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周勇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编 辑:程 旋 海南边防医院 视频导读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有移位的髋臼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可达到重建髋臼解剖结构、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目的。然而,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感染、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导致内固定失败,这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本课程中周勇刚教授结合病例讲解了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THA需要面对的难题及髋臼骨缺损、髋臼陈旧性骨折内固定失败等情况的处理策略和应对方法。讲授内容全面详实,重点突出,值得学习和临床借鉴。 长按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 ▼▼▼▼ 视频重点 重点一:内固定失败髋臼骨折行THA的原因和难题 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易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骨块移位及感染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髋关节骨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率高达57%,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可高达到40%,这时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内固定失败髋臼骨折行THA,面对髋臼骨缺损、内固定物残留、髋臼周围感染等难题。 1 髋臼骨折块因为太小或固定不确切而出现再移位,导致髋臼骨缺损。 2 钢板螺丝钉等内固定物影响髋臼固定螺丝钉的置入位置选择。 3 多次手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及手术室的无菌条件差等原因导致感染。注意:外伤及内固定手术可能造成的坐骨神经损伤问题,做THA前必须清楚记录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如患者曾有坐骨神经损伤史,在行THA时应注意避免坐骨神经二次损伤。 重点二:内固定失败髋臼骨折行THA的处理策略 ➤髋臼骨缺损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生物臼、高位生物臼、自体结构植骨、异体结构植骨、减小髋臼前倾、加强环、钢板加异体结构植骨、撑开内钢板技术等。 ◈ 方法一:对于髋臼骨缺损不太严重的病例,尽量使用生物臼原位安防,通过内移即可解决。 ◈ 方法二:对于髋臼上方骨量够的病例,可通过适当提高旋转中心技术可以达到足够的初始稳定,同时可通过选择锥形柄或组配式股骨假体调整患者的长度。 ◈ 方法三:对于髋臼骨块移位造成髋臼后上方骨缺损大的病例,以前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取得良好效果,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较少应用。 ◈ 方法四:对于自体股骨头缺如或感染二期手术导致髋臼后壁骨缺损的病例,建议采用异体结构植骨,可取得良好效果。 ◈ 方法五:对于髋臼后上方骨缺损严重的病例,可通过减小髋臼前倾安放可获得髋臼的初始稳定,但需要选择可调大前倾角的组配式股骨柄来弥补髋臼的前倾不足。 ◈ 方法六:对于髋臼后壁严重缺损的病例,建议采用加强环技术,但其不足的是,如后壁缺损明显,加强环放置过立,容易导致脱位。 ◈ 方法七:对于整个髋臼后壁骨缺损的病例,建议使用髋臼后方异体结构植骨加钢板固定和生物臼植入,可获得初始稳定性。 ![]() ➤ 髋臼陈旧性骨折内固定物的处理方法: ◈ 方法一:只有后路钢板,在术野内且取出容易的,建议直接取出。 ![]() ◈ 方法二:取钢板困难或通过关节置换入路无法取出内固定物,建议不取出钢板螺丝钉,避免手术时间过长和出血过多。 ![]() ◈ 方法三:磨挫髋臼时遇到螺丝钉,如取出困难,建议将螺丝钉截断或逆行打入,使其不与髋臼背侧相接触。 ![]() ➤ 髋臼周围感染的处理: ◈ 方法一:髋臼骨折术后要时刻注意感染的可能,术前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检查炎症指标,术中可采取冰冻穿刺。 ![]() ◈ 方法二:对于感染的病例一般采取分期手术。第一期彻底清除所有内固定物,切除受累的股骨头,局部植入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待感染控制后,二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二期翻修时,如后上方存在骨缺损,建议采用异体股骨头结构植骨加生物髋臼进行重建。 ![]() ![]() ➤ THA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 ◈方法:陈旧性髋臼骨折因骨折畸形愈合,存在术中恢复解剖位置困难,治疗难度大,内固定失败后骨折再移位,大面积骨缺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THA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有效手术方法。但术中髋臼假体固定最为关键,随着生物固定的出现和摩擦界面的改进,假体在位率明显增加,手术效果明显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 总结 全髋置换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的有效方法,但髋臼骨折内固定失败行THA有其特殊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不可低估其复杂性,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建立稳定髋臼。术中只有掌握“骨缺损处理、内固定处理及感染治疗”三大问题的治疗原则和处理方法,才能做到从容应对。 点击图片,查看征稿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