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月消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盘点丨梅斯医述评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4-03

导语:小M为您精选消化领域最新研究热点。

来源:梅斯医学

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好快,不经意间3月份已结束,本月消化科又有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小编带你一起来梳理一下!

【1】NEJM:肠壁囊样积气症气腹-病例报道

NEJM, 28 March 2019, doi:10.1056/NEJMicm1808960

一名61岁的女性患者因急性腹痛、腹泻和呕吐1周而到急诊中心就诊。她的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她因COPD疾病正在接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激动剂治疗。

经检查,她的腹部扩张,弥漫性压痛、肌紧张。腹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小肠壁上有大量的自由空气(如图A中箭头所示)和腔外气体(如图B中箭头所示)。这名患者接受了紧急剖腹手术,在大部分小肠中观察到充气的薄壁的囊状结构(如图C所示)。

肠道检查排除了穿孔,并且肠道并未被切除。肠壁囊样积气症(pneumatosis cystoides intestinali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囊肿破裂可产生气腹和腹膜刺激。肠壁内气体和气腹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与许多病症有关,从非危及生命的原因(正如这个病例),到缺血性肠道等外科急症,取决于临床情况。在就诊后的15个月内,患者反复出现了类似的腹痛,这种腹痛可通过非手术手段加以治疗。在手术后2年的随访中,患者保持良好状态。

【2】Nature:化学感应调节神经回路的钠食欲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27 March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053-2

钠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它调节各种生理功能。体内钠的消耗增加了钠味(sodium taste)的享乐价值,这促使动物摄入钠。相比之下,检测到口服钠可迅速淬灭对于钠的食欲,这表明味觉信号在钠的食欲和饱食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至今为止,我们对于基于化学感受的食欲调节的神经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Sangjun Lee等人通过整合化学感应和内部耗尽信号来识别小鼠中通过基因定义的神经回路,来控制钠摄入。他们发现,蓝斑前体中的一部分兴奋性神经元表达前内啡肽,并且这些神经元是钠摄取行为的关键神经基质。对该群体的急性刺激可引发钠的强烈摄入,同时引发厌恶信号。抑制这些神经元选择性地减少钠消耗。

Sangjun Lee等人进一步证实,钠的口服检测可以迅速抑制这些钠-食欲神经元。同时体内光学记录和胃输注显示,钠味——但不是钠摄入本身——是神经元的急性调节和钠食欲的饱食所需的。此外,逆行病毒追踪显示,感觉调节部分是由纹状体末端床核中特定的产生GABA(γ-氨基丁酸)的神经元介导的。这种抑制性神经群体通过钠摄入激活,并向钠-食欲神经元发送快速抑制信号。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一种整合化学感应信号和维持钠平衡的内在需求的神经结构。

【3】Lancet子刊:奥贝胆酸治疗熊去氧胆酸无效的原发性胆管炎患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25 March 2019,

doi:10.1016/S2468-1253(19)30094-9

POISE研究是为期5年的临床研究,其目的是考察奥贝胆酸治疗原发性胆管炎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近日研究人员公布了其3年中期分析结果。

217名对熊去氧胆酸不耐受或应答反应不充分的原发性胆管炎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5-10 mg奥贝胆酸或10 mg奥贝胆酸,每日一次,持续12个月。观察胆汁淤积、肝损伤、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变化并评估奥贝胆酸48个月的安全性。

193例患者完成研究,在3年中期分析中,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奥贝胆酸组患者ALP浓度在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和48个月与基线相比明显降低,分别为减少105.2U/L、101.0 U/L、108.6U/L以及95.6 U/L。总胆红素浓度相对稳定,12个月和48个月时相对于基线降低,分别减少0.9和0.8μmol/L。12个月时直接胆红素较基线降低0.5μmol/L,但其他时间节点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变化不显著。奥贝胆酸耐受良好,瘙痒(149例[77%]患者)和疲乏(63例[33%]患者)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未发现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

中期分析表明,对于熊去氧胆酸不耐受或无响应的原发性胆管炎患者,奥贝胆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4】Gastroenterology:内镜下黏膜缺损夹子闭合用于预防结肠息肉术后出血

Gastroenterology, Published online:15 March 2019, 

doi:10.1053/j.gastro.2019.03.019

出血是大结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考察了息肉切除术后用血管夹预防黏膜缺损治疗对降低出血风险的效果。

这项临床研究纳入了无蒂结肠息肉≥20 mm患者,随机接受内镜夹子闭合(夹子组)或不闭合 (对照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出血,定义为严重的出血事件,需要住院、输血、结肠镜检查手术或在结肠镜检查完成后30天内再次介入治疗。根据术后出血与息肉位置、息肉大小或围手术期使用抗血栓药物分层。

919例患者参与并完成随访。夹子组3.5%的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对照组7.1% (绝对危险差:3.6%)。在615例(66.9%)近端大息肉患者中,夹子组出血风险为3.3%,对照组出血风险为9.6%(绝对危险差:6.3%);在远端大息肉患者中,夹子组出血风险为4.0%,对照组出血风险为1.4%( 绝对危险差:-2.6%)。夹合的效果与抗血栓药物或息肉大小无关。治疗组4.8%的患者和对照组9.5%的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绝对危险差:4.6%)。

这项研究认为,结肠镜息肉切除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缺损夹子闭合可降低术后出血风险,但仅限于结肠近端大息肉患者。

【5】Lancet子刊:亚洲非酒精性脂肪肝流行病学研究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9 March 2019, 

doi:10.1016/S2468-1253(19)30039-1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慢性肝病,亚洲是一个社会经济状况和肥胖症流行程度差异很大的地区。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评估了NAFLD在亚洲人中的流行率、发病率和结果。

本次研究为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分析NAFLD在亚洲的流行率、发病率或结果。研究人员考察了截至2019年1月17日的资料,对影像学、血清学指标或肝活检诊断的NAFLD患者进行横向和纵向观察研究。主要终点包括NAFLD的患病率、发病率、肝细胞癌的发生率以及NAFLD患者的总死亡率。

共237项研究纳入本次荟萃分析和系统综述研究,总计13044518名参与者,NAFLD的发病率为29.62%。NAFLD发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加(1999年至2005年为25.28%;2006至2011年为28.46%;2012年至2017年为33.90%)。NAFLD患者的年总发病率为每1000人5.9例,在NAFLD患者中,肝细胞性肝癌的年发病率为每1000人1.8例,年总死亡率为1000人5.3例。

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亚洲的流行率正在上升,并与肝细胞性肝癌和死亡等不良后果有关。

【6】Gastroenterology:持续氯吡格雷治疗后息肉切除术出血的风险分析

Gastroenterology, March 2019, 156(4):918–925, 

doi:10.1053/j.gastro.2018.10.036

目前临床医生的经验以及指南均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前7天暂停氯吡格雷的使用以降低患者行息肉切除术后出血风险,但这些都是基于有限的证据提出的。本项研究了旨在探究不间断氯吡格雷治疗是否会增加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术后息肉切除术术后出血的风险。

本研究纳入2012年2月28日至2018年4月11日间,在香港接受选择性结肠镜检查且接受氯吡格雷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被随机分配到每天给予氯吡格雷(75 mg)或安慰剂的组,直到结肠镜检查的早晨。所有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后恢复了他们常用的氯吡格雷处方。主要终点是息肉切除术后出血,以及需要在结肠镜检查后30天内住院或干预的发生率。次要终点是在结肠镜检查后长达6个月的即刻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和严重的心血栓形成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总共有387名患者接受了结肠镜检查,216名患者需要进行息肉切除术(氯吡格雷组106名患者和安慰剂组110名患者)。氯吡格雷组延迟的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累积发生率为3.8%(95%可信区间为1.4-9.7),安慰剂组为3.6%(95%置信区间为1.4-9.4)。即刻息肉切除术后出血(8.5%vs 5.5%; P= .380)和心血管事件(1.5%vs 2%; P=.713)无显着差异。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发生了延迟和即刻的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风险稍高,但是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BMJ: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家族结肠癌风险研究

BMJ, 14 March 2019, doi:10.1136/bmj.l803

近日研究人员就结直肠癌(CRC)患者家属的结直肠癌风险进行了考察,重点研究二级亲属,尤其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半同胞)亚组的风险。

1931年后出生的1600万瑞典人参与研究,随访期从1958年至2015年,其中结肠癌患者173796人,研究的主要终点为0-79岁人群,一级和二级亲属结直肠癌的累积风险和标准化发病率。

CRC患者其亲属的累积结肠癌风险为7%,与无结肠癌家族史人群相比,其风险增加1.7倍,半同胞的累积风险也较高(标准化事件风险1.5)。对于父母以及半同胞均为结肠癌患者的人群(n=32),以及父母及同父同母同胞均为结肠癌患者的人群(n=396),其结肠癌风险均显著增加(标准化事件风险3.6 vs 2.7)。对于非父母系结肠癌亲属,如祖父母、舅舅或姑姑,结直肠癌家族风险的影响降低。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家族风险对于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仍十分显著,除父母兄弟姐妹外,其他二级结肠癌亲属导致的结肠癌风险可忽略不计。

【8】Lancet子刊:Glepaglutide治疗短肠综合征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4 March 2019, 

doi:10.1016/S2468-1253(19)30077-9

餐后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分泌减少是造成短肠综合征的致病因素,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新型长效GLP-2类似物Glepaglutide对减少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排便量和提高肠道吸收能力的效果。

本次研究为II期临床研究,18-90岁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参与研究,其每日排泄量在1500克以上,随机接受6个剂量的Glepaglutide治疗(患者首先接受10 mg/天Glepaglutide治疗,持续3周,间隔4-8周后,再接受 1 mg/天Glepaglutide治疗,持续3周,其他剂量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分别为10 mg、 0.1 mg;1 mg、10 mg;1 mg、0.1 mg;0.1 mg、 10 mg和0.1 mg, 1 mg)。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粪便排泄量变化。

18名患者参与研究,16名患者完成了试验。接受1g和10mg Glepaglutide治疗患者调整后的平均粪便量每天减少了592 g和833 g,但0.1mg组患者疗效不显著。与治疗有关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吻合口并发症13人(72%)、注射部位反应11人(61%)、外周水肿10人(56%)、恶心和腹痛各8人(44%),多尿与疲劳各6人(33%),腹胀、呕吐和头晕各5人(28%),咳嗽和食欲减退各4人(22%)。0.1mg和10mg组分别有2名患者报告了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腹痛、气孔梗阻、导管相关的脓毒症和不明原因的感染。在试验过程中没有病人死亡。

研究认为Glepaglutide耐受良好,可显著增加短肠综合征患者肠吸收能力。

【9】Brit J Cancer:癌症家族史、犹太血统与胰腺癌风险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Published online:14 March 2019, 

doi:10.1038/s41416-019-0426-5

有癌症家族史的个体可能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阿什肯纳兹犹太人(AJ)患胰腺癌和其他癌症类型的风险增加。

近日,肿瘤领域权威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评估了前瞻性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的49410名男性参与者的癌症家族史和AJ遗传与胰腺癌事件之间的关联,并使用多变量调整的Cox比例风险模型估算风险比(HRs)。

在110万人次每年随访期间(1986-2016),452名参与者患上了胰腺癌。在有胰腺家族史(HR为2.79; 95%置信区间[CI]为1.28-6.07)或乳腺癌(HR为1.40; 95%CI为1.01-1.94)的个体中观察到胰腺癌风险增加。与结直肠癌家族史(HR为1.21; 95%CI为0.95-1.55)或AJ遗传(HR为1.29; 95%CI为0.94-1.77)相比,存在胰腺癌风险增加的趋势。有乳腺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男性患者风险增加(HR分别为2.61[95%CI为1.41-4.82]和1.92[95%CI为1.05-3.49])。

由此可见,胰腺癌家族史与这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乳腺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与AJ男性患癌风险增加有关。

【10】AJG: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March 2019, 114(3):453-463, 

doi:10.1038/s41395-018-0283-5

目前研究人员对于吸烟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展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因此,本项研究旨在根据吸烟状况和尿中可替宁水平与NAFLD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对基线时没有NAFLD的199468名韩国成年人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平均随访时间4.1年。使用超声判断是否存在脂肪肝。使用NAFLD纤维化评分(NFS)(一种非侵入性纤维化标记物)评估NAFLD严重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1070991人年的随访期间中,45409名患者出现了NAFLD。自我报告的吸烟状态、尿中可替宁水平与NAFLD风险增加显着相关。吸烟数量也与NAFLD的中度或高度纤维化评分的风险增加有关。

综上所述,目前吸烟状态、吸烟数量和尿中可替宁水平与NAFLD事件风险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吸烟有助于NAFLD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