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仰望天空

 昵称25382711 2019-04-02


——读路遥作品有感

刘其会

记得第一次读路遥作品时,我读得泪水滂沱。

那是在一九九六年,我所在连队正在新疆南疆某地执行为期一年的营建施工任务。这一年,陪伴我们的除了铁锹铁镐就是钢钎、斧头,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伐树、修路、拆房、般东西、掏下水道、......繁重的劳动弄得一群年轻的士兵整天灰头土脸的,要不是有一身军装罩着,我们这几十号人简直就是彻头彻尾的民工。连队为了提高士气,可谓绞尽脑汁地想法子,可是战士们对连队组织的那些活动基本没有兴致,试想长时间的“劳其筋骨,困乏其身”,肉体的疲劳已经苦不堪言,谁还有心情去“动心忍性”,至于堪当大任,那更是无稽之谈。于是看书就成了那种环境下很多战士课余生活的首选,这样可以在缓解身体疲劳的同时得到精神文化的滋养。

连队临时驻地就在县城。县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特色浓郁,处处洋溢着粗犷豪放的异域风情。我们那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县城新华书店,书店不是很大,可来看书的人很多,有头戴花帽虬须长髯的维吾族大叔,有彩衣飘飘花枝招展的少数民族妇女,有风尘仆仆的打工者,也有一脸雉气的小学生,还有像我这样的军人。我喜欢书店那种安静、自由的氛围,这里的每一个人,或忘情地阅读,或轻缓地移步,或低声地交谈,仿佛集体进入了一种状态。就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这个边城一隅,不同身份,不同民族的人不约而同地守护着这份安静。这种安静,发自内心;这种安静,消除了界别;这种安静,令人神往。那一年所有的闲暇时日,我几乎在这里度过。我在这儿读到了很多书,对我影响最深就是路遥先生的作品。

我首先读到的是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路遥小说选》,这本书黄色封面,印刷质量一般,里面错别字很多(可能是盗版,但没关系)。我看书有一习惯:觉得写得好的句子就用笔划出来,有时还要抄到一个小本子上,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查字典,在空白处加以拼音和注解,把印错的字挑出来,再把自认为是正确的字写在旁边。就这样边看边划边改边写,一遍看完,这本书已被我划得惨不忍睹,但对我来说油然而生出了一种成就感。这本书收集了路遥的中短篇小说,至今记忆犹新的作品有:《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人生》、《姐姐》等小说。我清楚地记得,我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在读这本书。

路遥的作品,文字朴实简洁,语言通俗易懂,阅读起来朗朗上口、顺畅自然,甚至可以说是无障碍阅读,毫无华丽堆砌、冷僻艰涩之感,这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我不禁想起以前听人讲过唐朝诗人白居易念诗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的故事,当年,童子能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艺作品能够传世不衰,是因为普遍大众耳熟能详,对一部作品的评价,广大的普通读者最有发言权,所以说作品的生命长度是读者给的。在路遥的作品里,看不到刻意的修饰和娇柔的造作,有的只是自由的呼吸,这些来自黄土地、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讲述着一个个发生在黄土地上的平凡故事,对苦难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性的解读以及对善良的赞美,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心里。就像作品所说,“正是这贫困的土地和土地一样贫困的父老乡亲们,已经都给了我负重的耐力和殉难的品格——因而我又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我深深地沉迷于美妙的文章之中,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叫人欲罢不能、忘乎所以。由于读书太过投入,险些误事,记得有一次我担任连队值班排长,晚上负责点名,结果到点名时间了,我还手捧着书正看入迷,结果耽误了连队正常活动,被连长一顿狠批,这些经历至今记忆尤新。

读路遥的文章,就像在读我自己。我非常喜欢读这带着泥土气息的文字,它朴实得就像地上的小草野花和无处不在的空气,亲切得就像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当初是泪水婆娑地读完了这本书,我有时觉得,作品中的一些情景就是自己当年的某些经历,甚至在作品人物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我自己的一些影子。多年以后,当我重读这些文章,依然泪流不止。我明白,我不光为作品的生动情节而感动,我更是为在我自己而流泪。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困难的日子里》这篇被外界誉为路遥自传体的小说。当面对困难挫折,主人公内心强烈的痛苦挣扎,以及由此迸发的独立的人格精神,令我欷歔不已。我不由回想起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面对精神上的困顿,我也曾陷入近乎绝望般的纠结,极度的心理自尊以及极大的现实落差带来的自卑感,差点让我丧失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田野虽然空无一人,但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亲切友爱的;而在人声鼎沸的那里,我知道我会多么孤寂。”“我要让别人不痛苦,只能使自己付出巨大的牺牲。”每当读到这里,一股酸楚悲凄之感油上心头。当读到主人公面对坦荡的友爱和纯净的灵魂而流泻出激动的泪水时,我情不自禁的泪流中却掺杂着羡慕和苦涩的成分,“青春、友谊和爱的花朵,就是在饥饿和严寒中,也在蓬勃地怒放着!”我为主人公圆满的结局而激动不已,也为现实中的自己而暗自失落神伤。

后来,我读了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我很欣赏主人公孙少平说过的一句话:“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平凡人也能过不平凡的生活。”当年的我正值青年,在军营这所熔炉中砥砺成长,不敢说意气纷发、热血飞扬,但也有自己的梦想冲动和彷徨。读了路遥的作品,心中有股暖流,宛如一股清泉在身上缓缓流过,携带着淡淡的青草味和泥土气,缓缓注入四肢百骸,冲荡着五脏六腑。正是这些用血泪用生命凝结而成的文字,伴随着我一路走过,所以说,感谢路遥和他的作品。有人说,如今的时代是标榜自我、张扬个性的时代,路遥作品所表达、所赞美的东西如今已经过时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时代,但张扬个性不等同标新立异乖张暴戾,张扬个性不等同为所欲为不守底线,张扬个性不等同放弃共性的理想和抛弃我们共有的精神信仰,如果失去共有的精神家园,何谈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从这一点来看,路遥作品所表达、所追求、所赞美的东西,正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必须承认,我们在极力甚至不择手段张扬个性的同时,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这用今天的话讲叫做“正能量”,而这正是路遥作品的灵魂。正如路遥所说:“作家的劳动,不仅是取悦现实,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人和社会,一切斗争的总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与其认真,不如随便,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我们注定要做一个平凡的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无钱也好有钱亦罢,多做一些愉悦自己身心之事最有意义;高尚也好低微亦罢,不伤害自己更不要伤害到别人,无益身心事莫做,有关家国书常读,能像黄土地一样平凡朴实地活着,是人生莫大的幸福。这,就是我从路遥作品里汲取到的营养。

最近,《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热播后,我又一次拿起了路遥的书,二十多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有人说,路遥的作品适合年青人读,我看不尽然,人的脚步总在路上行走,我们不能老是低头看路,有时候还是要抬起头来仰望一下天空,以免走错方向。路遥和他的作品,就是我在心里时时仰望的天空。在这里,我想摘录《平凡的世界》里的一段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有些空虚,有些凄凉。坐在星空下,抬头仰望美丽天空,感觉真实却由虚幻,闪闪烁烁,似乎看来还有些跳动。美的一切总在瞬间,如同"海市蜃楼"般,也只是刹那间的一闪而过,当天空变得明亮,而这星星也早已一同退去……

2015年5月5日首稿,5月7日再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