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上)

 黄元章3355 2019-04-02

如果说你在书上做特别多的笔记,那么脑袋就不会去记它,我们努力的做笔记,努力多重复几遍多背几遍,似乎就能够记住,但事实并不是,事实上我们可能并不了解学习的过程,所以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能够让孩子们或者点进来看的你,学会怎么学习。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上)

它能够让孩子解决记不住这个问题,能够让我们孩子的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更加科学,并且能够很快的掌握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然后大幅度提升成绩,我觉得这个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

故事:有一个驾驶员,他驾驶飞机,结果飞机飞在空中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引擎熄火了,在引擎熄火后,飞机立刻开始倾斜,因为有一边没有力了,这时候,他的大脑当中就快速的回忆起非常多的知识:他需要算飞机上有多少多重的货物,这么重多货物我用单个引擎够不够,需不需要重新启动,重新启动会有什么样的风险,如果重新启动可以起来会是从什么样得角度,如果不可以起来的话,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然后他进行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最后把飞机迫降在了机场上,安全。

这个过程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当你真的坐在飞机上,去开这架飞机时,是没有时间让你去查谷歌甚至连查操作手册的时间都不够,你只能靠你大脑当中所拥有的知识快速地运算,所以仅仅是在脑海中储存一些知识是不够的,要把它形成能够自动调用的心智模型,让它自动组合自动使用,形成一套体系,这才算真的学会了一件事。

形成心智模型的过程就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一个技能过程。心理学家经过了很多的实验统计和测试后发现:反复地阅读对于我们学习来讲,几乎是白费力气,因为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错觉,持续的阅读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似乎已经记住了的错觉,就像你拿彩色多笔划线条,划很多,你就绝对你似乎已经记住了。

教育工作者配合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反复多测试:第一组人是不停的读,第二组人是读一遍,读完一遍后过一个星期再读一遍,把这两组人放在一起测试会发现:过了一个星期再读一遍的人比连着读十遍的人记得好得多,那么比这个过了两个星期再读一次记忆效果更好的是考他一次,给他一个检索的机会,让他拿大脑使劲地回忆一次,这样一个小小的考试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记忆的效果。

会有这样的状况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个东西叫 元认知:对于你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我们的元认知非常容易出现偏差,即便最努力读学生,也会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地薄弱之处,不知道要在哪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人错误的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那种拼命记笔记,拼命画下划线,拼命地用荧光笔,拼命的反复阅读。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不断的重复这种事情呢?因为这种东西不会带来挑战,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不喜欢检索,因为检索会让大脑在记忆起那些知识中感受到痛苦,我们都不喜欢考试,一提到老师都有很大压力,让你排行,让你请家长,让你觉得丢脸等等。这些东西你可以抛弃在一边,但是考试本身对于我们记住这个东西是有着莫大的好处的,只要稍微加入一点点挑战你脑力的机会,让你主动的检索一下,在回忆当中产生了一些痛苦,这时候学习的效果就会加倍。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上)

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勤奋的人在不停的背书,拿笔不停画的人,只是看起来很勤奋,看起来很勤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他学习的过程是很轻松的,他没有做有挑战性的事,有一个比喻是:给我们的知识链打上一个记忆的结。如果你每天都在不停的读不停的画笔记,就相当于把知识链拿走不断的捋,捋来捋去,没记住,没有成结,可当你考一次试就等于打一个结,所以学习是需要挑战的。

什么叫作 后可以练习,案例:两组人练习投沙包,要投到三英尺远的筐里边,其中一组人站在三英尺的位置投,另外一组人从不让他们投三英尺的位置,就让他们投两英尺,四英尺,在两英尺的地方投一会儿,又在四英尺打地方投一会儿,不让他练三英尺的地方,整整练了十二周,对两组人进行测试,投两英尺四英尺的组要高于投三英尺的组,因为频繁的集中练习,只会产生短期记忆,当你大脑已经麻木了,练那个练到不动了,一出手就中,产生地就只是短期记忆,而只有在我们的练习中加入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我们才有可能学得更加灵活,才能把它记得更牢。

什么是时间间隔和内容间隔呢?有一个例子:医学院里面要教会这些医生学会缝合毛细学管,要把这些细小到血管重新缝合起来,是个很重要的训练也很难,再给这些医生训练的时候,半数的医生在一天之内,上完了全部的四节课,另外的一半医生也上完了同样的四节课,不过每节课之间有一周的间隔时间,分了四次把四节课上完了。

最后在课程结束一个月以后对所有的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无论在哪个评估环节,完成手术的时间,手部移动的次数,以及重新联结血管的成功率,那些每节课都间隔的上课的医生都表现得要超越另外一组医生,而且在一天上完四节课的医生当中有16%的人损伤了实验白鼠的其他血管未能完成手术。

那为什么间隔练习比集中练习更有效?大概是因为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也是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且和己知联系起来。

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所以在我们出现了一些遗忘以后,再检索所学的东西,就需要下更多的力气,这会重新触发巩固的过程,进一步强化记忆。如果我们在这当中加入了时间的间隔或者穿插了别的训练活动,我们的效果就会要好很多。

那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复杂状况的一个过程,每个人都有这个学起来为什么这么难呢?我相信这肯定是一件必须得学好的东西,例子:有一个电影叫《无问东西》,王力宏所演的那个角色就是学跳伞,他在学跳伞的过程,跟今天人们教授跳伞的方法几乎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上)

因为这件事错不得,不能一上来就让你跳,它是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得科学,能够让你学会跳伞, (如果朋友们想知道跳伞的过程,可以去百度搜一下或是看电影无问东西)学习东西的过程,实际上是三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叫 编码:你需要把你看到的东西,比如跳伞的过程是怎样的,你需要的是在心里面给这些动作编码,这时候形成一些潜在的心理表征,这是第一步叫编码,你得首先知道,并且理解,记住这些事情。

第二道工序叫 巩固:心理表征的强化通过遗忘 再考试 再练习,不断地被挑战,这个过程就是把它巩固下来,形成深刻的心理表征,形成我们不需要通过认真地思考,直接就能够做出来的生理性反应,这个叫巩固的过程。

第三道工序叫 检索,所以编码 巩固和检索,这是人学任何一个复杂东西的时候都需要用到的,那么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还有可能你需要先忘记过去的旧知识,比如你是个开拖拉机的人,你每次开拖拉机一上去就是挂档,咔咔咔就走了,现在让你突然学开小汽车,你会发现会开拖拉机的人开小汽车特别困难,因为他有很多错误的习惯,这就是没有遗忘,当你能够把之前的那些东西遗忘掉的时候,你才能够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遗忘并不是彻底忘掉了,遗忘是很有可能把它放到了潜意识当中去,就知识你暂时不去调用它而已。

所以我们说学习中必须要努力,这个过程是第一个要巩固记忆,通过检索、考试、不断地挑战,第二个叫打造心智模型,要学会举一反三,接下来你就要学会 构建概念,就是你能够深刻地理解这个东西叫什么,它为什么是这样的称呼,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最后学习迁移,能够迁移到你的生活当中去,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上)

欢迎收看下期内容,11位心理学家耗费10年心血,打破你坚信的学习误区(下):如何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怎样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