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心!经销商90%的生意正在被它毁掉!比赊销还厉害……

 凤舞九天AB 2019-04-03

01

跨界品牌超乎寻常的破坏力

相比于中小企业的产品,跨界品牌有着更强的破坏力。

中小企业的产品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为了吸引经销商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支持。而大品牌的跨界往往是借助品牌本身的渠道力量,对经销商并没有太大的支持,反而以品牌的大势给经销商更大的压力。

其次,面对大品牌推广跨界产品,经销商没有多余的选择,为了更好的合作,只能推广。而当品牌认为产品没有发展的时候,果断砍掉,经销商投入的努力和已经开发的市场完全白费。

大多数经销商都在忍痛用老产品的利润贴补新产品的损失,有苦无处诉说。经济命脉被把持,经销商只能忍气吞声,“被动”的和厂家合作。

第三、大多数厂家的跨界,已经超出了本身产品的渠道,与经销商本身的渠道也是背驰的。但是,在高压之下,经销商只能被动的开发新的渠道。完全打乱经销商本身的经营,而且往往这种经营最后因为产品衰落而成为经销商负担。不仅赚不到钱,而且留下不好的名声。

第四、厂家跨界本身有风险,在把力气放到新产品的同时,也在影响着老产品。品牌认识的颠覆,市场认识混乱,负面爆发等等拖累经销商原本业务的进行,增加发展的难度。

品牌跨界到底是好是坏,有着很多的未知因素。但是,一旦开始,就是给经销商从利润、渠道、市场等各个层面上的打击。这样的破坏力远超想象,甚至比外部的破坏要来的更大。

02

跨界的食企们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厂家想要跨界呢?

其一、老品类已经发展到极致,利润有限已经很难有突破了,只能从新品类上找机会。

其二、被市场倒逼着跨界,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更好的报表利润,更好的报表,开发新产品冲销量、冲利润。

其三、增加影响度,想要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在新的领域内影响新的消费者。

其四、看到别人成功了,跟一个风。

说是为了利润,为了名气,其实很多厂家就是在跟风而已。在过去,大厂家依靠本身的实力,看到别人的产品成功了,想要取而代之,开发产品快速占据市场,是跟风。

现在,看到别的品牌跨界产品成功,也想要跟风,用自己的影响力获利。

但是,跨界成功的品牌有几个?跨界成功的产品有几个?

每一次举例子,说来说去都只有那么几个而已。而失败的例子,知名的一天说不完,不知名的更是数不来。

日前,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达利,一年33个产品,其中不乏跨界产品,最终的结果是投资20多亿,市场默默无闻,经销商哀声哉道。还有娃哈哈,本身就是一个横跨多个品类的企业,产品遍布各大品类,但是真正有名的只有数种而已,其他基本都是经销商的负担。

还有近两年跨界做水的恒大,投资轰轰烈烈,但是价格从4元降到2元,市场崩盘。

当心!经销商90%的生意正在被它毁掉!比赊销还厉害……

酒企开始做香水、做巧克力等在近两年都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的彩妆、服饰,旺旺的酒、日用品、衣服等都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为了赚钱无所不用其极。

当心!经销商90%的生意正在被它毁掉!比赊销还厉害……

还有,已经提的耳朵快长茧子的霸王凉茶最后的结果如何?

跨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而这种跨界现象不仅限于食品行业,小米去做酒了;原来的冰箱大佬海尔的跨界多元化之路,最终把整个企业做的不伦不类;最让人无语的是做电饭煲的苏泊尔居然做马桶,这种匪夷所思的脑回路让人无法理解。

失败的案例一把把,但是更多人还是想到成功的案例,总觉的有一点希望。不过,成功的也并没有那么的美好。近两年成功的茶π,销量出众,但是相对于主业不到一个零头,影响有限。

一个成功的案例,让经销商赚到的有多少?但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毁掉的就是无数经销商一年甚至几年的苦心经营。

03

被整垮的市场

跨界之“恶”不仅在于对经销商和品牌本身的影响,更深入到对整个品类的影响。无论跨界成功与失败,最终都将消耗整个品类的积累。

统一为了在茶饮料上取得突破推出了小茗同学,看到了茶饮料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茶π出现之后,火了。小茗同学受到了影响,其后是茶π的各种模仿产品,新的茶饮料反而越来越少了。

当心!经销商90%的生意正在被它毁掉!比赊销还厉害……

近两年火了的山楂汁,不少企业也借助东风推出山楂汁品类,大有又一个大品类崛起的机会。但是背后是火爆之后,整个品类开始冷却,市场受到一定的影响。

看到发展机遇进而参与进入本无可厚非,但是大多数跨界的产品更像是“玩票儿”的性质,很少能够做到专注。

而他们用行动在短时间之内把品类带火了,但是又没有深入或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展,整个品类就陷入了死胡同之中。

一个品类的成长需要多长的时间?

饮用水到现在,从乐百氏、娃哈哈、农夫山泉、怡宝……一代一代,一个个品牌,数十年时间的成长,才有了那么大的市场;

功能饮料,红牛深耕了市场十几年时间,才有了现在200亿的销量;

凉茶,王老吉加多宝十几年奋斗,数年市场争夺深耕,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

任何一个品类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品类想要发展起来需要的是专注的企业,专注的发展,真正引领行业。而不是一时的冲动,想要做个产品,借助一下东风,就能做大的。

从2013年寒冬到来,越来越多的食企已经不像自己了。把精力盯在别人的领域,而忘记了对自己领域的深耕。从别人的碗里抢一口吃的,就能养活自己吗?(来源:纳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