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之窗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
胸科之窗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 朱红 病理学主任医师 北京和睦家医院病理科,毕业于香港大学病理系,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有20多年的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经历并积累了较丰富的 经验。参与了北京和睦家医院病理科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认证的审查。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检索性期刊SCI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担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病理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 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是由受精卵→胚芽→胚胎→胎儿这个顺序发育过来的,而组成器官和组织的细胞 都是由胚芽时期的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这三个胚层分化而来的。我们可以把同一胚层形成的 细 胞比喻成为“亲兄弟姐妹”,那么不同胚层形成的细胞,我们可以比喻成为“表兄弟,表姐妹”,因 为他们都来源于同一个“祖”细胞→受精卵。 人体内很多器官和组织内的组成细胞,由于起源一致,在形态结构上非常相似,有很多时候是很难靠 形态来区分的,在过去没有免疫组化的情况下,人为的识别是一种经验积累,有很强的主观性,当 然错误就难以避免。 其实我们可以把免疫组化比喻成为细胞的“血型”鉴定(当然细胞类型远远比真正血型多很多很多)。 什么是免疫组化 在上世纪30年代,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的原理就已经为人所知,但直到 1942年,第一个IHC研究成果才正式发表。immuno的词根来自操作中所使用的抗体,而histo意味着 组织。 免疫组化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原位通过抗原抗体翻译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 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半定量测定。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结合起来,借 助显微镜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酶、激素、病原体等)。 具体方法很多:直接法、间接法、PAP法、ABC法、LSAB法、EnVision法….. 步骤(EnVision两步法):组织充分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至水 抗原修复——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一抗孵育——二抗孵育——显色(DAB) 复染-封片。 IHC在诊断和临床中的作用 目前:高敏的检测系统、有效的抗原修复、不断新增的抗体使免疫组化在外科病理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肿瘤细胞特异性抗体表达与鉴别诊断 二、肿瘤恶性程度与预后 Ki-67(肿瘤增殖指数)、p16(宫颈CIN)、ER, PR (乳腺癌)…… 三、 肿瘤药物的使用指导 ER, PR, AR: 内分泌治疗、Her2:乳腺癌靶向治疗、ALK: 肺癌靶向治疗、CD20: 淋巴瘤靶向治疗、PD-1, PD-L1: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组化是外科病理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类似于放大镜,帮助病理医生做出最后诊断。 没有一个免疫组化指标是绝对特异的,肿瘤的表达经常会与正常表达有偏离。 免疫组化要以HE形态学为基础,且不提倡以单独的组化指标作为诊断依据,要根据鉴别诊断来选择一组抗体,也不提倡盲目选择大范围做组化。 右上肺叶肿物穿刺一例 8 X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 HE染色切片所见:在纤维组织中可见密集的小细胞弥漫生长,未见特异性结构(肿瘤分化低,鉴别诊断包括:未分化癌、小细胞癌、淋巴瘤等)。 免疫组化: CK, TTF-1, CD56, Syn, CgA阳性;P40, NapsinA阴性; Ki-67 指数: 60% ![]() ![]() ![]() ![]() ![]() 分别为:CK+、TTF1+、NapsinA、P40-、CD56、Syn、CgA+(所有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 ![]() Ki -67指数: 60。最后诊断:(右肺上叶肿物粗针穿刺):肺小细胞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