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蜀----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木香草堂 2019-04-01

     相对已辟为景区的去处而言,当然更喜欢乡野文物,加之听说碗泉乡竟有东晋造像,这股诱惑力驱使我们偏离了108国道,沿着乡路盘旋而上进了深山。

    到了碗泉,天色已晚,寻景自然来不及了,当务之急是解决食宿问题。

    碗泉这个地方很小,与其说是个乡,其实就是个小村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十分整洁的一个小山村。

    乡民都在过年,街上看不到几个人。没成想,这里居然还真有可以投宿的农家小旅馆,更想不到的是,竟然还有挺强的无线网络信号,让人颇感意外。

    安顿好后,天已黑透,随便吃了点儿东西便睡了。

    第二天起来,收拾妥当,先去了岭上的文昌庙。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村里人称文昌庙所在的这道山梁为乌龙山,而且非常自豪地夸赞这里的风水好,言语中有很多的形容,没大记住,只记得说是这条龙吐的水沿着山坡滑向两边,一边融入嘉陵,一边汇成涪江,说这样子的情况是极少见的。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真是歪打正着,本来只是冲着东晋造像来的,来到后才知道,碗泉居然是文昌帝君的诞生地,被乡民奉为“张公家乡、亚子故里”,文昌庙的香火自然也极旺。那口被赋予诸多神秘色彩的“碗泉”就在大殿的月台上。当我们试图移开堵住泉眼的石盖一看究竟时,守庙的乡亲慌不迭地赶紧上来摁住了,说这只能看,万万不能动的,打开盖子就会下雨,搅动泉水便会起风。

    老乡说的郑重其事一本正经,我们也迅即予以配合,作大惊失色目瞪口呆状。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相传,文昌帝君的父母以打柴卖柴为生,每每往返于山林之中,经常在山顶的一个石凹也就是如今的碗泉里饮水解渴。这个石凹只有一个碗大,水也只有一碗,但却舀之复溋,常年不涸,被誉为神泉。一日,张公张婆再次途经这里饮水时,忽发思子情愫,便各自滴血于碗泉中,欲视其聚散来断定二人有无可能得子。

    谁知,血一入水便飞溅盘旋,化作一股清风呼啸而去,如飞龙腾空。文昌帝君就此诞生。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这座山梁早先曾为古蜀道上的一处驿站,古柏参天,显得幽深绵远。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村民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从文昌庙下来,先前说要带我们去寻佛爷岩唐代摩崖造像的大哥临时有事儿走了,但将带路的事情交代给了妻子,见我们的车来了,便骑上摩托引我们去了村外的山野。

    前几天的雨雪多,山路上十分泥泞,我们不想连累人家也踩一脚泥巴,但这位好姊妹执意要带我们前去,令我们心中倍感温暖。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到了之后才知道,这里还真的不好寻找,若不是有人带路,到了跟前也不见得能看到。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造像规模很小,共6龛21尊,坐东朝西。因雨水冲刷的缘故,北侧几龛的风化程度比较严重,而南侧两龛由于位置较高而且不大过水,所以保存状况较好。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崖壁上有许多人工开凿的孔洞,看来这处凿于唐代的造像曾有木构为其挡风遮雨。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造像头部损毁较重,所幸南侧两龛还比较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头像特征,否则的话,还真不容易看出这是一处道教造像。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那处充满诱惑的东晋造像也是道教造像,位于距碗泉几公里的泉水村,资料上称其为老君山摩崖造像,说是“凿于一块长4.2米、高2.4米的独立岩石上”,起初挺担心不好寻找,结果到了村里打听得知,这个很好找,因为有老君庙在,在村口就可以遥遥地看到那座白房子。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造像被乡民涂饰得十分滑稽,尤其一尊“天官”的纱帽翅,居然是用小孩子的塑料玩具球拍顶替的,极具创意。

    因了这番“改造”,造像的古韵荡然无存。甚至让我们一度怀疑这究竟是不是那块“独立岩石”。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绕到殿后终于释然,这就是那块东晋造像“独立岩石”。而且这两龛的情况与资料上对5、6号龛的描写分毫不差。只是5号龛旁的重要题记损毁殆尽,而且看样子已经毁掉许久了。那么,所谓“东晋大兴元年(318)九月十一日”的题记是从何说起的呢?

    我想,大概只能从古县志里去找了。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壬辰春巴蜀行(5)] <wbr> <wbr>剑阁碗泉的几处乡野小景
(120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