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相声大师马季是运气, 得大师墨宝是福气 ——题记 马季是我最喜欢的相声大师之一,特别喜欢他创作并表演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和群口相声《五官争功》,这可能并不是大师的代表作品,但却因为将相声搬上央视春晚舞台而家喻户晓,为大众所偏爱。大师马季的形象和声音离我们很近,可是大师本人却离我们很远。 幸运的是2002年10月意外地与马季大师相识,看大师现场挥毫,并得先生墨宝《思逐风云》珍藏至今。2006年12月20日,惊闻大师病逝的噩耗,无限悲痛、无限感慨!算来大师离开我们已经10多个年头了,马季大师的相声我只会享受而不懂得欣赏,因为于曲艺我是个外行;但大师其人得以幸见,仍在记忆里倍感亲切;大师墨宝得以珍藏,仍在斗室中幽香袅袅。 ![]() 想起与马季大师相识是出于偶然。当年,马季先生回故乡天津宝坻区返京,上午在我们这里驻脚,我负责接待。先生和蔼可亲,总是一副弥勒的样子,看着就让人喜爱。在接待室与先生攀谈,先生说话很随和很随便,没有架子,象是长辈又象是朋友。先生说我们这里名气很大,很喜欢我们这里。 我知道马季先生很喜欢书法,年轻时习颜柳及魏碑等名家碑帖,只是为相声事业所累,无暇顾及,亦是为相声之名所掩。于是简单攀谈之后,我提出请马季先生现场挥毫。先生很谦虚,说写字只是玩玩,磨磨脾气,修修性子,但没有拒绝。于是请马季先生进入书法创作室,端砚、调墨、铺毡、展纸,一切准备就绪后,大师侧头问我:“写什么?”我说:“您随意写”。因为我觉得,无论是大家现场挥毫,还是民间笔会,现场点题点字总是显得唐突、冒昧和失礼,所以这样说。马季先生微笑着说:“好!”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了“思逐风云”四个大字,规格为四尺整张,样式为横幅。马季先生书毕,现场一片掌声和喝彩声。接着马季先生要落款,我马上说:“我叫苏绍利”。先生又以行书竖式落款五行:绍利先生,雅正,壬午年,秋月,马季。又从包里拿出印章钤印。见先生落上我的名字及雅正几字,虽然只是书法落款上的常见用语,但我仍是诚惶诚恐,以马季先生的大师身份,这样给我落款,怎么不令我惶恐呢?我马上说:“您太谦虚了,您这样落款让晚生太惭愧了!”先生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接着现场又是一片掌声和喝彩声。马季先生此幅字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神采袭人,就现场书法创作而言,确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 接过马季先生的墨宝,我很是激动,连声说:“谢谢,太感谢您了!”先生摆摆手,还是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为了不让先生过于劳累,只写了三张遂罢笔,请先生稍事休息,然后去午餐。席间,仍是随便闲谈。不知道马季先生酒量如何,所以只倒了三钱儿的一小杯酒,我当时主观认为,现在用的小酒杯可能是如苏东坡所说的“蕉叶杯”。每当我敬酒,大师总是端起酒杯,示意并饮。对我们安排的本地特产小吃及风味菜肴,马季先生都尝尝,并赞许。从开始到宴席结束,马季先生就是三钱儿的一小杯酒。我想先生之所以端这小杯酒,恐怕也只是出于礼貌和应酬吧?可能先生平时是不饮酒的吧? 饭罢,请先生宾馆休息。先生说,下午还有事,就上车了。先生在车里还向我们招手,表示谢意。我们目送马季先生的车走远了,却还站在那里议论,大师就是大师,不只是艺术上的大师,大师的品德更是令人仰慕的! ![]() 马季大师2002年那天走了,和我们分手了!马季大师2006年那天走了,和我们永别了!但马季大师在我心里是永远活着的!因为我时常看马季先生赠送我的墨宝,因为我时常听马季大师的相声,因为我时常想起马季大师! 想起马季大师是被侯宝林和刘宝瑞这两个伯乐发现的故事,马季先生说:“1956年是我人生转折最关键的一年,当时被伯乐看上了。先是刘宝瑞老师,他说,‘你干专业吧,我看你挺有前途,我教你’。可是这时呢,侯宝林先生也发现我了。一次休息的时候他把我叫来了,问:‘认识我吗?’我说我认识您,可我不敢跟您说话。他说,‘你学相声吧,我教给你。’这样,我就去了中国广播说唱团。” ![]() 想起马季大师改名字的趣事。马季先生说:“我是1957年改的名,侯先生说,你这个马树槐呀,绕嘴。做个演员,应该名字起得响亮一点,这样人家容易记住,另外笔画要少一点。那时候,北京正在放映匈牙利喜剧电影《牧鹅少年马季》,现成的,我说就用这个得了,大家都知道啊,借人家点仙气。侯先生一听,说,好,这个行。” 想起马季大师从千里马又成为伯乐的故事,发现姜昆并收其为弟子。马季大师曾对姜昆说:“小姜,为了你这么个人,我和老唐的嗓子在兵团里都演‘横’啦!”就这样费尽了周折,姜昆才最终被马季调到了中央广播说唱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两则故事是网上看到的,但却清楚的记住了!因为觉得有趣之余,又令人深思并想念马季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