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人的愤怒与歌哭

 溆菱子 2019-04-03

先知的工作就是流眼泪。


1、昨天一位著名的先生,用西北的信天游式的句子和曲调,为另一位先生哭了一场,令人动容。但我还是要说一些不动听的话,这样的愤怒,这样的歌哭,依然缺少必要的意义。

2、相关的事实就不陈述了。我的意思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知识,事实上是一条活水的江河。只有置身于这样的河流之中,人们的问题意识才会拥有实质性的意义。我们中国人的问题意识,都没有进入人类思想史的河流,而是站在一个远离河流的地方,说一些只言片语。

3、这是导致所有人都一事无成的最大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只能成为知识的消费者。

4、一直以来这都是最大的悲剧,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无论是怒发冲冠,还是哭哭啼啼,都没有基本的思想史意义。

5、那些自以为博学多才的中国人,别愤怒了,别哀怨了,如果你真的需要愤怒,如果你的心中真的有一首哀歌,那么你最应该愤怒的是你自己,你最应该哭泣的也是你自己。

6、有一个思想史的命题可以拿来深入讨论,这就是宗教自由。

7、关于宗教自由秩序,现代自由主义认为,信仰自由是现代宗教的共同底线。他们的意思是说,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应该遵循这个底线原则。这句表述看似正确,但经不起推敲。信仰自由,宗教宽容,这些现代性的价值观,都是思想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8、真正的命题应该需要我们进一步追问:比如,为什么犹太教——基督教传统能够发展出宗教改革的新框架?为什么身处基督教秩序的奥古斯丁能够首先提出自由意志?为什么信仰基督的格劳秀斯能够建构海洋公约?为什么约翰洛克能写出一本《论宗教宽容》?

9、为什么伊斯兰传统发展不出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的秩序?为什么韦伯能够经由对新教伦理的辨析首先提出资本主义的精神,为什么儒家传统发展不出这样的现代性价值谱系。

10、人们在思考这些重要的命题的时候,在方法论上经常犯错误,经常把结果导向置换成原因追问。以至于胡适看见了自由这个宝贵的名字,他并不愿意沿着西方思想史的流变向上追溯,而是回到中国人自己的典籍里刨根问底。

11、这是一个玩笑,如果传统资源里有自由,按照涌现秩序的基本原则,则这种传统在经由几千年的流变之后,早已经涌现出自由。

12、现在没有,意味着过去也没有。真正具有思想涌现张力的传统观念,不仅具有涌现能力,还具有内在的纠错能力。

13、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中国读书人都在这么干,都在自己的典籍里寻找现代性价值,完全没有体察到自己在思辨进路上的隐蔽性错误。这个错误甚至具有某种荒诞的征象,大概类似于一个人指责一颗苹果树为什么不能长出樱桃。

14、有些常识需要反复陈述。当我们说宗教自由,必须先有宗教秩序。当我们讨论政教分离,必须先有宗教秩序。否则我们就失去了讨论的前提条件,从而使得我们的讨论要么走偏,要么导致常识不稳定。

15、知识人的可笑就在于,抓住自由,然后就扔掉宗教秩序。讨论宗教的自由,理所当然地扔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却大言不惭讨论宗教的自由秩序,这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无知之所在,傲慢之所在。

16、宗教秩序是指一种习惯性的观念系统和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指传统意义上的ethos。比如亚理斯多德的《nicomachean ethics》,就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陈述,而不是教化。麦金泰尔介绍过这个词,并且说,ethos不是教育出来的。

17、所以,当现代知识分子表述宗教自由的时候,他是在教育民众。当黑格尔强调ethos的时候,他是在尊重宗教的传统。一个学者有能力强调宗教传统,是因为他自己就置身于一种伟大的信仰生活当中。

18、这就是东方学者和西方学者最醒目的差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