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  剑门蜀道“翠云廊”

 木香草堂 2019-04-01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川陕公路也就是如今的108国道开凿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此前的千百年里,古益州与长安间可谓关隘重重路途遥远且险峻艰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曾为此发出这样的喟叹。

    而今,这些早已废弃的雄关险道都成为旅游资源,尤其剑门关景区,游人如织,本来也想看看这座著名关隘的,但听说往返须耗时一天,沿途又没有太多我们想看的东西,只得作罢。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攀登剑门关的起点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遥望剑门

     剑溪桥,位于剑门关下的志公村,也是剑门关景区的北入口处,建于明弘治年间,三孔石拱桥。桥长18.8米,宽4米,孔跨5米余,拱高约3.4米。桥头存明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壁诗碑一通。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古蜀道虽然险峻奇绝,却也风光旖旎,其中尤以剑门蜀道“翠云廊”为甚。

    古柏苍苍,蜀道幽幽。“翠云廊”的声名远扬,缘自脍炙人口的“三百长程十万树”。古柏,可谓蜀道之魂。

    当然,近些年遇上了特别能糟践祖先东西的主儿,当年的十万古木如今已绝其九,也正因如此,格外令人珍惜。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翠云廊”被圈起来的一段,门票50元,未入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翠云廊”景区广场的民间艺术表演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栅栏”围不住的“翠云廊”俯拾皆是,只要你乐意,随便寻个妥当的地方停车,便可亲临其间信步徜徉,领略它的悠悠古韵。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剑门蜀道古柏的由来,流传着五种说法:

    其一,据传当年秦始皇为修阿房宫,曾将蜀中古木砍伐殆尽,故有“蜀山兀,阿房出”之说。相传秦始皇闻知蜀中百姓怨声载道,为平民怨,诏令于蜀道两侧广植柏树,故而,“翠云廊”亦有“皇柏大道”之谓。

    第二种说法称“晋柏”,传东晋元帝时,蜀人在驿道两侧倾力种柏以造风脉,祈望人才迭出,平步青云,百姓安康,物阜年丰。更有尚书郭璞专此撰写《种松记》刻于碑上。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代所植,称宋仁宗曾诏令地方,沿官道两旁广植树木,逐年累积,遂成大观。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而民间流传甚广的,则是“张飞柏”之说。说是张飞在任巴西太守时,为传达军情需要,羽书频繁,故“令士卒植树表道”。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近年由林业专家测定,“翠云廊”古柏树龄大致在450--500岁之间,这就与明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壁广倡植柏说相契合。据载,李壁任剑州知州时,主持大规模整修驿道,以青石砌路,并大力倡植柏树于两侧,为此还特颁“禁伐令”。

    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至少就现存的古柏而言,“李壁说”还是比较令人信服的。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不过,据我们亲眼所见,也时有目测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柏。所以,以上五种流传,很难轻易排除哪个,呵呵。

    总之,不管哪种说法,都或多或少地说明古人是乐于种树的,仅凭这一点儿,今人就该脸红。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

[壬辰春巴蜀行(2)] <wbr> <wbr>剑门蜀道“翠云廊”(1201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