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怎样让经典永流传

 高山流水乐逍遥 2019-04-03

 怎样让经典永流传

大凡经典之作,都是民族文化里的精品,自然深受众人喜爱。于是或由师长传授、或由喜好者自学,一般是不愁后继无人、终被后人遗忘的。

然而,这不是说就没有必要在经典的学习、推介上下功夫了。经典的功能不在于能被一些人记住、以能引经据典粉饰自己。而是在于,它能对广大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人们在学习掌握经典的过程中,受其感染、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身心情感,由此美化心灵、提高品位。越来越多的人接触经典、学习经典,则将使越来越多的人改变自己、走向正道,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

这只是一种趋势。不容否认的是,喜欢经典的人中有正人君子也有势利小人,有人是温文尔雅、有人却是附庸风雅,因而有人是推心置腹真喜欢、有人却是虚情假意假喜欢。所以,在助推经典学习、扩大其影响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争取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机制,以使学习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并逐步演变为令万众倾心向往的“精神正餐。”唯有如此,才能使这一趋势日渐波澜壮阔、凝聚起日渐强大的正能量,也才能使越来越多的人“学而时习之”、日渐朝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果在经典学习、传承方面的方式方法不当,又将会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必将使学习、传承的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形式、忽视内容,学到了“皮毛”、没求得“真经”,只是把经典当作“敲门砖”去学、学得越多懂的越多人的品位却越是“滑坡”……在此情况下,社会生态状况难免要受不利影响,追名逐利者大行其道,说一套做一套者有增无减,滥竽充数者则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越来越多的人将对经典的功能、学经典的意义产生怀疑。由此难免使得学术不正之风蔓延,社会道德滑坡难以有效遏制,经典的学习与传承势必遭遇大的阻力。

如今,许多电视台已开办宣传推广传统文化经典的节目,笔者看了好几期,总的感觉是很不错,相信将对社会产生好的影响。不过,同时感到不少方面还是有待改进的。比如对有个传唱经典的节目,笔者以为:既然是传唱经典,传承中华文化风味很重要,所以在许多地方要使传唱形式既古朴大方又要能够融于现代;发古之忧思切忌千篇一律,应当注重形式与内容结合上的创新,却又要避免刻意的标新立异;不少经典作品意味深长,既要留心选择与每一作品内容相适宜的形式,又要防止本末倒置为了形式而伤及内容;经典的内容固然有明显的文史价值,却也要知道其时代的局限性,不得漫无边际地一味夸张和吹捧;尤其应当注意的是,社会总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传统文化却经常把人局限在“文史哲”的圈子里,把其捧得老高事实上将不利于促使人们头脑的“科学化”。

前不久闭幕的全国诗词大赛,为何文科生惨败、冠亚军都被理工科学者拿去了呢?关键因素之一应当是:总的来看,纯文科出身者在头脑的“科学化”方面不及理工科学者,因而妨碍了大脑功能的开发与利用。“内行”反而不及“外行”现象,多么发人深省!

另外想说一下,笔者觉得须进一步重视在经典学习与推广上的“社会机制”建设问题。一种好的社会机制,将有利于形成催人奋进的大好局面;一种不好的社会机制则难免挫伤广大人们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也不利于人的进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看到著名歌唱家蔡国庆携子登台演唱经典,效果很好,令人耳目一新;前后又有几对“父子母女”联手演唱,也确实有水平,却总使人感到有点别扭。传统文化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方面是有缺陷的。名人的孩子轻而易举就能登上大雅之堂并推介自己,也许是欠缺了公平与正义的考量。这种示范效应不合乎时代潮流,难以为广大人们所接受。节目的编排应当安排名人与子女联手演唱的内容(客观地说,这种形式应是经典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哪些组合可以上台、上几对这样的组合却应由正规而合理的程序去决定。在这方面,“星光大道”似乎做得更好一些。

                                     2019.3.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