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坊间旧事(2)——当年几件发憷的事儿(下)

 随寓而安2010 2019-04-02

(世态)

除了刮大风和买煤等,少年时代的小麦还有几件发憷的事情。

买粮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时期,对城镇居民供应的粮、油都是有计划、有定量的,还得到定点的粮店买粮。

没有重要传统节日的月份,供应粮油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粮食是粗细粮按比例搭配的,基本上是玉米面和杂粮面占一多半儿、白面占一少半儿作为主粮;小米、黄豆、绿豆、高粱米、红薯面等几样小杂粮交替着供应作为副粮;食油则是花生油、豆油、卫生油交替着供应。

遇上了有节日的月份,粮油品种会增多一些,比如:过春节、国庆这两个大节时,会调供一点儿大米和增供香油;到了端午节时会调供一点儿江米或黄米。

小麦还小的时候,每次妈妈去买粮,小麦都跟着去,但是只看不干;后来小麦长大了一点儿,就帮着妈妈一起去买粮;再后来就成了小麦独自去买粮了。

由于每月供应的粮油品种多,有时能上了十种,所以得事先准备好很多粮袋和油瓶。买粮时,先得排队(不排队的时候极少)算账、交钱、开票单,然后把会计开的票单交给售粮员等候叫号,等叫到了自己时,赶紧按照售粮员的提示递上相应的油瓶儿接油、或者逐一张开各样的粮袋接粮。

各种粮食都盛在木制的粮柜里,在粮柜前方安着一个上宽下窄的粮斗,买粮的人把粮袋接在粮斗下端,售粮员用一个大簸箕称完粮食后,朝着粮斗上口一倒,粮食就流进下面的口袋里。若是米、豆类的颗粒状粮食,售粮员一倒,粮食刷地一下就流进面袋了。而各种面粉类的粮食发粘,售粮员倒完后,粮食不会痛快地往下落,还有一部分会粘在粮斗上,必须拍打几下才能全落下来。

买完粮食后,大袋小袋、大瓶小瓶的一大堆,往家运也挺麻烦的。

写忆苦思甜的作文

小麦从小学到中学,在班里,甚至在年级里都以作文好而出名,但是,刚上初中时,有一类作文却让他非常发憷:这就是以个人家庭解放前的背景为题材的忆苦思甜文章。

当时,小麦特别羡慕那些工人、贫下中农、还有城市平民家庭出身的同学,他们随便找一点儿解放前家庭受苦的故事就能写一篇作文。他也对那些家庭成份虽然高一些,但是却能设法挖出一点儿潜力来的同学自叹不如,

后来,再遇到写这种作文的时候,小麦就干脆找班主任老师坦白地说:“我的家庭情况没法儿写这个作文。”当时的班主任是位年轻的男老师,为人爽快正直、通情达理,他也明白小麦的为难之处,于是就顺水推舟地说:“写不了就别写了。”

又过了一段儿时间,没有这样题材的作文了,小麦就再也不用发愁了。

搜索

复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