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懂了?看完这篇《读帖与临帖》前言再说

 圣教书院 2019-04-04

【编者按】书法活动中最关键的要素在这里,但很多人真的不知道。大地老师新课《读帖与临帖》第一课,开放免费试听3天。课件发在这里。

各位热爱书法、希望专业学习书法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中书汇的书法老师光荣大地。这是《书法入门百问第六辑——读帖与临帖》的第一课,我想用20分钟的时间,带着你进入中国书法最美妙的阶段——临写古代经典碑帖。

为什么临帖是最美妙的阶段呢?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从文字的肇始商周甲金文,到秦汉篆隶,到两晋士人书法,到隋唐名家辈出,到宋元明清风格各异,一直到近现代,那么多伟大的书法家,留下了他们彰显生命力的无数篇章!这其中,又有很多篇章随着时间的千百年打磨,成为我们今天书法入门的法帖!

那么,我们怎样端详这些伟大的作品?我们怎样向这些伟大的作品学习?

绝大部分的学书者,抓起一本自己喜欢的经典碑帖就开始临写,这对于技法训练是有价值的,然而,你考虑过没有——

这些经典碑帖的作者是谁?他们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际遇下写出这些经典作品的?他们写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这个碑帖成为后世取法的典范?是那些地方展现出明确的个人风格?这些风格都是通过怎样的笔墨语言展现出来的?从哪些方面去深入体会这些风格?又用怎样的方法去还原这些风格?怎样用较短的时间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妙处?怎样用较短的时间把这些内容表达充分?

临帖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法训练过程,而是开启自己全部的感官、逻辑、审美、智慧,用全身心去体会一个伟大人物精神世界的过程,我说的美妙就是这样一层意思。书法失去了这种情感的互动、智慧与审美的愉悦,就太索然无味了,也不会是一门艺术。

很可惜,绝大部分的学书者,他们的临帖过程,就是一个抄帖。动手不动心,甚至动手的方法也是全然错误、效率极低。

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碰到如下这些临帖的困惑

Ø  使出洪荒之力,也临不像;有人说不需要像,意思意思就可以了,莫衷一是……

Ø  有的字根本看不清楚,有的笔画不知道怎么写出来的

Ø  有人说原大临,有人说放大临,到底要多大临?

Ø  到底要不要格子纸?

Ø  临了很久,为啥总觉得没有突破?

Ø  自我感觉不错了,为啥一离开帖子就不对劲?

Ø  单字还不错,一通篇写就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咋办?

Ø  ……

这门课程一定要解决这些困惑!

我们先来看看本课程的目录

1,临帖到底有多重要?

2, 什么是读帖?为什么一定要读帖?

3, 读帖时专业的分析方法都要做到哪些点?

4, 为什么需要辅助线?什么时候可以不再画辅助线?

5, 什么是摹?摹就是为了像?为什么一定要像?

6, 摹的正确动作是什么?

7, 什么是临帖?通过对静态图像的观察分析,还原为动态的表述过程,其结果是与静态图像进行比对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求完善)

8, 临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9, 临帖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10,推荐一个临帖的操作指南(sop)

11,什么是对临与背临,其诉求点分别是什么?

12,什么是实临与意临?其诉求点分别是什么?

13,什么是选临,其诉求点是什么?

14,什么是节临,通临,其诉求点是什么?

15,什么是创临,创临的基本套路是怎样的?

16,怎样评估临帖效果?

17,原帖上的字看不清楚怎么办?

18,什么叫入帖?什么叫出帖?啥时候才能出帖?

19,怎么解决临帖呆板僵硬这个问题?

20,为什么临帖时很像,一脱开帖就写不像?

21,加餐答疑(直播)

现在我们进入到第一课,临帖到底有多重要?

通过上面的陈述,我们已经能够充分感受到——

临帖,就是向伟大先贤的致敬!

临帖,就是掌握大家都能体察、都在遵守的基本规则!

临帖,就是培养审美眼光,对形式感的抽象与应用。

临帖,就是把规则转化为本能,为自由创造准备前提条件。

上面我总结的四条,就是临帖的根本意义。总之,临帖不是为了单纯模仿古人,也不是为了单纯掌握技法,

规矩就是通过临帖获得的,所有的创造都建筑在前人的文明成果之上。消化前人的文明成果,一定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这个理性主要表现为效率,也就是别人搞一天,你只需要1小时。

真的有这种事情吗?当然有。按照专业的方法来,就一定可以。

这个方法,总结成如下图表

所有中书汇的同学如果没有掌握这个方法,就太可惜了,我们的《书法入门指导手册》就讲清楚了这个方法,我们的“21天打卡班”,就是在实践这个方法。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总结一下第一堂课的内容

临帖是学习书法过程中最美妙的章节,但是绝大部分同学把这些美妙的地方删除了,而退化为简单的技法训练,即使如此,在技法训练中也面临诸多困惑。我们必须知道临帖的重要性,并且相信,一定有一套专业方法,实现临帖的高效。

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进入到读帖临帖专业方法的梳理过程中,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