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法中讲美术史》:安迪沃霍尔(二)

 读书作乐 2019-04-04

The gossip of Andy Warhol

这期节目我不准备讲太多美术方面的知识,而是让我的八卦心暂时胜利一次,好好聊一聊八卦,以上四位都是和安迪沃霍尔多少有些关系的人,甚至可以说贯穿了他一生爱恨情仇的人:

1、卡波特:美国作家,大众文化标志性人物。

2、鲍勃迪伦:著名歌手、诗人,也是上一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3、伊迪·塞奇威克:美国60年代当红的影星,社会名媛。

4、瓦莱丽·索拉纳斯:美国激进女性主义作家,因枪击安迪而出名。

好,接下来,容我慢慢道来:

成功的深层原因

也许有人质疑,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安迪的成功? 天赋努力这些不用说这是必备的,我要说的是他做了一件时代要求他做的事。在他的时代,几乎所有艺术门类都被大众化了,只有绘画艺术还悬在高处,安迪在努力制作一种通俗艺术,就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他要让艺术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比如音乐,在古代,想想舞会、歌剧只有国王和贵族这些上层社会的人才请得起,可到了1960年音乐已经是人人享受得了的了,收音机、唱片机的出现大大的普及了音乐在大众中的传播。

比如诗歌在古代一首诗写的再好也很难变成全民流传的诗歌,随着民谣歌手的出现,尤其是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再次说明了歌词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诗歌门类,更容易流传,也比大白话更具艺术感。

再比如文学以前认识字的人少,写出来的东西大多数是给文化精英写的,普通百姓根本没有办法阅读这些专业又有深度的文字。可现在纪实文学、通俗小说,越来越多人能看懂。卡波特就是大家公认的通俗文学的奠基人,斯蒂芬金把他当做偶像(超级畅销书作家,著有《肖申克的救赎》《迷雾》等)现代文学被通俗化这点是最毋庸置疑的。

卡波特与梦露

50年代的猫王大众化了音乐,60年代的卡波特大众化了文学,同时代的鲍勃迪伦大众化了诗歌。所以之后,安迪沃霍尔将美术艺术化迅速走红也就不难理解。随后安迪沃霍尔又找到了一个新的持续走红的方法:蹭热点。

梦露的一臂之力

1962年,安迪刚刚火起来,一代女神梦露神秘死亡。安迪运用丝网印刷技术,挑选出来了一张最具代表性的梦露微笑的照片,省去所有细节,只留下浓烈的颜色,这样梦露就变成了一个符号。

从此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到安迪,他们相信,一旦被安迪塑造,成为他笔下的主角就能获得同样的名气。

旷世的三角恋情

再次八卦一句,安迪曾宣称他与作家卡波特有着坚定的爱情,也曾说过他对伊迪·塞奇威克产生过爱情。

安迪遇到伊迪时,伊迪仰慕他的创造力,安迪爱慕她的气质,两个人一拍即合。然后伊迪就搬进了银色工厂,开始进入安迪的圈子也进入他的电影。银色工厂里有大群的年轻男女,但这里的一切都以艺术的名义腐败了,这些人吸毒,乱交,奢靡的生活着。伊迪也迅速融入了这样的生活,只有安迪特立独行,洁身自好,他的神秘就像他的才华一样,是个看不见底的洞。

   

两人互相注视的瞬间

他们两人的电影在小范围放映后,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其中一个粉丝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鲍勃迪伦,和安迪不同,鲍勃迪伦更热情,更浪漫,很容易就得到了伊迪的爱。伊迪和鲍勃迪伦在一起的时候,她开始戒毒,放弃所有不良嗜好,就在一切变得越来越好时,她发现原来鲍勃迪伦早就已经结婚了,自己不过就是他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伊迪崩溃了,她离开了鲍勃迪伦,不久之后,她就孤独的在戒毒医院自杀身亡。

那些绝世名伶总是这样高调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定格在艺术家的镜头中,却在某个突如其来的瞬间像秋日的落叶一般被风重重的刮在地上,然后被世界遗忘。

《工厂女孩》根据安迪沃霍尔的三角恋展开

突如其来的暴击

在这之后,安迪在自己的新办公室里像往常一样拿着录像机到处拍摄,一屋子人忙忙碌碌,他们暂时享受着这劣质的忘我世界。一个女孩走进来,她是安迪曾经用过的一名演员--瓦莱丽·索拉纳斯。她向安迪疯狂射击,但安迪竟然奇迹般的生还了,法庭上瓦莱丽称安迪像控制一件物体一样控制了她。

这件事情对安迪影响很大,彻底改变了他的创作风格,让他更多的把创作目光投向了“死亡”。他画了一系列车祸、电椅之类的题材,虽然并没有之前那么火。当然更多的这种影响是身体上的,他之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

《我枪杀了安迪沃霍尔》根据真实枪击事件改编

不停地人生轨迹

遭遇枪击后,安迪又重整旗鼓继续拍电影,还成为了电视节目主持人,投身到了《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的综艺节目。

他还涉足音乐,地下丝绒就是在他的组织下成立的,他为了这个乐队还亲自设计了专辑封面,并且参与词曲创作。以老洛·李德为首的地下丝绒成员一开始都是银色工厂的常客,也都是安迪的粉丝。

 由安迪沃霍尔设计的专辑封面

个人偏好

最后,想说说我最喜欢的安迪沃霍尔的两个作品:

一个是影子系列影子系列是一套画,简单到连人物形象都没有,就是一个影子在画中以不同大小不同颜色重复的出现,但是由于画幅很大,画量又多,所以在展厅里面摆放好之后,效果会非常震撼。说实话这些画安迪已经背叛了他波普艺术的原则,而是充满了抽象主义色彩。

我的反应就是自己进入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奇怪的空气和光线,说不上不舒服,但是明显感觉到一种酸和潮湿。这个空间被黑暗像实体一样装满,人在里面动不了也转不过身。想向前走到光亮处看清是什么,不能,想退后回到洞口,也不能。

另一个是时间胶囊系列,这是安迪装置艺术的一次尝试。安迪有严重的物品收藏癖,自打1949年揣着200美元闯荡纽约以来,他攒下了所有陪伴在身边的物品,一共装了612个大盒子。这些大盒子装着的是某一段时间的记忆,突然打开时会发现人生居然还有过这么多曾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