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宗沐传

 p0oouuu 2019-04-01

 王宗沐,字新甫,临海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与同僚李攀龙、王世贞等人,以诗词、文字相互结交友好。王宗沐尤其通晓吏治。历任江西提学副使。修建白鹿洞书院,招引诸生在其中讲学研习。

  三次迁官后升任山西右布政使。当时山西连续灾荒,王宗沐趁上京觐见皇帝之机上奏说:“山西诸郡都受荒灾,太原尤其严重。三年来,都是如此,一百多里听不见鸡鸣。父子、夫妇彼此交换以吃饱一餐,称作‘人市’。宗亲的八十五万石俸禄,多年欠缺,因饥饿、瘟疫而死亡的人达二百人。山西是京城的右掖。从故关至真定,从忻、代地区至紫荆,都不到三天的行程。宣、大地区的粮食虽然分派到了各郡,但是运送粮食的人全在太原。饥民一旦聚集,蹂躏、践踏、劫夺,每年供给宣、大两镇六十七万两粮饷,谁替他们采办。这是一件深为忧念之事。各地上奏的水旱灾害以十计,部里评议常常裁减至十分之三,免除的不过是各地应该留存的部分。现在山西存留的是供应的镇关的粮饷。存留却反而比起运还急,因此山西最终没有享受丝毫的宽缓。这是第二件忧心的事。在万山之中开拓疆域,峰岩阻隔,太原的百姓不能到达泽、潞,怎么能到其他地方寻饭吃。唯独真定的米稍稍可以通济。然而背负车运,大致两斗得到一斗,刚至寿阳,价钱就涨了三倍。这是第三件忧心的事。饥民聚众造反,招抚不了他们,必将进行捕杀。小则动用库存的经费,大则要请求调拨内府的资金。与其拨钱奖赏杀强盗的人,不如拨钱使他们不做强盗。这是第四件忧心的事。近来丘富进行诱惑,边地百姓谣传他募人耕田不征收租税。愚昧的百姓知道什么,急迫间无暇选择,八百多里长的边关没有谁要挟他们。他们诱惑聚众,我方因逃亡而空虚。这是第五件忧心的事。”他因而请求延缓征收拖欠的赋税,截留河东新增加的盐课供给宗族的俸禄。不久他改任广西左布政使,又调补山东。

  隆庆五年(1571),给事中李贵和请求开挖胶莱河。王宗沐认为此事难办,不足以振兴漕运,致函给朝廷劝阻此事。他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管漕运,兼任凤阳巡抚,极力陈说运粮军士的困苦,请求即刻进行抚恤。又因为黄河经常决堤,漕运通道终于被梗塞,他想恢复海运,上奏称:“自从会通河开通以来,已经很久没人提海运之事。我近来在山东任官,曾经逐条陈述此议。巡抚都御史梁梦龙毅然尝试,无所阻滞,但是有顾虑者总是担心风浪危害。南海域,全国众多的河流汇注那里,渺茫一片没有山岛,连躲避风浪的地方也没有,越往南方海水温度越高,它是蛟龙的巢穴。所以元代的人对海运很惊骇,因而从太仓、嘉定向北航行。如果从淮安向东,经过登、莱,停靠天津,此称为北海,其中岛屿很多,可以避风浪。

  又因为它的地势高多礁石,蛟龙出没却没有巢穴。所以登州有海市,由石气与水气相互搏击,映在石上就形成了,石气能够超出水面,因为石头离水近的缘故。北海较浅,就是明显的应验。可以弥补运河的不足,没有比这更便利的事情。”他趁势逐条上奏陈述了七件便利的事情。第二年三月运送十二万石米由淮安入海,五月份抵达天津。陈述功绩时,他与梁梦龙一起晋级,被赏赐金币。但是南京给事中张焕称:“听说有八艘船漂走或沉没了,损失三千二百石米。王宗沐预计有此损失,私下派人买粮补充。米可以补充,人命可以补充吗?王宗沐掩饰视听,不合乎大臣的道义。”王宗沐上奏争辩,请求核查。皇帝下诏施行先前的意见,熟习海运路径以防紧急之事。不久,海运船队抵达即墨,刮起飓风,七艘船翻沉。都给事中贾三近、御史鲍希颜以及山东巡抚傅希挚都称海运不便,因此就废置了。当时是万历元年(1573)。

  王宗沐认为徐、邳地区的民俗蛮横、凶悍,很奸诈、狡猾,沿海地区走私的盐贩出没,六安、霍山地区暗中盗矿的人很多,奏请设置守将。又召募豪侠富户的三百多人充当义勇兵,责令他们追捕盗贼,此后都按功授予官职。调任南京刑部右侍郎,改任工部职。不久又升任刑部左侍郎,奉旨巡视宣、大、山西各镇的边防事务。母亲去世后他回乡了。万历九年(1581),他在京官考核中被罢免,不予进职。在家闲居十多年后去世。被赠封为刑部尚书。天启初年,追授谥号为襄裕。                                                                    

王宗沐 

王宗沐,(1523年2月4号--1592年),字新甫,号敬所,临海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即154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后迁广西按察佥事,督学政。任内,修宣成书院,建崇迪堂。嘉靖三十三年即1554年,任广东参议,分守惠州,潮州。三十五年,任江西提学副使。修王阳明祠,建正学、怀玉书院,于白鹿洞聚集诸生,亲自答疑、讲学。三十八年,任江西参政。次年,任按察使。辑成《江西大志》。四十年,升山西右布政使。不久,父卒,在家修成《宋元资治通鉴》、《十八史略》、《台州府志》等书 。隆庆元年(1567),起为山东左布政使。编纂《东省经制全书》。后升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抚凤阳,任内提高淮河防洪能力。万历三年(1575),任刑部左侍郎,奉诏巡视山西、宣大诸镇边防军务,上《三镇图说》。九年罢官归里。闲居十年 。

著作

所著有《敬所文集》30卷、《奏议》4 卷、《宋元资治通鉴》64卷、 《江西大志》8卷、《海运志》2卷、《海运详考》1卷以及《 十八史略》、 《巡视三边纪略》、《撄宁语录》等若干卷。《江西大志》分赋书、均书、 藩书、溉书、实书、险书、陶书七目,各目均关民生大计,清代编《江西通志》时仍称"至 今奉以为准"(《台州府志》卷一0三《王宗沐传》)。卷首王宗沐卷首王宗沐《海运详考》 则"详考海运,自前代迄国初,始之所以行,终之所以罢,如何而为利,如何而为弊,与夫法久变通之宜,造舟 通运之制,考核区画,纤悉详明,览者不待其竟而即知其必行"(民国《临海 县志》卷三十八《艺文·史部》引《李春芳序》)。是研究古代特别是明代海运的 重要史籍。《宋元资 治通鉴》是王宗沐史学著作中的重头戏, 它的撰著, 着手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成书于 隆庆元年(1567),先后化了十多年的时间,纪宋、元两朝四百一十三年之事,体例皆本乎司 马光之《资治通鉴》,时人称"其事核,其旨该质"(《台州府志》卷六十七 《艺文》引)。不过,从总体上说,此书记事虽核但还是简了一些,加上前人文献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传世较多,许多史事记述极细极详,以故 人们对王著之《宋元资治通鉴》不甚重视。

明史记载

王宗沐,字新甫,临海人。生于1523年2月4号,而非是1524年。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与同官李攀龙、王世贞辈,以诗文相友善。宗沐尤习吏治。历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洞书院,引诸生讲习其中。

三迁山西右布政使。所部岁祲,宗沐因入觐上疏曰:"山西列郡俱荒,太原尤甚。三年于兹,百余里不闻鸡声。父子夫妇互易一饱,命曰'人市'。宗禄八十五万,累岁缺支,饥疫死者几二百人。夫山西京师右掖,自故关出真定,自忻、代出紫荆,皆不过三日。宣、大之粮虽派各郡,而运本色者皆在太原。饥民一聚,蹂践劫夺,岁供宣、大两镇六十七万饷,谁为之办?此可深念者一也。四方奏水旱者以十分上,部议常裁而为三,所免不过存留者而已。今山西所谓存留者,二镇三关之输也。存留乃反急于起运,是山西终不蒙分毫之宽。此可深念者二也。开疆万山之中,岩阻巉绝,太原民不得至泽、潞,安望就食他所?独真定米稍可通。然背负车运,率二斗而致一斗,甫至寿阳,则价已三倍矣。是可深念者三也。饥民相聚为盗,招之不可,势必扑杀。小则支库金,大则请内帑。与其发帑以赏杀盗之人,孰若发帑使不为盗?此可深念者四也。近丘富往来诱惑,边民妄传募人耕田不取租税。愚民何知,急不暇择,长边八百余里,谁要之者?彼诱而众,我逃而虚。此可深念者五也。"因请缓征逋赋,留河东新增盐课以给宗禄。寻改广西左布政使,再补山东。

隆庆五年,给事中李贵和请开胶莱河。宗沐以其功难成,不足济运,遗书中朝止之。拜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极陈运军之苦,请亟优恤。又以河决无常,运者终梗,欲复海运,上疏曰:"自会通河开浚以来,海运不讲已久。臣近官山东,尝条斯议。巡抚都御史梁梦龙毅然试之,底绩无壅,而虑者辄苦风波。夫东南之海,天下众水之委也,茫渺无山,趋避靡所,近南水暖,蛟龙窟宅。故元人海运多惊,以其起自太仓、嘉定而北也。若自淮安而东,引登、莱以泊天津,是谓北海,中多岛屿,可以避风。又其地高而多石,蛟龙有往来而无窟宅。故登州有海市,以石气与水气相搏,映石而成,石气能达于水面,以石去水近故也。北海之浅,是其明验。可以佐运河之穷,计无便于此者。"因条上便宜七事。明年三月遂运米十二万石自淮入海,五月抵天津。叙功,与梦龙俱进秩,赐金币。而南京给事中张焕言:"比闻八舟漂没,失米三千二百石。宗沐预计有此,私令人籴补。夫米可补,人命可补乎?宗沐掩饰视听,非大臣谊。"宗沐疏辩求勘。诏行前议,习海道以备缓急。未几,海运至即墨,扬飓风大作,覆七舟,都给事中贾三近、御史鲍希颜及山东巡抚傅希挚俱言不便,遂寝。时万历元年也。

宗沐以徐、邳俗犷悍,多奸猾,滨海盐徒出没,六安、霍山矿贼窃发,奏设守将。又召豪侠巨室三百余人充义勇,责令捕盗,后多以功给冠带。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寻进刑部左侍郎,奉敕阅视宣、大、山西诸镇边务。母丧归。九年,以京察拾遗罢,不叙。居家十余年卒。赠刑部尚书。天启初,追谥襄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