些工具,那么就更值得好好反思下了。

在认真思考后,他承认:“我这方面其实不缺了,我缺的是如何让来访者感到安全和信任,使得他们能放心大胆的‘瞎说’,以及接受我给出的解释。我只能靠这种看上去有点“神秘的玄妙方式”,来获得这种安全感和信任,其实这只是造成他们的偶像崇拜和服从性,对于解决对方在安全感、信任感基础上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来访者主要的咨询目的)没什么帮助。难怪我的来访者老是脱落,因为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就是无法信任和有安全感,而我在咨询中也并没有在这方面帮助到他们,人们对神秘的东西只是会觉得神秘和好奇,而不会产生安全感和信任。后来,他刻意地多参加学习了一些如何建立工作联盟和如何解释的课程,咨询水平进步飞快。


二是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人格特质:咨访关系中,有时咨访关系不良的原因不是咨询师水平不行,而是你和来访者不匹,就好比夫妻恋爱关系一样,有时两人走不到一起,不是因为两个人中有个是坏人,而是两个人不合适,通俗地讲:两人过不到一块儿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有兴趣跟他学习的老师,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枯燥性和提高你对学习痛苦过程的忍耐性。



作为本文的结束,我给出一个总结性的建议:为了提高你的咨询实操水平,需要你多读书(知晓理论,向大师们学)、多实践(做案例,向来访者学)、多听课(有针对性的,向前辈达人学)、多被督导(向同辈,前辈学),再加上适当的个人体验。

最后,再次欢迎你上贼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