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静思斋·于岳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前日在德明“古”镇走马观花一番,但觉丝毫无古并缺乏本地元素,逛得味同嚼蜡(可见我前文,链接在文尾)。唯有一家店铺,门口摆着“体验非遗”的招牌,让我饶有兴致。进得店中,即见到成排摆放的铁质工艺品,简单的诸如落叶与爬虫,也端的是惟妙惟肖,令人赞叹。细览其介绍,这门手艺确为货真价实的本地“非遗”,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氏铁板浮雕。 ![]() 相比于各餐饮门店中的火爆场景,这里显得有些冷清。店主人,也就是非遗技艺传承人郭海龙先生正坐在一角,略显无聊的摆弄手机。店里有制作体验项目,50元一次,大概是可以教你雕一片叶子。由于担心耗时太久,也怕闺女闹觉,我这次就没有“重在参与”,观摩了一圈,随手拿了一份宣传资料就离开了。回家后我翻阅这份薄薄的册子,又查阅了一些其他资料,虽然对于这门技艺仍然一窍不通,但也从中读出了一份匠心与坚守。图片展示的作品自然都是郭大师的手笔,我只是借花献佛,不揣冒昧补充些粗浅文字,希望能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它。 ![]() 其实这门技艺的创始人并非是郭海龙一个人,还有他的哥哥郭海博一起,正可谓是打铁亲兄弟呢!郭氏兄弟祖籍山西浑源,工作以后迁到石家庄定居。据说郭家祖上也是从事金属铸造行业的。在二百多年前,一位先祖因缘巧合救助了一位游方僧人,这僧人是一所寺庙中给金银法器做錾花的,为了感谢郭氏先祖的救助,就把一身手艺传授给他。这与郭家原来的行当正好有机结合起来,让原本质朴的实用器兼具了一定的观赏性,慢慢就发展成为如今郭氏铁板浮雕技艺的雏形。 ![]() 也许正是因为这“家学渊源”,兄弟二人从小就喜欢金属雕塑,只是后来成为了普通工人,并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艺术科班教育。直到上世纪90年代,因为一次灵感迸发,兄弟俩毅然辞职,全心投入创作。他们经过十几年不断的锤炼,技艺日渐精进,荣誉纷至沓来,但其间的艰辛外人自也难知。每一件铁板浮雕作品,都要经过十余道工序和上万次的锤锻,才能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份匠心也着实让人敬佩。 ![]() ![]() 在铁板上通过打磨呈现出凹凸不平和明暗不同的效果尚好理解,但很多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缤纷色彩,也均是通过烧造技术实现的,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神乎其技了。无怪乎当年启功先生在观摩郭氏兄弟的作品之后,曾欣然题写了“铁笔传神”四字,我想,这也真是恰如其分的赞誉。 ![]() 前文链接:石家庄火爆的德明古镇,各种杂碎应有尽有,可惜就是没有“古” 静思斋 于岳 2019年4月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