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的“水浒”是啥意思?中华文化太牛了!

 醉眼看名著 2019-12-08

很多朋友可能都不知道,《水浒传》初成书时其实不叫《水浒传》,而是叫《江湖豪客传》。

施耐庵一直嫌这名字不够好,响亮足以,文雅不够,直到某日,施耐庵的天才学生罗贯中提议:老师,何不将此名改做“水浒传”?施耐庵拍手称绝,当即挥笔,改了此名,自此才有了名彻古今的“水浒”。

那么“水浒”这个名字到底绝在哪里,值得施耐庵如此赞叹呢?这得从《水浒传》的海外译名说起。

西方对《水浒传》公认的译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赛珍珠女士翻译的: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the Leopard,直译过来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豹子的血》。

“豹子的血”这个杀马特味儿的词儿,咱就按住不表了,就是前面看上去还行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受到了深谙中国国典文化的鲁迅先生的嘲讽:四海之内皆兄弟?天真!“山泊中人,是并不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的”。

掩卷思之,不得不感叹鲁迅先生的犀利精准。

另一个公认海外译名,乍一看似乎还有点靠谱,叫:Outlaws of the Marsh,直译过来就是“湿地上的不法之徒”,但这名字其实也只译出了“水浒”俩字的字面意思,字面意思到了,可透的出来的,都是没文化的劲儿。

《水浒传》是发生在巨野泽湖心岛屿上的故事,书曰:去水稍远者名“浒”,“水浒”二字看似合情合情,但“水浒”这个命名,妙就妙在,它不仅符合实景,更是用了《诗经》里,周朝先祖亶父的典故。

“水浒”二字最早见于《诗经》,《诗经·大雅·绵》曰:“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4句诗看似简单,讲述的却是一个部族大迁徙的故事。

西周部落一开始的时候,聚居在黄土高原边陲,土壤贫瘠,且屡遭第戎侵扰,子民食不果腹,夜不安寝,这时周文王姬昌的爷爷亶父站了出来,带领子民沿着河西向东走,行至水草丰饶的周原,也就是现在的宝鸡,安顿了下来。

西周部落以周原为根据地,不断壮大强盛,直至吞并了商,后来人们就用“水浒”代指周原,即周朝子民的安身之地,至此“水浒”二字就不只是“水边”这么简单,更有了“安身之地”的意思。

这下你就明白,为何“水浒”二字,能深得施耐庵之心了吧?梁山好汉是“江湖豪客”不假,但走投无路的他们,何尝不是一帮寻找安身之地的人?

体制内无法安身,安身市井,市井内无法安身,安身庙宇,结果就连庙宇也无法安身,只剩落草为寇这一条路了!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鲁智深的这支《寄生草》,唱的何尝不是每个梁山好汉的飘蓬之身?

甚至“水浒”这个“安身之地”的意思,会让你理解宋江为何心心念念,必须诏安。

“诏安!诏安!诏甚鸟安?”李逵吐槽道;“哥哥早也诏安,晚也诏安,没得凉了兄弟们的心!”武松痛心疾首道。

顶着兄弟们的逆反,看官们的鄙视,宋江为什么把屁股撅的高高的,非要诏安?或许这点原著早就透露。

在攻打朱家庄之前,晁盖曾言:“我们兄弟在一起图的个逍遥快乐,打下了祝家庄,吃个三五年便没问题了。”宋江便问了:“三五十年后呢?”怕就怕在这“三五十年后呢”?

我们看着梁山一寨好像兴兴旺旺、洋洋洒洒,但只是一开始没遇到对手,小打小闹进攻下祝家庄之类的也就罢了,才硬碰硬一次方腊,就毁灭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梁山占地面积不过4平方公里,承受不了多少人口,宋江动辄吹牛“雄兵十万,猛将千员”,但其实人马后勤加起来,应该不会超过4万。一开始大宋之所以没攻下梁山,也不过是因为大宋主将各怀鬼胎。梁山一寨之于大宋,不过是一疥之患。

作为这样一小撮撮“反贼”的头领,眼看着一汪的家眷兵丁,一家之主宋江不得不考虑,那“三五十年”之后呢?

想要“诏安”宋江,让我想到了考公务员、进体制的年轻人——不过是想找一个长久的“安身之处”!屁股撅的恁高,领诏安圣旨的宋江,让我心酸。

可惜宋江太天真,一心寻找安身之处,却不懂“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的道理,带领兄弟们寻了一辈子的“安身之处”,最终却让他们纷纷“身首异处”。

话回开篇,这下看官们就明白,为啥外国人怎么翻译都不对味儿了吧?“典故”,玩的就是中国文化人的心照不宣,没有几本诗书打底的中国人都不甚明了,更何况外国朋友们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