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统计数据,今年1-2月,全市入室盗窃类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40.8%,其中入民宅盗窃案件接报数同比下降44.6%,长宁入民宅盗窃案件下降幅度最大。 近年来,长宁区报警类110接报数在全市中心城区最低。据统计,今年1-2月,全区99.21%的居民小区和96.22%的居委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 物防是基础、技防是手段、人防是核心。我们长宁在这“三防”上是怎么做的呢? 基础配套与重点补缺相结合,促物防 01 针对高发案小区防范漏洞、防控难点,长宁区结合精品小区、“家门口工程”等建设,积极推进家门“换芯工程”、楼宇大门“关门工程”,推广安装围墙“滚地龙”、防攀爬倒刺、窗户限位器、C级门锁等成本少、见效快的物防设施,运用“小措施”实现“大防范”。 同时,尊重基层首创,鼓励大胆尝试。天山路街道通过调研走访发现一户居民门锁防盗装置发明荣获市社区创新屋制作大赛一等奖,马上主动联系技术企业对接防盗装置量产等工作,充分运用社区达人、能手等民智作用,创新推动家门、楼宇门、小区大门“三道门”建设。 社会众筹与政府保障相结合,促技防 02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雪亮工程”“社区智能安防建设”,为433个封闭式小区新建1258路高清监控,在356个封闭式小区升级1177路高清监控,实现全区封闭式小区出入口联网高清监控全覆盖,并以仙霞街道虹仙小区为样板,先后完成316个封闭式居民小区和21个开放式小区智能安防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商品房小区众筹模式。 专业巡防和群防群治相结合,促人防 03 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公安长宁分局制定落实了“三个一律”制度:民警“一律参与民生案件侦办、一律参与防范宣传、一律参与技防设施督改”。长宁分局还将街面专业巡逻警力向小区延伸,与社区巡防力量叠加,进一步提高社区见警率。 目前,长宁全区已经有191个微信警务室,吸纳了近万名群众成为可依靠力量,畅通警民沟通、社区动员的渠道。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着力增强群防群治工作的针对性。 面对人民群众在社区治安防范中“最恨、最怨、最烦”的这些事情,长宁区委政法委表示,将紧紧围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总目标,聚焦城市安全程度、法治环境最好的大愿景,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基层基础,提升社区治安防控实战能力,织密立体化、信息化治安巡防网。 |
|
来自: 红翡綠翠 > 《上海风光.建设.生活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