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关子陌 朗诵:宋晓龙 来源:有书(ID:youshucc)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孤独,是一个人的朝圣与加冕。 ——兹心 来自慈怀读书会 00:00 13:44 曾看过猴子疗伤的故事,颇为感慨: 有一只小猴子被树枝划到受了重伤,血流不止。可是它没有第一时间处理伤口,而是企图从朋友身上寻求安慰。 每见到一只猴子,它就忍痛扒开自己的伤口向朋友诉苦:“你看看我的伤口,好痛啊。” 看过伤口的朋友都很同情,耐心地安慰小猴子,并告诉它不同的治疗方法。 小猴子觉得心灵受到了慰藉,于是继续给朋友们看伤口,听取不同的建议。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猴子竟因伤口感染而不治身亡。 老猴子痛心疾首:“它是自己伤自己而死的呀。” 去年底,我在医院崩溃了三次。
老公陪在身边耐心地安慰,可我的失控,却和他稳定的情绪形成了反差。 后来我问他:“面对那些要失去孩子的时刻,难道你都不难过吗?” 他说:“有啊,心里有点难过。” 虽然我并不觉得要责怪他,但心里总是有点空落落的。 我第一次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并不完全是相通的。 同样是难过,也有程度上的不同。 对我而言惊天动地的悲伤,在别人心中或许只有一点点难过而已。 即便是再相爱的两个人,也无法做到彻彻底底的心灵相通。 不懂得孤独的人 就被孤独反噬 获得别人的同感,是人的本性。 纵然意识到人与人的情绪程度并不相同,但我还是渴望从外界寻得一丝共情。 记得那一阵子,我休养在家,内心苦闷无处诉说。 于是,我在同学群、闺蜜群,甚至孕妈群里吐露心声,向他们倾诉我孕期的悲惨遭遇,渴求得到理解与安慰。 可当我一遍遍地向她们解释胎盘低置、21三体综合征、无创DNA及羊水穿刺等专有名词。 渐渐地,我不但变得疲惫,反而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共情而遭遇低落情绪的反噬。 春节时,一些女性长辈围观我微微隆起的腹部后,一个劲地强调我的肚子和别人相比起来真的太小了。 却无人真正关心过我这个孕妇累不累,孕期是否有身体不适感。 子曰:有所思也,非其人莫能察也焉哉! 自己的心事,别人又怎么能感同身受呢? 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就像辛夷坞在《山月不知心底事》里说的:
人生来孤独,在所难免。我们何必像那只受伤的小猴子一样,在渴望被理解的执念里,一次次讲述自己的伤疤呢。 孤独很多时候,只能自己承受,全然接受,否则于人于己都是负担。 人生的痛苦源于寻求理解 却求而不得 每个人的人生境遇都不同,这注定了每个人对事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 一味地倾诉、吐露心中不快,不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于事无补,反而还很可能给伤口撒盐,遭致二次伤害。 莫言说:
看到一位网友的话,顿觉扎心:
有人说:如果你去问抑郁症病人你为什么不快乐?无异于对一个哮喘病人说今天空气真新鲜你怎么会呼吸困难? 其实根本不需要去经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候仅仅只是那些让人看起来不过如此的小事,落到某些个人头上,就会变成过不去的坎儿。 我们自始至终都不能主观预设每个人的感受都能够与我们相同。 即便真的有与你感同身受的人,也只能在当下令你感觉舒服和被认可罢了。 而过了当下,走不出、放不下的,只有你自己。需要解决问题,破茧成蝶的,也还是你自己。 不论委屈还是难过,你都要靠自己熬过。 一切好的坏的,我们只能照单全收,不要逢人就吐露不快,更不要一味从他人身上寻找共情。 很多时候,“我理解你,没事的,加油”不过是对方一句高情商的安慰语罢了。 他们也许会用三言两语对你表示出同情怜悯和安慰,可背后所有的痛苦终究要我们自己去承受。 那些暖人心的话语,只是成人世界中人情往来的标配,只需要听听就好。 只有你自己对自己的爱护,才是无可替代的良药。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 不必苛求感同身受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中这样描述:
鲁迅这样说,并不是冷血,而是道出了最为客观、真实的东西:在有限的生命里,人哪里会时时刻刻为别人的悲欢而感慨呢!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又何苦奢求感同身受,不论周围多么喧嚣,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是孤独的。 就像英国作家毛姆所说:
人生的许多痛苦,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寻求理解,却求而不得。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即使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行的君子吗? 我们终究要学会释怀,放过他人也放过自己。 因为明白了这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所以也就只好做个成熟懂事的大人。 不再满世界找人倾诉,也不再逢人就抱怨,更不会再纠结于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的怪圈中。 想通了这一点,就不会再一味奢求他人的感同身受,也不会因为身边人无法理解而沮丧、失落、难过。 你的心灵创伤,要学会自己疗愈。 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不论谁上车谁下车,都只是人生的过客而已,真正最需要对自己感同身受的,是你自己。 只有内心强大到足以疗愈心伤,才能抵御现实世界里的无奈与沧桑。 人生很长,你需要自己安慰自己。但请记得,擦干眼泪再赶路。 愿我们可以尽最大可能去理解他人,不苛求自己也不强求他人的感同身受,以最大的善意给予这世界最深刻的爱意。 |
|
来自: 瑞峰4nxg69u8 > 《觉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