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生活的主人——评常州光华学校《生活适应》公开课教学

 临渊草堂 2019-04-04

做生活的主人

——评常州光华学校《生活适应》公开课教学

高鹏凌

今天,应常州光华学校王静艳校长之邀参加了她们牵头开展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的实践研究”中期评估会》,我对其中两节生活适应公开课即席评讲。实际上这次汇报活动共开设了六节生活适应课,每两节一组,分别在三个会场进行。除了我以外,另两个会场的公开课各由南京聋校的孙荣宝校长和阜宁特教学校魏善庆校长现场点评。

我评课初拟的题目就是“做生活的主人”,有些难为情,因为这个题目是我记忆发生偏差误打误撞而来。曾经看到过古罗马西塞罗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最近又在看残障与发展系列译丛《残障:一个生命历程的进路》等。其中异邦对残障不同于我们传统视角的诠释让我对西塞罗的话不知不觉间理解偏差了,自以为是成了“摆脱现实生活的奴役,而非适应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以为光华选择的两节生活适应课很有意义,一节《送给妈妈的礼物》是对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与丰富,另一节《我坐高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新型的交通工具,让自己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如此,想到两节课的终极价值是一致的,都是让学生能“做生活的主人”,题目就这样定了。

光华的这个项目名称中有“前瞻性”这个词,我以为是很契合的。在听王静艳校长做中期汇报时说到国家培智新教材出来的比较慢。作为教材编写参与者,我同意她的说辞。大家知道,如今国家教材的出版要求非常严格,《生活适应》三、四年级编写早在去年五月份前后完成,但是一次次评审、修改,复查……直至前几天我们才接到了试教通知。试想这剩下的还有五个年级,没个一定的时间肯定是出不来的。王静艳校长在她的报告中提到学校不能“等”,要行动起来,进行校本化建设。他们团队依据新课标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如今已成型发布七十多课。这次开设的两节课内容就是他们自编的,分别依据了《生活适应》新课标中“国家与世界”、“社区生活”的对应内容。

接下来就具体说说我听的两节课。

首先,注意情境创设。两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导入。在《送给妈妈的礼物》一课中,黄敏老师播放了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熟悉的旋律将学生一下子带入进“爱妈妈”主题氛围;《我坐高铁》,周铭老师采用的是问题情境,“清明放假,从常州到上海有几种出行方式,大家帮着出出主意选哪种”,有个别学生有经验了,脱口而出“高铁”,可为什么,却说不出来?周老师对照实物图片,接着出示了数据、文字帮助学生比较,理解“高铁”速度快、用时短,为出行首选。

其次,巧用绘本助力。智障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十来岁的孩子智龄相当于幼儿园小托班宝宝。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是语言,所以在培智学校许多老师都会选用图多字少的绘本帮助学生理解所教内容。我在教学生学加减法时就用到了《插岘岭》,认识长度单位时用到了《我家漂亮的尺子》。今天的第一节课上,黄老师用《送给妈妈的礼物》,帮助学生通过看小昆虫们的故事,理解如何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由此顺势引出第四个活动“做贺卡,赠送给妈妈”。课上,不论是大屏还是小平板,学生这部分看得都很认真,回答问题正确率也高。

第三,真正动手实践。前面王静艳校长报告中说他们的数字化课堂有六大益处,其中有一个是操作平板时,对学生也是一种精细动作康复技能的训练。这一点,听课者通过这两节课都能看到。学生小手点击打开、互动连线、拖拉游戏等,百分百自己完成。在此,除了信息化运用实践,还包括有传统的手工劳作。这两节课也都注意到了。《我坐高铁》,周老师给了学生真正的高铁票据,让他们观察,了解票面信息。她还用模具给学生投卡验证,解决票面“正与反”以及“横与竖”的问题,学生一一试过。《送给妈妈的礼物》,黄老师在礼物贺卡制作活动中也是用了“数字模拟”与“实际制作”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突出学法引领。这是本课的亮点。两节课老师的素养都很高,一些细节的处理很有心、很到位。比如《送给妈妈的礼物》,学生回答问题后,黄老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以此帮助学生放大、加深相应的学习方法,比如信息的搜集、提取等。

此外,就这两节课还想提点儿建议。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的新课堂是由怎么“教”变为怎么“学”,强调学生由被动接收转向主动参与。这两节课老师教得都非常好,很努力、尽力。教学流程也如行云流水一般完整呈现在大家面前。可是,总觉得这课老师很累,因为整个的教学过程都是老师在“牵引”“主导”,当然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培智课堂本色使然,学生不给力嘛。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新课改的理念,对自己的课堂做个调整,尝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变得主动起来。

《送给妈妈的礼物》,中心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给妈妈制作三八节“礼物”。我就在想能不能以“礼物”为线索呢,它有仪式感,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如果唾手可得就不能称之为“礼物”。那么我们不妨如此调整,先问问学生:什么时候会收到礼物?(儿童节、生日等)谁送的?为什么是他们?(爸妈等。)那么再由此及彼,想想什么时候也送礼物给妈妈?(妇女节、妈妈生日、劳动节等。)接着学习做一做。

《我坐高铁》,老师的问题情境导入非常好,可惜没有整体上的一以贯之。如果过“安检”,报警器鸣响报警,学生会不知所措吧?高铁票据塞不进验票口,学生会着急吧?如此有了问题,给学生先动脑筋想想,再去引导揭开谜底,我想效果一定要好过按部就班的介绍讲述看视频吧!

最后想提的是我个人过去非常崇尚“有效学习”,因为有效学习对目标的指向清晰明朗,就是限定在一定的目标上的评价。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深刻体味到钟启泉教授倡导的“优质学习”,因为它不是单纯追求有效,而是以所选择目标本身是否有价值(符合教育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必要条件的。早晨刚进光华校园时遇到在此工作的老同学李慧宁,我夸她课上得好,她说喜欢从学生角度去设计教学,这令我有得遇同道中人的喜悦,相信她所在的这个团队,也就是王静艳校长带领的团队,一定会以这个前瞻性项目为载体,发展师生,向着“优质”不断前行!

那英有歌《一笑而过》,我不敢“一说而过”,趁着热乎,写下。

二〇一九年四月三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