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高疾病肆虐横行。 正当人们努力对抗三高时,第四高又横空出世,它就是'高尿酸'。 高尿酸在古代是王侯将相的'专利',主要是因为他们饮食条件较好,运动量少,易得痛风青睐。 而今,这种疾病越来越呈现'平民化'的趋势,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容易引发痛风等多种并发症。 尿酸多高才算高呢? 医学上把血尿酸的正常值按性别不同做了区分。 对成年人来说,男性:149~416μmol/L;女性:89~357μmol/L; 超过420μmol/L,就可以称为'高尿酸血症'。 这时,就算没有出现明显不适,也要接受降酸治疗。 辟谣:喝碱性水能降尿酸吗? 很多人认为尿酸高就喝点碱性水,可以达到酸碱平衡的效果,以达到降血酸的目的。 以苏打水为例,市面上出售的苏打水虽仍然打着弱碱性的旗号,但是所含的碳酸氢钠含量是极少的,它并不足以碱化血液中的尿酸。 而且苏打水在制作的过程中,大多会加入一些添加剂或香精,大量食用,不仅达不到降酸的效果,还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很可能导致体内的钠盐浓度升高,诱发高血压。 所以,高尿酸患者千万不要单纯的依靠碱性水降酸,没有明显的效果。 医生建议:日常降酸,早晚坚持5件事,尿酸蹭蹭往下掉。 白天 第1件:忌贪吃 中国是世界上最会吃的国家,没有之一。 不管是南方的婉约派小炒,还是北方的豪放派乱炖,各有各的风味,都让人流连忘返。但是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却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往嘴里塞的。 肉类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等; 海鲜类食物:干贝、蛤蜊、牡蛎、小鱼干等; 汤类:浓肉汤、高汤等。 这类食物含有大量嘌呤,长期食用,会导致嘌呤代谢尿酸增多,加速尿酸结晶的生成,诱发痛风来临。 一旦确诊尿酸高,尽量控制嘌呤摄入,减轻身体负担。 大部分人分不清楚食物的嘌呤含量,给大家做了一张嘌呤含量图,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第2件:不宜剧烈运动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提高身体代谢速度,减少尿酸沉淀。 但是剧烈运动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却是不合时宜的。 剧烈运动后,身体会代谢出乳酸,乳酸抑制尿酸排泄,导致血液尿酸值直线上升,易发痛风。 另外,运动强度较大身体的排汗量也越多,水分流失严重,也会影响尿酸水平。 第3件:劳逸结合莫劳累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也要不断进步。 但是忙碌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都会导致疾病多发,血脂粘稠心血管疾病上身,也会影响尿酸的含量。 建议,工作时一心一意,休息时尽量劳逸结合,身心愉悦,对于减少尿酸升高也有一定益处。 晚上 第1件:少喝咖啡 熬夜似乎成为社会普遍的通病,特别是上班族,熬夜时喝杯咖啡是提神的好方法。 但是咖啡中含有大量的咖啡碱,长期食用会影响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不利于尿酸的排泄。 特别是高尿酸患者,建议少喝咖啡。 第2件:睡前泡脚 泡脚不仅是一种爱干净的体现,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代谢血液垃圾,对于高尿酸患者来说,有助于尿酸结晶的溶解。 每天热水泡脚10分钟,还可以缓解痛风发作的疼痛。 除此之外,这3个时间段利用好,尿酸不高,痛风不来。 喝水时,补充黄酮类化合物 补充黄酮类化合物,减少痛风发作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抗炎镇痛的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还是目前,痛风病人缺乏最严重的元素。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减少嘌呤的合成、平衡血尿酸值、溶解尿酸结晶,提高免疫力,调节尿酸代谢,防痛风,从而减少痛风石形成,预防关节疾病。 根据2019年《GOVT痛风健康膳食金字塔》得知,食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排名如下: 睡觉时,少打呼噜 打呼噜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很多人认为这些无关紧要,也是控制不了的事情。 但是常年打呼噜,容易患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氧含量降低明显。当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下时,细胞的核苷酸代谢增加了,会产生大量嘌呤物质,加大痛风发作几率。 建议,打呼噜人群尽量尽早就医,最大程度的降低对身体的伤害。 ![]() 吃药时,谨慎一点 控制尿酸,食疗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建议,高尿酸患者谨遵医嘱,适量服用阿司匹林、利尿剂、青霉素等药物。一旦尿酸长期稳定在正常值内,可咨询医生后停药,避免长期服药对肝脏造成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