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执着匠心才能出好的“明前茶”

 老闫说事 2019-04-02

清明节到了,这几天回到了老家,望着家乡的山清水秀,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心情别提多好了。

祭祖完了,我来到表叔的茶叶店铺。表叔正忙活着制明前茶,这种茶只在清明节前采摘烘制,用山泉水烧开了泡茶,口感甘冽,回味无穷。

当喝完表叔泡给我的茶后,我感叹道:太好喝了。本来想立即返还县城的念头打消了,不由得心里在嘀咕:为什么表叔的茶叶这么好喝。对于茶我也是略知一二的,茶叶采摘后要烘炒,再是手工炼制,然后是冷却成形。一般的制茶步骤就是这几步。表叔的茶是怎么跟别的茶店不一样,带着这个疑问,我决心在表叔这里呆一呆。

后来,表叔说要到茶园去一趟,问我一起去玩玩不?我爽快的答应了。

离开镇集市,驱车二十分钟来到茶园。原来茶园是在大山深处,周围无住户,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是纯天然的茶园。

茶园里约摸有十人采茶人,大多是上了岁数的。他们都戴着草帽子,一个个采摘的十分熟练,表叔说:别看他们采摘的快,可都是熟练工,摘的都是二叶一芽的,不然不给工钱。我仔细看了他们的采摘,还真的确是二叶一芽。

太阳快下山了,一阵山风春过,冷的我打了个喷嚏。这时,表叔熟练的敞开嗓子对着山里喊了一句:收茶喽。

我说:这会儿离天黑还有一会儿,让他们多采一会儿不多收几十斤吗?表叔说:太阳快落土时,温度就会降低,如果采摘的茶叶不能及时贮藏,就会影响口感质量。

山上的采茶工三三两两的下了山,表叔利索得称了秤,收的鲜茶叶约有百余斤。然后我们一起坐车回到了店里,帮着把两大袋鲜茶叶放到了通凉的阁楼里。

第二天,表叔亲自制茶。先把一整袋鲜茶叶铺在很大的竹篮里,然后细心的拣出伤叶。我说:茶叶难免有摘破了叶子,这样拣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表叔认真的说:虽说伤叶也可以制成,但是品相不好,而且破裂的地方容易受污染,口感也不好。

这下服了,好吧,你就一片片的拣吧。

终于筛检完了,现在是烘烤了。炉灶里早就烧得通红,大铁炉子通上电后开始翻转起来,鲜茶叶倒进去,瞬间就满屋飘香。表叔熟练的看着火候,又不时抓起一把茶叶放在手里看了看,又闻了闻。

过了一会儿,通电的炉子被表叔停下了,伙计们赶紧们把茶叶弄出来,放在很大的竹篮里,拿到手工炼制茶叶的大师傅这里,这些大师傅都是表叔的徒弟,他们一个一个电烤锅。这些半熟的茶叶都是要到这些大师傅里二次加工。

半熟的茶叶是深绿色的,大师傅们把它们杀青后,就是明前茶了。这个杀青可是手艺活,电锅温度有时要高,有时要低,有时还要断电,师傅们炒茶叶,完全是手工,抓起一把茶叶扬起的同时,要用力捏一把,放下的时候要稍加用力的摔一下,这样没过多长时间,茶叶就很有糯性,很粘手,这是在大量脱水,茶叶里的物质在发生变化。

经过一番折腾后,熟茶叶变成了黑色,坊里香气四溢。表叔抓起一把制好的茶,细细闻了闻,笑笑说:这茶可以,我再泡杯你喝。

我迫不及待的连声说好。表叔昨天上山收茶时,灌了一壶山泉水,现在烧开了,用这个水泡了一杯刚制好的明前茶。

喝了一口后,感觉还是跟昨天一样味道,很好喝。我有咽炎,喝了这个茶后,嗓子舒服多了,很润喉。

看了表叔一整套制茶流程后,不由得惊叹表叔制茶的严谨和一丝不苟。有句老话说:做茶如做人。这话说得太对了,正因为表叔做茶过程完全是用最精心的态度,所以每一步骤做下来,就有一个完美的结果,那就是这一杯杯的好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