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队枪毙战术的没落,是什么让线列步兵退出历史舞台

 铁血老枪 2019-04-04

上一篇写到了关于排队枪毙战术的兴起,线列步兵扎堆放枪虽然可以提高威慑力,或者取得更好的命中,但这原因并不饱满。而是结成团的步兵为了更好的抵御骑兵的冲击,那么线列步枪又是怎么过时的?其实有几个慢慢没落的节点。

排队枪毙战术的没落,是什么让线列步兵退出历史舞台

18世纪时,线列还是主流。但是随着工业水平的逐步提升,线膛枪开始小规模应用。膛线迫使弹丸在枪膛内旋转,让火药做功更久。弹丸出膛之后根据陀螺效应,在空中飞行更稳,精度更高。射程也从滑膛枪的100米之内提高到了200-300米。但是鉴于当时加工膛线的成本很高,仅有少量本身以狩猎为生的猎户出于生计考虑,会购置和精通线膛枪。当然军队也看中了这批枪好,枪法也好的人,一种叫做“猎兵”的兵种开始在欧洲出现。

排队枪毙战术的没落,是什么让线列步兵退出历史舞台

猎兵不同于线列步兵,早期的猎兵更像一种侦察兵或者小股骚扰部队的形式进行特种化作战。到了拿破仑时期,猎兵开始三三两两一组的分布在战场。凭借手中高精度,远射程的线膛枪,游走于树林,战阵之间。看到骑兵就打,射程的提高使得猎兵之间的支援网络也大,一股骑兵如果去追猎兵。往往会被周边两三百平方米内的零零散散的线膛枪打成筛子。

排队枪毙战术的没落,是什么让线列步兵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呢,早期的线膛枪有个问题。因为塞得是抱着油纸或者油布的弹丸,而弹丸有需要直径略大于膛线才能在飞出去的时候旋转。这就导致从枪口装弹丸很麻烦,大了吧塞不进去,小了吧转不起来,气密性也不好。直到19世纪中期,直径略小于膛线,但是尾部掏空,让火药燃气胀开尾部以贴合膛线的米涅弹的出现。这解决了线膛枪最尴尬的问题,它将步枪的有效射程提升到了4-500米,弹丸甚至能飞到900米开外还能保持杀伤力。

排队枪毙战术的没落,是什么让线列步兵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南北战争时候开始大量的应用米涅弹,这会是线列步兵开始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开场曲。当步兵开始普遍装备线膛枪之后,骑兵根本没得混。步兵在几百米之外看到个骑兵那么大个目标开心的一B,结果就是骑兵从战场冲锋的主力,变成了只能偷偷打侧翼的辅助。没了骑兵的威胁之后,步兵扎堆的意义也不存在了,而且扎堆步兵还容易被当做一大坨活靶子打。

排队枪毙战术的没落,是什么让线列步兵退出历史舞台

再到了19世纪60年代普丹、普奥战争中,后膛装填的德莱塞针发枪将枪支的射速提升了5倍,而且可以趴着装弹,不用像以前一样傻站着从枪口装弹。至此,线列步兵已经是战场退出时,但压垮它的最后两根稻草则是——无烟火药取代黑火药,让子弹射程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使用自动装填原理的马克沁机枪的出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