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球】老张、老李侃门球(2)

 张口笑 2019-04-03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第1篇


第十二篇    从看球赛说起

       老张:老李,你平时喜不喜欢观看门球比赛呀?
       老李:当然喜欢啦!前不久市里组织的甲级队赛,连着两天我都去看了。
       老张:那你给我说说,你观看门球比赛的时候都看什么?怎么看呀?
       老李:这太简单了,看哪个队输哪个队赢,看谁的球儿打的好!
       老张:还看什么?
       老李:别的我就说不上来了。咱是新手,主要是通过看,向人家学技术,当然也为凑个热闹儿啦。
       老张:老李啊,在这个问题上你又忽视了两个字,那就是 —— 用脑!前几次咱们在一起聊门球的时候,我多次反复强调过一点,那就是凡是涉及到门球运动的事,都必须用脑子,都应该多动动脑子。不光是自己练球、队里训练和参加比赛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动脑子;观看别人比赛也要动脑子。要记住:看就是学习,学就得用心琢磨才行。
       老李:照你这么说,这看球儿赛里边儿也有不少名堂吧?那你得好好给我讲讲。
       老张:俗话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咱们不能光去看热闹,看谁输谁赢。看什么?怎么看?可以分成三步走,或者叫做三个等级、三个层次。
       老李:你看你看,说着说着这名堂就来啦!三个层次、三个等级,那你就一个一个地给我说说吧。
       老张:第一步为初看。初看,主要指的是初学门球的人。刚刚接触门球不久,有比较强烈的求知欲、新鲜感,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了解。初看的重点应该是技术方面。正如你所说的“看谁输谁赢,看谁的球儿打的好”。让我说,谁输谁赢是次要的,了解一下就行了。重点应当放在你说的那个“谁打的好”上。光看人家打的好,敬佩羡慕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琢磨他技术方面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从打球的姿势,握杆方法,站位,落杆,瞄准,撤杆,挥杆,击球,用力,表情,动作的严谨性、规范性、细腻性、连贯性……等等,要全面地看,认真仔细地看。你可以从场上参赛队中各选择1—2名队员做为重点,全程观看,对照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必要时可做些现场记录,留些有用的资料。这样看的多了,就可以筛选出你认为最好、最适合自己的打法和你比较认可的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基本要求,然后在自己练习时认真体会、体验、体悟,这就叫做学以致用。当然,如果能利用人家休息的时间找到他们面谈一下,当面请教就更好了。人家可以手把手地教你、给你做示范,并对你的技术动作进行会诊。
       老李:没错儿。上回市里甲级队赛的时候,水务局队一个姓高的同志,用高杆贴脚打法,真漂亮、真潇洒,球打得特别准。那场球刚一完我就跑过去找到他,让他给我介绍怎么握杆,怎么用力……。那次看比赛收获可真不小。
       老张:象这样的比赛,你就应当多看一些。如果你真的用了脑子,从某种意义讲,比你自己练收获还要大。因为你是在带着任务看,通过看找到了目标、看到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在接下来的自练中才能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
       初看阶段,对初学门球的人比较适合,重点是关注技术,可以促进自己基础技术的定型、定位、定向、定格,少走弯路。这也是初学门球的人尽早尽快了解门球、认识门球、熟悉门球的一条捷径。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许多打了几年、十几年门球的人往往在观看门球比赛时还总是停留在初看阶段、初看的水平上。关注的是输和赢,看到一杆漂亮球就鼓掌叫好,遇到一杆低级失误便大声叹息……。总之,自始至终基本上都离不开凑热闹、看热闹!这种看球,看完了也就完了,没有回味,没有反思。事后偶尔提起,也只是一些“某某某的球儿打的就是好!”、“某某的球儿那个臭啊!”,唯一缺少的是从中看出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在观看门球比赛上,我有一条经验。那就是无论你是从比赛一开始就看,还是从半截看,只要你往那一站,看到场上的球稀稀拉拉、到处都是,相互无关,没个“说道儿”—— 羊拉屎,满天星。那就可以初步认定:这支参赛队是属于技术不精、战术不通的类型。如果你看到场上的球都是依托边角,有机衔接,疏密适当,整体运作 —— 靠边角,“一窝蜂”,也就可以认定这支参赛队是属于技术过硬,战术精通的类型。
       为什么会形成“羊拉屎,满天星”呢?因为他技术的基本功不过硬,战术又不太精通,该接的球送不到位,该打的球打不上,来回“钻胡同”,失误接连发生,再加上不懂布局,胡打乱打,所以造成场上到处都是球,闹不清各球之间有什么关系。乍一看能把你看糊涂、看蒙了——“③号球怎么在这儿呀?!”;“这球儿是怎么打的?!”。而高水平的球队比赛,双方大都依托边角,蓄势待机,攻防兼备,整体运作。极少出现那种“跑单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当不当正不正”的怪异球。另外,观看比赛,如果两个参赛队的实力过于悬殊,强弱对比太明显,一方似闲庭信步,一方则形同观众,这种比赛也没什么看头儿。看就看那种两队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比赛。反复争夺,形成拉锯战,一会儿这个队上来了,一会儿那个队又占了上风,不到最后几分钟、甚至几秒钟都很难分出胜负。一场球下来,自始至终都是瞬息万变,悬念不断,险象横生,你老得把心提到嗓子眼儿 —— 揪着心看。这种球才真正有看头儿,才更有可以学、值得学、需要学、必须学的地方。
       其实,说穿了,门球比赛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争权夺利”或者叫做“争权夺势”。场下是朋友,场上是对手。竞技竞技,就是要比个输赢,分个高低,看个强弱,争个名次。“争权”,就是要争得场上的控制权,主动权,得分权,打击权,遏制权……。“夺利”,就是要夺取有利于自己的时间主宰,场地范围,运作顺畅和比分优先。
       老李:对!其实说的直白一点,门球比赛跟打仗一样,你死我活,有我无他。就象你说过的,门球的战略指导思想是 —— 打自己的球,让别人(的球)都出去!当然,在平时,在场下我们都是亲密无间、情同手足的球友!
       老张:好了,咱们接着说观看门球比赛的第二个阶段,叫做细看。这个时候再看球赛就不能光看热闹了,技术、战术应当各有侧重。技术方面,看的重点不再是基本功,不再是技术和技能,而是技巧、技艺。
       什么是技术?技术就是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凭借的方法、能力或设备等。而技能指的是技术才能,即掌握和运用某种专门技术的能力。应该说,门球技术的基本功训练阶段,就是学习击、闪的基本技能。由学会、掌握到运用,再进一步到能够熟练地运用,你的技能才能变成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当你运用到相当熟练的时候,技能才能上升为技巧,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是要下相当的功夫,费相当的脑力劳动的。许多同志就是在这个问题上功夫不到家,脑子用的少,所以他的技术不见长、难提高。有了技术、技能、技巧,再进一步细腻深化、精致提纯,返璞归真,最终形成一种个人独到特有的才能,此时的技巧就升华为了技艺。就象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那些职业台球选手们表演的特技球一样 —— 神秘莫测,不可思议!你认为不可能的事人家能办到,你认为不可思议、无法理解的球人家打得出来,这就是技艺。既能让你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又能让你从中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和熏陶!只可惜当前我国门球界实在是太缺少、太需要这种身怀绝技的大师级选手了。不要太多,500万门球人中有那么三、两个,门球事业就将是另一番天地!
       老李:哇!——大师!我看过一个材料,说:“大师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复制,断难再生。”;“大师之“大”,不是因为年龄大、职权大、帽子大、袍子大,而是因为大学问、大智慧、大境界、大人生。真正的大师从来不自封“大师”,因为他们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们的使命就是在人生、学问的路上奋力“向前走,向前走”,“学问不问有用无用,只问精不精”(季羡林语),“挥斥古今负壮猷,天风海浪自悠悠”(任继愈语)。
       老张:对!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现实生活中佛教徒称佛为大师;有巨大成就而为人所崇仰的学者或艺术家也是大师。
       好啦,咱们扯的有点远了。还是回过头来说说细看阶段怎么看、看什么吧。技术方面重点是看技巧和技艺。比如擦边球,同样的距离、同样的角度,为什么有的人“唰!”—— 一杆过去了,自球不偏不倚、不远不近到位了,三下五除二连打带闪干脆利落,问题解决了。可有的人左瞄右瞄,费了半天劲儿,“梆!”的一杆不是撞个贼正就是擦空出界。为什么?什么原因呀?这里边就有一个技能熟练程度的问题,也就是“巧”的问题。再比如闪带球,你看有的人闪带3、5米,5、6米以外的球,站位、蹲下、瞄准、修正、反反复复,有的队友还在目标球附近帮助纠偏,“往左一点儿,往右一点儿,棒尾再挪一点儿,好了!击正就有了!”……,结果是一杆下去,靶球从目标球两侧半米多甚至更远的地方呼啸而过,根本带不上。而那些高手,无论远近,10米、20米,拿起靶球来往目标球方向一指,迅速放在脚下,随即就是一杆,“叭!”的一声靶球似离弦之箭直奔目标球而去,又是“梆!”的一声双飞出界。有的人就疑惑地说:“你看,他也没怎么瞄准儿呀,怎么就那么准呀?!”。同样是闪带球,一个显得笨拙,一个透着潇洒,一个看着揪心费劲儿,一个让你赏心悦目。这种鲜明的对比,源于技能向技巧、技艺的升华程度。为什么两者会有那么大的差异?类似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要看、必须看的重点。看人家在技术操作上有哪些巧妙之处,有什么绝活儿。象造打双杆球,人家轻轻一磕一击,出来了。可有些人4、5个球硬是造不出来,教练这边反复指点、嘱咐,那边费了好大的劲儿,鼓捣来鼓捣去也弄不成,不是一盘散沙满天星,就是触球犯规被罚下。其他好多种球都是一样,熟练的轻松随意、信手拈来,不行的笨手笨脚、乱中出错。再说闪送球,如果你不管距离远近,操作区位,场地特点,战术需要都是一种方法、一个要领、一样击打,肯定不会做到随心所欲,操控自如,指哪到哪,要哪有哪。这里边你要特别注意:为了使脚下的他球离开并向着你所需要、所希望和必须到达的位置移动,就是挥起杆来向自球一“击”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儿的简单的动作也是大有讲究的。同样是闪送,就有“击闪”与“震闪”之分。两者的放球、踩球、运杆、角度、施力……等等都有着许多微妙的区别。如果不深入研究,不琢磨透彻,你就不能把握其中的奥妙,球就不会非常顺从地听你指挥,反而不被你操控,不让你所用,不为你服务。
        要想把自己的基本技能升华为技巧、技艺,没有任何捷径可循。必须牢记:多练找要领,苦练摸规律,巧练识诀窍,精练悟感觉。只有到了能够“跟着感觉走”的时候,那才是门球技术的高境界。正如前边说的,那些门球高手为什么看上去那么轻松随意,那么潇洒自如,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用左瞄右瞄,不见气喘嘘嘘,可球就是打的那么准,那么出神入画,那么令人赞叹!原因是他(她)们在长期刻苦的练习中摸到了规律,悟出了真谛,养成了特定的习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化动作模式(定型)。他(她)们击、闪球已不再是程式化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而是凭着自身灵敏的触觉,迅速寻找并锁定特有的感觉。比如:身体站立的姿势,高度,角度,两脚的放置,脚掌或脚趾的哪个部位、用多大的力度抠(扣、压)住自、他球,握杆的部位,臂、腕、指的用力,撤杆的距离,进杆的角度、速度,目光的锁定……等等,都是凭着已“养成习惯、形成模式”的那种“感觉”(即悟性)在办事。所有这一切都是一种“跟着感觉走”的自然流畅动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我们看球,重点就应当放在这里,要看出并琢磨他们内在的一些东西。最好能当面请教,让他们说出肢体的每一个部位在“跟着感觉走”中的状态、反应、程度……等等。
       老李:哎呀,这里边名堂可真不少哇!有的人说:门球的最高境界是人球合一,球随心动!真有点儿神啦!
       老张:功夫到家,脑子用够,绝活儿才能到手。看着听着有点儿神,关键取决于真不真、深不深!
       接着说战术方面,重点是看开局、中局和终局整体战术的设计、运用和衔接转换。比如开局,红、白各进几个球,哪几号球;都到了什么位置;为什么这样布阵。看了他们的首轮布阵,你就要琢磨他第二、三轮可能怎样配合运作。接着看人家实际怎么打,如果和你想的基本一样,那就说明你们的战术思想趋同。如果不一样,你就要琢磨人家的打法有什么长处和不足。因为有实时的现场战果检验,非常直观,非常有说服力。特别是比赛的最后阶段,一杆翻盘、胜负易位的事例很多。你看的重点应该是—— 优势方如何控局抢分,稳操胜券;劣势方如何寻觅战机,起死回生。
       老李:哎呀 —— 这看球儿的名堂太多了。真要是按你说的那样用脑子看,再做些必要的笔记,那不就等于上了一期最好的门球技战术学习班吗!
       老张:没错!看就是学习,而且是最直观、最生动、最实际的学习。
       咱们再说说看球的第三个阶段,叫做深看。深看就是全面看,要看一个球队的整体素质。包括技艺的娴熟程度,战术的灵活应变性,队员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发挥,团队的整体气质和独特风格等等。特别是在观看一些强队和高规格、高水平的比赛时,要做到“带着问题、带着任务”看—— 把你平时一些钻研不够深、琢磨不太透的问题带到现场去找靶子、找样板、找答案。通过认真看、认真记,反复比较推敲,你就能逐渐从中学到好多真经,悟出更多真谛。对于那些有代表性、有纪念意义和回味价值的比赛,如大型比赛的冠军争夺赛,球王争霸赛等最好做现场实况记录,事后整理复盘、再现,既可以从学术角度做深入探讨,又是难得的宝贵历史资料。
       老李:我见在一些门球刊物上经常刊登大型赛事中重要场次的复盘资料,很详细,很具体,挺好的。老张你说,场上10个人打球,一杆一杆变化那么快、那么复杂,怎么记呀?为什么不用录像机录下来,那多省事呀。
       老张:现在录像资料不少哇。但是因为门球的球体太小,又始终处于动态之中,一是球号不容易看清楚;二是如果摄像头总是追着球跑也显得很乱。有的时候不只是一个球动,而是几个球都同时在动,每个球的移动都涉及到位置、地位、性质、作用、威力的变化。镜头太近了看不到相关的情况和全景,提到高处从上往下远一点,又只能看见几个小黑点儿在移动,更不行。所以记录门球比赛实况,笔录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要做好笔录,先要设计好一些符号、标记,再加上一些简短的必要的文字说明就行了。如果你感兴趣,不妨试一试。这也是学习研究门球技战术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怎么样?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吧?
       老李:行。今天又跟你学了不少东西。原来我对观看门球比赛可没想到会这么复杂。经你这么一介绍,既让我大开眼界,又让我深感自愧。原来就是这么一个“看”字里面,竟然会有这么深奥的学问。以后再看球赛我一定好好用脑子,要从中学点儿真东西,可不能再去凑热闹了。
      老张:应当这么说:只要谈论到门球二字,那就必然会从头到尾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将涉及到我们应当学、必须学的各种知识。
      老李:行啦,这回我就记住了,今后做任何事都得用脑子。眼看着自己一天天地老了,时间有限了,更不能瞎胡混了!
      老张: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啦,下回再见吧!
 
第十三篇
要重视、练好上旋球

       老李:老张啊,关于个人练球、看球的问题你给我讲了不少了,现在我正按你说的去练。记得你在讲“两度三边”中的“攻边”时提到一个“上旋球”。说用这种打法打边线球最合适,在球场上我也听其他人说过,你今天就给我讲讲上旋球吧。
       老张:可以。其实门球的打法很多,特别是近年来对槌头的形状做了新的改进,一些更新颖的打法也随之出现,像前边咱们说过的缩杆球等等。上旋球只是门球基本打法中的一种,有的人也叫它正旋球或旋转球。它也是在原来正面平击打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由于上旋球有着特殊的打法,特殊的长处和特殊的用途,所以引起许多门球爱好者的青睐和刻苦练习。
       咱们把它分成四个方面来说 —— 什么是上旋球;怎么打上旋球;上旋球的特点;上旋球的用途。
       老李:看来你又要成本大套地给我讲了!
       老张:成本大套说不上。但是不管什么问题,咱俩作为切磋探讨,我都力争把自己的观点谈清楚、谈细致、谈透彻。对不对咱不敢打保票。你不要以为自己打门球的时间短就什么都不知道。这个问题前几次咱们都谈到了,不分新手老手,不在于你接触门球时间长短,关键在于你用心不用心!
       老李:好,那你就开始讲吧,我先用心听。
       老张:先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上旋球。打门球的人很多,但是在基本打法上当前使用最多的有两种。绝大部分人采用正推式,也就是正面平击。一部分人采用旋击式,也就是提、挑、搓、摆,能使自球产生一种高速正旋运行的滚动(前进)方式,这就是咱们要说的上旋球。
       第二,怎么打上旋球?先说一下正面平击的正推式:这种打法是用槌头击球面的中心部位,正面垂直(即与地面平行)撞击自球后部的中心点。击球员在挥杆击球时,身体的发力部位可以是腕部,也可以是腕部加小臂前推,还可以是腕部、小臂、大臂并用同时发力。这种打法一般槌头后撤的幅度(距离)较大,击打后大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伴送、扬杆动作。使用正推平击打法,无论站姿是跨式、单贴脚或双贴脚式,其动作要领都差不多,在击球面与自球瞬间接触(碰撞)的问题上是一样的。
       上旋球的基本打法与正推式有些不同,咱们以挑打法来说明,其他几种打法后边再说。采用挑打法打上旋球时,击球员的发力部位应当(最好)以腕部为主。手腕轻轻一抖(即收缩),用槌头击球面的下沿自下而上轻击、上挑、搓动自球后面的上半部(即肩部),使自球当即产生一种向前滚动的推动力。一般采用腕部发力的挑打法,槌头后撤的幅度(距离)都比较小(短),击打后也没有明显的伴送扬杆动作。特别是用高杆单贴脚姿势打上旋球,能给人一种轻松、自然、潇洒的美感。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分析,运动员在做某个动作时,参与、使用的肌肉群越少,越便于控制掌握、利于协调和稳定,有利于动作的准确到位、连贯衔接。击球员用腕部发力打上旋球,主要依靠腕部肌肉的收缩操纵着球槌的运动,参与这个动作所运用的肌群少(指与腕部、小臂、大臂合用相比),整个身体是舒展、协调、稳定的,所以动作不易变形,有利于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再说说上旋球的其他几种打法:
           ▲搓旋法:是利用槌头击球面对自球所施加的摩擦力而加速自球旋转的一种打法。也就是击球的同时不停顿地送臂、屈肘、伴送对自球而施加的一个上旋搓力,以加速自球的旋转。
           ▲击旋法:击球时,把槌头提的稍高一点,让槌头对着自球中心以上的部位平行地面地冲击自球,实际撞击时与自球瞬间接触(碰撞)的是槌头击球面的靠近下沿部位,使自球产生一种上旋滚动前进的推动力。
           ▲自摆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高度的势所产生的不同大小的冲击力来替代人力,使槌头象钟摆一样,自由摆动冲击自球。打这种球的时候,无论你是单手发力还是双手发力,具体操作时都要注意:⑴、后撤槌头是一种弧撤的运动(轨迹),而不能采取水平(沿地面)撤和平弧撤;⑵、当槌头后撤到需要的摆幅时就要撤除(去掉、停止)后撤力,维持手的悬垂用力,从而让槌头自由摆动冲击自球。也就是要一只手负责固定悬垂,一只手负责拖拉后撤,当摆动(即后撤)到需要的幅度后松手(即负责拖拉后撤的那只手停止用力),让槌头自由回摆并冲击自球,冲击点同样应选在自球中心以上的部位。
           ▲提拉法:采用这种打法,站好位,将槌头放置在自球后面约3— 5厘米的地方,槌柄(即球杆)向前有适当角度的倾斜,以槌头的前端着地进行瞄准。击打时是有意向前往上提拉球槌,使槌头自由摆动击打并向上搓动自球,从而产生上旋滚动。
       老李:好家伙,一个上旋球就有这么多的打法,我到底使用哪一种啊?
       老张:这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你可以先分别试一试,都体验一下,看哪种打法你更喜欢、更合适,打着更得劲儿,就定下来。千万不要三天两头地改来改去,这样试几下,那样打几杆,要尽早定型,好下苦功夫练。
       老李:好吧,我练的时候请你给指点指点。
       老张:这没问题。咱们接着说第三个问题:上旋球的特点。
            一是触点小、声音脆。无论采用哪种打法,都强调槌头击球面要击打自球后部中心点以上的部位,有的还是使用槌头击球面的下沿。因此实际碰撞的瞬间击球面与自球相接触的“面”是非常非常小的,而且撞击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大,“喀儿”的一声清脆悦耳,便见自球开始向前滚动。不像正推平击打法,每击一杆都能听到很生硬的正面直接碰撞的“嘎!嘎!”声。
            二是球体启动(初动)平稳。打球的时候注意观察就不难发现:采用正推平击打法,自球受到槌头击打后,在球体初始运行阶段有一段距离是整体在地面上向前“滑动”,并非是滚动前进,会在场地上,尤其是刚平整拖拉整理完的沙土场地上“蹭”出一道深且宽的明显痕迹。恰似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紧急刹车后在路面上滑出的一条黑印。这条痕迹的长短与击打的力度呈正比。有的时候施力过大或因场地潮湿不平整,干脆自球就会跳起来腾空前进一段距离。这种突然、强悍、剧烈的球体初始运动包含着许多不利于准确、稳定性的因素。而挑打、提拉等上旋球的打法,由于力向、力点的不同,自球从运行的初始阶段起,就是一种正旋滚动,启动相对平稳,既无滑进也无跳跃。
            三是高速正旋运行。前边说的正推平击打法,自球的运动是一个滑动(有的是跳动)—— 滑动滚动 —— 滚动的运动状态。而上旋球的运动状态是从初始阶段就是滚动前进。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上旋球在前进中由球体上的号码数字所形成的动态花纹是从球的底部贴地面自下而上、由后向前做垂直于地面转动的,而且转动的速度比较快,这才是上旋球高速正旋运行所特有的。
            四是行进方向笔直。因为上旋球是高速正旋运行,所以与地面的摩擦阻力小,受地形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小,行进的方向笔直,不易偏离预定目标。而正推平击打法,特别是运行的初始阶段,即滑动 —— 滑动滚动阶段由于受滑动摩擦阻力和滑动滚动摩擦阻力的影响,加之地形因素极易改变前进方向,偏离预定目标。
            五是后劲足,走的远。采用高杆贴脚姿势打上旋球,看似手腕轻轻一抖,但由于力臂长,实际作用到球体上的力量是很大的。因此,上旋球看起来好象前进(运行)的速度不是很快,但确后劲十足,走的很远。其根本原因在于滚动摩擦阻力比滑动摩擦阻力小。
            六是触目标即停住。前进中的上旋球与目标球碰撞(接触)的一瞬间,主要的作用力是一种向目标球下方的摩擦力,能使目标球产生轻微的与自球逆向的(向后、向下)转动。它不是那种正面生硬剧烈的冲撞,加上击球员对力度恰如其分地严格控制,当球走得没劲儿了的时候,也正好到达了该到的位置(距离),所以它碰到目标球后,就能立刻停下来,不易发生意外。
       打上旋球对力度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苛刻,是需要下一番功夫好好练习的。所谓力度控制“恰到好处”,就是 —— 不大也不小,大小正可好,大了易出险,小了到不了。要做到:没劲儿了球到了,不走了到位了,碰上了停止了,不动了密贴了。
       老李:我个人体会,门球技术基本功里边,如何掌握好力度是比较难的。比赛中有好多这种情况,好不容易打了个双杆,去吃对方的球,结果由于力度太大第一杆自球就出界了。有的擦边球角度掌握的很好,但力度不合适,不是“唰!”—— 的一下冲出界,就是到不了位,停在中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这个时候最难受了。上旋球有这么多的优点,我看比赛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用啦!
       老张:上旋球的用途很广,可以说球场上的各种球、各种情况都可以用上旋球去打。我重点给你说说它的几种用途:
           一是轻粘边球。比赛中擦边攻击对方的守门球,或轻粘拿取己方靠近边角的先手球、王牌球时,往往是在距目标2、3米甚至4、5米的地方面向边角击球。向边击球一般难度较大,由于心理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都会有顾虑,担心打不上,自球出界或把目标球顶出界。如果采用上旋球,一般比正推平击打法容易奏效。因为场地靠近边线和球门附近大都有明显的坡度起伏,这就正好发挥上旋球正旋运行,直线前进,受地形影响小的特点,细瞄、轻击、力度控制恰到好处,做到球到、命中、密贴、停住、不出界。
           二是轻浅进门。比赛中轻进一门攻击对方在三门附近的不到位球,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强攻战术。赛场上为什么会常听指挥员说:“轻进门,进不来没关系!”呢?原因是大多数的场地一门附近使用率高,地形复杂,“轨道”不正,正常力度进一门往往还出现“三碗不过岗”而“提前毕业”的,轻浅力度进一门的难度可想而知。如果采用上旋球,无论把自球放在开球区的什么位置,只要击球员了解地形特点,瞄的细,击的正,力度好,都可以保证自球顺利进门并按要求停在门后10厘米 —— 2米以内,这是攻击三门附近或四角区目标的理想落点。如果自球位于二、三门前1、2米,根据战术要求必须轻浅进门时,也应采用上旋球的打法,把握性更大些。
           三是远射攻击。实践证明:远射攻击8米左右的孤球,10米以外的密集错位球,进一门拔除二门1号位和轻进一门拔除三门0号、1号位的占位球,要求自球的运行路线要直,力度控制要十分精确。采用上旋球打法攻击的成功率就比较高,这和轻粘边球是同一个道理。若采用正推平击打法,因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往往球未到就已改变方向,或因冲撞发生意外。
           四是跟进双杆。当球门前10厘米左右有一个他球,自球距其1 —2米,且两球连线正对球门时,采用上旋球打法,自球撞击他球将其顶过球门后,自球能继续跟进并通过球门形成特殊的双杆球。目前,采用上旋球是打这种双杆球的唯一途径。打这种球既要严控力度,又要使自球加速旋转,以致碰撞他球后不会停止不动。
           五是近距离定位撞击。为了达到某种战术目的,许多情况下要求自球撞击他球后不再继续移动,并恰好占据他球的位置,称为“定位(夺位)撞击”。一般在1、2米的近距离上使用上旋球打法打定位球比较理想,正是利用它冲击力小,触目标即停住的特点。
           六是陷球续击。在沙土场地上打球,有时因场地过于潮湿松软,或雨后比赛,闪击他球后往往自球会陷下去很深,有时只露半个球,再续击时施力小了自球原地不动,施力过大自球会跳跃腾空,方向很难控制。采用上旋球的提拉、挑打法就比较合适。
        好了,有关上旋球的问题就给你说这么多,你看怎么样?
       老李:看来这上旋球是得好好练,到时候真管用,真解决问题呀!
       老张:你在练习上旋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一是击点的准确,二是力度的控制。这是能不能打出上旋球和能不能打好上旋球的关键。
       老李:好啦,我记住了。练习的时候一定在这两点上多下功夫。

第十四篇     
      ?》

       老张:老李呀,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打了这么长时间的球了,你说说,门球到底是什么?
       老李:门球?……,门球就是门球呗!你提这个问题是不是又要让我动脑子呀?
       老张:就是想让你根据个人的理解,谈谈对门球的认识。
       老李:那好,我尽量说的全面一点儿:门球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活动,特别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门球是高兴球、快乐球、兴趣球、团结球、友谊球、和谐球、幸福球;门球还是文明高雅球,益智养生球,健康长寿球。
       老张:你说的这些都对,这是从总体角度而言。如果换一个视角,往更深层次想一想,就会有一些新的认识,新的理解。
       老李:你说的换一个视角,指的是什么?
       老张:如果孤立地、静止地看,正像你刚才说的:门球就是门球!顶多也不过是你所说的 —— 快乐球、团结球、文明高雅球、健康长寿球……等等。但是,如果我们从门球场上人与球、人与人,特别是把两者放到始终处于动态变化、对立竞争的相互关系中去观察、去分析……,再问你门球是什么?结论将会大不一样。
       老李:从他们的相互关系上看,人与球、人与人——,门球是一个把两者连接起来的工具、纽带。
       老张:好。按照这个思路去观察分析,就比刚才深入了一层。我的意思是要通过门球这个连接的工具,联系的纽带去观察、分析、认识、了解门球人。
       老李:那又能看出什么问题呢?
       老张:如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工具来比喻,我看可以这样说:门球是一条绳子,一把剪子,一根棍子,一把刷子,一把尺子,一面镜子。
       老李:嘿 ——,有意思!你挨着个儿给我说说。
       老张:第一、门球是一条绳子。
            老李你看,在咱们的球友中,有不少人与我们原来都是素不相识、相互之间没有什么来往的。为什么现在我们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和球友?道理很简单:是门球使我们这些老同志走到了一起,让我们在共同的爱好和乐趣中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大家经常在一起山南海北,畅所欲言,家长理短,无所不谈。特别是通过切磋球艺,探讨问题,取长补短,共同受益,原来不相识的相互了解了,原来的老同事、老朋友更加亲密无间了,大家成了真正的好朋友、好球友。几天不见心里就惦记着:“怎么老李这几天没来呀?”。可以说,以球会友成了我们这些老同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门球这条无形的绳子把许许多多的人连在了一起,栓牢了他们之间的情感和友谊。
       老李:是这个道理。就拿我自己来说,要是不打门球,不天天到球场去玩儿,能认识这么多人吗?大家到一块儿有了共同语言,谈起门球来那真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老张:咱们再说第二,门球是一把剪子。
            有些老同志退休前工作在一个单位,生活在一个小区,互相关照,经常往来,相处多年,关系融洽。退休后又有了共同爱好 —— 打门球。本应以球为媒,再续友情,密切配合,共创佳绩。但确因在打门球中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同理解,在两人的关系上逐渐产生了隔阂。现在在球场上也经常能见到两个人互相“较劲”的情况:这个球该不该进一门?有人说应该进,“不进干什么去?!”;有人说不该进,“你进去干什么?既没有球可打,又没地方去,不是去找死吗?!”。有时为一杆球应该怎么打争的脸红脖子粗。为一个球该不该接闹的不可开交……。类似的情况几乎场场见、天天有。甚至在基层组织的比赛中,为一杆一球的小事相互埋怨指责,大动肝火,出言不逊,赌气走人的屡见不鲜。
       老李:有时一些人为了一杆球没打好,一个球没接到位就嘟嘟囔囔,怪话连篇,没完没了。他就不想想,当他自己没打好球的时候,别人在一旁给他几句,他心里又是什么滋味儿?什么感觉呀?
       老张:我看个别人就是性格脾气有些怪异,不合群,不容人,过于自信,固执己见。门球这个东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都潜伏着许多难以预料、难于防范的不确定性因素。有人把它称做偶然性。说偶然性,我觉得不如用“不确定性因素”更恰当些。咱们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聊聊偶然性与必然性的问题。比赛中任何一项技术的运用,任何一个战术的实施,虽有一般的、大致的、通常的规律可循,但要具体到每个细节上,似乎其灵活性、机动性、可变性很大。正如大家常说的 ——“门球没有百分百”;“门球是圆的,怎么说、怎么做都行!”;“门球就是鬼球!”。因此,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不同认识、不同理解是完全正常的。原因是大家对门球的了解、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又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从不同的利害关系出发,肯定会产生有所差别甚至截然相反的意见,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打个比方说,你在二门前要过门,在你自球附近有几个他球,这时在三门前有对方将要过三门而且能打成双杆的待杆球。只有把他打掉或破坏了他的过门双杆才能保住己方球并取得比赛的胜利。象这种球应不应该打,大家不会有什么分歧。问题就出在究竟应该怎么打上!就是你们队里的5个人也可能会有2  3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先把咱们的球靠边疏散,你斜过二门后远冲三门!”;有的说:“用某某号球把三门前对方待过门的球闪掉!”;有的说:“可以直接薄擦边过去靠近三门,打掉他!”;还有的说:“就是调位也没有合适的擦边角度,你应当打跳球擦顶过去!”;也可能有的说:“把咱们的球都贴边隐蔽,你过二门后也到四角藏起来。让他打成双杆没的可吃,没的可打!”……。你看,为了打掉对方一个关键球,可供选择的技战术方案有多少种。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利弊。赛场上几乎每一杆球的击、闪,每一个情况的处置,都可能面临着诸多选择的局面。当然,实战中教练员会权衡利弊,当即决策,果断指挥。咱们说的是平时的打、平时的玩儿。不少人就是因为类似的分歧、争执和赌气,闹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表现为:你让我上东我偏向西,你叫我打我偏要故意失误,你让我接我偏把球送出界或不到位,甚至你在场我走人,你指挥我作鲠,你打了臭球我喊倒好儿……。结果是原来的好朋友成了死对头,原来的老同事成了如今的眼中钉肉中刺。遇到这样的“杠头”、“倔头”别人好言相劝,说和调节都无济于事。老李你看,在这里,门球象不象一把锋利的剪子,一下子剪断了他们原来的友谊、友情和友善!
       老李:冷静下来想想也真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伤了和气,影响了团结,搞坏了关系值得吗?!大家平时在一起玩球,不就是为活动活动筋骨,图个快乐、高兴吗?我还发现有少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参加门球活动的时候表现……,怎么说呢?
       老张: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三点,门球是一根棍子。
            你刚才要说的意思我明白。有些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原来他们是局长、部长、处长、主任……,是手中有权,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能参加门球活动,与原来受他们领导,听他们指挥的普通群众直接接触,本是一件好事。但确有少数原来挂“长”的人,位子不在了,架子总是放不下来。原因是“领导英明、领导正确”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表现在:技术上不肯虚心向别人求教,怕“没面子”、“掉价儿”、“丢份儿”;战术上总是唯我独尊,指挥一切。本来自己还是一个刚入门不久的门球新手,可一打起来总爱吆五喝六,指手划脚。连10个球的相互大小关系还闹不清楚,就这么着那么着瞎出主意,驴唇不对马嘴地瞎叨叨。实践证明:按他说的去打,十有八九会输球。别人有的碍于面子不说,有的不与其争,有的顺水推舟,有的等着看笑话……,往往他自己还在那里强词夺理,怨天怨地,撞了南墙不回头。对待这样的同志,门球就象是一根棍子:我既不姓“官”,也不信“长”,只认实践和真理!谁要是对我门球不知、不懂、不学习、不熟悉、不服气,还偏要逞能显摆瞎指挥,我门球就会给他当头一棒,打掉他的官脾气,打散他的官架子!
       老李:真是一根无情的棍子!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人在其他方面能力再强,本事再大,让你玩门球就不一定行。正象你说的:门球既不姓“官”,也不信“长”。要让我说就是 —— 门球不信“邪”!门球场上要的是真功夫、真本事!
       老张:另外,在门球场上还有少数人,历来是我行我素,独往独来,天马行空,不可一世。平时打上一、两杆好球就忘乎所以,目空一切。比赛中总想找机会显摆自己,要给大家露一手儿。本该按步就班、稳扎稳打的球,偏偏不听指挥,打英雄球,玩花架子。结果是自不量力,勉强为之,弄巧成拙,重大失误,当众出丑。这个时候,门球这根无情的棍子也会及时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敲他个鼻青脸肿。
       老李:看来门球这根棍子是够厉害的。但他敲打的是那些不谦虚、不老实的人。还是你老张说的:在门球面前,我们永远是一名小学生!让我看,在打门球上谁也别逞能,别狂妄,都得老老实实地学,老老实实地练!
       老张:从另一个角度看,门球还是一把刷子。
            门球运动有着动静结合,节奏缓慢的特点,通过打门球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有些老同志本来性格急燥,脾气古怪,动不动爱和别人干架。但是通过参加门球活动,在与众多球友的接触、交往、磨合中,慢慢地性格平和了,脾气没有了。原来动辄和人争吵、埋怨、诅咒、赌气甚至大动肝火,挥拳抡杆,后来慢慢和球友们谈笑风生,融洽无间了。这就是通过参与门球活动这一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他们逐渐主动、自觉地改造了自我,陶冶了情操。所以说,门球是一把刷子,它能洗刷掉你头脑中、身体上的坏毛病,使你变成一个新人。
       老李:打门球确实能磨炼人的意志,特别练球,要是没有点耐心,没有毅力真不行。看来老了老了,还不能放松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啊。
       老张:门球还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
            如何认识、了解、评价一个人,球场是最好的舞台,打球是最好的表演。每个人的思想品德,为人处事,工作作风……,一挥杆、一打球、一上场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个人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在家中,常常是碍于上下级、同事、亲友的关系、情面,他必须有意无意地要做出一些假象,以掩饰自己的真实思想、真正意图、本来面目。这个时候你去观察、分析、尺度一个人就比较困难,谁个半斤,谁个八两很难把握。但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大家到了门球场上,面对300平米这样一面从每个角度看都不会变形、走样、具有强烈穿透力的特殊广角镜,因为“无官一身轻”,你我都是老百姓,每个人都会毫不掩饰地、毫无顾及地展现出自己本能的、纯粹的、真实的思想、意识、态度、观念、作法、作风和习惯……,优与劣、好与坏、高与低、雅与俗、正与邪、真与假……都将淋漓尽致,一揽无遗。老百姓心中有杆秤,用门球这把尺子一量,用门球这面镜子一照,就能够真实无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看出每个人的真面目。
       老李:看来这门球确实不简单,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中应该学习,研究的东西太多了。
       老张:当然了,这些天来咱们谈了一些对门球的基本认识和怎样练球的问题,还没有涉及到技战术方面的问题。一谈到技战术问题就更丰富、更复杂了,哪一样都离不开要动脑子。
       老李:你这句话我算记住了,凡涉及到门球的问题都应该用脑子,必须动脑子。你今天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给我介绍门球,说明门球不仅仅是一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同时还具有很多特殊的社会功能。咱们虽然没聊具体的技战术,但是你所讲的确实是让我大开眼界。怎么样?今天就聊到这儿吧?
       老张:好,找机会咱们下回接着聊。
 
第十五篇
 说说“击闪”与“震闪”》

       老李:老张,今天咱们不聊别的,你先给我说说“击闪”和“震闪”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记得咱们在聊怎么观看门球比赛的时候,你提到过这个问题。因为我马上就想练,所以还是来个急用先学吧。
       老张:正好,这几天我们队的几名新手也正想练习“击闪”和“震闪”。你看,今天我把有关的材料也带来了,你先看看这张表,我从几个方面把“击闪”和“震闪”做了对比说明。走,咱们到球场去,你就跟我们一起练怎么样?
       老李:那当然好了,我先看看材料:
  
区   分     
    击  闪   
   震  闪   
脚踩自、他球的力度
为正常闪击的踩球力度、较实
比正常闪击踩球力度稍轻(虚)些,尤其是他球
槌头击打自球时的运动方向
多为横向垂直于球(侧)面运动
侧面斜向自上而下,约为45度
槌头击球面撞击自球的部位
一般为侧面的中心点
球体的上半部(即肩部)
击打时槌头的运动速度
较    快
较    慢
击打时的施力性质
明 劲(撞击)
暗  劲(即压、震)
击打时发出的声响
较  清  脆
较  沉  闷
击球面与自球接触的时间
短暂,尔后立即离开
稍长,尔后缓缓离开
闪击后他球的移动速度
较   快
较   慢
他球离脚后的冲撞力
较   强
较   弱
他球移动的距离
较远,但摩擦减速快且明显,看似无后劲
可远可近,表现为惯性滚动力大,有后劲
适用于何种战术要求
中、远距离
中、近距离
常用技术操作
闪带,中、远距离制位
磕、挤、并、近距离造双杆等高难度技巧球和远距离缓慢(拖时)送球等

        老张:前边儿咱们说过,门球技术的基本功其实就是两个字 —— 击和闪。比赛时,击球员就是运用击和闪操纵着各球的运动,让它们到达指定的位置,从而构成攻防战术,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双方搏弈。什么是闪击?《规则》给出的定义是:“闪击是指放好自球和他球后,通过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 挥杆击打自球,利用击打自球的冲击力使他球移动。如果不注意观察,不认真分析,不亲自体验,不反复琢磨,是不可能发现其中有什么奥妙的。但实际上,同样是闪击,确有“击闪”和“震闪”之分。这是根据不同的战术要求所进行的两种不同的技术操作。下面咱们按照附表一项一项地说:
        先说第一项,踩球。闪击的时候,一般都要求踩球要稳、要牢、要实。通俗地讲,就是要踩住。自球和他球要贴的紧靠的牢,脚踩自、他球的用力是一样的。而震闪的时候则要求脚踩球的力度要根据闪送的距离做适当的调整,总的讲是要比击闪稍微轻(虚)一点,尤其是对他球。这要通过反复练习去体验,熟练了以后就能做到完全靠自己的感觉来把握了。
          再说第二项,槌头击打自球时的运动方向。一般击闪多为横向(即平行于地面)垂直于自球侧面运动,是直来直去的。而震闪使用较多的是呈45度角的斜向击打,当然也可以使用击闪的平打方法。
          第三项是槌头击球面撞击自球的部位。击闪时大多是直接撞击(击打)自球侧面的中心部位。震闪时则是击打自球上半部(即肩部)的较多。
          第四项,击打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这一点需要反复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般情况下是击闪时槌头的运动速度较快,而震闪时相对于击闪好象就缓慢一些。
          第五,击打自球时的施力性质。这一点更需要亲自体验,反复实践才能逐渐领悟和把握。击闪用的是明劲儿,“叭!”地就是一杆,硬碰硬、直截了当地打(击、撞)。而震闪则运用的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暗劲儿,其中暗含着推、压、挤、搓、按、震……的多种较为复杂的因素(性质)。举个例子不一定恰当:武术界的搏击分为两种,一是拳打脚踢硬碰硬的直接击打搏斗,可致对方伤筋动骨、折胳膊断腿。另一种是通过调动体内潜在的一种定(意念)力,利用气的穿透作用,不伤对方表面皮肉,而直接摧毁其脏腑器官,可让你当场吐血、肢体瘫痪。咱们在看武打片的时候这种例子很多。击闪就类似于拳打脚踢的直接击打搏斗,震闪则更像是用内功、使暗劲儿。这种施力问题上的微妙区别,从外表是绝对看不出来、分辨不清的。不经过亲自千锤百炼,自己还没有真正悟透并熟练掌握时,靠别人介绍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一句话,全靠悟性。
       老李:照你这么说,我还得先练习气功才行?!
       老张:门球和气功是两码事,但两者有许多相通相似,可供借鉴之处。我个人认为:练到一定程度,是可以做到“人球合一,球随心动,球依意行”的。但目前尚无一人能达此境界。这不是什么迷信,一旦中国门球界有了真正大师级的人物,大家就会看到什么是奇迹!就当前现实而言,只能说明我们所下的功夫还远远不够,我们所用的心思还远远不足!整体境界还有较大的差距。
       老李:是啊,记得咱们在聊如何看门球比赛中提到过“大师”,中国门球界什么时候能出大师级的人物呀?!
       老张:接受、默许、默认“大师”称号,承认进而吹嘘炫耀自己为“大师”的人,绝不是什么大师!
          好了,咱们接着说第六点,槌头击打自球时发出的声响。这一点需要通过对不同战术要求,不同闪送距离,不同场地特点,不同操作方法的反复观察、分析、听辩才能区别出极其微妙的不同之处。一般击闪时发出的声音比较清脆,而震闪发出的声音则比较沉闷。原因就在于两种闪击施力性质的根本区别,也就是刚才说的:一个使的是明劲儿,一个使的是暗劲儿。
          第七点,击打后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停留、停顿)的时间。击闪时是直截了当、硬碰硬的撞击,来去都非常干脆利落,所以击打后击球面不再有停顿,会立即抬杆,立即离开自球。震闪施加的是暗劲儿,要靠压、推、挤、按……把内在的“力”传递给自球,所以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后往往会有短暂的停留、停顿,然后再缓缓抬起离开。
老李:原来闪击的时候,击打一下自球还有这么多的名堂呀!
老张:有些东西不仔细观察就看不出来,不亲自体验就弄不清个中奥妙。光靠别人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听不如一练。
           咱们接着把第八、九、十这三条放在一起说,就是闪击后他球的移动情况。击闪时,只要击球面撞击自球,脚下的他球就会立即以很快的速度“唰!——”的一声离开,他球运动起来似离弦之箭,横冲直撞,势不可当。但是由于它的运动方式基本上与正推平击打法击出的球一样,看似很凶猛,却由于滑动、滑动滚动的巨大摩擦阻力,会使其很快减速,缺乏后劲。而震闪时,脚下的他球离开自球后,表面上看移动的速度不是很快,也没有那么大的冲击力,但却可以按照战术要求,以不同的施力让他的移动可近可远,可快可慢。在比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击球员闪送的球移动很慢,但却走的很远,似乎有着无穷的后劲儿。这就是咱们要说的最后两个问题,击闪和震闪在比赛中适用于哪些战术要求,通常用在什么地方。
           击闪适用于中远距离,比如闪带对方的关键球,送位、接力、制角等。而震闪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战术目的,送位、接力、制角无论远近都可以用震闪的方法来完成。特别是近距离制造双杆,自助成势,用震闪的方法磕、挤、擦、顶、碰、移……能做出许多高难度的技巧球。为什么有的人3、4个球在1、2平米的范围内或围绕着球门附近鼓捣来鼓捣去就是造不出双杆来呢?刚送好一个球,再用第二个球去并靠、密贴,结果又把第一个球顶跑了,原因就是他没有掌握震闪的基本要领。不看距离,不看地形条件,闪送每个球都是生硬的击打、碰撞……,所以球不听他的指挥,想要的距离没达到,想要的角度形不成。在近距离、小范围,特别是依托边角隐蔽条件下“做小球儿”、“玩儿技巧”,可以说非震闪莫属。有时在赛场上接近比赛结束的最后几分钟甚至数秒钟内,常听教练员这样嘱咐队员:“把某某号球缓送到四角,不出界!”;“把某某号球缓送过门出界!”。送就送吧,为什么还要加个“缓”字?有战术头脑、有强烈战术意识的人一听就知道:“缓”的意思是教练员不希望你把这个球“叭!”的一杆闪出,象火箭一样“嗖!”——地一声飞快出界。而希望它慢悠悠地滚动着,象踱四方步逛大街一样不紧不忙地走出界外。这里的关键是要“拖时”,即要占用(使用)更多的时间。主动方把仅有的一点时间占据了、用足了、耗完了,另一方就失去了起杆的机会,从而对双方的胜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像类似的这些关键时刻、关键杆、关键球,使用震闪的技巧就能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完成特定的战术任务。如果你没有学会并熟练掌握震闪的技巧,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形势、什么要求、什么目的,只要是闪送球都是干脆利落、直截了当地“叭!”一杆打下去,“嗖”——的一声球跑了,想通过你的具体操作多用、拖延一点时间是难以办到的。到时候,只能眼看着让对方关键球获得起杆机会,或反击,或抢分,或……,最终比赛谁胜谁负就难说了!
       老李:看来是得好好练练震闪的技巧,学会了、熟练掌握了,闪送球的时候才能做到随心所欲,操控自如,指哪停哪,要哪有哪,说哪是哪,想哪到哪。
       老张:这可不是三天两早晨,十天半个月就能办到的。你要有长期苦练巧练的思想准备才行。
       老李:那当然,门球技术,无论哪一项要想真正熟练掌握都不容易。特别是一些精致细腻的技巧活,说起来容易——那是人家下够了功夫,用足了心思,悟出了道道儿。做起来难——没有任何捷径可循。还是那句老话: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
       老张:好!你始终记住并实践这句话就行了!关于击闪和震闪的问题,今天就给你说到这儿,关键是回去要用心练、用心体会。这个不象一般的击球动作,更加需要调动自己的悟性。
       老李:下回准备给我介绍什么内容呀?
       老张:先别着急,前面介绍的几项有不少内容是需要下一番功夫苦练的。别的甭说,就是今天的击闪和震闪,你就得好好练上几个月才行。所以我想还是先“扫清外围”,咱们先聊聊对门球的一般认识、通俗理解和基本定位。然后再向技战术运用等领域逐步深入。
       老李:你说得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嘛。我不着急,一下子吃得太多了难以消化,对于我这样的新手,不能急于求成。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回再见!
 
第十六篇
 打“球”与 打“人”》

       老李:老张呀,最近这段时间我自己练球,总是受到别人干扰。现在是夏季,大家都是抓一早一晚的时间。你看,我早上四点多钟就去了。可到球场一看,人家已经打上了。你一去,人家就招呼你一块儿打,有的还强拉硬拽着非让你打不成。打,打,打!我就反对整天这么瞎打!有的人还说:“打门球,打门球吗,不打,你到球场干什么来了?!”。
       老张:这个问题前边咱们不是早就说过了吗。现在是:打球的人多,练球的人少;玩球的人多,琢磨球的人少。要想练球还得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还得要“打时间差,见缝插针”才行。不过你刚才说的打,打,打!使我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你说说,打门球,打门球,究竟打的是什么?
       老李:你又给我出难题儿是不是?好,如果做为研究探讨,我认为:从表面看,打门球,打来打去,打的就是球。如果从门球运动的总体角度去说,那就打的是技术、战术和心态。打就是比,打就是竞争。技术好,战术好,心态好的球队当然就容易打赢、打胜!
       老张:说的不错,打就是比,打就是竞争,打就是比技术,比战术,比心态。如果再具体一点儿呢?
       老李:再具体我可就说不好了,还是听听你的高见吧。
       老张:老李你看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打门球,打门球,一个“打”字反映了门球运动的基本形式,道出了门球运动的基本内涵。大家平时见面开口闭口都是打门球儿 —— 这边问:“老李,干什么去?”,那边答:“打门球儿去!”。打 —— 意味着进攻和拼搏,代表着奋斗和进取,体现了积极和向上,它也是“惟攻制胜”这一门球运动突出特点的高度概括。打门球,究竟应该打什么?我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老李:哪五个方面呀?你逐个儿给我详细说一说。
       老张:一是打破布局,乱其阵脚。门球比赛的开局阶段,红、白双方在投入、留驻球的数量和进场球的落点上都非常审慎、很有讲究。为了给接下来的激烈拼搏做好铺垫,都想极力抢占要隘,蓄势待攻。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比赛一开始,只要布好了局,站稳了脚,就可以形成一种稳固的阵势。这对于体现战略思想,达成战术意图,稳定军心,激励士气都十分重要。在慎重开局,缜密布阵的重要阶段,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技战术手段,只要能集中精力突破对方的一个“点”—— 拿掉其楔在战略要点上的一个棋子,一颗钉子,就能打破他的整体布局。比如:红方开局打四角战术,一旦①号球与后续接应配合的球形成密集错位目标,白方⑧或⑩号球就可以轻进一门采取远程奔袭的打法实施强攻,摸到一个球,就能一下儿歼灭两至三个红球,即打破了他的布局,又能起到非常强烈的震撼作用。
         无论哪一方,首轮进场的2、3个球,都是经过深谋远虑,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无数次训练、实战检验才形成的一种大有说道的构想。每个球号的选择,落点的锁定,选手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绝对性”——不能犹豫,不许动摇,不可替代。通过对赛场上红、白双方第一轮进场球的分析就看的很清楚:红方无论开局打什么战术,一般都是使用①、③、⑨或①、⑤、⑨,有时也有用①、⑤、⑦的。①号球无论是占据二门,深缩四角,还是隐匿浅二层或卧底三中,目的都是抢占先机,隐蔽蓄势,先活后威。企图从第二轮一开始就立即向对方发起猛烈攻击,力争重创歼敌,首战告捷。首轮进③号球的目的无非是利用其先手的优势,在①号球之后尽早形成强势威慑(双杆或擦攻),迫使对方不敢轻易在一区为进场球造双或适度集球。⑨号球第一轮进场是为了充当红方各进场球的后盾和保护神,而且还有下一轮⑨打①成先手王牌的目的。
         做为后攻方的白球,第一轮投入哪几号球,必须看红方的举动而定。一般三门阻击球多用④号球,这是在红方不进③的情况下。二层占位球多用⑥或⑧号球。用⑥号球是针对红方的①、③、⑨,用⑧号球是对应红方的①、⑤、⑨。如果红方打①、⑤、⑨,你用⑥号球去二层占位,就是②号球进场擦⑩斜过二门后拿到了⑥号球,传给④,④打⑥也不能做为加压先手球,因为红方场内还有⑤号球。如果红方打①、③、⑨,情况就不同了,正如用⑧号球对付红方①、⑤、⑨一样。只要白方能顺利拿到,及时派遣,就会给场内红球构成灭顶之灾。
         总之,打门球,打门球,从比赛一开始,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是要打破对方的布局,拿掉他整体布局中的一个球,清除他整体构思中的一个点,就能基本上打乱他的阵脚,在他的整体攻防构架中撕开一个口子,进而起到震撼,折杀对方士气的巨大心理效应。
       老李:那当然,开局布阵阶段,无论哪一方,只要自己的一个关键球被对方打掉了,对队员心理都是一种震撼和重创,就好象失去了主心骨儿一样!
         不过这第一招儿“打破布局,乱其阵脚”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红方首轮进场球落位都比较贴边靠角,要想直接攻击、把它拿掉,没有过硬的远攻技术和良好的心态,一般是不易奏效的。而一旦失误,也就给自己埋下了被动挨打的祸根。第二是什么?你接着往下说吧。
       老张:二是打断链接,使其肢解。前边刚说过的,双方开局第一轮的进场球,相互之间都有一种承前启后,链接搭桥,密切配合,互为依存的联手结组关系。后手球都能为前手球起到链接、引向、过渡、借助的支撑作用。根据战术需要,前手球也将对后手球的派遣出击、造势待攻、隐匿避锋、滚动续链……发挥重要作用,两者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是战略布局的核心。打断链接是夺势控局的首选和关键。比如红方采取①、⑤、⑨隔门结组布阵,如果白方⑥或⑧号球进一门后能轻粘二门占位的①号球,实现拔钉夺隘,就将使位于四角区的⑤、⑨球失去支撑和保护。若⑥或⑧球拿掉①号球后再斜过二门直逼四角,则将彻底打乱红方的整体链接,从而肢解其整体布局。即使不能斜过二门扩大战果,也已使⑤、⑨球孤立无援且处于腹背受敌,前后夹击的危险境地。因为白方②球进场可擦⑩实施远程奔袭,在三门执行阻击任务的④号球也直接威胁着场内大片区域。
         打断链接不仅在开局阶段使用,更应贯穿于比赛全程。纵观双方搏弈,保持链接,维系整体,渗透于所有技战术之中。赛场上的远射强攻,闪带拼杀,同归于尽……几乎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 —— 打断对方精心设计的链接关系,使其整体肢解、失衡。你想想,这和人的身体一样,四肢的动作和作为本应相互协调,互为支撑,哪一部分出了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整体协调,破坏整体运行。中风病人的言行举止就是最好的例证。
       老李:这就跟自行车一样,如果链条断了就不能骑了。靠人推着走,那还叫什么自行车?那叫人力车!
       老张:咱们接着说第三点,打扰思路,乱其方寸。这一条是在走好前两步棋的基础上实施的。布局一打破,链接一打断,其结果必然是摧毁了对方的战略构想,湮杀了对方的战术意图,在这样一种突如其来,势不可当的强势震撼之下,一般人们都会感到非常震惊,进而手足无措,方寸大乱。实战中,得势一方必须紧紧抓住对方乱方寸、无所措的有利时机,调兵遣将,加强攻势,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不能让对方有丝毫的喘息机会,不能为眼前得分而减少以致放弃对对方关键球的震慑和遏制。总之,夺势之后必须迅速扩势,稳扎稳打,固势定势,直至全胜。
       老李:这就跟打仗一样,突破了敌人防线,撕开了进攻的口子,就要派突击队猛冲猛打,大胆穿插。如果这个时候心慈手软,犹豫不决,那敌人很快就会组织反击,夺回阵地,封上口子,筑起防御。看来这打门球真和打仗一模一样,挺有意思。
       老张:下面一条是打压主力,断其脊梁。一般每支球队都有一、两名主力队员,或称尖子队员。他们技术全面、扎实、熟练,实战经验丰富,临场心态稳定。这些人可以说是整个球队的顶梁柱、主心骨。有他们在,其他队员就心里有底,胸中有数,有所依托,有所企盼。比赛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其他队员都打的一般,甚至不怎么样,只要主力队员的球还在场上,只要让他们抓住起杆的机会,立刻就会出现奇迹 —— 要么击闪冲杀,给对方造成致命创伤;要么力挽狂澜,扭转双方场上态势。大多数的主力队员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这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因此在比赛中,有的球队就采取严盯主力,拼死打压的特殊战法。只要得到机会先打主力队员的球,有时就是豁出去损失一、两个球也在所不惜,千方百计把对方主力队员的球顶出界。事实证明,这种战术在实力相当的球队之间,特别是在基层组织的比赛中,往往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因为一个人你本事再大,技术再好,老让你站在场外当观众,你只能干着急,有劲儿使不上。打掉了,盯死了,看住了主力队员的球,让他不能发挥作用和威力,就等同于整个球队失去了脊梁,没有了支撑,其他队员就没了主心骨儿,进而丧失信心,丢掉斗志。
       老李:上周咱们两个队比赛的时候,我们队长就私下里跟我们说:“把老张看住了,不让他起杆,咱们准能赢!”。结果是你们队的老赵和老沈都不含糊,都够厉害的,最后我们还是输了!
       老张:当然了,如果一个球队确实训练有素,个个称高手,人人是主力,那你再用这一套就不灵了。看住这个,看不住那个,防了老赵,防不了老沈,就得想别的办法了。
         咱们说最后一条,打掉雄心,灭其锐气。门球比赛,球队的整体实力固然重要,但做为一个团队,一个战斗集体,有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也很重要。正确的指导思想,昂扬的斗志,高度的自信,忘我的精神,求胜的欲望,拼搏的韧劲……,这些都是赛场上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弱队战胜强队的事例屡见不鲜。道理很简单:本来我就不行,我就弱,但我不怕你!只要我听指挥,认真打,抓战机,敢拼搏,就有赢你的可能!我决不自馁,决不害怕,决不放弃!你看比赛中,有的弱队也不讲什么战术,见门就过,有球就打,横冲直闯,无所顾及。遇到这样的“拼命三郎”、“敢死队”,反倒把一些强队弄得提心吊胆,不知所措,有战术不敢组织,有本事施展不开。象这样的比赛,胜负往往不在技战术上,而是心态,是胆识,是临场发挥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般训练有素的球队,队员的心理素质都比较好,平和稳定,胜败无形,荣辱不惊。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听指挥,识整体,认真打好每一杆球”上。旺盛的斗志加良好的心态,进取的精神加严谨的操作,预谋的战术加默契的配合,灵活的指挥加过硬的技艺……,只有在高规格、高水平的竞技中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什么规格,什么形式的比赛,有高昂的雄心壮志,有一股无坚不催的锐气是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要想打掉雄心,灭其锐气,重在开好头,踢好前三脚。正如前边咱们说的,无论在打破布局,打断链接,打乱思路,打压主力中的哪一个环节上取得突破,并波波相连,环环紧扣,乘胜追击,猛打猛冲,只要扩大了战果,夺取了主动,掌控了全局,就能起到打掉雄心,杀压锐气的作用。因为一个人雄心再大,当他感到前途渺茫时就会犹豫不决;一个人本事再强,当他感到形势不妙时就会畏首畏尾,雄心变成灰心,锐气变为丧气,战斗力又何从谈起!
       老李:平时大家都习惯说“临场发挥”,让我看,就是一个心态问题。因为人的思想支配行动吗!一怕,一认为不行,没救儿了,也就彻底失去了斗志,再想赢球就难了。
         经你这么一说,打门球打什么?清楚多了。真是越琢磨越感到奥妙无穷,抠的越深越细越有意思。
       老张:说完了前边五个方面“打”的内容,九九归一,最后转了一个圈儿,还是要回到开始的地方,落实到一个字上:打门球,打门球,打的就是“球”。让我说:打的不应该是“球”,而应该是“人”!为什么这样说呢?球要靠人去操控,每个球系着一个人的心,一个人的情,一个人的意。当我们还不能做到“人球合一,球随心动”的时候,那就只能、必须是“人随球动,心随球动”。事实也正是如此:赛场上只要你的球一有移动、变化,你人就随之移动,心情就会有所变化。谁都希望自己的球始终在场内,并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当你蓄势待攻,箭在弦上时和你屡被逐出,反复压线时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打来打去,表面看是在打球,实际是在打人。球的进出移位是一种表面形式,人心的牵系变化才是根本所在。所以,归结到一个字,打门球,打门球,实际上打的是“人”!
       老李:说来说去,最后归结到打“人”上来了!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球要靠人去操控,每个球都代表着,或者说在它的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好,今天你给我讲的这几点,真让我大开眼界。其实道理就摆在那里,球、球、球,往往人们两眼总是盯着那个球,就没想一想那个球是死的,人是活的。球的隐蔽显现、变化位移……等等都是由人来操控的。人一出了纰漏,球就难保了。只要把人打蔫了、打急了、打傻了、打蒙了、打疲了……,那个球还在话下吗!哎呀 ——,看来这门球儿的学问实在是太宽泛、太深奥了,咱们真是得老老实实地当好这个小学生啊!
      老张:行啦,今天时间又不早啦,下回再接着聊吧。
      老李:那好,咱们下回再见啦!
 
第十七篇
《也谈“低 级 失 误”》

           老李:老张,请教一个问题:比赛时有人一杆球没打好,怎么总有人说“低级失误”呢?失误就失误吧,为什么非叫“低级失误”呀?
       老张:在门球比赛中,教练员、击球员都有可能发生失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个问题咱们以前提到过,记得当时我是这样说的:门球这个东西,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都潜伏着难以预料、难于防范的不确定性因素。实际情况正是如此,影响到打好打坏的主客观因素太多了。天气情况:是晴是阴,是早是晚,是冷是热,是风是雨;场地影响:咱们以沙土场地为例,是平整如镜,还是到处坡坎儿,是干燥板硬,还是潮湿松软,是粗沙厚铺,还是细沙薄撒;人的因素,那就更一言难尽了:你的身体情况如何,平时心理素质锻炼怎么样,赛前的心情好坏,临场兴奋度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等等,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你技战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有时不知道因为一点点什么性质、什么类型的芝麻小事儿,就可能铸成大错,造成比赛失利,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我们要求竞技型的球队一定要训练有素。这样的球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积月累,经过千锤百炼,大浪淘沙而形成的战斗集体。无论发生什么意外都能正常发挥,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冷静应对。特别是他们心静如水,八风不动的心理特质,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确保“认真打好每一杆球”,这一点是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做到的。
         在谈低级失误之前,应当先给它下一个定义。有人说,造成低级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天气情况,时间安排,场地条件,指挥水平,器材保障,心情好坏,现场氛围……等,都可能导致低级失误的发生。我个人的看法与此有些不同。首先我认为:低级失误是针对竞技型队员而言的。如果一个人刚接触门球不久,当然也包括那些球龄并不算短的一些同志,由于他们不动脑子,不用心,不爱学习不钻研,什么都还不知道,最基本的基础技术还没有学会和掌握,在比赛中出现这样那样“本不应该的失误”(即按广大基层门球爱好者的水准,一般情况下都应该打上的球),你能叫他“低级失误”吗?不能!因为他还处在一个不怎么懂、不怎么会、不怎么行、不怎么样的低水准、低层次上 。      
         如果要给低级失误下一个正式的定义,我个人认为这样说可能比较恰当一些:就合格的竞技队员而言,正常情况下完全有把握顺利完成的技战术操作,由于临场某种心理因素(情绪)的影响,导致预料之外的偏差和纰漏,称为低级失误。而这种低级失误往往对比赛胜负有着重大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之所以这样给低级失误下定义,是认为这种失误的发生,完全是队员在临场技战术操作前一刹那间的心情、想法、动机、企盼、欲望、顾虑、担心、惧怕、压抑……等极其复杂多变的心理因素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致使其不能真正做到“认真打好每一杆球”。这种违背常理的举动,出人预料的反常,悔之莫及的恶果,只有击球员事后冷静反思,如实解剖自己,才能坦诚道出原由,进尔痛感悔不当初。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赛场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低级失误,谁也不敢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真正做到 “认真打好每一杆球”!
       老李:你几次提到“认真打好每一杆球”,是不是击每一杆球都按部就班,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比如从站位开始,落杆,瞄准,微调,试击,撤杆,进杆,击打……,当然包括用力的掌握,击点的锁定,地形的观察……等等,都做到一丝不苟,精致细腻就算是“认真打好每一杆球”了?
       老张:你说的这些都很重要,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关系到球打得好坏。但这些是表象的、有形的,关键是人的思想、心情、情绪,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形(匿)的东西。哪怕是一点点,就足以支配和左右你所说的那些重要环节的质量和纯度。因为从裁判员呼号到击球员进场,就在他即将挥杆进行技战术操作之前,他心里想的是什么?顺利时有没有浮躁轻敌情绪;失利时有没有担心惧怕和顾虑;近距离球有没有忘乎所以,随随便便;远距离球有没有畏难自馁,谨小慎微;关键杆时有没有过度紧张,操之过急;收杆球时有没有求胜心切,匆忙应对……等等等等。每一杆球,场上每一分一秒,情况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人的思想、情绪也随之起伏跌荡,加之各种荣辱得失,名利羁绊,只要稍有分心 —— 要么心不在焉,要么过度认真,都不能称为“认真打好每一杆球”,其结果大都会造成低级失误的发生。
       老李:你的意思是说,“认真打好每一杆球”中的“认真”二字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心态平和前提下的正规操作。只要心态不稳,也就是你所说的各种不良情绪影响,哪怕是极其微妙的一点点影响,都将会产生“不够认真”或“过度认真”(实际是谨小慎微)行为,造成低级失误?
       老张:你归纳的不错。“不够认真”和“过度认真”,一个“不及”,一个“超过”,都不能称为是真正的“认真”。什么事情都是一样,标准要求为10,你做到5、8、9不行,但做成了12、14、15也同样不行,不足和超过都不是合格。我可以给你举几个实际例子,这都是在我们以往的比赛中所发生的:
         第一个例子。2004年9月,在市甲级队赛中,我们(红球)对市供电局(白球)的一场球(见附图):打到第四轮时,比分10︰12白方领先2分。在二门前的①号球将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
    ⑦号球闪送给③号球,为其向三门攻击接应制角。当时对方的②号球在界外。⑦号球送的很到位,落在距③号球约10厘米处,角度也很好。只要③号球擦⑦奔三门,打掉对方的三个球,这场比赛就可稳操胜券。一看这个阵势,大家都很振奋,因为3号队员技术比较全面,并且特别善于打擦边球。看来大局已定,只待佳音了。裁判员呼叫“3号!”的话音刚落,就听3号队员坚定而爽朗地说了一句:“我过去了!”,还没等教练下令或回话,只听“唰”—— 的一声③号球擦空了,接着就是 “哎呀!”一声大叫,③号球快似火箭般从四线出界。最后这场球以白方满堂红告终。赛后总结会上,3号队员后悔莫及,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我一看场上形势,心里特别激动。⑦号球离我那么近,擦过去吃掉④、⑥、⑩三个球,再过门打掉⑧,这场球就肯定赢了!”。停顿了一会儿,他又边摇头边说:“现在回忆起来,是因为我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操之过急,两眼只盯目标,心早已跑到三门那边儿去了。结果是顾彼失此,万万没有想到10厘米的球竟也擦空,绝好的战机,让我一个低级失误全给葬送了!”。
       老李:这球输的实在太可惜了!
       老张:让我说,这场球输的不可惜,而且应当把“可惜”换成“可恨”!恨什么?恨自己临场心态不稳定;恨自己控制不住过于激动的心情;恨自己急于求成,疏于操作;恨自己当时两眼只盯目标,心早已跑到三门去了!……。10厘米的球,怎么会擦空呢?如果你注意观察,几乎每逢大赛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就是不可思义的低级失误,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恶果。经常可以听到赛后球友间的风趣调侃:“怎么搞的!当时你脑子里想什么那?”,对方则频频摇头摆手,满脸无奈,无言以对。从这一简短调侃中不难看出:对于赛场上屡屡出现的低级失误,人们已有所共识 —— 完全是临场某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所致。不然,为什么要问发生低级失误者“当时你脑子里想什么那?”?
       老李:看来打球的时候真不能有丝毫的分心,稍一走神儿,稍一疏忽就会出事儿!
       老张:下边说第二个例子。这是2006年去陕西临潼参加一个比赛。我们(白球)对长庆油田(红球)队。比赛时间过半,7︰10形势对我们有利(见附图):在二门前的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
     ④号球和⑦号球距二线大约都是40厘米,两球相距也仅有40厘米左右。当时我打②号球并兼任教练。我站在二角处,4号队员喜形于色地向我竖起拇指表示她高兴的心情。我理解她的意思是说:“机会来了,打掉⑦球,再过门吃掉⑩号球,这场球就没问题了!”。当裁判呼叫“4号!”后,她迅速进场,立即起杆击球。就在我还没来得急说话的时候,只见她的④号球绕着⑦号球里侧轻轻划了一条弧线一滑而过,停在了⑦号球左前侧约30厘米处。其他队员一见都惊呆了!4号队员脸色“唰”——的一下儿就白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接下来轮及⑦号球起杆时,人家先轻击④号球,用④号球瞄准三门前的⑧号球,一杆猛闪,两球双飞出界。最后我们还是输了。从当时场上形势分析,如果我们的⑧号球能保住,过三门后还可以通过①号球向对方实施攻击,尚有力挽狂澜,扭转败局的可能。⑧号球一被闪出界,大家的心情也一下子沉到了底 —— 没救了!
       老李:究竟是什么原因,那么近的距离,④号球竟然没打上⑦号球呢?
       老张:很简单,就是在二门前靠近二线的地方场地不平整,靠外面高,靠里面低,从外向里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坡度。你光看两球的距离很近,如若用正常的力度击打,球就会不走直线。所以你在瞄准和击球的时候都必须做出适当的微调才行。
       老李:正象刚才前边说的,哪里都不能疏忽。40厘米的球合着眼也跑不了呀!可它就跑了,太遗憾了!
       老张:本来跑不了的球,竟然让它跑了。表面看是地形影响,真正的原因还得从自身找。赛后总结会上,4号队员无比后悔地说出了她当时的心境:“我一看,两球离的那么近,随便一拨拉不就行了吗,绝对没问题!结果是有利条件冲昏了头脑,我就没仔细观察地形,也没有认真瞄准就起杆了。当时一下子就把我下蒙了,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老李:这是不是应该叫做 —— 盲目自信,冲昏头脑,不看地形,轻易起杆,一条弧线,引来恶果呀?!
       老张:行!你归纳的还挺准确,挺全面,挺风趣。反正不管怎么说,门球就是一锤子买卖。没有后悔药,没有第二杆儿,不能拿回来重打!好啦,咱们接着说第三个例子。
         这个例子很有意思,也很有研究探讨价值。原因是事情发生在同一个赛事,同一名队员身上,也就是第二个例子中的4号队员,恰好又是上一个低级失误的第二天。这次她是打③号球,又是在关键时刻出了纰漏,也可以说和前一天的失误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前因必有后果,前边的阴影尚未消除,后边紧接着又是乌云遮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见附图):我们(红)和宝鸡石油机械厂(白)比赛,第一轮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
     双方都没开好局,我们的①号球没进一门,对方的②号球占位出界,最后⑩号球占位仍不理想。第二轮①号球在一区做接应,对方②号球进场时由于地形原因落在了二门后距二线约50厘米处。③号球进场后擦①号球靠近二门前,先把①号球闪送到三门前,自球过二门,打掉②号球就近闪出,下一步打掉⑩号球就把先期进场的白球清场了。当时③号球距⑩号球不足2米,且两个球离边线都在半米以上。按3号队员的技术水平,一杆打掉⑩号球那是“手拿把攥”—— 绝对没问题!队友们也都静观其效,只待佳音了。这个时候,只见3号队员面部毫无表情,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目标,左瞄右瞄,迟迟不起杆儿。场上队长又大喊一句:“要稳住!”,就在大家惟恐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过度紧张的3号队员生硬呆板地一击,自球从⑩号球左侧画弧而过,沿二线走了大约5米停在二门前,恰好为对方④号球接了力。④号球进场后先打掉③号球,再拿到⑩号球送给三门前的①号球……,从此我们陷入被动。事后开会总结经验教训时,大家一致承认:由于前几场球打的不太顺利,任务越来越重,加上今天早上刚开过动员会,提出了要求,都感到思想上压力比较大,心情紧张放不开,惟恐在自己手上出现失误。3号队员虽未发言,但确坐在那里频频点头。
       老李:让我是3号队员,我也不会再说什么了。连着两天两场球出现低级失误,只有老老实实反思自己,汲取教训了。
       老张:从以上三个例子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低级失误的事例中,不难看出:门球有许多难。技术难,战术难,这个难,那个难,从人的角度而言,“认真”是难中之难,是难中最难!实践表明,几乎所有的低级失误都属于“绝对把握”之杆 —— 即一般正常情况下,这种球都是绝对有把握打上、打好的。奇怪的却是几乎所有的低级失误又都出现在“绝对把握”之杆上!因此,我认为:“绝对把握”之杆,才是(就是)检验是否真正“认真”之时。
       老李:照你这么说,似乎低级失误是防不胜防,不可避免的?!有没有什么办法减少或杜绝低级失误呀?
       老张:要想彻底杜绝,恐怕一时半时难以做到。因为人的思想看不见摸不着,各种心境,各种情绪都要反映在人的言行举止中,而且随时随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技术再好,战术再活,如果心思不在那儿,走神儿了,正如前面咱们说的:要么“不及”,要么“超过”,都会出问题。
         要想减少和尽量避免低级失误,首先是要淡化人们头脑中的锦标意识。特别是我们中老年人,对于胜负输赢,名次之类的东西要看得淡一些,不要一比赛就想赢球,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赛事。二是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修养锻炼,特别是要努力提高临场自我调节能力。俗话说:要能控制自己。防止情绪忽冷忽热,忽高忽低。三是多实践多磨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切记并做到“认真打好每一杆球”。四是临场加强互助互动,队友间及时提醒,教练员要适时采取措施分散、转移、放松队员心中过度紧张的“弦”。五是赛前不搞思想加压,不要轻易交任务提指标,让大家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比赛中去。
       老李:看来要想杜绝或减少“低级失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它的产生原因太多样、太复杂、太隐蔽了,而且发生作用的时机又是那么细微、短暂、多样。我想:你反复强调要“认真打好每一杆球”的重要性和他的难度之大,关键就在这里。
        老张:不少老同志总说:“认真,谁还不会呀?那有什么难的!”,可当他打了一杆臭球(属低级失误)你再问他原因时,他就会说:“当时我没在意,走了神儿啦!”。你说这叫“认真”吗?而且做到了“每一杆”都认真吗?!
       老李:看来这打好门球所涉及的问题太复杂了,绝不仅仅是技术和战术的问题,人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有时还是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
       老张:行啦,今天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要是细抠哇,那可就没完没了啦。
       老李:好吧,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啦,咱们下回再见!
 
第十八篇   
 组队选人   大有学问       

         老张:老李,怎么了?我看你这几天情绪有点儿不对头,是哪儿不舒服?还是为打球儿的事和谁闹意见了?
         老李:咳!—— 别提了。你说,多好的事儿呀,硬是让我们队的老贾和老温给搅黄了!
         老张:是不是为外出比赛的事呀?咱们门协不是已经定了,让你们队去参加吗?
         老李:门协是那么定的。可我们队的人还需要做些小的调整,平时老贾和老温就闹不到一块儿,俩人总是别别扭扭的。这回为谁去谁留闹得更凶了。最后门协又确定不让我们队去了。说:“八字儿还没一撇儿,就闹成这样儿,出去能打好球儿吗!”。老张你说,好不容易有一次外出锻炼,开开眼界的机会,这下儿全完了!
         老张:我说你这几天脸上总是“晴转多云”呢,原来是为这件事。算了,别往心里去,以后还有机会。既然你今天说到这儿了,咱们就针对这个问题聊一聊怎么组队,怎么选人的问题,你看怎么样?
         老李:我最近也经常考虑这个问题。你看,咱们一共有10几支球队,大部分都是老同志,好象哪个队里都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平时无所谓,大家在一起稀稀哈哈打着玩儿,一比赛就不知道哪个队会出事儿。有的故意叫劲儿不听指挥;有的当场顶嘴争争吵吵;有的摔杆不干;有的赌气走人……。你说,这是为什么呀?在家里还这样,能拉出去参加大赛吗?!
         老张:你说的对!一个球队如果内部不团结不和谐,绝对成不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整天把心思用在“窝里斗”上,哪还有心思琢磨球!通过多年实践,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组队选人,大有学问!
         老李:你又来了,这有什么深奥的学问呀?合不来的别编在一个队,弄不到一块儿的就立刻把他分开。我看只要球打的好就行!
         老张:可不是那么简单,光强调球儿打的好也不行。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清楚:门球是兴趣球,快乐球,团结球,友谊球。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 快乐、健康、长寿走到一起来了,也有了共同的语言。所以,门球要“人和”为上。门球之谜、之趣、之乐、之雅、之盛都在“人和”。技术、战术是门球的外在表现,人和才是她的灵魂。没有人和就没有门球,就没有门球的一切!
         老李:你这几句话说的有分量,也说到了点子上,道出了门球运动的真谛!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支球队,如果整天吵吵闹闹,鸡飞狗跳的,什么事儿也干不成。人和,人和,对门球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老张:组队选人,大有学问,指的不是平时。如果一个单位打门球的就那么几个人,凑凑合合能组成一个队,你想调整也办不到。咱们说的是能代表单位外出参赛,拿成绩争荣誉的竞技型球队。这支队伍怎么组织,怎么选人,多年来确实让一些门球人费尽了心血,伤透了脑筋。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不乏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难以平衡的多方照顾;上下左右的碍于情面,以及主观臆断的长官意志……等等加杂其中,使得这项工作难度更大,震动也更大。
         老李:办这个事儿就怕有私心,有长官意志,那样一来矛盾会更大。
         老张:如果我们能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以群众路线为途径,以实事求是为标准,我看也并不是很难。
         老李:选什么人,有个标准、条件才行。要么技术比赛,矬子里面拔将军;要么群众公推,大伙儿说了算。
         老张:你说的对!选什么人,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选择的基本条件。单纯靠比技术或大家毫无目的地推荐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关于选人的条件和标准,我原来有过考虑。我个人认为要把握好如下三个方面,具体归纳为“三好”——人品好,技艺好,心态好。
         老李:呵——,跟三好学生一样,那就是三好队员啦。你给我具体说说。
         老张:首先说第一条 —— “人好不事癖”。这一条的重点是强调一个人的人品要好。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⑴、合群 ——性格脾气不古怪,不固执,与队友要谈得来合得拢,亲如兄弟。不能让人总是畏而避之,敬而远之。⑵、合情 —— 要有自知之明,重友谊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一贯正确。谨言慎行,不没事儿找事儿,招鸡弄狗儿,挑动是非。⑶、合理 —— 遇事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分析,不轻浮不焦躁,实事求是,心胸豁达开朗。总之,这一条强调的是人的本身:人品,人格,人脉,人气。绝对不能要那种无事生非的“事儿癖”,无理狡三分的“嘴把式”和心术不正的“小人”。这样的人有一个,谁也别想安宁,谁也别想顺心,谁也没心思琢磨门球!正如俗话所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我个人的观点是:有这种毛病的人,球打的再好,也坚决不能要!
         老李:我同意你的观点。竟管你前面说的有些话听起来有些刺耳、刻薄,或者说是太露骨、太直帅,但这是事实。实践证明:一个球队里有一个“刺儿头”、“杠头”,那就完了。这个队肯定是平时叽叽喳喳,比赛稀里哗拉!
         老张:第二条是“球好重集体”。这一条强调的是技战术和整体观念。基础技术要全面、扎实、熟练并有特长。平时肯于钻研,坚持刻苦训练,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战术意识强,能机动灵活地处置场上情况,听从教练指挥,默契配合队友。识大体顾大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无论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以整体利益为重,服务队友,全心全意;搭桥接力,甘做人梯;维护整体,不遗余力。不打“英雄球”、侥幸球和赌气球。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球德、球风、球纪好。
         老李:这第二条的要求可不低。技术水平要高当然重要,这是最起码的条件。因为你要代表单位外出比赛,要拿成绩争荣誉,必须个个都是高手、硬手。一个队里有一个明显的弱手,关键时刻一掉链子就不好办了。特别是强调识大体顾大局的整体观念,这一点很有必要。你看,有些人球打的确实不错,遗憾的是球风不怎么样,好逞能,好显摆,好打英雄球,有时连教练也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如果经过教育帮助,汲取教训,能逐步有所改进还可以。如果老是我行我素,目中无人,我认为,他球打的再好,也不能要。
         老张:我同意你的看法。这种人是少数,他们在球德、球风、球纪上有些问题。这里所说的球纪,不是技术,而是纪律。他们往往自恃清高,目无组织纪律,争强好胜,斤斤计较,头脑一发热就不管不顾干出蠢事来。如果对这种人一味迁就凑合,一是会影响球队内部的团结、败坏队风。二是会到外面“捅漏子”丢人现眼,损害单位的声誉。正如你所说的,一个球队里有一个弱手,关键时刻掉链子就会输球。但是,如果一个球队里有一个球德、球风、球纪不好的“刺儿头”、“杠头”,那更了不得!这种人坚决不能要!
         老李:最后一条心态好,有什么具体要求?
         老张:刚才还忘了一项,那就是做为竞技队员,对其技术要有具体的指标性要求。按一般常用技术我提出了一个10个方面的硬性指标。你看合适不合适,还可以继续探讨修改:
          ⑴、自球、靶球相距1米左右的擦边和自球抵近目标的成功率(以续击成功撞击为准)要达到100%;自球、靶球相距2—3米的擦边和自球抵近目标的成功率要达到70% 。
           ⑵、围绕球门2米范围内,通过击、闪2—3个随机球造、打双杆球的成功率要达到100% 。
           ⑶、面向边角3米左右,轻粘距边线50厘米以内的孤球目标,成功率要达到90% 。
           ⑷、将场内10个随机球(距边线5 —10米)制边制角到指定位置,要求各球落点距离边线不能超过20厘米,成功率要达到90% 。
           ⑸、6米距离闪、击球撞击终点柱,成功率要达到100% 。
           ⑹、距二、三门占位(1号位)球8米左右,拔钉夺隘的成功率要达到80%,且拔钉不成要确保自球贴边自保。
           ⑺、8米左右闪带对方关键球或同归于尽的成功率要达到100% 。
           ⑻、8米以上距离击、闪送球接应制角的到位率(以待杆队员基本满意为准)要达到90% 。
            ⑼、一门后1—10米范围内定点定距进一门的成功率要达到100% 。
            ⑽、在1.5平米范围内利用3个随机球“自助成势”(双杆或擦边、擦顶)的成功率要达到90% 。
         老李:这10项技术的要求可不算低呀!看来做一名竞技型门球队员真不容易!
         老张:成为竞技型门球队员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训练有素。必须是经过严格正规训练的,靠平时自打自练或打着玩儿出来的,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所特长,但若全面衡量,肯定会有一些明显的技术弱项。这样的选手,到高规格、高水平的正规大赛中,往往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考验。原因是他们的整体素质不全面,不正规,不扎实。
          门球运动在我国已有近30年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们承认,技战术水平确有长足长进,明显提高。但我们始终没有正规严格严谨的训练体制,训练计划,训练教材,训练方法,训练基地,训练设施,训练制度,训练人才……。可以这样说,我们的门球队伍,目前还处于自发、自愿“小打小闹”的“游击队”阶段。要想成为门球大国,门球强国,必须走科学发展的正规化之路。
         老李:那是上边的事,咱们操那个心干什么!还是说怎么组队选人吧。
         老张:好,咱们说第三条,刚才扯的有点远了。第三条是“好胜无畏惧”。这一条强调的是心理素质,也就是一个人要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心理素质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平和稳重。不畏强,不藐弱,胜不骄,败不馁,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让自己“稳住神儿”,心里保持平和平静平定平稳。不是那种“见火就着”、“一触即跳”、“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性格。二是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能根据赛事进程,整体态势,利弊关系,及时调节并控制自己的心境,确保自己始终处于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三是不甘落后,勇于拼搏,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儿和强烈的求胜欲望。关键时刻能做到方寸不乱,冷静应对。四是能在顾全大局,维护整体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技战术特长,认真打好每一杆球。以上就是组队选人的三条标准,也就是开始时说的那“三好”——人品好,技艺好,心态好。
         老李:有了“三好”的标准,具体怎么选呀?
         老张:可以分三步走:首先要把选人的标准、条件公开,让大家都知道。在此基础上自愿报名,凡报名的都欢迎,不能有任何条条框框,要一视同仁。第二步是进行技术考核。按竞技队员的要求逐项组织认真正规的考核。按及格、良好、优秀记录成绩,然后把技术考核成绩公布于众。计算成绩中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总成绩不是各单项成绩的分数简单相加。每一个单项都应当有最低的分数要求,达不到单项及格,则某个单项技术的成绩为“0”。防止出现有的单项不及格,有的单项优秀,两项分数一平均仍为及格或良好的现象。这样计算出来的成绩才是这个人的综合能力、真实水平。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竞技队员在技术上不能有明显的弱项,不能有“缺腿儿”。第三步是公布名单,让群众评议。根据每个人的平时表现,为人处事,技术考核成绩,让群众公开评议、投票。如果你自己有充分的自信,认为自己可以,就可以投自己的票。最后按得票多少选择队员,组成球队。至于队长、教练,那是组成球队后再从成员中公推的,是大家公认、信得过的人。这样组成的球队,别人不会说三道四,背后议论。队员之间也相互了解,心知肚明。至于说你出去能不能打好球,取得好成绩,那要看你球队的整体水平如何,和外面的世界相比,你们处在一个什么层次上。
         老李:这可真够复杂的!没想到组建一个门球队,当然是竞技型的门球队,里边儿还有这么多名堂!
         老张: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球队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稳定的集体。之所以说是动态的,是因为会有后起之秀,要有新老交替。球队的成员绝不能是“终身制”、“铁饭碗”。新生力量随时可能出现,你如果不严于律己,刻苦训练,不断进步,就可能要落后、掉队。每半年或一年应当视情进行微调,有上有下,有进有出。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始终确保球队技术精,战术灵,心态好,风气正,有底蕴,有活力,有斗志,有韧劲,真正成为一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坚强战斗集体!
         老李:哎呀——,听你这么一介绍,看来这门球所涉及到的学问实在是太宽泛、太复杂了。实践也证明了,要组建一支过硬的球队、拉出去还能打出好成绩,绝不像我们通常想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在基层,乱七八糟的事儿太多太多,哪一样处理不好都会受指责、遭埋怨。这也让我想到咱们的门球协会,本来就是一个基层的、松散的、群众性的组织,既没什么权利又没有活动经费……,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
         老张:你又跑题儿啦,咱们研究的是选人和组队,你却扯到了门协和经费。
         老李:可能是这些天来听你的介绍,促使我对门球想的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复杂的原因。好啦,就此打住!怎么样啊?今天就到这儿吧?
         老张:行,咱们下回再接着往下聊!
 
第十九篇   
《“六六大顺”与门球》

       老李:老张,问你一个问题,最近听有的球友说,“门球是六六大顺球”;“门球运动与6字缘分不浅”。我始终搞不太清楚,咱们不是说过,门球是兴趣球,快乐球,友谊球,健康球,长寿球吗?
       老张:对,门球运动确实与阿拉伯数字中的“6”有许多不解之缘。原来我们队里专门议论过这个问题,让大家谈门球与“6”字的关系。
       老李:让我看,门球好像与6字没什么关系。
       老张:这就又用上那句话了:要用脑子,要动脑筋。不能光看表面,要看其实质,要研究内涵。可以这样说,门球运动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与“6”字密切相关。
       老李:嘿!这可就真有意思了,你得好好给我讲讲。
       老张:好。我可以从10个方面给你说说门球与“6”字的关系:
            首先说第一点。门球运动,门球运动,就字面而言,就字面理解,它是说门球在场地上运动。事实又是怎样呢?你看,每个球都是从开球区进场,一路向左按逆时针方向行走,依次通过一门、二门、三门,最后撞击终点柱为满分。这是《规则》规定的运行路线和得分顺序。如果用一条线把这条运行路线连起来,恰恰构成了一个“倒写”的阿拉伯数字“6”。虽然场上的各个球时而左、时而右,变化无常 —— 有先有后,有走有停,有进有出,有快有慢,有单有双,有分有合……,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还是要向左走行一个“倒写”的“6”字,而且是哪一方能顺利地抢先走完,哪一方就能多得分,打胜仗。我画了一张图,你一看就清楚了: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
       老李:有意思,有意思!一门、二门、三门,最后撞柱,连起来确实是一个“倒写”的6字。你别说,以前还真没这样琢磨过。老张你接着说。
       老张:再说与6有关的第二点。每场比赛红白双方都是各上场5名队员和1名教练。红队6个人,白队6个人,是一场6对6的团体对抗。又是一个“6”。
       老李:不一定吧?如果有一方是教练兼队员呢?
       老张:教练兼队员,表面看他是5个人。不要忘了,他是教练员同时兼击球员。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在同时扮演着两个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两个人的责任,发挥着两个人的作用,要完成两个人的任务。实际上这个球队还是6个人的战斗集体。
       老李:这么说也有道理,你是按岗位和职责来分的。第三点是什么?
       老张:第三点是《规则》规定,门球比赛每一场的时间为30分钟。一般正常情况下30分钟里轮及每一名击球员上场击球的机会应该是5 —6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场球打5到6轮。
       老李:平时比赛,有的连4轮都打不了就到时间了,那是怎么回事呀?
       老张:关键就在于那是“平时比赛”,也就是基层单位组织的日常小规模小范围的比赛。这种赛事大都不太正规,随意性很强。组织不严密,裁判不得力,队伍很松散,人们不重视。现在基层比赛,大都缺乏严格的时间意识,10秒概念早已在人们头脑中荡然无存,毫无竞技味道。击球员在场上踱着方步,慢条斯理,晃来晃去,根本没人管。裁判员对10秒也是稀里糊涂,表现为“不忍判、不能(让)判、不敢判、不会判”。你想,松松垮垮,稀稀拉拉,还能打5、6轮吗?能打4轮就不错了!
       老李:确实是这么回事。但话又说回来,都七老八十的了,你还卡他(她)10秒,行吗?!有些腿脚不利嗦的,紧走慢赶还不行那,万一出点事儿,可就不好交代了!
       老张: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有的同志你就是让他跑步也得超时,因为他(她)的身体素质已经不行了。可《规则》又没有特殊规定,多大年龄的,腿脚有毛病的可以放宽到什么限度……。所以,我认为:中国门球,竞技与康乐应当尽早尽快彻底分开。康乐型的就事实求是地放开、松绑,让大家玩个痛快、尽兴。把那些不必要的条条框框,这个犯规、那个犯规统统去掉,有个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就行了。竞技的你就严格要求,照章办事,决不含糊!
       老李:是应当尽早分开,不然基层门球活动随意性太强,简直成“四不像”了。对普及门球、发展门球也没好处。
       老张:咱们说第四点。门球比赛,一场30分钟,分为开局,中局和终局三个阶段。开局重在布阵,站稳脚跟,抢尽先机。中局重在控局兼而得分。最后的终局是比赛最紧张、最激烈、最关键、最较劲儿的阶段。而这时距离比赛结束也只有5、6分钟的时间了,也是打最后两轮(即第5、6轮)的时候。在这最后5、6分钟的时间里,往往由于某个队员的一次低级失误或一次超常发挥而出现“一球决胜负,一杆定乾坤”的奇迹。因此,最后5、6分钟打得怎么样,指挥的怎么样,是对球队整体素质,综合实力的最严峻考验。
       老李:没错儿,有时前边儿打的挺好,结果最后5、6分钟甚至最后一杆球让人家翻过来了。我看好多强队,都是到最后5、6分钟争得主动,抓住战机,一鼓作气,直至胜利。看来这要有真功夫才行!
       老张:门球的魅力就在这儿,一场比赛不到最后5、6分钟,甚至轮不到收杆球就很难判定胜负。
           咱们接着说第五点。门球比赛,要想取胜,技术是否过硬非常重要。通常都是说,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和保障,有什么样的技术,就打什么样的战术。这充分说明了技术与战术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前我们说过,门球技术的基本功就是两个字 —— 击、闪。把学会、掌握的击闪技能拿到赛场上实际使用,叫做应用技术。从实践角度看,赛场上使用最多的应用技术也不外乎如下六项:
          一是单球撞击 —— 一对一,无论距离远、中、近,直接撞击目标,这其中包括闯门的成功率和面向边角轻粘孤球目标的成功率都要高。
          二是制边隐蔽 —— 无论场上主动方还是被动方,一般情况下各项运作都应依托边角。所以能否把球恰到好处地击、闪送到贴近边角隐蔽疏散,保持战术衔接,对确保己方安全十分重要。尤其是被动方,制边隐蔽往往是避锋自保,寻机反手的唯一途径。
          三是擦边奔袭 —— 这一点不用多说,以前咱们谈过。在门球进攻手段中,擦边是威力最大,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因此,必须下功夫练好擦边球。
          四是闪带拼杀 —— 这也是在赛场上经常见到的一种威力巨大的攻击手段。紧要关头,通过闪带(有时是用己方球当炮弹)和同归于尽的顶撞拼杀,打掉对方一个关键球,就可以起到“一杆扭战局,四两拨千斤”的特殊作用。
          五是自助成势 —— 这一条主要是看击球员触景生情,随机应变,无中生有,平中出奇,通过“做小球”、“玩技巧”—— 磕、挤、移、擦、顶、调、找……等精致细腻的操作“自助成势”的真本事。
          六是远射强攻 —— 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方出现了密集错位或群球目标,为实施远程攻击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孤球难保,走投无路情况下的绝地反击,拼死一搏。有时往往能出乎预料地一球决胜负,一杆定乾坤。
       老李:这六项最常用的应用技术,说起来简单,哪一项没有过硬的基本功都不行啊!
       老张:那当然,赛场上的一击一闪都需要真功夫、真本事,不能有一点儿含糊。
          再说第六点。刚才说应用技术主要有六项,同样,实战中最常用的战术也不外乎如下六种:
          一是据隘扼守,蓄势待机 —— 先机抢占场内战略要地,如:二门,三门,三中,四角等,隐蔽扼守,保持潜在攻击力,以威慑场内大片区域,等待机会向对方发起猛烈攻击。
          二是连手结组,先、王、借、依 —— 俗话说:门球不结组,早晚要吃苦;门球跑单帮,迟早会遭殃。连手结组是打门球最基本的要求。结组的形式很多,如:直接结组,间接结组,隔门结组,传递结组……等。结组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形成先手球;可以制造王牌球;可以借助结组球提供的有利条件递进攻势,扩大战果;当然,结组球还有着很重要的相互依托、后方支撑、前后照应,确保安全的作用。
          三是擦边奔袭,穿插突击 —— 这一点不再多说。
          四是闪带拼杀,攻坚控局 —— 这一点也不用多说了。
          五是边角造势,突发攻击 —— 门球场地的边角是保存有生力量的安全岛,是造势待攻的基本阵地。竞技门球中的边角战术水平如何,是检验一支球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六是远射强攻,一锤定局 —— 这一点也不再多说。
       老李:好象应用技术和常用战术的内容差不多呀?
       老张:我就知道你要提出这个问题。这就是门球技战一体,不可分割的特性。技术战术往往分不开或说不可分。这就要看你站在什么角度,怎么看这个问题了。比如:平时练擦边球,这是技术。但如果你擦边时有想法、有目标、有任务 —— 要过去吃掉对方的球,要擦到门前过门,要靠近终点柱……等等,这样,擦边球就变成了擦边战术。其他各项也是一样,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用,你要干什么……。咱们以前说过,赛场上没有单纯的技术,也不会、不应该有纯脆的战术。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老李: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技战一体,技战一家,谁也离不开谁。
       老张:对。俗话说:秤杆儿离不开秤砣,老头儿离不开老婆儿。下面说第七点。实践证明:比赛中教练员的每一次(个)指令使用5、6个字就完全可以了。为了最大限度精练指挥用语,减少教练占用的时间,隐蔽指挥意图,我研究了一个《门球场地定向定位指挥系统》以及结合这个系统精练指挥用语的意见。详细内容咱们以后有机会再说。目的是让教练员的指令及时、简明、准确、清晰。击球员能够听清听懂,迅速领会,把更多的机动时间留给击球员,让他(她)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色地完成在杆球的任务。应该说,赛场上的指挥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无论要下达什么样的指令,一般只需要使用5、6个字就完全可以了。特别是对竞技队员,过多的嘱咐,不必要的啰嗦,尤其是那些无关紧要甚至纯属多余的废话,只能是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老李:5、6个字能说清楚吗?
       老张:没问题。本想给你举例说明,又怕一扯起来太长了,留做以后咱们专题探讨吧。在研究《门球场地定向定位指挥系统》和精练指挥用语的时候再说。
           下面说与“6”字有关的第八点。目前比赛中最常用的开局布阵战法也是六种:一门战术(包括一门留球和一角战术);二门占位和隔门结组战术;二层占位和三门阻击战术;四角开局战术;三中开局战术和浅二层开局战术。
       老李:最后两种,三中开局战术和浅二层开局战术,好象还没听说过。
       老张:三中开局战术和浅二层开局战术,做为专题以后再谈,我都写了材料并有附图。这一点你别着急,要探讨的题目多的很。好,咱们接着把最后两条说完。
           第九条,战术意识。咱们以前提到过,没有展开谈。今天同样是拉个题目,不展开谈,先埋下一个伏笔。这一条说的是:门球队员应该而且必须牢固树立的战术意识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术位意识;二是边角意识;三是王球意识;四是时分意识;五是自助意识;六是整体意识。这六个方面、六种战术意识基本涵概了门球运动的方方面面、自始至终、全部内容。
           最后一条叫做“六步走”或“六步操作法”都可以。包括四部分的内容,你看:
        一是门球比赛从准备到开始分为六步——⑴、双方“猜币”选攻;⑵、填写“击球顺序名单”;⑶、佩带号码标志;⑷、列队、裁判检录;⑸、入场;⑹、比赛开始。
        二是球进一门分为六步——⑴、听到呼号,击球员进入开球区;⑵、放置自球;⑶、瞄准(包括改放等动作);⑷、击球;⑸、自球通过一门;⑹、自球停在场内。
        三是比赛中轮及每一名击球员击球也是六步——⑴、听到呼号,进入场地;⑵、站位;⑶、落(放)杆;⑷、瞄准(包括微调、试击等动作);⑸、撤(回)杆;⑹、击打自球。
        四是每次的闪击(闪送、闪带、闪顶、闪挤……)同样是六步——⑴、撞击后各球停稳;⑵、捡拾他球;⑶、踩住自球;⑷、放置他球;⑸、瞄准目标;⑹、击打自球。
你看,从赛前准备,球进一门,每次的击球和闪击,按操作步骤都是六步,恰恰又都与“6”字有缘。这既是巧合又属必须,既是必然性所致,又富含无穷魅力。
         好啦,门球运动与“6”的关系就给你说这么多。
       老李:太有意思了,我打这么长时间的球了,还从来没从这方面琢磨过。原来门球与“6”字有这么多的缘分!要不有人叫她“六六大顺球”呢!老张啊,类似这方面的内容,以后你多给我介绍一些,让我既开眼界,又增长知识。
        老张:没问题,只要是我想到的,我都会逐个儿给你介绍。今天就先到这儿吧?时间可是不早啦!
        老李:那好,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下次再见!
 
第二十篇   
《要善于打“逆风球”》

       老张:老李,上次比赛你们队一共打了6场球,一场也没赢!原来你们队还可以呀,最近这是怎么搞的?
       老李:咳!—— 甭提了!最近队里增加了两名新手,打得不怎么样吧,不让上场还不高兴。都是他们俩捅的漏子,闹的大伙儿都怪扫兴的!
       老张:我看也不能全怪两名新手。有几场球我看了,本来你们可以赢,但由于指挥失误或没能抓住机会,输给了对方。你们应当冷静下来从各方面深刻反思一下啦。
       老李:反思什么呀?!一杆关键球失误,让对方抓住机会就一压到底,谁还有心思打呀!你想,大伙儿一没信心,这球儿还能打好吗?!
       老张:门球比赛,输赢都是很正常的事。在门球赛场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纵观全国的重大赛事,有的人这一次打的挺好,进入了前三名。下一次,可能连小组预赛都出不了线,这毫不为怪。我看你们队应当好好总结一下经验教训,特别是研究一下如何打好“逆风球”的问题。
       老李:你说什么?逆风球!顶着风打呀?那和比赛有什么关系呀?
       老张:我所说的“逆风球”不是顺风顶风的意思。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就是赛场上暂时处于劣势、被动受压的一方,如何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坚持打下去,打翻身仗,最终还要取得胜利。记得上次咱们在讨论“六六大顺”与门球的时候,你曾经说过:许多强队都是到最后5、6分钟甚至最后一杆球时,抓住战机,争得主动,一鼓作气,直至胜利。你看人家这种精神,这种作风,这股韧劲儿。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吗?
       老李:咱们和人家怎么能比。平时玩惯了,只想赢不能输,顺利时嗷儿嗷儿乱叫,一被动就成“泄了气的皮球”,谁也不吭声儿了。你想,谁愿意老站在外边儿当观众呀!
       老张:这就是以前咱们说过的“球场陋习”中的一种。只能赢不能输,只要一被动就立即“交枪、投降、重打、重来”。其实,多经受一些逆境的考验,多磨炼磨炼意志,多琢磨一下怎么打好“逆风球”,应当做为球队训练,特别是心理素质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大家都是说:环境造就人,环境锻炼人,环境改变人,环境考验人。日常的生活工作就是这样。我们打门球不也是这个道理吗?老是一帆风顺不一定是好事。碰碰钉子,吃点苦头儿,受点儿磨难反而对人的成长有好处、有帮助。
       老李:照你这么说,多打打“逆风球”还有好处?
       老张:完全正确!打“逆风球”肯定比打顺风球的好处要多。究竟有什么好处,待会儿再说。咱们先分析一下赢球和输球这两者的关系。
       老李:那有什么可分析的?输就输,赢就赢,你输我肯定赢,你赢我肯定输,这不明摆着吗!
       老张:可不能把问题看的那么简单。输球和赢球,这两者有着一种非常紧密、非常微妙的辨证关系。咱们先听听球友们是怎么议论、形容输赢关系的:“输球检讨自己,赢球感谢对方”—— 你看,说的多清楚。只要输球,你就老老实实检讨自己,肯定是你技战术上有失误、有问题;只要赢球,你就应当好好感谢对手,肯定是他出现了技战术失误,给你制造、提供了机会。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这种关系?凡是比赛中输了球的,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技战术出现失误,给对方制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当对方偶然出现失误,为你制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难得战机时,你确没能及时抓住、利用。反过来,凡是比赛中赢球的,也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技战术的运用上没有失误,没有给对方可乘之机。二是一旦对方出现失误,得到了战机,就能及时抓住、抓紧、抓好,充分利用,扩大战果。这两者就是这么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有的球友说的更加生动形象有趣:“赢球 —— 感谢对手“提供机遇”;输球—— 只恨自己“没有出息”;或者是:“赢球 —— 感谢对方“露出小辫儿”;输球 —— 只怪自己“当场掉链儿”。更有的说:“抓不住战机”是“煮熟的鸭子让它飞了,面对考验你腿发堆了”!你看,这些群众调侃语言中,说明大家早就认清了赛场上输与赢这两者的辩证关系。
       老李:你这样一分析,我就清楚多了。大家无论怎么形容,怎么调侃,我看用三个字就全都包括了 —— 掉链子。只要是输球,就是因为掉链子 —— 出现失误和抓不住战机。
       老张:可以。我看最后归纳成“掉链子”比较恰当。别看赛场上双方忽上忽下,反复争夺,杀来拼去,昏天黑地,其实就是比“掉链子”和“抓战机”。掉链子少,战机抓的好的就顺理成章要赢;掉链子多,战机抓不住的就理所当然会输。问题就是这么简单,道理就是这么明摆着。
       老李:下面该说打“逆风球”的好处了吧?
       老张:先别着急。为了让你加深认识,咱们具体分析一下上次比赛中你们队的一场球。有两次连续的严重失误,我给你们做了记录、画了图。
       老李:呵!—— 你可真行啊!还做了现场记录。我是打完就完,从不往心里去。
       老张:那可不行!对于比赛中的典型战例,必须记录下来,事后认真分析研究,要好好琢磨琢磨输、赢的道理,这是提高战术意识的最好办法。
           上次你们和六队比赛,你们打白球,你看这张图: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这是当时场上的双方态势。比分7︰8红方比你们多1分。从整个形势看,对你们是十分有利的。②号球起杆,按照你们队教练老郭的指令,把④、⑥、⑧三个球都送过二门,得3分。把④号球送到对方压线的⑤号球附近,看住他。轮到④号球起杆时,一是顶出⑤号球,二是要么不管⑤,把⑥、⑧号球都拿走,送到三门前沿四线分散隐蔽,接下来就好办了。想的是不错,可万万没有想到2号队员竟一杆把④号球送出了界。这就是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你④号球一出界,⑥、⑧不就全给了⑤号球吗!?这是第一次出现的“双重”重大失误。
       老李:怎么还“双重”重大失误呀?
       老张:第一,指挥失误。④、⑥、⑧三个球就不应该全送过二门!表面看,你们可以得3分,但实际上存在很大风险。如果在四角附近的③号球对这三个球实施远射强攻,摸上一个,你们就全完了。第二,技术失误。④号球无论如何不能送出界。其实没有必要要求④号球要特别靠近⑤号球,只要能起到控制作用就行了。到时候把⑥、⑧号球拿走,避开⑤号球的攻击不就行了吗。这就是你们连着掉了两次链子,拱手把机会让给了对方。
       老李:那你说应该怎么打呢?
       老张:从当时场上形势分析,应当有几种处置方案。不妨把你们的打法也算一种,但风险性比较大,特别是出现了技术失误。我认为比较好的办法:一是先把④、⑥、⑧三个球沿二线就近疏散隐蔽,1米距离一个。躲过⑤号球一杆。二是先送到一中附近(即对方⑨号球的地方)分散待命,同样是为躲开对方⑤号球的攻击。接下来就好办了,场上局面你们就可以完全控制了。④打⑥想送哪儿就送哪儿,想吃掉对方哪个球就吃掉哪个球。三是把④号球送到⑤号球附近,但不一定非要从二门送过去,不要急于先要这1分。目的是控制⑤号球,不让③号球为其接应。四是⑥、⑧就近疏散,把④号球放在二门前,正对着对方的⑤号球隔门制控,甚至还有许多其他方案。这么多办法你们不用,非要选择一个有风险的方案,而且还当场掉链儿,那就没的说了,不输球还等什么!
       老李:是这么回事儿,怎么处置④、⑥、⑧这三个球的方案多的很。就象你说的,只要躲过⑤号球的攻击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可我们偏偏就选择了风险比较大的一种打法。如果④号球不送出界还好一点儿,真是关键时刻掉了链子。
       老张:下边紧接着你们又出现一次重大失误。你看下面这张图:⑥、⑧被打出去以后,⑤号球去接应⑨号球,
                     《老张、老李侃门球》(连载稿)
      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控制你们的⑩号球。虽然⑤号球接的不太到位,角度也不十分理想,可对方的⑦号球就在⑨号球附近的界外,稍微往里一捅不就行了吗!可你们⑥号球非要提前去找⑩号球,还不到位。当对方⑦号球进场接应⑨以后,你们的⑧号球无论如何都不应当再去找⑩了,就近进场给②或④不都可以吗,结果⑧号球进场又离⑩那么远。最后被⑨号球一杆把你们清场了,只剩下在三角的一个④号球,还是一个死球。⑥、⑧接应⑩,既是战术指挥上的失误,也有技术操作上的失误(不到位)。一场球给对方制造了两次机会,提供了两次战机,每一次都使你们遭受重大损失。你想想,这球还能赢吗?
       老李:你这么一分析,我就心服口服了。看来,打不好球谁也不能怨,责任完全在自身。不能一边总是“掉链子”,还总是嫌“路不平”。真是“怨天怨地没有用,自己身上找漏洞”—— 技术不过硬,战术也不行,配合不默契,心态不稳定。
       老张:对,从自身找原因、查问题,然后想对策,补漏洞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好了,现在回过头来,再说打“逆风球”的好处。打“逆风球”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赛中自然形成的劣势、被动受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打下去,打到底;另一种是做为训练,有意设置(摆)出被动的态势,大家边研究边试打,可以是多种方案,反复演练,然后归纳总结,分析比较。多练练这种球,多实际打打,好处太多了。
        第一、 磨炼意志,增强毅力。遇到逆境,是磨炼和考验心理素质的最好时机。首先,摆在眼前的阵势,就逼着你不得不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不愿承认和讳避现实是不行的。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你必须冷静再冷静,不能着急,不能烦躁,要强压心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强迫自己耐心等待 —— 忍、忍、忍!一边控制自己的情绪,一边还要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寻觅战机。所有这一切靠的都是一股不低头,不认输,不到终场,决不放弃的顽强毅力。
        第二、统观全局,寻觅战机。身处逆境时,你会更加关注场内10个球的位置、作用、企图、威力……。客观形势迫使你开动脑筋,集中智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迅速分析预料态势的发展变化。而在平时,特别是一帆风顺时,你很难想到这些问题,看到这些全局性的东西。久而久之,增强了你站得高、看得远的战略眼光和统观全局的思维能力。
        第三、注重配合,心系整体。站在全局的角度上,为了扭转不利形势,你会更加注重球友之间,技战术之间的有机衔接,相互转换和连贯运作。无形中,心系整体的意识得到增强,也培养了承前启后,默契配合,大度无私,甘做人梯的良好作风。
        第四、缜密操作,强化技艺。通过无数次“身处逆境不气馁,奋力搏击谱新篇”的实践锻炼,从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中,你会更加真切地体悟到“认真打好每一杆球”的重要性。这种在实践磨炼考验中强化了的技艺,是平时无法练就的。
       老李:看来,打“逆风球”的好处还真不少,以后还真得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行。不然,光想赢不能输,一被动就“六神无主”、“乱了方寸”,什么时候能提高呀!
       老张:所以,以后再打球,不要一被动就不高兴,就不想打了。要把这个锻炼的好机会抓住、用好、用活。能够经受住逆境考验的球队,才是技战术和心理素质全面过硬的队伍。
      老李:不想打、不愿打、不敢打逆风球的问题,在基层门球活动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你所说的门球技战术“总在低水平上徘徊”的重要原因。看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
       老张:关键还是“玩儿”的意识太浓,比赛无论输和赢,绝大多数基层球队都是打完就完,不记录、不回忆、不总结、不分析、不探讨……,就这么循环往复,永无止境。做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就怕不动脑子,得过且过,稀里糊涂混日子!
       老李:好啦,今天谈的也不少了,以后我们是得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研讨,否则我们也就必然是总在“低水平上徘徊”。下次给我讲什么呀?
       老张:下回我准备给你说一说关于“高杆贴脚”的击球技巧问题。我最近看到不少老同志都在练习这种打法,不知道你们队的具体情况怎么样?
       老李:有几个人都想练,我就是其中之一。那就等着听你的高见啦!
       老张:哪儿来的那么多恭维词儿呀!好啦,下回咱们接着聊,再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