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将相当于2.5个凯旋门大小的单体建筑90度旋转,是否很不可思议? 然而,中国一群“基建狂魔”就把这种科幻片里才有的移动城市搞出来了! 图源:国资小新,下同 4月1日,中建一局华江公司在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主站房完成了这次华丽转身!此举创造了中国平移面积最大、荷载最重、距离最远的单体建筑平移之最,堪称“中国最牛搬家”。这其中,交替步履式顶推平移技术则是首次应用在国内平移工程中。 视频如下↓ 来源:环视频 制作:乔炳新 为什么要“搬家”? 为了给福厦高铁“让路” 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属于规划中的福厦高铁建设用地范围。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南至漳州,途经厦门,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建成后将打通厦门通往全国的高速铁路线路。 为了给福厦高铁腾出建设地块,决定以平移的方式将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主站房整体“搬家”,这比拆除、重建节约工期1年,不仅可有效避免因拆建产生的建筑垃圾和建材浪费,还可以大幅降尘、降噪,实现生态环境友好。主站房平移后,将还继续新建地下室、发车平台、室外景观和道路等工程,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厦门后溪长途汽车站的服务能力。 “搬家”怎么实现? 让建筑物长“脚” 此次需要移动的主站房包括地上3层、地下2层,长162米、宽33.6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重量3.018万吨,最长的平移距离为288米。如何将如此庞然大物一次性实现90度旋转?交替步履式顶推平移技术的首次应用解决了这个问题。 平移前:坐东朝西 平移后:坐南朝北 感受下它炫酷的“搬家”全过程 由于平移建筑结构狭长,规模较大,且首层结构柱间跨度达到18米,如果以传统建筑平移按照正负零的标准来切割,整体稳定性差,且正负零板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3.018万吨的“身体”。 中建团队介绍,地下二层柱距较小,且其该层底板下具有稳定的基础,我们把切割位置选在地下二层,将主站房的3层地上建筑连同2层地下室一起平移,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平移安全。从经济角度出发,选用地下二层切割,不但能够比较好地保护上部的精美装修、增大平移面积,而且还大幅减少平移后的修缮工作。 中建一局平移工程项目经理于三力说:“交替步履式顶推平移技术与传统的牵拉顶推技术相比,更能确保平移的稳定性。移动时需先沿着平移范围挖一个巨大的基坑,将主站房底部掏空,用千斤顶将主站房撑起来,然后在底部设置混凝土轨道梁,同时在需要平移的建筑与轨道衔接处安上步履走行器,就像建筑长出了“脚”,再通过大功率液压推进装置,将建筑沿着轨道一寸寸、一次性实现90度旋转到达新址。 科幻感十足的“交替步履式顶推技术” 不得不说,很有宫崎骏动画《哈尔的移动城堡》的feel 此外,主站房最长的平移距离为288米,应用传统的牵拉顶推平移,像拖车救援一样要靠牵引绳拖拽建筑物,平移时因受到角度限制会出现“卡轨”现象。项目部首次在国内使用532个步履走行器,可不受角度限制自行调整方向,实现多角度、精准交替向前行走避免“卡轨”。 如何移位不跑偏? 实时纠偏有三宝 如何保证旋转移位不跑偏?中建团队别出心裁设计了一款限位纠偏装置,相当于火车卡轨器,通过实时纠偏保证建筑物沿既定轨道行走,自行校准至20毫米以内,实现主站房平移时能够精确就位。 如何实现同步旋转平移?PLC移位电脑控制技术是步履走行器的“中枢神经”,通过反馈的位移信号,可自动将滑行的精准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随时精确调整主站房的“行走”方向,保证平移时建筑物各部分的一致和同步,实现自如滑行。 运行中的数据监测画面 如何实现平移过程中的实时监测?通过选用物联网+远程移位监测系统对平移进行实时监测,此项系统通过采集、存储、处理数据实时监测平移过程中主站房结构的变形、位移和裂缝变化,分析工程风险程度。 据了解,由于后溪长途汽车站处在福厦高铁建设用地范围内,该站实施平移是为了腾出地块建设福厦高铁。实施平移方案,可大大节省资源和投资,有利于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利用车站原有资源。 后溪长途汽车站设计为服务集美、同安大部分地区的一级长途汽车站,其主要功能是接驳厦门北站和未来的高铁站,实现公路和铁路的换乘。 有没有被眼花缭乱的技术震撼到—— 我们的“基建狂魔们” 不仅给大型建筑穿上滑板鞋, 还让它走起来了! 、国资小新 |
|
来自: 桃子的图书馆zt > 《大建设、大开发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