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苑深深:帝王的掌中玩物(下) 学思堂

 qianjin书社 2019-04-03

编者按:上篇介绍了宫廷赏赐钱以及太平天下坠袱钱的功能、形制、规格和寓意。本篇介绍宫钱专题的最后两个板块:祝寿宫钱、上梁钱,前者以慈禧御笔为代表,后者则以2018年养心殿出土的上梁钱为佐证,证实其功能真实性。最后对清代宫钱的材质、用途、规格、工艺水平以及价值走势进行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祝寿宫钱

清代宫钱还有一类以厚重著称,材质为黄铜,直径在50-60毫米左右,但厚度达到或接近10毫米。这一类型年份最早的是“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到了晚清品种增多,目前知道的包括:“万寿无疆背大雅”、“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源”、“篆书富寿康宁光背”、“天下太平光背”以及“篆书吉祥如意光背”等。判断宫钱时,材质、内容、制作工艺水平以及钱币的规格、大小、厚度等都是要素。钱币的制作、使用也和其他器物一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源于从古至今严格的等级制度。

比如古代祭祀的等级,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服饰上的等级,冠冕前后悬垂的玉旒,天子十二旒,公九旒,侯伯七旒,子男五旒。清代宫廷帝后们用的餐具等级同样不含糊。皇帝用金龙盘、金龙碗、金勺金箸;皇后用里外全黄暗云龙盘碗,金勺金箸;贵妃以下无金餐具,各用“位份碗”,贵妃、妃为黄地绿龙盘碗,嫔用蓝地黄龙盘碗,贵人用酱地蓝龙盘碗,常在用五彩云龙盘碗。不同等级用什么规定的非常细,等级低的不能用等级高的,用了叫“越制”。所以判断一枚钱币是不是宫钱主要从它是否符合宫钱的规制入手。

我们重点看一下“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这枚钱堪称清代宫钱中的大名誉品,是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制作的祝寿钱。此钱直径毫米,厚度  毫米。正面“万寿无疆”四字为慈禧御书,背面为篆书“大雅”二字。钱文由皇帝书写始于北宋,“淳化元宝”是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分楷、行、草三种书体。“大观通宝”、“崇宁通宝”是宋徽宗赵佶所书,铁画银钩的瘦金体广为后人称道。

清代康、雍、乾三代帝王都善书,清宫内很多大殿的匾额是他们题写的,特别是乾隆皇帝喜欢赋诗题咏,却没有在钱币上留下御笔,颇为遗憾。这个机会反而留给了慈禧,笔者对比过现在悬挂于颐和园万寿山排云殿的一块匾,正是“万寿无疆”四字,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御玺,结字用笔与“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钱文几无二致。背面“大雅”是“大雅斋”的意思,“大雅斋”是慈禧常用的斋号,其书画上面常以“大雅斋”自署,也有落“大雅斋”款的官窑瓷器存世。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这年也正好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尽管如此,庆寿大典的规模也可谓盛况空前,据统计耗白银一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岁收入的六分之一。仅仅紫禁城东华门到颐和园东宫门这段路上所设六十段“点景”就耗银二百四十万两,极尽奢华铺张。颐和园仁寿殿搭巨大彩色天棚一座,用彩绸一万七千五百匹。大戏楼设福禄寿三台大戏,专门制作的戏服带“群仙上寿”“五彩凤垂牡丹”、“祥云金寿”等纹样,仅舞台开支就耗银五十二万两。文武大臣送寿礼也是煞费苦心,据说袁世凯为了讨慈禧高兴,高价买了一对鹦鹉,每天教鹦鹉说“老佛爷万寿无疆”、“老佛爷吉祥如意”。半年之后,果然叫的悦耳动听,不但声音清脆,而且听起来像童音。慈禧见到这份礼物,高兴得不得了。至于为六十大寿特别制作的“万寿无疆背大雅”宫钱,既有可能是进献的寿礼,也很可能是慈禧给王公大臣的赏赐品。

笔者有幸收藏到一枚“万寿无疆背大雅”的母钱,是仅见孤品。铜质金黄细润,铸造精整异常,钱体、穿口、边郭均经过精细打磨,钱文经过修剔,刀痕毕现。这枚母钱为加拿大李氏藏家旧藏,据说李氏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石家庄以一把五字刀加上一枚洪武背十福易得此钱,以现在的市场估价来看,这笔交易价值相差几十倍,可见在八十年代宫钱的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认可。

上梁宫钱

2018年9月3日,故宫养心殿大殿正脊中出土一盒宝匣,内有五色元宝、五色丝线、五谷、五药、五香、二十四枚天下太平金币,宝匣封口标有嘉庆六年铸造。宝匣为古建筑的镇宅之物,古代建造房屋时,在上大梁之前,要举行上梁仪式,要将几枚钱币放在盒子放在建筑物正脊正中的脊筒内,这个位置叫“龙门”或“龙口”,以祈求房屋永固,镇邪趋吉,富贵长久,子孙满堂。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民间往往采用“太平”、“五帝钱”等吉利钱文行用钱作上梁钱,宫中则多用金、银钱。明《张太岳文集》提到:“皇城北苑有广寒殿……万历四年忽自倾圯,其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上以四文赐余,其文曰至元通宝。”这些“至元通宝”金钱,当为元世祖至元年间营建广寒殿时的上梁钱。《大钱图录》载有一品“光绪通宝”背八卦图案大钱,并谓:“每遇修葺,各宫殿上梁时安置宝合(盒),合(盒)中皆贮此钱。”

这枚道光庚子背八卦钱,此钱为整体雕制并鎏金,面文“道光庚子”,背八卦纹。钱文布局饱满,字体舒展大方,遒劲有力。穿口小而方正,内壁与钱的表面成九十度垂直,工艺和嘉道行用钱之雕母类似,刀法纯熟,刀痕化尽,乃高手之作。看钱的背面穿口的位置有粘接的痕迹。道光宫钱见有道光通宝背天下太平、背八卦以及光背几个品种,而道光庚子为仅见,又是雕母,不知道是否铸过子钱?道光庚子年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是鸦片战争爆发之年,不知此时修葺宫殿,雕制上梁钱,可有抵御外侮,巩固江山之意?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自明永乐建成后五百余年,历经建设、修缮、改造等等重大工程,甚至三大殿都经过几次的重建。《明史·本纪》记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三殿成,十九年四月三殿火灾”,经过二十年直到正统六年(1441年)三殿建成。后来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又经两次火灾,两次重建。到了清代,在顺治二年(1645年)、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以及乾隆三十年(1765年)进行了四次大修和改造。与三大殿的情况类似,故宫的其他宫殿也要经常进行重建、维修和改造,因此可以想象每次上梁仪式都会放置上梁钱。上梁宫钱多为年号背八卦,所见有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个年号背八卦但是有明确年号和纪年的上梁宫钱,类似道光庚子背八卦则极为罕见,我们推测可能当时是为了故宫某个重要宫殿的上梁仪式而特别制作的。

总  结

作为清代钱币的顶端门类,宫钱一直笼罩着一丝神秘。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献档案,使得对清代宫钱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笔者尽量从收藏的实物出发,探寻它们出现的目的、用途以及表达的含义,尽量还原它们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环境,让这些宫钱带着我们走进宫廷的生活和皇家的世界。笔者总结以下的观点和推论。

首先,宫钱在清代宫廷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了,从精神方面的承载比如祭祀、祈福、玩赏、赏赐到功能性的用途诸如坠袱、挂灯等等。

其次,宫钱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和复杂,基本上是由宫廷造办处精工细作而成,还可能有皇上的直接参与和督办。因此清代宫钱的艺术水准和工艺水平也和其他宫廷艺术品处在同一高度。

第三,宫钱应该有其特殊的材质、工艺和规格要求,也就是有其特殊的规制,这些是宫钱作为皇家身份的体现。

第四,由于宫钱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宫钱的市场价值还会继续攀升和高启,其实开篇提到的实例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趋势。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