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子 | 自恋的文化

 静易净明 2019-04-02

自恋的文化

读书会带领者:高骞(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 咨询师)

编辑整理:李辰(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 助理)

本文章仅供心理学爱好者交流使用,请勿商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注:本文根据《好父母是后天学来的》读书会整理而成,每周二上午10:10-11:00由资深心理咨询师高骞带领,欢迎各位家长、老师和感兴趣的朋友参加。读书会QQ群:436949544

1

不成熟的自恋

      “什么样的人能挫伤别人的自恋?——更自恋的人。”

      在当今社会中,“自恋”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现在使用“自恋'这个词的频率也越来越多,而对于“自恋”你了解有多少?大家口中的”自恋“与我们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恋是否是一回事?不妨我们今天来一起交流一下,我所理解的”自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需要健康的、成熟的自恋,可当今社会中充斥的却多是拥有不成熟的自恋的人。

      那么,什么是不成熟的自恋呢?

      不成熟的自恋或病态的自恋,其实是一种防御。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一些人表现得像骄傲的大公鸡一般,拥有一身华丽的羽毛,走路时昂首挺胸,总是高高在上的样子,鄙视身边的一切。但其实,这诸多表现的背后隐藏着的是自卑或低自尊。这类人往往自我价值感很低,对自我的认可和接纳度也很低。当一个人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时,感受是非常糟糕的,所以,为了避免重复陷入这种糟糕的体验中,他/她就会发展出一系列的防御机制,比如说压抑或反向形成,甚至是自恋,来平衡自己的这种糟糕的感受。

      一个人内心的情绪就仿佛一个跷跷板一般,当负性情绪不断的在一端加压时,跷跷板自然会失衡。为了重新获得平衡,他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用傲慢、轻蔑、自以为是或者高高在上的姿态(自恋的表现)来武装自己。有的人也会用名牌衣服和包包,或奢侈品,以及我们现在比较流程的”整容“,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样就不需要体会“低自尊”、”我不好“或者匮乏感带来的痛苦感受(恐惧和焦虑)了。


      文中家长的自恋是显而易见的:为自己的女儿安排她的学业,表面上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但言语间却各种明示暗示,甚至是威胁,给女儿“下套儿”,就是想让女儿按照他们的想法来选择。而当女儿吕渊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作弊时,家长不但不批评女儿,却反过来指责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不对,认为是学校的制度“逼”得女儿不得不作弊。这一招实在是“高”,这让老师们都感到非常失败。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老师是一个能得到许多尊重、尊敬的职业,伴随着这个职业身份的尊严和自恋是让许多老师“受用不已”的,甚至也会有很多人因为这个满足自己的”自恋“(其实是低自尊的需求)而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当然,这也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爆出有些老师借”老师“之名而做一些让人无法理解,也无法接受的事情。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请大家不要误解。

      文中提到的老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和贬损时,他的自恋的“外壳”就被戳破了,而这会引发老师强烈的“自恋之怒”—正所谓”恼羞成怒“。但老师不便在更“自恋”的家长面前爆发,就只好暂时先压抑下来,然后伺机将攻击性转移到吕渊身上。所以会发生后面的诬陷吕渊作弊的事件。我们几乎可以听到暴怒的老师心中的潜台词:“你让我今天不好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总会找到机会,让你难受数倍。”只可怜了孩子,夹在自恋的父母和老师中间,两头受气,心里也必定添了不少创伤。

      在我的临床工作中,也发现跟自恋的父母工作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家长会用”我没错“、”不想参与“、”你把孩子改变,都是他的问题“、以及以孩子开始成长时,强行停止咨询,并表示出”你的咨询是无效的“等等”抗拒”、“控制”的方式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就像作者说的“如何让家长看清事实的真相却不伤害他们的自尊,这是一个难题。”我想,在跟这样的人工作时,可能需要回到他内在脆弱的部分,与他共同面对他内在的困难,以及自己的困难是如何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这个过程真的很难。

2

成熟的自恋

      科胡特说,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追求成熟的自恋。那么,究竟什么是成熟的自恋呢?我对科胡特的理论并不熟悉,所以在这里我尝试用温尼科特的理论来做出解释。

      一个婴儿在最早期的发展中是处于全能幻想中的,他的存活和发展依赖于够好的母亲(Good  enough mother )提供的“促进性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挫折”。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需要以孩子为中心的。请注意:这里提到的“以孩子为中心”,指的是父母必须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调整。在孩子处于婴儿期时,需要给予尽可能积极的关注和即刻的满足。等他稍稍长大一些时,他就不需要家长时时刻刻的、”紧密的“在场了,比如说,当他跟小朋友开心的玩耍时,家长就可以适时的”退场“。因为在孩子已经长大以后,依然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其实是在剥夺孩子正常成长的机会,而这样做带来的危害我们在前几次的读书会中已经说过许多次了。如果父母能够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实时调整与孩子的”距离“,该近的时候近,该远的时候远,孩子就能按照他的发展轨迹健康的成长,也大概率能发展出成熟的自恋。

      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会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等等。对于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做好事情的。与别人互动时,“我”与别人的边界也很清楚,能够以“我”为出发点,提出“我”的想法和需求:“我”感觉不舒服了,可以说出口,“我”的利益受到侵占时,也可以为自己发声。通俗点儿说,就是“自我”的力量足够强大。当然同时,他对于别人也是尊重的,能够不去侵犯他人的边界和利益。

      而一个人如果完全按照父母指定的方式长大,他就可能会把“我”丢掉了,因为“我”是不被喜欢的、不被接受的,是不需要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的。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只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所以概括起来说,一个拥有成熟自恋的人大约是这样的:在人际和社交的各个场合中,能够以“我”的姿态存在,可以维护自我的权益,同时,也尊重别人、社会的界限和规则。

      最后还要提醒一句:每个人都想要追求“成熟的自恋”或是强大的自我,这当然是好的,但同时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太注重”自我“(实为自我为中心),或者说盲目追求自我。为了追求而追求,却不知道自己为何追求。只是因为别人都这样,自己也就这样了。或许这样的”追求“也是”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这当然也不是成熟的自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