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涯| 李斯-琅琊台刻石(临写范本)

 梅怀 2019-04-0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年巡游东地,登琅琊台时所立.刻石内容是对统一事业的赞颂,具有开国纪功的意义。秦二世东行郡县时又在石后增刻诏书。全文载《史记·秦始皇帝本纪》。因历年久远现仅存13行,八十六字。刻文据传为李斯所书,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琅玡台刻石》位于琅琊台顶西部, 秦琅琊刻石的复制品。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筑就琅琊台后,在台顶立石刻,颂秦功业。公元前209年, 秦二世巡至琅琊台,在始皇所立刻石旁刻其诏书和大臣从者名。历经风雨剥蚀,至宋 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苏轼作《书琅琊篆后》,记其登琅琊台所见:“今颂诗亡矣, 其从臣姓名仅有存者,而二世诏书具在。”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诸城知县程 3于琅琊刻石南面刻“长天一色”四字,著名而隐其姓。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 诸城知县宫懋让见刻石裂,熔铁束之。清道光年间,铁束散,刻石碎。后诸城知县毛 澄筑亭覆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4月间,一次大雷雨过后,碑石散失。1921~ 1922年,诸城视学王培祜先后两次登琅琊台搜寻,将散碎碑石凑合。后残石被移置诸 城县署, 解放后移置山东省博物馆,1959年移置中国历史博物馆。残石高129厘米, 宽67.5厘米,厚37厘米; 现存碑文13行,86字,李斯书,是秦刻石存字最多者,中国 现存最古刻石之一,堪称国宝。琅琊刻石亭 位于琅琊台南坡偏东,亭有四柱支撑,上覆琉璃瓦,为仿明清式建 筑,内有琅琊刻石残碑复制品,1992年建。

释文:五大夫赵婴五大夫杨樛。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今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於久远也。如後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大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

 琅琊台刻石(临写范本)

        《琅玡台刻石》书法,工整谨严而不失于板刻,圆润婉通而不失于轻滑,庄重典雅,不失为一代楷模。正如韦续所说:“先急回,后疾下,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如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其结体平稳、端严、凝重,疏密匀停,一丝不苟。部分有纵长笔画且下无横画托底的字,密上疏下,稳定之中又见飘逸舒展。这种结字方法,至今仍为习小篆者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