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明清四大宅院之一——张家大院,位于洛宁县城东北河底镇城村,距县城30公里。 去城村有两条路可到达;一条由杨坡河底公路中段一条东西路进村,另一条从杨坟村东北进村,这条路己成城村出入的主要道路。进入城村笫一道门——城村牌坊门,上书【城村大院】为三门之大坊。再向北100余米是第二道门,小于第一道的小牌坊门,门前两侧有四座碑楼。牌坊座上雕有四只石狮子,中间一道大门,门横额上雕二龙戏珠。四通碑分別是;张光全、张淳、张九思、张师禹。再向北200米是白龙桥,桥两侧是石栏屏,上雕各种不同图案。从白龙桥向北150米左右即到城村第三道门,即城村寨门【仿古代青砖寨门】。门洞寨门上有门楼两间,可做观望台,寨墙上有寨墙墪。门外南边有三通石碑,一通是光绪年的颂碑;一通是路志铭碑;再一通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张氏旧宅】座碑。 张氏祖籍是陕西省大荔县东念桥村,张载的嫡裔。元末避兵乱,东迁河南永宁邑连昌川东原大明村,洛宁的始迁祖为张仁美,城村张姓是由大明迁去的,始迁祖是张光全。城村村东西宽300余米,南北长500余米,是一个古城村寨的建筑格式。在村子西边还残存有二米高的寨墙,下部由条石堆砌,上边有3米多宽。进入村内,连片的青砖灰瓦古宅院。占地约十五万平方米,一千余间房子组成。基本上都是四合院,有四重座四合院或五重座四合院组成一排。它排列有序,纵横交织,设计精道,气魄壮观,而且每排四合院相互贯通。整个大院桉家族世系、血缘关系为内在,对组织对房屋进行分配使用,有严格的封建統治阶级的等级制度。整个房舍以青石为阶,青砖到顶,前后插檐,五脊六兽罩顶,屋脊图案装饰复杂,瓦当繁多,精美别致。从现存的建筑群来看,它始建于明末清初。有三重院、四重院、五重院,他们都是以四合院为建筑形式。整个大院建筑特点为;因势而建,成排罗列。按周易八卦【阳宅三要】的风水要求布局,大门出东南,角门出西北。分配上主宅为上房,仆佣为南屋,厢房为兄东弟西居住;上房、厢房布局均有延伸的屋檐,下游贯穿画廊,下雨不用打伞即可通过画廊同各屋联通。正门朝南,进门都有照壁,设计巧妙。各宅院都设计有花园,院后有后花园。 大院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艺术价值挺高。每排房屋大门前,几乎都有石狮、石鼓、石础等石雕,尤其石础,形态、大小不一,富于变化,无不精美。每座大院的迎门墙上镶嵌的家神土地庙,则是砖雕艺术的博物馆,其中一处,花果繁盛,鸟兽生动,半壁生辉,合以“诸侯宝三宝为首,大夫祀五祀当先”的砖雕楹联,令人叹为观止。木雕更多,凡门、檐、梁、窗能雕之处,无不极尽其能。尤其是门和檐下楹梁上,麒麟送子、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百年和合为寓意的木雕技艺高超,古滕连荷花,凤凰戏牡丹,风格朴茂,透出家主超凡的品位和雅趣。 在张家大院的七排宅院中,最让人惊叹的确是第三排。它居村中间,建在地势较高的位置,是一座面南的五重院,各院相通。有高大的门楼,上面有砖雕、木雕,寓意深刻,做工精湛。进入大门内,迎面是照壁。旁边有临街高大的三间房,石础基上立着古朴的廊柱。廊檐上有木雕件,凤凰、麒麟、梅花、喜鹊。整座院子有正房、厢房和临街房构成,即和谐又严谨,体现了大户人家的设计风格。 城村张家大院发起在十五世孙张淳,鼎盛在张九思。田过千顷,佃户过万。在豫西永、宜、陕、渑、卢五县中,年收租稞万石有余。查族谱得知,张氏从康熙年间十五世张淳开始,被诰封奉直大夫。其子九思诰封中宪大夫。另外还在各大城市设立店铺,经营中药材等货物。传说他进京不住二家店。张九思有两个儿子,长子张师禹,次子张师周,被诰封为朝议大夫。张师禹有一子张凤池,为山东登、莱、青三州兵备道及观察使,其继室马氏的墓志是林东郊书丹。而张师周有七子,长子张凤泉,字桐斋,被诰封奉政大夫,候选同知。生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 在主宅旁边一院中,大门内的照壁更是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土地龛四边镶嵌着青砖雕刻成的动物,鹿、蝙蝠、如意瓶、莲花图案,反映出人们对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生活的向往。一座正房上保存的门套,上刻;【持身有训帷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体现了这家房主处世态度及深奥的待人情趣。可领略到房主深博的哲学思想。 张家大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间,鼎盛于乾隆、嘉庆,成於同治。历时约一百年,建成四合院宅院五十座,房屋千余间。建造独特,构筑罕见;村落齐整,屋宇轩昂;院深屋究,左右各方;院门朝南,过道半间;四家成排,五座相连;大门同宽,五阶登门;垂柱别致,豫西仅见。城村张氏,耕读传家;以农为本,勤恳奋发;读书习礼,文韬武略;持家深厚,处事率真;教人教心,育人育根;家风传承,以人化文。 站在张家大院前,看着昔日这豪华的建筑群,足以证明建造该院的主人那雄厚的财力。置身院内,推开每座宅院的大门,走进每一间饱经风霜的老屋。看着它精美的雕刻,体现了原主人的文化内涵。现在该大院已被定为传统村落,它文化深厚,己定为省级保护单位。大明张氏和德里张氏是同一支派,历史上弟兄关系。明清出过多位进士;张论、张鼎延、张旋、张琰、张际庚。又是洛宁历史上出大官较多的家族,【诗礼传家】是他们的家训。我们要建设它,保护它,挖掘它,探讨它,研究它,发杨它。使其成为更好的旅游资源和景点,为洛宁的厚积勃发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