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俗语“水至清则无鱼”,再看下半句,不想被孤立就牢记于心

 昵称413468 2019-04-02
古代俗语 :“水至清则无鱼”,再看下半句,不想被孤立就牢记于心
文/号外历史之雄飞 图/网络
中国有一种很特殊的文化,便是老百姓自发组成的俗语,俗语很简单却包含了很多道理,大多都是老百姓们自己总结的生活经验,每一句都是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俗语之所以很有魅力,就是因为它通俗易懂还很有道理,所有人都很认同也愿意传播,所以至今都有很多俗语在民间流传,之所以被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大家 还始终相信它很有道理。
比如人们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这句俗语相信每个人都认为很有道理,而且一说到这句话,大家都会情不自禁的跟上一句“人至贱则无敌”,可是关于这下半句,很多人却都想错了。其实真正的下半句,并不是“人至贱则无敌”,这只是人们自己改编的,真正的下半句其实是出自《汉书 东方朔传》,原文应该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首先咱们说说什么是“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相信大家都明白,说的就是如果河水太过清澈,反而不适合鱼儿生存,因为鱼儿生存需要一些杂质,如果没有杂质就滋生不出营养物质,没有营养物质的话,再顽强的小鱼都无法生存。其实古人说鱼就是用鱼来比喻 人类,所以这上半句多是比喻手法,真正想要表达的其实是下半句,下半句才是真正的道理。
下半句“人至察则无徒”,结合上半句的意思,下半句其实说的就是人也不能像水一般过于清澈,做人不能太过于严苛,如果对别人太过于严苛的话,不但讨不到别人的喜欢,反而还会遭到别人的嫌弃,甚至被他人孤立变成一个孤家寡人。所以说如果不想被孤立,就一定要牢记于心。这就好比儒家思想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古代清官包拯,这一点就做得很不错,如果包拯做不到严于律己的话,又怎么会名留青史,如果他对自己不严格,又怎么会是公认的清官呢。他最高明的一点就是不仅对他人严苛,对自己更是严苛十足,就连自己的亲侄子犯错误,他都一并处理,所以才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所以做人 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只有懂得这句话真正的真谛,才会才交际中如鱼得水。古代俗语:“水至清则无鱼”,再看下半句,不想被孤立就牢记于心!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