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昕,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会长,著名收藏家,花钱大家,文化学者。收藏、研究民俗钱币三十多年,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钱币论文集》、《中国民俗钱币研讨会文集》、《中国收藏》、《艺术市场》以及《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中国商报》等刊物。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担任专家团成员。 本文收录于《戴门弟子藏泉与文选》第二部分“戴门弟子文选”,部分图片摘自网络。版面所限,择其片段,先睹为快。 中国钱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进,品种浩若繁星,除了钱币的交换属性以外,祈福、辟邪、玩赏等精神文化属性越发显现,钱币的工艺制作水平也在不断升级。这其中有一些是皇家为特定用途而制作的钱币,笔者简称“宫钱”,它的材质、形制、规格、工艺明显带有宫廷制造和使用的特征。如用于祭祀、庆典、赏赐、祝寿、玩赏、压胜、供养等等,甚至还有压包袱、坠帐子、挂灯等装饰功能。 2017年一套清代乾隆御制祈福金钱以4195万元成交创下了钱币交易的新纪录。清代宫廷艺术的繁缛奢华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这套钱币上,这天价的背后隐藏哪些深意?笔者借此梳理下清代宫钱的发展以及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 我们先来看下这套创纪录的拍品,一盒两层十二枚金质方孔圆钱,盒长20.5厘米,宽13.8厘米,高9厘米,总重4669 克。钱币直径4.58厘米,厚0.42厘米,总重913克。十二枚钱币正背分别錾刻高浮雕“天下太平、长治久安、政通人和、和风甘雨、国泰民安、光明正大、受天之禄、福祚绵长、寿富康宁、吉祥安康、紫气东米、万寿无疆”满、汉文四字吉语,暗八仙吉祥图案点缀其间,钱币边郭祥云纹整齐排列为饰,钱轮侧边钤有“乾隆二十五年圆明园九洲清晏”字样,为阳文篆书,另外还阴刻了每枚钱币的成色、重量,如“九成金重二两五分三厘”等,钱币的穿口内侧则錾刻着十二地支用以排列先后顺序。 金钱十二枚配有原装银盒,长方形,有盖,分上下两层、十二枚钱币分两组置于盒内上下两层,每枚钱币上又覆穹顶形盖,盖沿排列祥云纹,内里鱼子纹地,上均錾刻高浮雕福寿及花卉纹样,暗寓多子多福花开富贵之意。盒盖及上下字母口相嵌而接,盒外周身饰高浮雕缠枝莲纹,枝叶相连,曼妙相携,鎏金“九洲清晏”四字团簇居盖中央。盒底矮圈足,内光素、底钤鎏金“乾隆年制”四字,为便于钱币的取放,放置金钱的内槽,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槽中心处的凸起按下可旋转,旋转后槽底上升,将金钱顶出,而反方向旋转,槽底下降、金钱被置于槽内,配上盒盖、严丝合缝,精妙至极。 ……(部分内容略) 清代宫钱可以分为:皇家祭祀宫钱、宫廷赏赐钱、天下太平宫钱、祝寿宫钱、上梁宫钱五个种类,以下我们逐一分析: 一、皇家祭祀宫钱 与乾隆御制“九洲清晏”宫钱相似的还有一套,银质鎏金,共十枚,也是存世仅见的宫钱珍品。钱文阴刻,字体舒展,雍容大气,正面四字吉语,分别为“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日升月恒”、“介尔景福”、“威震万寓”、“厥惟修祥”、“纯祺锡羡”,“厚载广覆”、“稼穑滋稔”,背面均为“长天”二字。 ……(部分内容略) 二、宫廷赏赐钱 清代宫廷以元旦朝贺、冬至次日和万寿节朝贺为三大典礼。元旦为一岁之始,冬至是一阳之始,万寿节是人君之始。庆寿是清宫的重要典礼之一。皇帝诞辰称“万寿节”皇后诞辰称“千秋节”,皇太后诞辰称“圣寿节” 清·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 每逢诞辰都要庆贺,《国朝宫史续编》卷十三《典礼七》“每至纪年逢五,则为寿庆,纪年逢十,又为国庆。由是周甲纪年,每十年一次朝会,经礼臣提请,依例举行”。乾隆五十五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也是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的一次“万寿盛典”。庆典包括祝寿、朝贺、寿宴、寿戏、赏赐等诸多仪式。寿宴之后,皇帝都要对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乃至平民百姓进行赏赐,以示对臣民的恩宠。赏赐品种类繁多,有绸缎、荷包、如意、文房用品、朝珠,也有诸如养老牌、斋戒牌和各类赏赐宫钱。虽然当时的各类赏赐宫钱不在少数,但是明确可考的赏赐宫钱确实非常稀有。兹举例一二。 千叟宴御赐养老牌 ……(部分内容略) 三、天下太平宫钱 奉先殿天下太平宫钱俗称“太平钱”,黄铜铸造,正面为年号,背面天下太平四字,目前发现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共七朝的铸钱。“太平钱”最早的著录见于光绪二年(1876年)鲍康所著《大钱图录》,收录了“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同治通宝背天下太平”及“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三种,并考证“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生祔时,则更易新建元铸者”。 ……(部分内容略) 四、祝寿宫钱 清代宫钱还有一类以厚重著称,材质为黄铜,直径在50-60毫米左右,但厚度达到或接近10毫米。这一类型年份最早的是“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到了晚清品种增多,目前知道的包括:“万寿无疆背大雅”、“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源”、“篆书富寿康宁光背”、“天下太平光背”以及“篆书吉祥如意光背”等。判断宫钱时,材质、内容、制作工艺水平以及钱币的规格、大小、厚度等都是要素。钱币的制作、使用也和其他器物一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这源于从古至今严格的等级制度。 清·康熙年制黄地红彩二龙赶珠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部分内容略) 五、上梁宫钱 2018 年9 月3日,故宫养心殿大殿正脊中出土一宝匣,内有五色元宝、五色丝线五谷、五药、五香、二十四枚天下太平金币,宝匣封口标有嘉庆六年铸造。宝匣为古建筑的镇宅之物,古代建造房屋时,在上大梁之前,要举行上梁仪式,要将几枚钱币置于匣中放在建筑物正脊正中的脊筒内,这个位置叫“龙门”或“龙口”,以祈求房屋永固,镇邪趋吉,富贵长久,子孙满堂。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养心殿五彩宝匣 民间往往采用“太平”、“五帝钱”等吉利钱文行用钱作上梁钱,宫中则多用金、银钱。明《张太岳文集》提到:“皇城北苑有广寒殿……万历四年忽自倾圮,其梁上有金钱百二十文,盖镇物也,上以四文赐余,其文曰至元通宝。”这些“至元通宝”金钱,当为元世祖至元年间营建广寒殿时的上梁钱。《大钱图录》载有一品“光绪通宝”背八卦图案大钱,并谓:“每遇修葺,各宫殿上梁时安置宝合(盒),合(盒)中皆贮此钱。” ……(部分内容略) 小结 综上所述,作为清代钱币的重要门类,宫钱一直笼罩着一丝神秘。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献档案,使得对清代宫钱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困难,笔者尽量从收藏的实物出发,探寻它们出现的目的、用途以及表达的含义,尽量还原它们的时代背景和使用环境,让这些宫钱带着我们走进宫廷的生活和皇家的世界。笔者总结以下的观点和推论。 首先,宫钱在清代宫廷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了,从精神方面的承载比如祭祀、祈福、玩赏、赏赐到功能性的用途诸如坠袱、挂灯等等。 其次,宫钱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和复杂,基本上是由宫廷造办处精工细作而成。还可能有皇上的直接参与和督办。因此清代宫钱的艺术水准和工艺水平也和其他宫廷艺术品处在同一高度。 第三,宫钱应该有其特殊的材质、工艺和规格要求,也就是有其特殊的规制,这些是宫钱作为皇家身份的体现。 第四,由于宫钱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宫钱的市场价值还会继续攀升和高企,其实开篇提到的实例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