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中的戏班子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标志

 风临酒把2 2019-04-02

本人刚刚出版的《破解红楼梦成书之谜》正在热销中,此本是可以改变“红学”研究大方向的,有一系列重大的发现,可以彻底改变中国的“红学史”:

《红楼梦》中有一个戏班子,这是非常明显的明末清初的特征,关于这一点,齐森华先生在《试论明代家乐的勃兴及其对戏剧发展的作用》一文中有详细介绍,下面摘录部分内容:

明中叶后文人建园成廊、吃喝成风、观戏若痴,说到底都是奢侈的表现,而这种奢侈又是与政治的败落和经济的发展相关联的 如潘允端自行解职回到上海,营造了占地七十余亩的豫园安享晚年,是因为于万历五年( 1577 )因直言得罪督师;而顾正心为让一少年扮杜丽娘搬演《牡丹亭》,“立取自祭三百石送其家”(董含《~乡赘笔》),没有雄厚的财力岂能承受?不过,文人的这种奢侈不能被简单地斥为其生活廉烂的表征,它在很大程度上透露出文人心态与家乐之间的深层对应。

相比较而言,家乐在鼎盛期的明中叶迄明末,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以自娱交际为主家乐主人延师课戏,一般不对外作营业演出,而是为了淫乐享受,如无锡俞宪、安如山的家乐。又如钱岱家乐,除-次宴请一“显达”允许外人一尝禁窝,一次庆八十大寿而慷慨地“出女乐演剧相饭’外, “但用之家宴”,不许外人观看。那次宴“显达”而“出女乐为乐,重有姚保者,窃从百顺堂宋恩隙窥之,有言于待御者,杖责斥逐”(据梧子《笔梦〉)。但大部分家乐是作为主入社交应酬和以文会友之用的,如包涵所“声伎非侍妾比,仿石季伦、宋子京家法,都令见客。......客至贝。歌童演剧,队舞鼓吹,元不绝伦”(《陶感梦忆}卷三)。不过,也有以家乐为“敲门砖”的,如阮大锚,罢官家居后,不甘寂寞,力图起用,移家南京,“见四方多事,益谈兵,招纳游侠,希以边才见用”,同时“置女乐治具,日结纳诸贵人”(钱秉後《藏山阁存稿〉卷十九)@。但这种情况为数甚少,家乐在总体上具有非营业性。

(二)以厅堂演出为主

家乐一般在士大夫家的厅堂演出,如邹迪光《始青阁稿》提到的“鸿宝堂”、“蔚蓝堂”⑩;《石语斋集》提到的“一指堂”⑩;《祁忠敏公日记》提到的“四负堂咱。厅堂若是不够宽敞,还特意建造了适合戏曲歌舞演出的大厅,如包涵所家“大厅以拱斗抬梁,偷其中间四柱,队舞狮子甚畅”(《陶感梦忆》卷二)。有时也在书斋或花园摆宴观剧,如《祁忠敏公日记》崇祯五年 (1632 )十二月二十五日记:“再于书斋观马陵道尉,三鼓余归。”袁中道《游居柿录》:“万历丙辰正月二十丸日……晚赴李开先府,约于魏戚畹园,封公在焉。招名剧,演《珊湖记》。”但不管是厅堂、大厅、书斋或是花园,都是在家乐主人之私邸内,这就决定了家乐演出的非社会性。当然,家乐也有走岛厅堂到公众场合演出的,如“槐李屠宪副(屠冲场)于中秋夕,帅家优于虎丘千人石上演此(指卡世臣《冬青记》),观者万人,多泣下者” (品天成《曲品}伴《冬青记》);又如张岱,崇祯二年( 1629 )八月十六日,他由绍兴去究州,途经镇江,半夜把家乐带上金山寺,“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革开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附属梦忆》卷一)。崇祯七年 (1634 )闺中秋,他仿苏州 虎丘千人石中秋赛曲之例,与友人在直荒山亭举行戏曲大会,命其家茂班顾阶竹、应楚烟等人於山亭演剧十余出,“妙入情理,拥观者千人,无蚊蛇声,四鼓方散”(《陶庵梦忆》卷七)。但家乐到公众场合演出绝对不是主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