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患者不吃药的结局

 玉莲之爱 2019-04-01

得了精神病,如果不吃药的话怎么治疗?

网易新闻

2018-07-18 14:17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生病了要想尽快痊愈,最好的方式就是就医吃药,但是对于很多精神类疾病患者群体中,吃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不是因为药的价格,

而是因为患者本身就抗拒吃药!

碰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让患者的家属朋友非常头疼,当然,我们也需要了解的是,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需要吃药!

比如,一些初期的精神疾病。

拿抑郁症这类疾病举例,其实在很多时候抑郁症初期的患者是不太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

对于抑郁症这类疾病,基本生使用药物的阶段是在中、重度阶段,这一阶段使用药物是因为需要利用抗抑郁药来保护患者大脑不受抑郁症损伤。

而对于初期的抑郁症来说,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建议患者采用心理治疗的方式来调节。

所以,并非所有阶段的精神疾病都需要吃药。

得了精神疾病不吃药会怎么样?

对于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很多时候所起到的作用都是——

用合适的治疗剂量在并不影响患者的智力和意识下,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运动兴奋、幻觉、妄想、敌对情绪、思维障碍和异常行为等精神症状。

对于一名患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来说,很多时候当病情已经达到需要服药的地步,而不用去采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会直接造成患者病情“无阻拦”式的加剧。

具体的有:

1、病情加剧程度变快。

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来说,药物的作用就是在现有的病情下,进一步阻拦病情想恶化的方向推进,尤其是在精神类疾病中,由于很多并非病理性因素,所以基本上在没有药物的干预下,很容易会让患者精神层次处于“放养”。

典型的就像躁狂症。

对于躁狂症这类疾病,一般的药物会有镇静的效果,从而使得患者通过药物来“缓和”躁狂的状态。

而一旦失去药物,患者这种持续的躁狂状态,只会让患者的病情处于更加严重的境地,单靠心理治疗收效甚微。

2、复发率、发病频率增加,引发自杀。

自杀,在精神类疾病中,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

很多患者在长期的精神疾病的困扰下,可能由于承受不了这种“折磨”会走向轻生的结局,在这几年,由于精神疾病而选择自我轻生的患者,不在少数。

比如,张国荣、乔任梁……

而对于抗抑郁症药这类的精神药物,虽然说不能完全避免这类隐患,但是相比较不吃药的患者来说,会极大的减少这类几率。

拿双相情感障碍举例——

双相情感障碍这类疾病终生患病率大概在0.3%-1.5%,病情严重者的自杀发生率在6%-15%之间。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间歇发作性疾病。

在缓冲期,患者看起来正常,但是在社交、家庭、婚姻等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障碍存在。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1次以上的发作,约每10年平均发作4次,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发作的频率会越来越短。

这是不服用药物下的结果,而如果坚持服用相匹配的药物,则会加大的延缓、改善这一情况,减小复发的几率。

对于吃药,很多患者都会产生抗拒,这种情况尤其是在精神类疾病领域中。

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会认为精神病药物能够让人上瘾,甚至会直接把人给吃傻!

其实这种认知很多人都有,但却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因为在大多数时候,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恰恰是在防止这一点的出现。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来说,合适的药物不仅能够让病情加速治愈,更多的是能够让患者少遭罪。

所以如何选择,建议遵循以下3点原则——

1、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在精神疾病领域中,抗精神病的药物繁多,从大类分有原研药和仿制药,从小类分有三环类和SSRI类之分。

这其中的价格也是层次不齐。

但是对于患者来说,抗精神病药只有合适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是好药,不能一味的以为贵的才是好的。

2、遵循医嘱。

大多数时候,患者对于精神类药物的挑选来自于主治医生,因为只有患者自己的主治医生才知道那种药最适合患者自己。

所以,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指导,切忌擅自选药用药。

3、不要在服药中途轻易停药、换药。

对于精神类药物,很多时候会因为患者的实际情况,产生各种副作用甚至是耐药性,对于这类情况,我们可以咨询医生来进行换药操作。

但是对于患者自己来说,不要擅自停药,这样会直接造成病情治疗效果降低,甚至会造成再一次复发的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