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谈儒家文化的发展

 潇潇雨ekg9m5f4 2019-04-01

这里大致说一下儒家的发展,如果仔细的研究,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里大致了解一下吧!

假设儒家学说是供中国人住的房子,最早的时候,孔子打下了地基,这个地基的名字是“仁义礼智信”,仁爱,道义,礼节,智慧,诚信。不过在那个礼乐崩坏的年代,再加上学说不成熟,大家都挺烦他的,庄子经常骂他;

孔子

后来孟子来了,他在这个地基上添砖加瓦,房子的雏形出来了,这个砖瓦名字是“浩然之正气”,先后有“四心学说”和“性善论”等等这些东西,希望能为中国文人遮风挡雨。孟子特别强调“人”,可是这个房子不结实,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例如,法家思想最恨他,说他只会吹牛,不会办事,更重要的是孟子主张人应该有独自的精神,以民为本!法家很讨厌这一套;

孟子

这个时候荀子来了,因为孟子的房子不结实,“性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油然而生,成为儒家思想的另一个支柱,他的主要内容是人经过自己努力运用大自然为自己所用。大家在高中读书的时候读过里面的名言名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来源于《荀子》。现在儒家学说这个房子就比较结实能住人了;可是随着社会发展,封建帝王的集权加强,封建帝王觉得这个房子不好看,于是这个时候董仲舒来了,他给这个房子刷上油漆,贴上瓷砖(君权神授,天人合一),这个时候统治者觉得这个房子不错,让天下读书人住进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和道家转化成道教(张道陵创建道教),中国人的房子越来越多。中国的文人不在单独进儒家的房子了;这个时候,韩愈提出来,三家合一,就类似与北京四合院,大家一起住,可是大家总是吵架,儒家因为有统治者支持,所以对他们一副看不起的表情。道家因为要修仙,对世人爱答不理。佛教因为要普渡世人,疯狂的发展自己的信徒。三家虽然总是吵架,可是打开了新局面,互相融合;

朱熹

到了宋朝,朱熹和“二程”,他觉得房子外观很漂亮,只不过是给统治者看的,关键是需要里面也能住人。于是他们把房子里面打扫粉刷一遍,放里面一些家具(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人觉得这个房子里面的家具,有些碍事,有用的和无用的都往这个房子装而且还挺乱,可是统治者更开心了,里里外外都好漂亮啊(强化封建思想),就告诉读书人,这些家具你们就不用动了,你们所需要的是按照朱熹的想法住进这个房子就行了;后来读书人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个时候王阳明站出来了,把房子里的家具收拾的干干净净,有用的没用的都整理好(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下这个房子既好看又好吃。

王阳明

这里我希望大家把满清文化和传统文化分开,是满清愚民,儒家是“有教无类”;满清强化君权,儒家孟子“以民为本”;满清压制人们欲望,儒家却是“制天命而用之”;满清给人留下是文化阉割,留给后人的只有一本《红楼梦》,留下的是满嘴的“仁义道德”,留下的只是所谓的“阿Q精神”。以上只是对中国儒家的最最简单的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