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浪大师沈巍:“道”家底色的丰盈与现实生活的虚无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1-04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 春秋小铺,来源: (ID:tsgsc8)

关于沈巍网络爆红这一现象,我其实最先想到的是《黄帝内经》里的一句话:“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活境界,大家能够各自根据自己的品性,内心的想法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去随大流攀比、和大家共同追求一个欲望。

沈大师刚红那阵,受到很多人追捧,我心想,突然涌来的利益,最能考验人心,在失势时隐逸,或许有着不得已,而若能在得势时依然“不畏浮云遮望眼”,那才是真正的高人。

最近,我反复观看一些流浪者的视频,有弹钢琴爆红的,有捡垃圾年收入百万的,也有会唱歌的,但都没有沈巍这么红。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流浪者就不能读一点书吗?难道流浪者就不能弹奏高雅的钢琴吗?难道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此轻浮空洞吗?

我想每一个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是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老子说: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这个世界追求物质的欲望太多,就看不到世界的美妙。大家都忙着赚钱,自然就没空看书,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

沈巍反复说,“你们不要来问我,你们去看书啊,我不是什么大师,我不过就多读了一点书。

现在这个世界大家太忙,连一点点读书时间都没有,你看多么可悲。每个人都有不读书的权利,但也不必要在发现别人读书后,就又改变原有的追求,这都是不对的。

赚钱的就好好赚钱,以此作为自己的追求,也并没有错,错的是去干扰别人生活,干扰别人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谁说流浪者就不能读书,读书就必须要红,说到底还是国人现在读书少而已。

老子追求上善若水,故而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追求自己的隐逸之梦去了。庄子不愿意当楚国的宰相,而愿意卖草鞋过日子。在当时,老庄想必也没沈巍这么火,究其原因,当时大师太多了,诸子百家,各擅其说,大行其市,各有大批粉丝,有学问也不稀奇。

庄子追求顺其自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懒得带学生。所以,他的学生不多,至少流传下来的没见过。倒是大他三岁的孟子,随从学生最盛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

庄子和孟子一辈子没有见过面,也没有评价过对方一句话,两个人居住的地点不过几百里。由此可见,道不同不相为谋。没必要要求所有人都按照同一种模式生活。

沈巍,选择捡垃圾的生活,顺便分类将有用书籍挑出来读一读,这就成大师了,那这个世界该有多少大师。我们就应该用平常的眼光看待他,而不是把他人为的拔高,成为新闻的焦点,成为人们谈论的笑资,甚至被冠以“大师”的名头,哗众取宠,讽刺人间。

现实生活的虚无不等于贫穷

说回沈大师,纵观其人生经历,我发现他和庄子很像。有一次,魏惠王召见庄子说,先生您这么有学问,怎么过得如此穷困啊?庄子说,我过得虽然穷,但是不困啊。你看我编草鞋,在现实世界里很贫穷,但我在精神世界里很丰腴啊。再说,我处在这样一个政治昏暗的时代,所以贤德之士只能如此贫穷。

庄子早年做宋国蒙地的漆园小吏,当时漆器流行,漆园管理员本是个肥差,但庄子不满宋康王暴政,他看到了潜在的危险,没多久就辞职不干了,过上了自己想要的日子——卖草鞋读书。

沈大师早年也是上海徐汇区审计局公务员,却因爱从垃圾桶翻捡垃圾,被同事孤立排挤,从而请了长期病假,离群索居。沈大师离职后,又不容于家庭,遂流浪街头,从此像庄子一样,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泽稚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蓄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庄子泽稚的故事,颇像一则伊索寓言:一只饥饿的狼从一只家犬身边走过,家犬嘲笑它说:“多么可怜的家伙,这么疲惫饥渴,我生活多好啊!主人天天把美食端到我身边来,我真是幸福!”狼没等它说完就回道:“是啊,你还有锁链和斥骂!”

有些人甘愿被铁锁锁住,求得美食;有些人却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享受身心的自由。现实世界里的虚无,是一种富庶的境界,它并不等于贫困。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没什么不好

 有人说大师其实算不得大师,他那些观点稍微读点书的人都知道;有人说大师领空饷,在其职而不谋其事;有人说大师有囤物癖,并不是真正的环保人士。这些说法或许都对,但都不善良。

发乎善心,才能施与善行。需从一切善处起心动念,才能获得新境界,看到新风景。

对待被全网口诛笔伐的“追逐者”“寻隐者”们,也无需给他们挂上“大师在流量,小丑在殿堂”的大字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几年前同为流浪者的“犀利哥”爆红,是因为外貌的帅气,和气质的不羁。多年后流浪大师沈巍的走红,是因为内在的才华,和出世的态度。从对外表的追捧,到对内在的追逐,这难道不算是一种进步吗?

在这样的进步之下,为何自媒体大咖们只看到负面讯息,并配上“大师爆红后,我看到人世间最大的凉薄”这样丧气的标题,来表达厌世的情绪呢?

“道”的最高方式的心灵的富足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一辈子劳碌奔波望不到头,精疲力竭到最后都不知道最终的归宿在哪里,这不是非常悲哀的事吗?庄子和沈大师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其他人又有什么可赘言的呢?这就是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旁人只期做到不打扰

《道德经》第二十章写道: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与“众人”有异,皆因“我”明白“大道”,无言无为,无欲无求,自然也就无忧无虑,无伤无痛,逍遥自在,到达至乐。

沈大师已经流浪26年了,如果他想回家,他随时可以回去,他工作在,家庭在,随时可以回归常人眼里的“正常生活”,他与一般需要救助的流浪者不同,他的心灵是富足的,他的身体就不会感到辛苦。并且从他爆红后说出来的话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看得通透的人。

他说:“我捡垃圾是因为垃圾里还有很多有用的东西,被丢掉很可惜,我不想浪费它们,就这么简单。”

他说:“这么多人来看我,我受之有愧,我自己的水平自己有数,我爱学习这是真的,我的确读书很多,但这并不等于我确实很有文化。”

他说:“你们是为了钱,我知道了,你们把我当猴耍,我就站在这里给你们拍吧,我站在这里,你们怎么拍怎么赚钱随便吧,我实在是没办法。”

他说:“你们拍完就回去吧,别人也要睡觉的呀!”

……

不管沈大师的明天会有什么改变,我们都祝他安好,别忘了自己的初衷。

本文唐诗宋词古诗词公众号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