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为什么会长期存在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4-03

核心提示

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必须认真对待、妥善处理的重大现实问题。要正确认识宗教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宗教问题的“三性”,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重要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基本理论观点。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存在有着复杂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从理论上讲,宗教并不会永远存在下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教存在的根源和条件将逐渐减少,最终是要走向消亡的,但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就像马克思指出的,“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过程即物质生产过程的形态,作为自由结合的人的产物,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之下的时候,它才会把自己神秘的纱幕揭掉。”

所以,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清楚知道宗教为什么会长期存在,我们才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按照历史规律做好宗教工作,避免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从自然根源来看,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恐惧和敬畏,把某种自然力量幻想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超自然力,并且加以膜拜,形成了原始的宗教观念。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提高了,自然异己力量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支配逐渐减少,但并没有根本消除。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等还将长期影响人们的生活,在全体人民中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仍需要漫长的过程,因此,宗教的自然根源仍将长期存在。

从社会根源来看,在原始社会,系统化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之所以产生,是缘自维系血缘关系、开展生产劳动、与其他氏族抗争等需要。在阶级社会,宗教往往成为剥削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阶级压迫和剥削就成为宗教能够存在并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社会根源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存在,宗教仍然是人们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和价值观上的一种选择。

从认识根源来看,宗教是人们在认识层面对人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当人们从神圣化的异己力量角度来理解自身的处境、寻找存在的价值时,就产生了宗教观念和宗教信仰。尽管人们的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毕竟是有局限的,只要人们对支配其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还存在幻想式的认识,宗教就会继续存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了新的角度,也更加客观,宗教不再是主要的选择。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思想上的迷茫、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观念的多元,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在认识上的分化。因此,宗教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其存在的认识根源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心理根源来看,生活中,人们在心理上常常产生一些普遍的情感,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需求,宗教观念正是在这些特定的心理需求下形成的。正因为宗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可以满足人们特定的心理需求——不论贫穷还是富有、发达还是落后,宗教信仰都可以成为人们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选择——人们的心理需求又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相似性,宗教才可以长期存在并发展。

总而言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是由宗教根源的长期性决定的。只要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没有完全消失,并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宗教也就不可避免地还会长期存在。这也告诉我们,做好宗教工作,必须时刻抱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必须善于按照宗教规律做事,决不能做违背历史规律的事。

(宁夏日报理论评论部 辑)

(宁夏日报理论评论部 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