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温,莆田埭头半岛的一个小村庄,作为这个小村庄的名片是闻名莆阳大地的“后温蛎”,尤其是“后温海蛎煎”可谓是家喻户晓,扬名十里八乡。 后温的海蛎一年只有一季,一般都是自冬至起到来年正月末,时值年关春节之际,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节气,海蛎是村民的海域产业之一。 在煤油灯的年代,亲戚或贵客要去后温做客,总是要捎上一句“去你家吃海蛎煎”,大致也是慕名而来,后温的海蛎比现在养殖的稍小,但肉质饱满、清甜,凡嫁给我村的上一代女人都会海蛎煎的,也是当时酒席的压轴大菜。 后温的海蛎煎操作程序也比现在的饭店要复杂些,基本都是柴火灶、大铁锅,不用鸡蛋,只用地瓜粉与海蛎掺和,先煎出一块很大的海蛎薄饼,再切成一片片的,然后用花生油跟韭菜一起炒,炒时用猛火,炒出来的地瓜粉劲道十足,海蛎也不破肚,香气四溢,清甜爽口,客人吃了无不赞不绝口。 沧海桑田,斗换星移,随着后海的围垦,“后温蛎”也只能销声匿迹了,成为家乡人记忆中的一个词语而已,许多年来,我们曾在不同的饭店无数次点“海蛎煎”这道菜,可就是品不出那原汁原味的家乡味。 *文章节选自: 家乡的“海蛎煎” 文/林志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