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火丁 | 上炕一张碟(14)

 梅兰co8bd95u0d 2019-04-03

哪位高人知道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张火丁1993年拜师赵荣琛,1994年举办个人专场,宋任穷题字、冯牧写前言而后又在《人民日报》发文赞誉,高玉倩主持,阵仗很大,出名很快。

从专场开始,就有戏迷开始“盯”着她的演出了,有前辈的火丁戏迷看过很多她在人民剧场的演出,有幸现场见过听过不少早期演唱,包括最早的《春闺梦》,有的戏后来再未演出过。

这次专场对于张火丁而言,是振翅腾飞的起点。之前,她跟随其他老师们都是养羽,而赵荣琛教她如何腾飞。

专场的剧目是三出程派大戏《锁麟囊》《荒山泪》和《文姬归汉》的选场。《文姬归汉》选的是“整归鞭”一段。


整归鞭行不尽天山万里,

见黄沙和边草一样低迷。

又听得马啸啸悲风动地,

虽然是行路难却幸生归。

悔当日生胡儿不能捐弃,

到如今行一步一步远足重难移。

从此后隔死生永无消息,

反叫我对穹庐无限依依!

——《文姬归汉  整归鞭》

戴风帽、批斗篷,系豹尾,执马鞭,以上这个视频中的扮相此后再没见过。视频标注的是战友京剧团期间的演出,介绍的中国京剧院新秀,那大概就是1994年专场的录像了。专场之后不久,张火丁调入了中京。

这个视频的唱,和赵荣琛特别像,尤其是口型,也因此吐字归韵方面对赵先生的模仿极到位。

这个戏是否有再公开演出过,无从得知,但还有一个录像。扮相有所不同,没戴风帽,戴的是盔头,绿蟒、黄斗篷,也是手执马鞭。从龙套只有几个鞑婆可见,这个只是为了录像,不会是公开演出。从扮相和唱法上看,明显比上一个要晚不少。

赵荣琛在南京演出过《文姬归汉》,这戏应该是赵先生说过的吧?


张火丁还为程砚秋的《文姬归汉》音配像,服装和扮相都很漂亮。这个音配像因弃了马鞭,为人诟病。艺术指导是李世济老师。李老师的《文姬归汉》是经过整理改编,与程砚秋的演出有出入。到底程砚秋在文姬归汉途中有什么样的身段,舞台调度如何,很遗憾,我们无从知道了。

近些年,迟小秋、李海燕、李佩红都曾演出过《文姬归汉》,师承不同,各有差异,都可以看看。

《文姬归汉》的唱腔很好听,“荒原寒日”,“整归鞭”、“胡笳十四拍”“见坟台”,还有逃难时的【快板】配合着二人的圆场,也是极美的。更重要的是,《文姬归汉》的唱腔是后来程腔自信的标杆。

其实,蔡文姬戴这个帽子才真的够真实,也够帅。

以下文字摘选自《休恋逝水 顾正秋戏传》一书  新星出版社2017版:

▼▼▼

黄沙漫天,草色低迷,朔风如铁,风飒飒马啸啸,在人与马同沙与风的逆抗中,表现归途的艰难。程砚秋在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趟马身段,与《昭君出塞》一戏中尚小云先生的表演如对立的双峰。“昭君出塞”和“文姬归汉”两个人物故事被尚小云和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家创造为两出精彩的戏剧,如中国戏曲宝库中交相辉映的两颗明珠。可堪称奇的是,顾正秋对这两个人物和两出精彩的剧目都曾认真演绎。

蔡文姬和王昭君走在一归一去两条路上,一条是归故之路,一条是去国之途。相隔近二百年的两位才情横溢的女子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打了一个照面。剧作家在文姬归汉途中,安排祭奠昭君墓的情节,别出心裁地将二人联系在一起。蔡文姬在对昭君的哭拜中慨叹了二人共命同悲的遭遇,触景伤情,通过凭吊明妃感怀自己的苦难。“你本是误丹青毕生饮恨,我也曾被娥眉累苦此身”,蔡文姬在王昭君身上看到的是另一个自己,二人在胡地生活的孤寂与苦闷,在精神上的困境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你输我及生前得归乡井,我输你保骨肉幸免飘零”,得归故土的蔡文姬并没有一派乐观,难免身世飘零的哀叹,回头远看胡地大漠,近看昭君墓前荒草,更加同情昭君,“可怜你留青冢独向黄昏”。程派唱腔表现的尤其凄怆悲壮,“还望她向天南月夜归魂”,蔡文姬在祭拜中仿佛能够携昭君的一缕香魂回归故里。

程砚秋在创作了《文姬归汉》之后,并没有像其他剧目一样成为日常演出的戏码,而是每年封箱戏才贴演一次,而且票价倍增,原因之一便是这出戏唱做繁难,在程的早期剧目中,演出之累,以《文姬归汉》为最。1945年抗战胜利后不久,程砚秋在“新新戏院”演出《文姬归汉》庆祝重登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